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生活禅语的经典词句(精选474句)

2022-08-16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觉有情

2、过秒关,

3、安稳最大利

4、一位学医者的迷思

5、修行即在和谐呀!

6、内外融和的清净风光,

7、造福由节约滴水做起,

8、禅在生活中,禅在当下。

9、解脱,就是烦恼的止息。

10、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

11、​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12、信仰佛教是人类良心的保证。

13、修行,就是转化业力为愿力。

14、受用佛法要从随顺因缘开始。

15、一切应以和为贵,以包容为上。

16、只要有心去做,目标就在当下。

17、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18、辛勤劳作才是真正在培植福报。

19、以佛心做佛事,一切事都是佛事。

20、因果的定律,任何人都逃避不了。

21、家庭是道场,尽大地是一个禅堂。

22、懂得尊重别人,才知道尊重自己。

23、生命的价值在于觉悟,在于奉献。

24、知道自己有苦,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25、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26、能够管好自己的心灵,就能管好一切。

27、修行无非就是要调伏我们的妄心、妄念。

28、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

29、垃圾从哪里来?从欠缺惜福的观念而来。

30、真正把握了平常心,天堂、地狱都一样。

31、能够远离杀生,就有了慈悲心,平等心。

32、一切的烦恼都是从不守本分的追求中产生。

33、修行的全过程,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

34、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障碍重重,人与人之间

35、有感恩的思想,才会知道我们有社会责任。

36、菩萨的精神是大地的精神,是桥梁的精神!

37、人来到世间,应该要发挥生命的良能。生命是

38、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

39、修行就是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40、修行要消除内心的障碍,克服内心的对立面。

41、在因地中福慧双修,在果位上才能福慧庄严。

42、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为是禅。

43、对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起来。

44、我们要将一切的痛苦和烦恼,化作一股坚强的

45、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

46、生活中的人我是非,就是用功中的最大障碍。

47、禅是一种受用、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

4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

49、一切高深的东西,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做。

50、人生很被动,唯有结缘这件事可以主动地去做。

51、修行就是要常保智慧的光明,而不是让它一闪即

52、做人不该闲逸无事。有一位大企业家来看我,我

53、净土非遥,灵山不远,都在我们举心动念之间。

54、在背后绝不说家庭的长短,更不说父母的长短。

55、天灾都是由人心感召,这是一种共业。所以我们

56、我们应该先从清理自己的心地开始,天天自我净

57、我们要从自心中求解脱,不要在心外寻找净土。

58、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心,并且发挥爱心去爱人爱

59、无常不是在嘴边说说而已,也不是用来逃避现实

60、智慧的光明被摇动或熄灭,究其原因是因为无明

61、每样东西都有它的生命价值;如果轻易地汰旧换

62、社会上,经常有人呼吁保护环境。环境保护的工

63、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

64、一块玉石,若要成为价值不菲的宝玉,必须经过砺

65、世间情有许多种,有亲子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

66、互相仇视必然两败俱伤,互相友爱必然两全其关。

67、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就是爱的表现。虽然只是大

68、人生在世,能恰当地满足生活所需,即是最适意的

69、人生应谨守本分,置身任何环境都应随遇而安。修

70、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有的人追求物质、有的人追求

71、佛陀曾说:安稳最大利。我们如果能乐道,即使生

72、修行,是一个长期训练管理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73、其实,这些情是狭隘的、是迷惘的。菩萨又称为觉

74、凡事先由自己做起,奉献爱心要从自己开始,柔和

75、凡事都要从个人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培养爱惜物品

76、助人为快乐之本。生活得淡泊自在,而能够付出爱

77、学佛,要真正去体会无常;强调无常是要警惕自己

78、安稳最大利,知足最大富;能够安稳的人生是最幸

79、情感若能收放自如、心中无恐惧,即能远离烦恼与

80、成佛作祖要靠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也无法恩赐。

81、我们做人最朴实、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就是包容。

82、我们生活在世间,首先要清净自我的心地,由内在

83、我们若能扩大心胸,将普天下的父母都视作自己的

84、我们若能透彻此理,再难看的脸或难听的话,也能

85、我们这一分心光,就像被灯罩完全遮住般,使发散

86、所谓见道,就是要见因缘生灭当下的无生亦无灭。

87、有一天,精舍来了一位很年轻的小姐。她的精神看

88、每个人的心地都有无尽的光明,只是这分光明常被

89、每天脸上有笑容,自然少一些烦恼、多一份安祥。

90、爱之深,责之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要深刻感

91、父母的问题,会影响子女的情绪;子女身体不适或

92、现代人的物质太丰富,物品稍旧就要汰旧换新,被

93、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

94、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同一个天地间,有些人却处

95、看到社会上有那么多精神病患者,实在为他们深感

96、知恩、报恩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97、精神病是现代社会的大问题。为何有这么多的精神

98、要以享受和欣赏的心态,满心欢喜地生活在当下。

99、身体若稍受风寒,或体温太高即不调和,这是对物

100、《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

101、一个人必须自信、信他。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对

102、一个人能够把握住每一个当下,他的修行就到家了。

103、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104、人人有情,人人都可以是菩萨;只是佛、菩萨与人的

105、凡夫的人生,就在父母、子女、亲友之间的情爱缠绕

106、夫妻感情不睦,整天吵闹、互不体谅,是男女情爱的

107、如果人人能减少制造垃圾,垃圾山的问题就会减少。

108、就是恭喜你忙。为什么?公司忙碌,表示你的事业正

109、时时刻刻能够安心,就是在道场中,就是在做佛事。

110、有些人太执著于静,这样会变得槁木死灰;反之,心

111、有的人生活贪不餍足,已经取得很多,还感觉不够。

112、真修行者,重在默默地行持,而不在口头上到处说。

113、他们从不用心思考曾经对人群付出多少,却花很多心机

114、禅是生命的自在,禅是生活的潇洒,禅是思想的空灵。

115、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地排除不利条件。

116、谁好谁不好,自己找烦恼。自己没烦恼,一切都好了。

117、除了自己周围的环境之外,还要顾虑到别人——是

118、信心是学习佛法的根本,也是世间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

119、修行一定要紧紧地抓住当下这一念,从当下这一念做起。

120、修行要防止三种心:想速成的心、恐惧的心、懈怠的心。

121、念佛不是数字念得越多越好,而是看你能不能反闻自性。

122、我们怎么来感恩呢?就是要尽己所能来奉献自己的一切。

123、破除执著就是突破自我的障碍,就是突破生命的局限性。

124、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是禅。

125、能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在法上,而在听法人的心上。

126、要解除生命当下的烦恼,就是要敢于承担,而不是躲避。

127、一切从大悲心出发,从菩提心出发,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

128、一切按照因缘果报的规律,这样才能够自由,也才能自在。

129、心的迷惑就是以我为中心,心的开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碍。

130、所谓孝顺,就是要尊重体贴、恭敬侍奉,让父母心生欢喜。

131、着眼当下、着眼现在,这是我们人生命运转变的关键所在。

132、禅是一种方法,是一条道路,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受用。

133、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134、一切事情,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当下是基础,今天是基础。

135、愿是大海,实践是高山,以行山填愿海,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136、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去理它,烦恼自然就不起作用。

137、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138、要有一种主动的承担精神、奉献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

139、从责任上要强化、从感情上要淡化,这才能够提得起、放得下。

140、以觉悟人生之智慧成就菩提心,以奉献人生之实践成就大悲心。

141、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142、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

143、空是不执著,是把一切法缘生缘灭的道理圆满无缺地理解清楚。

144、经常有大愿力,我们就不会懈怠;有大慈悲,我们就不会烦恼。

145、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总根子,是我们众生迷惑的根源。

146、一切有所求的心,就是有漏心;一切无所求的心,就是无漏的心。

147、佛法就是一座桥梁,一切众生通过它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般若彼岸。

148、在生活中体验禅的关键所在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平常心是道。

149、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

150、所谓的良心,就是将信仰和因果变成了一种现实的自觉和观照力。

151、所谓远方,并非指路程的长短、距离的远近,而是指心念的迷悟。

152、有大智大慧,就能照见五蕴皆空;有大慈大悲,就能度一切苦厄。

153、能够以退为进则是不争,懂得以无为有则是富足。一一海涛涛法师

154、菩萨的境界,就是菩萨道与生活零距离、菩萨道与生活成为一体。

155、在感恩中奉献自我、回报社会;在包容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

156、一切的修行、证果、成佛度众生,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知恩报恩。

157、善用其心就是用大智慧觉悟人生;善待一切就是用大慈悲奉献人生。

158、圆满的人生是建立在对因果规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彻把握的基础之上。

159、学习佛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160、我们人类有责任协助其他生命都能获得安全,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161、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162、有包容才有和谐,有和谐才有温暖,有温暖才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

163、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164、禅是一种生活艺术,是觉者的生活体验,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内涵。

165、追求也好,抛弃也好,都是在求。只要有求就有苦,知足才能常乐。

166、修行不仅仅是打坐、念佛、诵经,一切善法都是修行不可缺少的部分。

167、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的积极态度。

168、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

169、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

170、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要了生脱死,最终在生死这件大事面前能够做得了主。

171、做人的六条标准:知因果、讲良心、守道德、立志向、养识见、充才干。

172、在世间什么是富,什么是贫呢?慈母在堂名之为富,慈母不在名之为贫。

173、在任何情况下,不分别、不攀缘。一念不生,六根就不会被六尘所染污。

174、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175、在修行的路上,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一直走下去,总有一天归家稳坐。

176、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缘聚则有,缘散则无。能得失随缘,则心地泰然。

177、我们的心灵是一块阵地,菩提心不去占领它,就一定有无明烦恼去占领它。

178、要清净世间,首先我们每个人要先清净自心,要用因果来规范心念和行为。

179、在生活的链条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180、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

181、学佛修行,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生命当下的困惑、当下的烦恼。

182、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面对、去处理。

183、觉悟人生即是观照在当下,破除烦恼;奉献人生即是发心在当下,成就众生。

184、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

185、不要把我们现在所做的看得太小,只要我们有这个心量,小能变大,少能变多。

186、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187、尽职尽责扮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人伦之本,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188、思维法义不仅仅是去找一些谈话的资料,而是要找到治疗自己烦恼疾病的药方。

189、我们做功夫,就是打扫心地,让心地干千净净,生长一切善根、生长一切善法。

190、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一是靠勤,二是靠俭。勤是开源,俭是节流。

191、我们把一切众生都当作佛,自己的心就是佛心;以佛心作佛事,就会佛光普照。

192、此岸是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193、禅宗所说的平常心就是超越了一切二元对立、没有分裂的那个完整的心的原态。

194、佛法讲真空,一物也无;讲妙有,万行具足。这就是最实际的、活生生的辩证法。

195、在一切善恶境界上不起分别,不等于没有分别。自性分别还是有的,只是不执著。

196、照体独立,不是把外在的环境改变为符合我们内心的需要,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心。

197、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五蕴本身,而是要空掉我们在五蕴上所起的种种妄念。

198、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199、人生在因果规律面前看起来好像是被动的,实际上为善作恶仍然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200、佛法不是反对、摒弃一切追求,而是要让一切追求在道德的规范下得到合理的实现。

201、悟,是一种生命的大突破、大飞跃。这种境界,只有通过生命的大搏斗才能够拥有。

202、所谓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净化身、口、意。

203、时时刻刻让你的心安住在当下,就能把心独立起来;心独立起来了,妄想就减少了。

204、不要在无明烦恼以外再去找菩提涅槃。当下觉悟、当下寂灭无明烦恼,就是菩提涅槃。

205、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206、修行,要修、要行。修就是不断地改正自己,行就是要把正确的理念、法门付诸实践。

207、好事从心开始,坏事也是从心开始,转变我们的心念是转变外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关键。

208、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就是要在心生心灭之间,体会那不生不灭的佛性。

209、惜缘是指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要珍惜,惜福是指我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要晓得珍惜。

210、戒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身口意保持平衡与清净,进而修习禅定,由此显发本有的智慧。

211、有大智慧的人没有烦恼,因为他把万法的本质都看得非常透彻,不被一切现象所迷惑。

212、诸佛有没有老师呢?有,佛的老师就是法宝。这里的法是指真如,是一切事物的本性。

213、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可能是越有力量的人;越是有力量的人,一般总是越谦虚。

214、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如何度过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应对艰难的时光。——藏学法师

215、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

216、外在的和平要以内在心灵的和平为前提,而内在的和平要从把握好我们的当下一念开始。

217、我们要在结缘中成就自他。因为人生在世,唯一能够积极主动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结缘。

218、有了我的执著,就忽视了他人的存在,忽视了他人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他人意见的存在。

219、生命实实在在能够把握和感受的只有当下这一念,错过了这一瞬间,那就叫做时不再来。

220、要普度众生,就要从爱护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苗、每一寸土地开始。

221、见到任何事不动念,就像镜子照物不留痕迹。功夫在这个地方做,就叫做照见五蕴皆空。

222、优化自身素质靠智慧;和谐自他关系靠慈悲;有智慧就能觉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献人生。

223、佛教的修行,以信为基础,以解为先导,以行为落实,以证为圆满,是为信、解、行、证。

224、学禅的人,为了感恩一切众生,首先自己要过一种淡泊的生活、清净的生活、简单的生活。

225、我们要想改变外在的事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心念。

226、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个人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是善是恶。

227、舍就是要舍去我们凡夫的心态,要在平等地看待众生的前提下,发慈心、发悲心、发喜心。

228、一切使众生受到伤害、引起烦恼的事情,就是恶业;一切令众生欢喜、有利益的事就是善业。

229、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230、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231、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修行的诀窍就在这四个字上。

232、平常心是一种平等心,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爱,是面对芸芸众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233、我们要以长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长取人则天下无可弃之人,以短取人则天下无可用之人。

234、不管是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还是解决社会问题和全人类的问题,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一念心。

235、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人格、深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

236、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赎者的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父和徒弟的关系。

237、修行是对你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优化与提升,你会变得更有慈悲心、更有智慧力、更有奉献精神。

238、学佛先从做人开始,把学佛落实在做人做事当中。这样,信仰才有根底,学佛才有落实的地方。

239、所谓众生者,众因缘和合而生。众生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真正个体、独立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240、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

241、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

242、生死在片刻间,成功在片刻间,失败同样也在片刻间。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当下一念不放过。

243、空是突破、超越、发展、转变的意思,而不是空无的空:不是消灭一个东西,而是不断地超越。

244、要安于本分,守本分,本分之外的不去钻营强求。能够安于本分,内心的烦恼就会慢慢地淡化。

245、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要不离觉悟来讲奉献,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会偏于一面。

246、禅宗的根本,就在于明白自己是什么——明白自性是佛,自心作佛,自见佛性,自成佛道。

247、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个体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248、佛教并不否认名与利。你有好的德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这样的人一定名称普闻。

249、开悟是生命的转换、生命的觉醒,从有限的生命迈向无限的生命,从迷妄的生命进入觉醒的生命。

250、心净指我们每个人的心性,我们每个人的心性净了,每个人的佛土清净了,那么国土就能清净了。

251、我执越重的人,烦恼就越重;烦恼越重的人,痛苦也就越多。五蕴是生活,照见五蕴皆空就是禅。

252、执著就是在事物本身以外人们强加上去的种种分别计执。如其本来地认识一切事物,那就是中道。

253、挂碍是什么呢?就是自己内心还有见不得人的地方,自己内心还有阴暗面、有私欲,那就是挂碍。

254、人们喜欢向外追求幸福,这样得到的只能是幸福的幻象,稍纵即逝,因为外在的东西是变化无常的。

255、修行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为我们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

256、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众生包括人和动物,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恩惠,我们要感恩。

257、所谓菩提心、大悲心,就是指彻底地实现了自我否定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无私无欲、悲智双运的精神。

258、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禅不在禅堂里,禅不在深山古寺里,禅就在我们每个人举心动念的当下。

259、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260、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辉煌,都是从苦中来。事业的成就如此,学问的成就如此,修行的成就更是如此。

261、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262、因缘果抱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不是静止的,都不是注定的。因缘果抱都是随生命主体的作用而变化。

263、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

264、在逆境中不能动心,在顺境中更不要动心,顺逆都有方便来对治;顺逆都不动心,修行才有少分相应。

265、处理烦恼的方法:第一,要求自己;第二,学会谅解他人;第三,晓得感恩和奉献;第四,惜缘惜福。

266、我们不要时常板起面孔想教育别人,而要有一种关爱的心、慈悲的心,感恩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

267、有了生命价值永恒性的观念,就有了对人的言行负责任的思想做基础,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

268、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269、佛教所说的破除执著,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去消灭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要改变我们主观世界的观念。

270、保持一种令人欢喜的语言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凝聚人心、保持人际关系稳定和谐的重要方法。

271、安心不可向外驰求,不可脱离当下。迷失也好,觉悟也好,烦恼也好,清凉也好,道不远人,都在当下。

272、戒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应该做的就不去做,这叫止恶;另一方面是应该做的就必须去做,这叫修善。

273、有了感恩的心,人的心量才会变得广大和宽容。有了感恩的心,人们才会想到要去回报社会,回报大众。

274、棉花是磨不出刀子来的。人的一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痛苦,才会知道人生真正的滋味是什么。

275、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276、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277、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才能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充满团结与和睦。

278、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279、佛法、禅以直面人生的态度,要求我们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见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脱死。

280、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281、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间善法的观念,有所求而做,那就成了有漏善法;以无所求的心去做,就是无漏善法。

282、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283、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简单地说可以有一个标准,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说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284、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果报,但是可以选择种什么因缘;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

285、物质上的丰收总是会越用越少,只有精神上的财富才会越用越多,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的财富。

286、要在做事业中落实佛法,把事业当成佛事来做。把做好事业看作是修行,也就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287、修行人就是要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锻炼自己抵制烦恼的力量,考验自己的定力。

288、世间一切事业的成就,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成就,人生一切宏伟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信心。有信心,就有力量。

289、修行,就是要让修行与生活保持零距离、没有距离,那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禅,禅生活。

290、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291、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292、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

293、生命是无常的,这给我们提供一个改造生命、解脱生命的机会;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了。

294、死亡并不是生命最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是当我们活着时不再有任何贡献,内心就渐渐死去了。—-慧律法师

295、做一个好人意味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要有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动力和价值就是由此而生的。

296、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就在日常的做人做事当中。学佛首先就是努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

297、所谓禅在当下,就是用禅的精神、禅的方法、禅的见地、禅的功夫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生命的当下、生活的当下。

298、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永远是一致的,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个人利益才是永久的。

299、人总是在克服一个一个困难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功。只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这才是应有的精神。

300、使自己的心从种种分别、执著中解脱出来,使觉照能够独脱于一切攀缘之外,我们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种境界。

301、修德、积福,就是创造培育善因善缘。不间断地培植善因善缘,恶缘就停止了。善缘成熟了,恶因就会推迟现报。

302、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303、在行、住、坐、卧当中能够时时观照当下,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我们当下便是身居乐土。

304、惭愧心、悔改心应该有,但是不能老是后悔,不知道前进。如果只是后悔,不知改正、不知进步,悔就成了障碍。

305、我们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称赞我们是另外一回事。不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这是辩证法的道理。

306、所谓把握当下,就是要当下超越自我、突破自我。我执是一切烦恼的祸根,是生死的祸根、世间一切问题的祸根。

307、真理是洞彻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众生,是不分冤亲、不分种族、不分国界,落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308、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所要达到的目的、所要表达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生命。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生命才有一切。

309、修行人要发大愿、立大志。只有把自己这一点点心力都奉献给众生,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动力去战胜困难、攀登高峰。

310、参禅的基本要求:见地要透,功夫要稳,悟境要高。修道要具足三种心:信心、精进心、长远心。这三者缺一不可。

311、在涅槃的境界上,是一法不立究竟圆满的,没有任何对立面。有对立面,就没有自在可言;有对立面,就在生死中。

312、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313、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不求将来是否会有好的成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无所求。

314、禅就是生活,以禅来净化生活,落实觉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禅,以生活来体现禅的功能,落实奉献人生的理念。

315、虽然每个人的成就与自己的主观努力分不开,但是说到底,还是应该把每一个成就看作是一切因缘和合而成的结果。

316、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往往具体地表现为能力或者财富的不够;但是最使人不能自由、不能自在的,是时空的局限。

317、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318、在这个生活的世界里,在时间上只有无数的异时连续互存的因果关系,在空间上只有无数的同时互相依存的相对关系。

319、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能在这个问题上,不存任何疑惑,直下承当,然后念兹在兹地保任,人生的问题就解决了。

320、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它可以抗拒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干扰,从而使人的心灵获得安顿。

321、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

322、世尊上雪山,有谁为之说。仗此无情剑,便把青丝截。四相本来空,万法一无得。解脱内外著,生死从兹歇。一虚云和尚

323、人生的道路,不一定起步就辉煌。起步的时候,往往仝很艰难,但是只要制心一处,一切都可以创造,一切都可以改变。

324、人需要锻炼,需要有意识地找一点苦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有利于克服那些想象不到的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困难。

325、妄想并不是心之外的某种实在的东西,它如同觉照一样,同是心的一种作用,只不过觉照是清净的,妄想是染浊的而已。

326、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327、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

328、禅在生活中,净土也在生活中,八万四千法门都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起观照,在生活中得自在,我们才没有空过的时间。

329、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

330、精神的空虚用物质永远也填不满。精神的空虚一定要用精神的能源、精神的食粮,用智慧、用慈悲、用奉献的精神来填补。

331、要调心,少欲知足是法宝,一切随缘是妙方。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随缘,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气和。

332、万事都是缘,万事总随缘。把握机遇,随缘而住,随遇而安。学佛要以修为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口说心行,心口如一。

333、不能将心待悟。将心待悟,永无悟期。要把全部心力放在做功夫上,不管悟与不悟,功夫照做不误。这样才是参禅人的本色。

334、佛是没有烦恼的人,佛是欢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无私奉献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体现出来了的人。

335、修行不能远离社会人群,不能逃避现实生活。我们要的是直面生活,要在生活当中提升自我、净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336、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337、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承认其存在的价值,承认其对我们个人乃至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338、要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这就是讲如何发挥人的主动性,推动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恶因恶果的来临。

339、调心的最后目的是要把心调伏得没有烦恼、没有无明、没有贪心、没有痴心,最后全心全意来为大众服务、为大众做牛做马。

340、一个人只要充满信心,就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份工作都会就就业业地去做。

341、学佛而能以般若智慧求觉悟,即是从生活禅进入禅生活的过程;学佛而能以慈悲精神度众生,即是从禅生活回到生活禅的过程。

342、慈悲是智慧的具体展现,它源于对一切生命互为依存这一事实的认识。慈悲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时甚至要舍己利人。

343、助人,多利,善人最快乐,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样平。——宋&白云守端

344、保持一颗平常心——无断常、无取舍、无憎爱、无凡无圣、超越一切对立的东西,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解脱生死的法门。

345、世间的觉悟始终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为目的,而佛法的觉悟则是强调在彻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础上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346、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347、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养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财物来,只要有这种心态,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348、能够在喜、怒、哀、乐面前,应付得过去、排解得开、不生心、不动念,那才是真正的自在,那才是我们做功夫所要达到的境界。

349、良心即是一种仁心,也就是利他的慈悲心;同时它又是一种觉照的心,它时刻警觉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使之向善、向上。

350、菩萨的精神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一个难,一个能,难能可贵,不是空口说白话,要在实际行动上落实这种精神。

351、在忙碌中找到成就感,忙出价值,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矛

352、世界上的事情本来是平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差别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们要离相而证性,这样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353、世间与出世间并不是两回事。一切从对立的心态出发,就是生死,就是世间;若能心包太虚,烦恼即刻成菩提,世间也就是出世间。

354、人生如梦,这场梦不论是美梦、噩梦,我们都是这场梦的主人,可以选择在美梦里不迷失,陷入噩梦时保有醒觉的能力。一海涛法师

355、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举心动念之间来修。起一念善,就是种善因,就会有善的果报;起一念恶,就是种恶因,就会有恶的果报。

356、客观世界本来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每一个众生主观上的见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观世界反映到我们的主观世界就千差万别。

357、智慧是我们领悟了世间万象互为缘起的事实后,内心呈现出的高度的觉照和辨别力,它能使我们摆脱盲目和避免黑暗中的种种碰壁。

358、生活禅,是以菩提心作为出发点,以般若见作为见地,以息道观作为修习禅定的方法,以融入生活、消融烦恼作为日常实践的功夫。

359、爱是恒久的富源,能爱人,有人爱,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唐.灵云志勤

360、什么是生活禅?从物质到精神,就是生活禅;从迷失到觉悟,就是生活禅;从染污到净化,就是生活禅;从凡夫到圣者,就是生活禅。

361、假使每一个人都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看作是神圣的,我们以感恩的心情加倍地爱护它们,那么,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就会日趋完善。

362、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在尽职尽责中广度众生。

363、报恩,就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对一切事、一切人都要有感恩的思想,不要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不要把自己和自然、社会对立起来。

364、过去的不可得,未来的还没有到,当下也是当生即灭。就要在这当生即灭的时候,抓住当下这一念,面对世间、面对烦恼、面对生死。

365、修行要有信心。有信心就能克服困难,就能战胜自我,就能勇攀高峰;有信心就有希望,有希望,再经过艰苦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

366、和谐是内在的要求,必须从内心的和谐做起,必须从生命的和谐做起,必须从善待天地万物做起,必须从人的内心净化、向善向上做起。

367、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与周围的所有人、与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

368、讲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仅是社会对个体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个体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内在需要,是自觉自愿的,而非外在强制的。

369、通过五戒十善来逐步地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杀生心、贪欲心、嗔恨,心和愚痴心,相应地就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370、满心勇气的能量,不绝望是活着的真义,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英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唐&圆泽

371、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辩,沮丧与昏沉,眷恋,以及犹豫不定,要知道这五种情绪是大盗贼,他们盗取了你无限的增上财富。—_慧律法师

372、众生都能够从我们这一念善心当中获得良好的信息和加持,我们个人的福德因缘才会由之而扩大。关键的一条,就是回小向大、回少向多。

373、作为在家佛门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74、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375、和谐自他关系,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处理好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团队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宗教关系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376、戒,就是道德原则;定,就是那些能够使一个人情绪稳定的修行方法;慧,就是用来辨别修行的法门正确与否、是否走错了路的觉照能力。

377、懂得付出才是富有,能回报,能喜舍,刀耕火种是良方,秋到家家晚稻香;放不下时担取去,何如福田待来春。——明&憨山德清

378、修行,一要有信心,二要明理,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信心,光凭理解,可能会落入邪见;没有理解,光有信心,可能会变成迷信,增长无明。

379、失去此刻,等于失去未来,低头,满地阳光,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云带夕阳。——明-憨山德清

380、我们念佛、参禅,其目的就是要把守六根门头,使眼不贪美色、耳不贪美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身不贪触、意不贪染一切六尘缘影之法。

381、幸福的最大障碍是我们自己,如何增进幸福,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唐&龙牙

382、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做好小事,成就大事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工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谈论说也徒然。——明&憨山德清

383、步入富足的最高境界,越是简单,越是丰盛,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唐&知玄

384、真正的贫穷是心无安处,浮躁去,富足来,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清&普能嵩

385、分别完全是一种主观计度。本来没有的事,一分别、一计度,问题就来了,烦恼就起来了。烦恼起来了,我们的身心就不得安宁,就不得自在。

386、我们做功夫,得到受用以后,不是把这种受用来显异惑众,而是用来做平常的事、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做那些人们生活中一件也不能少的事。

387、般若要用、要观照,才有自在;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见五蕴缘生无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观、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度一切苦厄。

388、随缘做事,随缘放下,不留恋。就是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能够随顺因缘而去,不留恋这个世间、不留恋任何东西,那才会没有遗憾地结束此生。

389、拿得起放得下的大智慧,如何经营名利场,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唐&洞山良价

390、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391、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心地上来培养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生成、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来生成。

392、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烦恼中流,离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这个过程都在我们当下的一念完成。

393、世间的生态平衡,是以生命共融为前提的。如果我们不能自觉维护生命的共融,以掠夺的方式来开发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灾难。

394、人只要有一念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念念不舍,就是人生的出路,就是解决痛苦的办法。向上者,求证无上大涅槃;向善者,从一点一滴的善言善行做起。

395、修行首先要战胜自己心胸狭窄的关卡、畏首畏尾的关卡。战胜自我,把自我的下劣心、分别心、贪图安逸享受的心能够战胜得了,修行就一定会一往直前。

396、我们的生活充满着禅意和禅机,所谓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但大多数人由于自我封闭,意识不到他本身具有体验禅的潜能,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

397、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

398、在修行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拉锯战就是精进与懈怠在战斗,就是道心与偷心在战斗。什么叫偷心呢?苟懒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贪图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399、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400、一切严守本分,既要把本分事做到位,又不可逾越本分。做到位了,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超越了本分,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都会有消极的影响。

401、你的心是善的,这善因来自你的心量,你内在充满一片祥和,你内在没有丝毫的计较念在里面,你丝毫没有怨愤,则恶缘无从与你连接而来伤害你。一庄圆法师

402、古人用功,首先是叫你直下承当,然后再讲其他的事。直下承当我就是佛,然后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佛?不是佛,赶快修!不像佛,赶快修!

403、贪心也好,嗔心也好,痴心也好,都是从本能出发,然后衍生成为生命堕落的催化剂;超越了一定的界限、超越了一定的道德规范,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

404、感恩是要从对待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做起。感恩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事身上,才是实实在在的。心如虚空,就能够包容一切。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把虚空挤破呢?

405、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和怎样谅解他人。

406、人人脸上有笑容,这个集体就非常祥和,人与人之间就能够彼此包容、彼此谅解、彼此尊重。在一个集体当中,彼此的感恩、彼此的包容、彼此的成就,至关重要。

407、人生要解决的问题,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心念,如何来确定我们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努力的方向选择对了,就是顺善法的,生命的发展就会沿着善业的轨道升华。

408、我们的心总在给外在世界安立各种各样的假名——好的、丑的、胖的、瘦的……。这个语言的世界、符号的世界、概念的世界,把我们弄得晕头转向。

409、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410、禅是微笑,不是愁眉苦脸。虽然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地方,但是愁眉苦脸也不等于就能解决生死问题。要解决生死问题,还是得从容面对。

411、我们不要想得到什么,而是时刻要想着丢掉什么——丢掉无明、烦恼、贪嗔痴。我们无所求,最后会得到一切——得到我们本有的清净光明、自在安乐。

412、人生的苦必须通过自己觉悟才能解决。主体觉醒了、觉悟了,不但能够解决自身的痛苦,还能帮助他人解除痛苦。那就是发菩萨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413、真实不虚四字,既是我们修学佛法的金科玉律,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金科玉律。做人要真实不虚,做事也要真实不虚;对待自己要真实不虚,对待他人也要真实不虚。

414、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者。对于患者而言,良医、妙药、看护者缺一不可。所以不论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从医治身心大病的角度而言,三宝是缺一不可的。

415、修行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现有的生活状况。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在尽职尽责中来完成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和义务。

416、慧,不是小聪明,不是世智辩聪,它是由持戒、修定而引发的一种高于一般的抉择力、判断力,是一种极其敏锐、透彻的洞察力。它能使我们断除烦恼,趋于觉悟和解脱。

417、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对他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关怀的心。而这种关怀也好,爱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没有任何目的,是本当如此的,这就是佛法的精神。

418、觉性形之于语言,必然是清净语、慈爱语、柔软语,由此而达至我们的口业清净;觉性见之于行动,必然是慈悲奉献、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由此而达至我们身业的清净。

419、修行最紧要的目的,是要养成适应生命被动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打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欢喜地接受。

420、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这种聪明不是真正的智慧,是世智辩聪——总想抄一点近路,总想舒舒服服就能够成功。哪有不经过辛苦,就能够到达光明的境界呢?

421、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欢欢喜喜过一辈子,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相互关爱给予谅解,这样,人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

422、学佛是要转换身心气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们长期的积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无明烦恼不断地在持戒、修定、证慧的过程中断除。

423、对于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要想到,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和主张损害了团体、家庭或者企业的发展。

424、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却有所求,那就是世间的善缘、有漏的善缘;反之,广结四缘无所求、不著相,无人无我无自无他,那就是无漏的善缘,那就能够成圣成贤。

425、我们尽量不做损人利已、伤天害理的事,这样经过不断地积累,就能够改变人生的际遇。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使恶的结果推迟,使好的结果提前。

426、所谓禅在当下的功夫,就在于把握生命的当下,转化生命的迷惑、净化生命的染污、提升生命的素质、圆满生命的品格,挖掘清净生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无限潜能。

427、在真理上,一切法平等无有分别,离一切相。只有把真理上的种种虚妄分别去掉,才能真正无挂无碍。以烦恼为特征的生活境界就是世间法,以觉悟为特征的生活境界就是出世间法。

428、人生于世间,一切都是缘——苦是缘,乐是缘,好是缘,坏也是缘。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你也无法逃避,所以要一切随缘—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养成适应环境的能力。

429、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一宣化上人

430、有了爱慕的心、承诺的心、专注的心、关爱的心、奉献的心、感恩的心、赞赏的心、尊重的心、理解的心、宽容的心、妥协的心、忍让的心、体谅的心,真情之爱就在你的身边。——净因法师

431、所有的问题、矛盾的存在都是缘于我们主观世界的看法和客观世界的存在不一致。有矛盾就有烦恼。一切苦厄都是由自己制造出来的,自作自受。要消除这些苦厄,别人代替不了,还要自己来解决。

432、我们心中应该要常常保持没有烦恼的状态,也就是头脑里没有忧郁、不满意的事,因为世界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既然已经知道,可能会有八九成不如意的事出现,那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呢?—圣严法师

433、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般般具足。吃到苦的,忍受下去;吃到酸的,忍受下去;吃到辣的,忍受下去。吃到甜的时候,要反思,不能陶醉在甜蜜中。甜蜜总是暂时的,而酸、甜、苦、辣具足才是经常的。

434、智慧的力量在当下一念,烦恼的力量也是在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能够转变,并且从烦恼方面断相续心,从智慧方面连绵不断地延续下去、扩展开来,那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就能做到内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435、生活禅应该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用禅的智慧、禅的觉悟来净化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生活,超越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庸俗化,使我们的生活不会违背真、善、美的原则,不会违背清净法、善法的原则。

436、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437、要保持能永远处于喜乐状态的世界出现,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你内在的态度——你的批判消失!一切你看不顺眼的人、你看不顺眼的事、你看不顺眼的物、你看不顺眼的情境、你看不顺眼的环境、你的那个看不顺眼的心境彻底地?肖失。一庄圆法师

438、因为单纯,所以内心的渴求十分简单,不分别、不虚伪,只是以纯净的心来应对生活的需求。仔细观察婴儿,他们都有非常专注的本事,真的活在当下,不挂虑过去,也不担忧未来,饿了就哭、吃饱就睡,哭的时候专心哭,笑的时候专心笑,就是那么单纯。——永固法师

439、好高骜远的人,头脑里常常动着各种念头、各种谋略,自认为心怀大志,只是机会还没到或者还没有执行而已。做事应该从近处着手、远处着眼,光是有远大的志向和愿望,而没有脚踏实地去做,将永远心存一种虚幻的狂想或妄想,纵然心怀大志,仍然是个无能的人。—圣严法师

440、我在四众佛子共勉语里的两句话利人便是利己,尽心尽力第一,便是鼓励大家,以利人而为利己,但不是先利己以后再利人。不过,我们一定是先努力成长自己,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利益他人,成长他人;但成长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那么你就会有安全了。一圣严法师

441、人生在世,大家都知道,光阴失掉之后,是没办法再得到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并不重视名闻利养,而是重视光阴。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什么最可贵?时间最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太宝贵!佛法讲时节因缘,这是走向成功之道的秘诀。—诤空法师

442、念佛人心地慈悲,一切时、一切处,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没有力量的时候,欢喜赞叹,广结法缘;有能力的时候,随分随力,成人之美。人家做一桩好事,这个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有钱,用财物帮助他;没有钱,我们有时间,我们去做义工,以劳力帮助他。—-净空法师

44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过程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体验,迎着太阳,我们走向美丽的大地,看着夕阳西下,扛着锄头回家,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美好呢?这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应该是一样的吧!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求每一天的充实,世界上很少有永恒的东西。——海涛法师

444、这世上,许多看上去长不出希望的荒地,只要用心开垦,播种,都会有收获。别沉浸在世俗的眼光中,别让狭隘的思维限制了自己的方向。——湛弘法师找回内心的纯粹和充盈,无心而求的快乐之道,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唐&寒山

445、有人寻找最好的生活,找来找去找不着。哦!原来最好的生活总是在生活之外。生活中的局限,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不完美,随处可见,生活中的无奈,你无路可寻。生活之外的生活呢?就全凭你的体会、体验、体悟了。有了体会、体验、体悟,最好的生活原不在生活之外,而是在你自己的心中。一觉真法师

446、你需要的不多,可是你想要的很多,追求不到就满心的遗憾,追求到了以后呢?却觉得很空虚,成功得很失败。换句话说,得到以后,你觉得不过尔尔,因为没有想的那么有味道,但是你害怕这种生命的无力感、空虚、无奈,或者生命没有意义的感觉,所以你不断地继续设定目标,继续建筑你的梦想。一庄圆法师

447、我们都想过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幸福快乐不是光想就有,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享受到幸福快乐。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呢?不比较。不计较的平等观;不怨天、不尤人的因果观,不侵犯、不推诿的道德观,不贪求、不嗔怒的修养观;不自卑、不懊丧的战斗观;不邪见、不妄动的禅定观。—-星云大师

448、一个人要守本分,才能尽本事,若只想得到大本事,却没有守好本分,盲目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是非常危险的。学佛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心念离开了自己的本分,修行之路就会很坎坷,烦恼也会很多。所以,大家要时刻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已偏离本分,如此才能尽本事,充分发挥能力为人群服务。—证严法师

449、不能说我们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环境了,我们的心就懈怠了,就这样过日子吧,今天明天得过且过,那不可以。一个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外在的福报要把它变成我们生命的财富,因为外在的财富是带不走的,是五家所有的。所以好的外在的物质我们要珍惜它,把它变成心灵的财富,变成生命永恒的财富。—传喜法师

450、花语禅心,心制造了一切——我们的恐惧、痛苦、生死、得失、地狱、慈悲、憎恨、绝望和分别。如果我们修行,将明白心生万物的方式,并因此而体会到真正的佛。你只要容许自己活在当下,体会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物,专心致志地行走,用你的整个生命去帮助别人,就行了。这是无修之修,将自己的大脑绷紧只会给你制造

451、​世事无常,今日虽平安,明日却难料,如果发了好愿,却动辄心生退转,将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实在太可惜了!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发大心、立大愿,但发心立愿很简单,恒持道并却不容易。发了大愿也不能骄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志愿、磨炼耐心毅力,如此必定能克服难关,成就志愿。—证严法师

452、当我们心志清澄时,思考力就会很敏锐,有敏锐的思考力,自然不会被外面的境界所迷惑。绝大多数人都照过镜子,在照镜子时,若将脸贴近镜面,反而看不清楚.要是将鼻子贴近镜子,那可就面目全非了。同理,若能与境界保持距离,自然就可以看清许多事物,境界也会更加开阔。我们要静心修慧,才会有幸福、成功的人生。—证严法师

453、我们生活在知足、感恩的世界中,又能相互关怀,应该好好珍惜。若人人都有这份大爱,就能过得安然自在。然而目前社会上有些人虽然物质富有,却生活在不安之中。其实人生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名车、豪宅,而是来自丰富的爱心。唯有尽心尽力、尽本分去为人群、社会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世上最富有的人,就是能付出的人。—证严法师

454、人类总是不停地追逐,却不懂得对已经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我们能拥有明亮的眼睛就是财富,因为对于那些盲人来说,绚丽多姿的彩色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能拥有清晰的听觉也是财富,因为对于那些聋人来说,悦耳动听的声音世界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给予我们健全的色身,仅仅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多么富有和幸运呵!—-济群法师

455、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就像能源藏在海底,藏在深山里,需要开发才能显现出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只有五尺、六尺之躯,没有多少能力,没有多少作为。其实生命里面有无限的价值,即使是一个小小平民百姓也能扭转乾坤,小兵有时也能立大功。所以我们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为国家社会作出很大的贡献,为自己成就很大的事业。—星云大师

456、我们要觉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果对这两句话认识清楚,你会很认真地修学,功夫决定得力。我们今天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就是因为把这个问题疏忽了。无常迅速是什么?无常迅速是指时光过得太快了。你要是把握不住,你的道业怎能成就?知道无常迅速的人,才真正精进,不会懈怠,一分一秒都不让它空过。为什么?光阴太珍贵,人生苦短!一净空法师

457、当我们执著世俗当中的这种感情的时候,在死亡来临之际,就会造成一种强烈的痛苦。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越是爱的人离开,就越是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的幸福都是依靠别人给你的,你因有某人而感觉幸福、开心,感觉安心。你的保险箱的钥匙是在别人手里的,一旦保险箱掏空了,你的幸福在哪里呢?你的心安在哪里呢?—哒照法师

458、如果你有钱、有智慧,也有职位,即使没有名,也一定会有权。有的人有了权之后,就开始弄权、玩权,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却没有想到未来变化。要知道,权势有它的时间性、阶段性,而且每个人都有年龄的限制,因此人不可能永远掌权。有权能够为人设想、帮助他人,那是很好的。所以,重要的是你使用权力的愿心,以及你看待、运用它的态度。一圣严法师

459、我们的身心有时会斗争。我们相信幸福只在未来才会成为可能。认识到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不必再远行了、我们已经在这里了,可以给我们带来安宁和快乐。我们幸福的条件已经俱足了,只要允许自己活在当下,就能体会到它。为了幸福,我们还要寻找什么?一切东西都已经俱足。我们不必在自己面前放置一个追逐的目标,然后相信在得到它以前自己不可能幸福。一一行禅师

460、世上的一切财富,都是无常的。得来是那样艰难!可是结果是不能不散失,而且又散失得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学佛的,财富不可强求.如散失了,也不必过分懊丧,因为这是迟早要散失的。反而应该注意:财富应怎样得来,得来了应怎样处理,才不致让它无意义地消散了。把财富应用得当,是大有利益的。佛法要我们修福修慧,如用财富来布施行善,便是成佛的福德资粮。一印顺法师

461、佛家讲缘起,生活也是各种缘的聚合。有顺缘,就必有逆缘,顺来,逆来,总很正常。遇上顺缘,你很顺利,也很得意,遇上逆缘,处处不顺,你会失意。得意、开心,人就以为是好日子.失意、不开心,人就以为是倒霉、背运,过得好累、好苦。前一种感受,后一种感受,都是一种执著。尊重生活,尊重生活中的一切缘。这就是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按照生活自身的方式去生活。一觉真法师

462、观世音菩萨因为二六时中忙着寻声救苦,地藏王菩萨由于时时刻刻忙着地狱度生,所以赢得佛子们的顶礼赞叹。因此,忙是善举,忙是利行,忙是情义,忙是功德。忙,才是佛法的真谛。滚石不生苔,流水不生蠹。忙,才能发挥生命的力量,忙,才能使我们身心灵活起来。借着忙,将自己动员起来,才能一鼓作气,先驰得点。如果能善于忙碌,忙就是一帖人生康乐的最佳营养剂。—星云大师

463、一切挫折,一切委屈,一切不幸,甚至灾难,都是因缘成就。该来的就来,该去的就去,这叫该来当来,该去当去。既无须等待,无须期盼,也无须逃避,无须畏惧,当然,更无须妄想多多了。千里长江几多曲?人生不可能没有曲折,不可能没有挫折,不可能没有意外的打击。早点遇到这些,可能是你的福气。它可以帮助你积累勇气,储备资粮,总结自己,学会上路,日后才能赢得成功。一觉真法师

464、什么叫清净心?息念除妄,就是清净心。这不好懂,那么,无念,一念不生,就是清净心,就这么简单。一念现前,现前一念,这个一念,是刹那心,也是烦恼心,当然不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念,就是一念不生。我们的妄念太多,也就是心灵的束缚太多。佛的智慧,就是帮助我们得到心灵的解放,让我们从黑暗中见到光明,从混乱中得到有序,从迷茫中找到方向,从困惑中得到开悟。—觉真法师

465、古时候我们只听说结婚,没有听说离婚的,现在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古时候没有?这就是结婚的意义不相同。古时候人结婚是为什么?两个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标,互相协助,达到共同的理想目标。古人是为道义,他明理,他懂道理,他知道应该尽的义务。古时候,夫妇是道义的结合,不是感情——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一净空法师

466、分手不仅意味着结束,还意味着你有机会再体验另一种经历,又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应该感激他、恭喜自己。感激他及早地发现了两个人的不适,恭喜自己又有了一个机会找到爱自己的人。毕竟,是爱过的,哪怕这爱,已经成为过去;即便是缘尽情逝,那也是几百年修行的结果。何必在分手的时候,把这份情破坏得一千二净呢?与其纠缠,不如成全,成全彼此在对方心目中曾经的美好。—心律法师

467、回归当下就是与生命相接触。生命只能从当下发现,因为过去事已灭,未来尚未到。佛性、解脱、觉悟、安宁、快乐和幸福只能在当下发现。我们与生命的约会就在当下。我们约会的地点就在此地,能够停止追逐未来,给了我们时间和空间,使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所追寻的所有这些美好的事物,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存在于当下。生命不是一个地址,不是一处我们要到的地方,不是一个目的地,生命是一条路。一一行禅师

468、在无知、贪婪心的驱使下,把心思、精力与钱财浪费在表面的虚荣上,到头来自己不但没有获得多少实际的利益,反而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习惯性浪费的坏毛病,不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大量消耗社会宝贵的资源,是一种彻底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值得人们去反思。我深信:就地球现有的资源而言,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然而永远无法满足人心的贪婪、人性的虚荣与习惯性的浪费。—净因法师

469、有时候我们觉得空虚、疲倦和不快乐,我们并不满足。在这些日子,即使我们努力去接触其他人和社会,也不会成功,越是努力,越是失败。这时候,我们应该停止接触外界,回来接触自己,独处一些时间。我们回归自己,觉察呼吸,修习接触我们的内在、我们周围正发生的事,觉察它们,和它们共处,对它们微笑。我们可以修习在正念中行禅、坐禅、洗衣、拖地板、沏茶、清洁卫生间,我们将能够回复内心的富足。一一行禅师

470、世上的人,拼命为子女赚钱,想尽方法为子女积钱。但他不知给儿孙留下钱,反而惹祸来,如果不给儿孙留钱,反而没有麻烦。所谓:有子强如父,留财做什么?有子不如父,留财做什么?右子女比父亲有本领,留钱给他没有什么用处。有子女不如父亲有本领,钱给他,反教他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吃喝嫖赌,花天酒地度生活,秦楼楚馆混光阴,这岂不是害了子孙?有钱的人,多行功德事,济世救人,才能功德无量。——宣化上人

471、((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人。在世俗生活的人生旅程中,信念同样重要。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一个人若没有信念,便失去了人生目标,只能盲目地活着,如漂浮于茫茫大海中的孤舟,找不到驶往人生彼岸的方向,辛苦一生而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信念控制生命之舟的方向,帮助迷茫者在失落中重新定位。因此,具有坚定信念的人内心将产生强大的行为动力,即使身处逆境仍可以扭转厄运,焕发出生命的潜能,从而迈向成功之路。—净因法师

472、事实上,多数人的生活只是摇摆于欲望和情绪之间,每天说着、做着的,无非是我要、我不要;我喜欢、我讨厌;我开心、我痛苦。有时,人们也会感叹这种生活的无聊与无奈,但感叹之后,多半仍是继续妥协,继续随欲望和情绪漂流。除此而外,很难找到超越欲望和情绪的正确想法,这也是人们所以和幸福擦肩而过的,重要因素。因为欲望和情绪是变幻无常的,这使人生选择变得盲目,使人生目标变得游移。如果没有正确的想法而做出抉择,做出取舍,幸福又怎能如期而王?——济群法师

473、我们想把心量打开,在修行上就要把我放下。把我放下,从哪个地方放呢?因为这个我往往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和名的基础上的。所以要想把我放下,首先得破名和利。凡是要名的情景下,首先要把名放下,不要追求名。我们可能一下子放不掉,比如说有人在批评我们的时候,感觉到脸红;别人表扬我们的时候,感觉很高兴、很兴奋。这就是知见,这就是无明,这就是心量。不要名,不计较名利,而应该专门找什么呢?找能把我们的名给毁掉的这种方式、这种因缘来接受,来锻炼自己把心量打开。——妙祥法师

474、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更以它的宁静祥和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遗憾的是,现代人似乎已经忽略了自然的存在,每天想到的只是金钱、事业,想到的只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喧闹的声色刺激。我们没有闲暇欣赏田园风光,没有心情感受鸟语花香。电力使城市彻夜灯火通明,却使皎洁的月光变得暗淡,我们已很难理解古人对于明月的眷恋,也不再对它带来的清凉心怀感恩。当诗情画意从生活中悄悄溜走,我们越来越浮躁的心要靠什么去滋润呢?一济群法师如何让生命的内在富有意义,释放自我的能量,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剔起眉毛观自得,何劳特地礼西方?——明-呆庵普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