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每天佛语(精选99句)

2022-08-29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其中有指导世俗生活的教诫,有可作为座右铭的警句,有可作心理治疗“格言自警疗法”的良方,

2、【佛心禅语】 佛祖说慈悲的升华是大慈大悲,它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要与人为 善,它比与人为善做得

3、【佛心禅语】 那些成就事业的人们,他们在人生的风雨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在风雨中历练自己,敢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你才能得到

4、【佛心禅语】 世事千变万化,空谈会使人失去实干的时间,只是整天沉浸在幻想的 世界里,最终导致碌碌无为而终生遗憾。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犹 豫,不再等待。努力拼搏,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5、【佛心禅语】 人生在世,没有人不渴望得到幸福和快乐,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佛日:“佛在心中。”同样道理,幸福 和快乐,也在人心之中,即所谓“福由心生”。

6、【佛心禅语】 佛说: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自可安 然自在!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 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7、【佛心禅语】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仅有一点点的差距,前面 大部分的困难已使人筋疲力尽,这时即使一个微小的障碍也可能导致前功 尽弃,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一下,胜利便近在眼前。

8、【佛心禅语】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公平的,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就像佛说 的:“别人能够帮得了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 个人能真正帮得了你一世,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9、【佛心禅语】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你不先给火炉添加柴火,火炉怎么 会给你温暖?因此,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去帮助别人。其 实,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10、【佛心禅语】 愤怒容易坏事,还容易伤身,人在强烈愤怒时,恶劣情绪会致使内分 泌发生强烈变化,这些大量的激素或其他化学物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 害,会产生疾病,还有不少人在盛怒之下一命呜呼。

11、【佛心禅语】 有磨难才会有痛苦,才会使人思索。一个人只有痛苦地思索,才会顿 悟人生的真谛,才会明智练达。而只有明智的人,人生才会卓越,才会不 同凡响。这就是逆境,一种造就强者的人生境遇。

12、【佛心禅语】 知足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不知足,即使你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切,也 感受不到幸福是什么滋味。人生就是这样,幸福从来都不会跟你所拥有的 财富成正比,幸福只会悄悄地在知足者心间蔓延。

13、【佛心禅语】 而这布施就犹如沟渠河道一般,能将心灵世界贪毒的洪流疏导至仁爱慈悲 的大海。而这份布施亦如同一粒粒种子,种下去的时候是种子,但是在四 方开花散叶之后,收获到的却是累累的硕果。

14、【佛心禅语】 骂人是不对的,背后骂人更是不对了。在背后骂人的人,就如同躲在 暗处趁别人不注意放枪的人一样。奉劝那些在背后骂人的人一句,快收起 你们那一套!在骂人前先想一想是不是在骂自己!

15、盲目地崇拜权威而不能体会权威的思想,是一件可悲的事。信仰,应当 体现在用行动来实践上,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被 一项刻板的制度卡死,不会变通,太过于执著于形式和教条。

1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102】快马不用鞭催,响鼓无须重槌。子本无私惠,岂向他人谄媚。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惰埋葬天才,勤劳产生智慧。摆渡摆到河边,送佛送到西天。善流芳百世,为恶遗臭万年。

17、【佛心禅语】 做人修行,做一件善事或做一天善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行善。在佛家看来,前者是布施积福,后者才是真正的觉悟。“大爱无私,至善无痕”,一个人倘若拥有这样的品质,便与圣人无异了。

18、【佛心禅语】 北宗禅与南宗禅两者的重要差别是:前者坐禅静思,长期修心,后者则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二者却也殊途同归,都寻求“清静”。庸人只道无声即是“静”,却不知让“心静”才是真正的清静。

19、【佛心禅语】 抬头是白云悠悠,低头是流水潺潺。当我们俯仰之际,何等畅快!有谁听得懂这无弦琴奏出的妙乐?真正了悟人生之士,内心既无寂寞又无喧哗,纯真的天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就是心的本来面目。

20、【佛心禅语】 痛苦不过是一种选择,人生虽苦,却也充满乐,如何面对生活,是可以选择的。选择的自由意味着生命的弹性,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充实、饱满、富有,就要在人生的考题上果断划掉痛苦这一选项。

21、【佛心禅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踩死一只蚂蚁都是罪过,何况一只逃命的小鹿?与“爱惜飞蛾缠纱灯”的佛家相比,我们多给小动物们一些关爱,其实也就是多给人间增添一份关爱。

22、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未尝说一字,这是真话还是妄语?若你思索真与妄, 或者对这个问题干脆不思索,思与不思,都是心意识,心意识不死,你 就是个有事的人,与佛相隔云壤。死却心意识,来一个死后重生。

23、参禅以悟为究竟,若要体会开悟之无限风光,须向日常为人处事中久久 厮磨,且将习以为常之我执法执转为陌路,方有新途可涉足,此为觉悟 之路吗?莫管。且于此路上阔步而行,虽尘沙飞扬,看我往来自由。

24、如果遇到了不懂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者别扭的企业文化,要提醒自 己,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让自己拒绝成长。不论遇到什么事情, 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是最重要的。

25、网络及传媒的发展,使当代人所获信息量越来越大,虽有哲人说知识就 是力量,然而知识也可成为人类恶欲的帮凶,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那 颗心,才是我们必须去认知、把握的。学佛习禅,让智慧更有力量。

26、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比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六祖坛经·付嘱品》

27、【佛心禅语】 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分》)

28、五四以来的中国大学逐渐走向空中楼阁。大学是人的大学,要想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从娃娃抓起,没有一流的人怎么会有一流的大学?北大、清华曾经培养出来的旷世奇才都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都是一流的人才。

29、始终无法安然睡去,读字取暖,读雪小禅,读白落梅,除了她们的,我想再也没可以让我留恋的文。或许,一直在为一种心境生活,那种拥有禅意而又自我清欢不染尘埃的光阴可以让我安静,淡然到难得的可贵。

30、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

31、念若起时,即不拟他是觉是迷,是善是恶,辄不得执滞他、断绝他。如一念瞥起,千重关锁锁不得,万丈绳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争合便拟灭他止他。……即不用愁他虑他。(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32、父母、妻子、奴婢、使人、亲友、眷属,悉非我有;……是现伴侣,非他世侣;是乐伴侣,非苦伴侣;……不能救我,非我归依,非我舍宅,非我洲渚,非我荫覆,非我我所。《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33、生命就象是大梦一场,梦醒之后,即使头脑中还残留着梦中的些许痕迹,但是双手已经握不住一物。古人语“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

34、般若“智慧”,能使人冷静下来,平心静气不会冲动,般若智慧确实是无价之宝。般若是什么?般若可以用“空”来解释,虚空包罗万象,不空就没有,因为空才能有,你若拥有了般若,就好像虚空拥有了万有。

35、识性识相,皆不离心;心所心王,以识为主;归心泯相,总言唯识。“唯”遮境有,执有者丧其真;识简心空,滞空者乖其实。所以晦斯空有,长溺二边;悟彼有空,高履中道。(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

36、【佛心禅语】 人之所以陷入名利旋涡不可自拔,往往是因为错信名利的永恒,于是控制不住膨胀的欲望,被权力和金钱迷了心窍,执著于永久拥有。其实世间任何拥有都只是过程,就连人的生命也只是一个过程。

37、【佛心禅语】 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拨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天如禅师)

38、【佛心禅语】 人的一生,很难保证永远相安无事。尽管先人们创造了祈祷、祝福一类的吉祥词,但灾难和痛苦还是免不了降临人间。天灾从生命诞生初始便如影随形,人祸则与每个人的一生紧紧相伴,不可分离。

39、【佛心禅语】 人的时间有限,然而才能无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嗟叹上,认识自己,安于自己所走的路,珍惜时间,最有效地运用每一秒钟。若能如此,即使年老体迈,也依然能够保持年轻的激情与活力。

40、【佛心禅语】 什么是真幸福?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仰俯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耕云先生

41、【佛心禅语】 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可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42、【佛心禅语】 如果不珍惜手中拥有的而总期待尚未到手的,怎么能够幸福?细心享受你现在所拥有的生活,珍爱你的爱人,把握住看似寻常但却实实在在的爱。拥有的就是最好的,那样能心情舒畅、愉快幸福!。

43、【佛语禅心】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所谓“敢作敢当”、“一人做事一人当”就是这个意思。这其实是要求人具有社会责任心,为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情承担责任。要敢于担当,推卸责任是可耻的。

44、【心灵禅语】 不要贪恋高官厚爵。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领导者被称为人民的公仆,本来应该没有高官厚爵可言,可是偏有人把人民授予自己的职位当成了官位、爵位。这样的领导者,当然无“公仆”意识可言了。

45、【经典禅语悟道】 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没有贵贱之别,因为贵贱的区分本来就是没有充足理由的。尽管是地位高贵的人,如果去干了坏事,仍然是下贱的;即使是地位低下的人,如果能够做好事,就是尊贵的人。

46、为什么说想法全不可信呢?《持世经》说:“一切诸见皆名为邪,一切思维皆为是邪。”“一切念皆是邪念,有所念处皆是邪念。”任何见解、任何想法,都是邪思邪见,心念一动,邪思便冒出了头,根本不可信。

47、不但大小乘要融和,显密要融和,而且应该扩大到种族融和、古今融和、自他融和、事理融和。……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能和睦相处。(当代)星云《佛光教科书·佛光学》

48、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印光法师文钞·与昊璧华书》

49、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纲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民国)印光《印光法师文钞·复谢诚明书》

50、“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这是“三宝歌”的起句。我们看到当今社会这么纷乱,世界如此黑暗,希望有大悲、大智、大愿力的人来启开众生的心门,将事理厘清,把心中的黑暗赶走,显露灵觉曙光。

51、【冬】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

52、【名人佛学经典语录】《法句经》说:“过失犯非恶,能追悔为善,是明照世间,如日无云噎。”意思是说:过失不属于罪恶,能够自我忏悔就是向善了,这样的光辉普照人世间,就像太阳普照没有云翳遮挡一样。

53、【疯话之人生语录】拉人力车的羡慕坐汽车的,其实坐汽车的人,心中有时不如拉人力车的安逸。汽车的横行直冲于街市中,仿佛是逍遥自在。实未尝不是去奔走权门,屈膝献媚;未尝不是去追妾捉奸,畏罪潜逃。

54、一个女人命好不好,从衣服就可以看出来一个女人命好不好,从衣服就可以看出来。人的举止、服装、语言、动作都会暴露一个人的品位,身份。像禅师说的,不需要开口,走几步就知道你的境界几分,伪装不得。

55、一切智体,……当于心求,从心而生。乃至此心同虚空相,此虚空性即心性故。如其心性,即菩提性;如菩提性,即陀罗尼性。是故此心虚空、菩提、陀罗尼性,无二无分,无别无断。《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

56、一日,一妇人丈夫和其娘家妹发生纠纷,妇人助其夫。娘家妹说,我们姐妹是一家人,你却帮着外人。妇人说,我和你是一家人没错,但我借你的钱要还,而他的钱我可以花但从不用借,难道他不更是我的一家人?

57、一百年前对中国文化根基的一刀斩断,导致一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无依。在这一百年里,中国人试图嫁接其他国家的文化,殊不知,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但无法嫁接,不同文化嫁接产生的排异现象无药可医。

58、世上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婚姻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过实实在在的日子,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如果你真的无法适应或忍受,那最好的方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聋装瞎子。这样,你便不会感到那么难过和失望。

59、世间之物,即使是我最爱的东西,在生命终了之时,难道能带走吗?而我最爱的人,他们又能留住我吗?不但这个身体没有人能为你留住,连原有的感情也可能消逝得令人惊惧。如此,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我”呢?

60、人太容易原谅和太不容易原谅自己,都是一种毛病。太容易原谅自己,往往是因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太不容易原谅自己,往往是没有信心比以前做得更好。所以说,认错的勇气和改过的能力同样重要。

61、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与量都会提高。

62、人生是变化无常的,在变幻莫测的生活里,人与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摩擦,有些事本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一笑了之。但有的人却做不到,总是对别人的小错误斤斤计较,结果不仅别人生气,自己也生气。

63、佛教对婚外情的看法。现今社会风气开放,异性之间接触增加,发生所谓“婚外情”的事件也频繁。造成婚外情的原因很多,“清官难断家务事”,暂且不去深究。不过,一旦发生婚外情,夫妻双方都应该负责任。

64、佛说:推崇圣人,敬重善人,内心仁慈,博爱众生。佛家所说的“圣人”,是指先觉者,他们不一定是知识最丰富、学问最大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了悟善道、躬行正法的人;“善”是指世间的善知识、善人、善事。

65、佛陀就像太阳:太阳远离乌云密布,佛陀远离烦恼障碍;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去除一切世间的黑暗,佛陀的智慧照遍宇宙,去除一切生命的无明;太阳的温暖能令一切万物生长,佛陀的慈悲培植一切众生的善根。

66、你还很年轻,有许多路等待你去走,有许多事等待你去经历,一切都不可知。如果心灵是透彻的,你会一直沿着光的方向走,光的方向就是你人生的方向。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天空亮出翅膀,剪出你想象的一切图案。

67、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跟好人交朋友,除非自己是一个好人;假设自己没那么好,交往范围就窄了,想跟好人相交,又怎么能够?所以,从小就要学好,在自己变坏之前便远离坏人,跟着好人学好样。

68、偶尔会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仿佛置身在无垠的蛮荒,一切都处于静止凝滞的状态。生命中总有这样的瞬间,灵魂出窍,肉身悬浮,而我却在另一个地方默默凝望自己。在某种奇迹般的时刻,生命的真相一览无余。

69、先于教典留心,讨明理性,随起观行,名为干慧。次得相似理水,名人信心。次乃发心,名人正位,即与顿悟同一智德。须知顿悟,本多生熏习,故初心不可不于至教厚植种子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四之三

70、六中意识起闻思修,熏于本识,成闻思修善法种子,本熏无明,令其渐薄,无明薄故,起阿陀那执我亦薄,执我薄故,生起六识起惑亦薄,如是展转,有过斯尽,有德皆备,真修如是。(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

71、具参方志,尤须具参方眼。……参方眼者,末世师匠,邪正难分。今自卓立,不论宗、教,但与出生死相应,名利不相应,大菩提相应,眼前活计不相应者,则为正,反此则为邪。(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72、反观内心躁动之人,他们因为渴求太多,而导致失去了内心之平静。这些人即使让他们身处于深山之中,或者隐没于古刹禅房,他们也只会感到焦灼难安。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并不富足,因此不能享受安静之乐趣。

73、在人与人之间,尽量不要有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断除独占的感情;对自己不爱的人或不投缘的人,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若能分别善恶,好好分析所爱的人、事、物,就可做到怨亲平等。

74、在医院里见到这么多的苦难病患,他的恨与怨也一扫而空了。因为他感恩今天有个健康的身体,所以他打开了自己的心结,启发了悲悯之心,反而决定再去关心他的朋友——倒了他的钱后,内心是否因而不安难过。

75、多闻圣弟子离两舌,断两舌,行不两舌,不破坏他。不闻此语彼,欲破坏此;不闻彼语此,欲破坏彼。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群党,彼于两舌净除其心。《中阿含经》卷三,《伽弥尼经》

76、大地万物都在演说“成、住、坏、空”四种道理,人的生理也有“生、老、病、死”四相;有谁来到人间能够常住不灭呢?所以我们要把握生为人身的难得机缘,力行善业,精进而不放逸——即“已生善令增长”。

77、应知菩萨发菩提心,所修行愿,所有志乐,广大如法界,究竞如虚空,虚空究竟无穷尽故,我愿究竟亦无有尽;法界广大无边际故,我愿广大亦无边际。诸众生界究竟无尽故,我愿究竟亦无有尽。“四十华严”卷八

78、心无主宰则虚空无物,也找不到真正的安乐与满足。要认清心,必须认识“心”与“相”的逻辑关系。古人造会意字,“心”上有“相”便为“想”。而我们每天千丝万缕的动念,都是“想”,并不是我们的本心。

79、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心心照烛,妄想潜踪,形骸空谷。净土不离目前,莲花常衬两足。何必待死后方生,即现前不出不入。此正普光三昧,只在当人一嗾。(明)憨山《念佛铭》

80、感恩入怀,一种平与的情愫在血液中缓缓流淌,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花开花落,不再黯然神伤。如此境界,仿似置身于云水禅心之境,一念清幽,何惧风雨,细细品味时光的静好,不言山高水远,只念风过留香。

81、所谓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佛语有言,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简单地说就是,在顿悟的这刻,一刹那间妄念俱灭。人的思维等于进入了无物,无他,无我,一切皆无的浑噩状态,即如同空明一般。

82、找出来,每天和你自己对话,和你自己逗乐,和你自己拥抱。你将看到那个干干净净的,无限可能的你,在某一天,某一个时刻,出现在你面前,当你爱上你自己,整个世界就与你无法分割,你也将爱上这个世界。

83、是菩萨于昼夜各三时中,以己所作财施、法施所得果报,愿与一切众生共之,令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有行众生,生妙国界,及出世乐。是人虽作如是布施,终不希望求其果报。《大宝积经》卷九十三,善臂菩萨会

84、月亮本来就在虚空中,它既不增也不减,而我们看不到月亮是因为云层太厚,遮蔽了它的光亮;这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有清净明亮的智慧一样,并不会因年龄的老或少,而增减我们内心与生俱来的这分本性的明月。

85、有人以为自己修持得很好,但是碰到一点小事就起烦恼心。师言:“凡夫心容易起波澜,即是‘八风’(注)吹不动,微风吹动了。”(注:人生“八法”如八种风,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86、有人学打坐之后,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以为这就是“天耳通”。师言:“真正的天耳通,是远离一切烦恼杂念和不清净的言语。不但不听是非,而且还能把是非转为佛法,当作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天耳通。”

87、有出世的思想,做人世的事业;“人间佛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希望人人皆能成佛,主张家庭要幸福美满,我也常乐愿为信众主持佛化婚礼,因为齐家才能治国,多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社会就多一份安定和谐。

88、有时我们处在好环境中,却不知道珍惜它,只觉得“我不负人,人人却负我”;换个环境后,因受到另一种人事的磨练,才体悟到当初的人事并不比目前的差啊!为什么在那里我感到痛苦,换到这里我还是痛苦呢?

89、汝等广植德本,弗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休息。《无量寿经》卷下

90、烟雨织纱,瑶柳轻袅花照影的静水湄岸,隐约见着,着素衣的尘外女人,不宠不媚,孤芳冷艳,不问莲梦谁为同,倚琴翠寰一路瑶歌,寄心清风明月,自淡然的穿行在那朵花开的从容里,聆听红尘深处静了的禅因。

91、烦恼是愚痴,成佛是觉悟。真正地深解佛法需要“十方清净”。世间的一切表相,无论美丑善恶,俱是佛性之外的虚华,若要修佛,若要学习佛理,就必须要有舍弃一切的决心,愿舍弃、能舍弃,方能真正地觉悟。

92、生活中,如果一扇门关上了,必定有另一扇窗会为你打开。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收获另一种馈赠。关键是你要有乐观的心态,相信有失必有得。因为失去有时可能是一种生活的福音,预示着你的另一种获得。

93、由石头到人,由人到人,我们都需要宽容和谅解,如此一来,烦恼不再,快乐永恒。人生无悔便是道,人生无怨便是德。得到的要珍惜;失去的就放弃。过多的在乎会将人生的乐趣减半,看淡了,一切也就释然了。

94、禅宗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没有痛苦,没有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的舒适和谐,但仍然要以不损害他人并救济他人为原则。把握住自由的方向,就象是只有握紧手中的线,风筝才能够在高空中自由飞翔。

95、禅是一种心的平坦,心的空闲,心的恬淡,心的宽阔,心的淡然,心的更新。也许什么也不是,只是心地的干净与自然。也就是他,给了我们无上智慧的万丈光芒,照亮了欲望与贪婪的灰暗,消融着人世间的愁苦。

96、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97、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能出生无量智,是名方便波罗蜜。能求上上胜智,是名愿波罗蜜。一切异论及诸魔众无能沮坏,是名力波罗蜜。如实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98、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不放逸者心则放舍。《大般涅槃经》卷二十,梵行品

99、除了生死之外,老也是苦。身体不自由,而且六根衰败——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听不清楚……牙齿也掉光了,自身的活动也无法像年轻人那么利落,意识更无法像年轻人那么敏捷。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慢慢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