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佛心地善良禅语(精选49句)

2022-08-15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       空者,即妄想自性。《楞伽经》卷一

2、       出去坐卧不乱。《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七

3、           活着,然后没有痕迹,这就是生活。

4、       人的一生行为,无论善恶,都是由时间积累起来的。

5、       人心自危是动荡的根源;只有人人安心,社会才能稳定。

6、       所有的土地都是随业力生的。《华严经》卷六,世界成就

7、       若精进心,则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涯。-宗教格言录

8、       时间因果,时间因果,三代善恶,一切幻化。《仁王般若经》卷

9、       心该色末,色彻心源,心色一如,何非?(五代)延寿《宗镜录》卷92

10、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真正的福德是以平常心守本分,勤于付出。

11、       不能容纳破戒容纳瞬间,情经多时。《大般若经》卷349,初分相摄引品

12、       虽然念经多,但不解何益?解法句,行可得道。《法句经》卷上,千品

13、       这颗心经常渗透到慈悲中,从而产生利他主义的感觉。(宋)冈波巴的《宝集》

14、           西方有句谚语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整个世界都会让路。

15、       真学以解行双到为宗趣,非开解无趋道,非实践无证道。(明)《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16、       做一个好人真的不容易:一个好人不仅要在家里扮演仁孝的孩子,还要扮演善良的父母。

17、           爱与人,不要只为自己着想 我们要爱整个世界,爱所有的人;只要心中有爱,一切都在。

18、       关心生命不仅仅是关心人类本身,更是关心世界上所有有生命的生物,甚至蚂蚁和草根都是慈悲的对象。

19、       虽然佛教不能消除我们的痛苦,也不能将我们的身心麻醉与痛苦隔离开来,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痛苦。

20、       要突破小范围的爱,把爱普及到所有的众生身上,把众生的痛苦成自己的痛苦,这就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1、       是什么样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首饰不能戴在脚上,脚镯不能顶在头上。(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22、           佛陀说:不要轻视小恶,小恶也会得到报应。不要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落下,最后可以装满整个瓶子。

23、       一性圆通一切,一法遍布一切。一月普现一切水,一月摄一切水。佛法是人性,我性是共同的。(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24、       菩萨的精神是不能行动,不能忍受,不能放弃。一个困难,一个能力,有价值,不是空谈,在实际行动中实施这种精神。

25、       每个人都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幸福和幸福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感觉。如果你能永远满足,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26、       自成佛以来,我有各种各样的因缘,各种各样的比喻,广泛的言教,无数的便利,引导众生,让他们离开。《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27、       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所以是义故,有修道,有修道,决定重业可以让轻受,不定业不是生报。《一般涅盘经》卷31,狮子吼菩萨品

28、       一个人的修养——气质,自然在行、住、坐、卧四大威仪中展现出来。走路有走路的风度,站立有站立姿势,坐姿有坐姿,睡卧有睡姿。……

29、       当有人对你说不尊重的话时,请不要在意,更不用说担心了,因为这些话不能改变事实,但可能会扰乱你的心。如果心脏混乱,一切都混乱了。

30、       没想到,祝福和灾难往往在瞬间相互转化。面对灾难,我们选择以正确的心态将阴性场态转化为阳性场态,这样我们就可以种下一个好的原因,得到丰硕的果实。

31、       【一句禅,一种生活】放手要从修行、布施、奉献爱心入手。布施可以放下对物质的贪婪;奉献和爱可以放下自私。布施有三种:财产布施;无畏的布施;法教布施。

32、       至于掀翻,从零开始勘探,原来只是一个人。这个自己,在同一天,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个人,在同一个东西。自我划分……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天如和尚语录

33、       宽容是气质的空间,平静是工作和休息的空间,戒律是自我的空间,布局是实现的空间,冥想是智慧的空间,只是一个快乐的空间。有了这些空间,你就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的美妙-郑石岩

34、       没有人永远不会被诽谤,也没有人永远被赞扬。当你说得更多时,别人会批评你;当你说得更少时,别人也会批评你,当你沉默时,别人仍然会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会被批评。

35、           伏尔泰曾经说过:几只苍蝇咬几口,永远不能保留一匹英勇的奔马。每一个 优秀的人物总是萦绕在各种各样的麻烦中,保持沉默比寻找根要明智得多。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温和平静的态度,平静地面对这些麻烦。

36、           佛教诗歌说清晰真实,迷失是因为思想不好,理解真理的道路,千 峰旋转,山阻碍,不可避免地会有歧途和不知所措的感觉,此时重要的是,不要 失去自己的本性。困惑不是由别人或外部世界引起的,困惑是我们自己。

37、           佛陀说:灾难和祝福已经到来,一切都随着命运而来。面对灾难,我们应该以积极和平静的态度 对待它,因为这种态度本身就有杀死好运的作用。当收获快乐时,保持 冷漠的态度,因为在欢呼收获之前,你必须流汗播种。

38、           早上是最无私的,如果你需要,她必须给予;早上是最公平的,包容的 生物,她没有区别;早上是最宽容的,你的缺席,她从不抱怨。早上在 ,我们没有理由不拥有,如果我们错过了,我们不仅错过了 本身,而且错过了早上学习的机会。

39、       未来,现在所有的生物都要闻到佛名、菩萨名、佛名,不问有罪无罪,都要解脱。如果有男人和女人,他们不会修复自己的原因,创造更多的罪行。生命结束后,他们属于自己的大小。为了造福所有的圣事,他们七分之一,六分之一,生者自利。《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40、           我总是有一种冲动,把自己变成一个巨大的容器,用它来收集 日出、晨风和鸟语。然后,把这个珍贵的容器给我爱的人,让 他们在风雨的生活中随身携带。如果可以的话,我的生活将被赋予 永恒的美,我所爱的人的生活将不再有阴霾,灿烂和 幸福将包裹我们的生活。

41、       例如,如果你种植在良田,你可以生长。例如,如果你种植迦叶,菩萨也可以生长佛法。例如,高原陆地上没有莲花,菩萨也是如此,在无为中没有佛法。迦叶,例如,在卑微潮湿的淤泥中是生莲花,菩萨也是生死淤泥。生死淤泥邪固众生,能生佛。《大宝积经》卷112,普明菩萨会

42、           虽然注定要死,但试着在死前好好生活。活着不能快乐, 恩怨,也不能苍蝇,只要不妨碍别人,配得上自己的心,做什么 ,怎么做。既然人们还活着,我们就应该珍惜和享受生活。没有必要害怕死亡,也没有必要加速接近死亡。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可能只有这个 世界的生命。

43、       如果你的心是干净的,世界就会变得完美;如果你自己的世界变得肮脏,无论我们的心是稳定的,稳定的,还是发挥作用,实践的成长都是一步一步的,需要一个过程。在时间的抛光下,不断地实现和提高自己。只要你得到好知识的正确指导,遵循教学,并坚持不懈地前进,为什么要迟到呢?

44、       学习佛教是为了意识到宇宙生命的真正意义,培养同情心和智慧的真理。学习佛教不是关注外表的东西,更不用说沉迷于学习佛教的表面形式了。作为一个佛教弟子,生活的培养和性格应该一天比一天提高,他们内心的麻烦和妄想应该一天比一天减少,消除麻烦,增加功德,这是实践的目的。

45、       佛日: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很多痛苦和磨难,留下一些遗憾。我们应该试着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不要盲目要求完美,增加烦恼。残缺可以通过内心的充实来弥补,保持平和的心态,所以没有什么是不可接受的。也许很多年后回想起来,曾经感到不完整和遗憾的东西闪闪发光。

46、       行者闻道-- 子说:听到道,晚上就死了。道是路,道是生命,道在道中,道在日常生活中。你的一举一动,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是道。事实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看不见道,更不用说闻道了。为什么?缺乏细致的观察,缺乏用心的理解,缺乏灵魂与万物的沟通。如果你能从喧闹的现实中得到片刻的宁静,道就会显现出来。

47、           宣化上人开示说:“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豁然贯通,明朗开悟。”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 能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人冤枉、误解,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忍耐 再忍耐,不是心平气和对待,而是拼命地辩解,甚至发生争执。这样不但 不能消除误会,反而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忍,不 能忍也要忍。小忍成仁,大忍成佛。

48、       【面子】你最看重别人最不看重的是面子。死要面子,活受苦。死要面子的人往往没有面子。极度关心面子的人内心极度虚弱。缺乏自信和内涵,我觉得面子很重要。太关心面子的人,比如易碎的产品,很难处理。靠面子活着的人,脸不能破,比如鸡蛋;表里一样的人,不在乎面子,不在乎面子,比如石头。真正好面子的人,请从里子开始。有内心自然有面子。十五六岁的少年皮肤光滑柔软。即使不洗脸,也比五六十岁的人化妆好。

49、       推理人类空虚的心需要真理作为它的食物;事实上,真正聪明的人知道,各种真理、理论、言语,只是让我们的心过去。奉承的心需要真正的贿赂,而诚实的心不需要。念佛是合理的吗?没有理由。念佛需要真理吗?不需要。这不是迷信吗?念佛,没有理由,不需要理由,也不能说理由,自然被认为是迷信,但为什么不呢?穷人想隐藏贫穷的外表,富人不怕别人说他很穷。我以为我知道念佛的真相,但现在我知道我一点也不明白。曾经需要知道真相来轻松地念佛,现在不需要,但更轻松。有人问念佛的真相,我当然会告诉他他认为是的真相,但我心里明白,这只是一片黄叶。一般来说,真相信——真相越理解,信心就越深,但这是傲慢的钝根人;真正谦虚的人,真正谦虚的人,善良的人,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