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佛家经典禅语(精选98句)

2022-07-31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有人问禅师:什么是道?禅师手指指指

2、无相之相,名为实相。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及自他相;无无因相、无着相、无受相、无

3、一杯水,乱搅动的时候,是看不清楚的,沉淀下来就能看透了。打坐是口头称谓,实际叫坐禅,也叫正思维修,还有行禅、住禅、卧禅等称谓。打坐不必是照释迦牟尼佛一样盘腿打坐,全世界归纳起来打坐的姿势大概就有90多种。

4、【佛心禅语】 为什么要“闲谈莫论他人非”呢?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生活环境,环境造就了每个人在处事原则与方法上存在着差异,这就好 比穿鞋,倘若我们不穿上别人的鞋,怎么会知道别人的脚是舒服还是痛 苦呢?

5、【佛理经典】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6、【生活禅语】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穿衣自己暖,自己喝药自己好。同样的,自己的因果要自己了,才能出离轮回;自己的罪业要自己消,才能超越三界;自己的烦恼要自己断,才能获得解脱;自己的佛性要自己悟,才能成就佛果。

7、【佛心禅语】 可是在现实中,偏偏有人私心太重,贪婪成性。这样的人不会施舍钱 财、救助他人,同样,如果他遭遇到困境,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布施和援 助。因此,为了让人生更从容、美好,我们也要正确地看待钱财,取舍 有道。

8、学佛一定要跟从正道明师,才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以造福人间;求道有八万四千法门,那么多的道路,如果今天走这条,明天走那条,走了心乱、听了心迷,又有何益?唯有谨慎选择良师益友,一心一志,才能安心于道,心安则理得。

9、有些人出口成章,有些人神机妙算,不要相信那是什么天赋奇才。因为你看到的是他们人前的表演,我看到的则是他们人后的悬梁刺股、皓首穷经。人和人的属性一样,天赋的差别不大,努力还是蹉跎,最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分际。

10、自然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自然界中的标志、特征性语言,即自然万物的规律性,也即所谓“天道”,是我们眼前真实存在的世界,比如春花秋月,四季更替,冬天候鸟南飞,春天候鸟北迁,这都是千百年来大自然的规律性语言。

11、【佛心禅语】 中国禅宗提倡“即心即佛”,是说心本身就是佛;“非心非佛”表示无心也无佛,这种心境就是佛的心,因此,“非心非佛”的意思其实相同于“即心即佛”。慧勤禅师引僧人进入的境界是万物皆空,无差别无对立的境界。

12、万物之灵的人类,亦可视为假四大和合而成。如属固体型坚硬性的爪齿、筋骨等为地大;属液体流动性的腺体、脓血等为水大;体温热度属火大;呼吸气动属风大。所以身体上有“一大”不调,即“百病”丛生,若四大分散,则生命死亡。

13、佛家说:“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意就是告诉人们,如果能够忍受他人所不能忍受的,就可以做他人所不能做的,进而取得他人所达不到的成就。一个人能够做到忍让,他同样可以做到宽容,宽容和忍让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1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然而不到真正的大草原,很少有人能透彻地领悟到这诗画一般的境界,草原这幅天禅之画,竟然就这样被大自然地信手勾勒出来,让我如醉如痴。草原之美于婀娜,美于辽阔,是色彩,是自由,是奔放。

15、【佛心禅语】 有人说:“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 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拥有美好的东西,我 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这些,我们也应该感恩。这样,你就会一直处于幸 福之中。

16、【心灵禅语】 不懂得“无我”的道理,信仰和愿望都不是真的。懂得“无我”的道理,就生出了真的信仰之心。“我执”的思想就像那不实的芭蕉茎叶,怎么能当作房子的梁柱呢?如果那样,房子尚未完工,还没等刮风下雨,就会倒塌了。

17、【禅茶】人生就像一杯茶。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生就像一杯茶。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味一下,甘甜清香。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18、很多人都过于保护自我,怕自己的身体太劳累,而舍不得付出力量。有的人怕双手太粗糙,舍不得用双手做事;为了使青春永驻,去美容院把皮肤磨得又细又白;怕脸上有皱纹,连笑都不敢,把笑靥冻结起来,成了名副其实的“冰霜美人”。

19、生命的禅意不在一经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里;心态的超凡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里。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走着,就是一番领悟。有所挫折才有所奋进,有所经历才有所懂得。由理解而实践,这是礼佛的根本,是正信,也是智信。

20、【佛心禅语】 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 的生活技能,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种恩情,是 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孝敬父母,以报答父母的 养育之恩。

21、【佛语禅话】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如第j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白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22、“现代人,或许是物质生活太富裕了,缺少‘挑战性’工作,所以不仅缺乏了毅力、缺乏冒险犯难的精神,甚至连脑筋都似乎退化了。一旦碰上困难,不是怨天尤人,就是高叫‘无力感’,似乎做不好事情,都是别人不对,自己没什么责任。”

23、知一切佛及与我心皆如梦故,如梦所见从分别生,见一切佛从自心起。又知自心如器中水,悟解诸法如水中影。又知自心犹如幻术,知一切法如幻所作。又知自心诸佛菩萨悉皆如响,譬如空谷,随声发响。悟解自心,随念见佛。“四十华严”卷六

24、【佛心禅语】 人间有无数苦难、无数灾劫,这些都是雕琢璞玉的磨石,对于心中抱有宏愿和希望的人而言,这是种甜蜜的负担和磨炼。白发郎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济世的勇气,继而有了普度众生的宏愿。他的精神和所作所为,让人惊叹和钦佩。

25、事物都分为“标”和“本”两个方面,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应当先治 本后治标。世界上之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相互依赖而发展的。一事物 之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另一事物,那么后者便是前者之必要条件。如果破坏了 后者,前者就会自行消亡。

26、【佛心禅语】 自古以来,仕途多变,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掉 乌纱帽,甚至丢掉性命。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整日提心吊胆,这样的人 生是毫无乐趣可言的。在今天,同样如此。只有淡化利欲之心,才能积极 人世,超然出世。

27、佛教之精华日佛法。佛法,乃佛及无数佛弟子通过修行实践所证悟的真理,它提供一种如实知见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堪作个人解决超越生死终极关怀问题的可靠指南,并给整个人类文明提供深刻启迪,可谓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超越时空,万古常新。

28、修养心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琢磨。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风霜雨雪,还心灵以本色。

29、其实我们应该多多用心于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道理,不脱离做人的伦理原则,生活态度正确,使我们的生活形态、行动举止、思想观念,都归向善念;心地光明磊落,不以物欲贪著为福报的标准,活得平安快乐,这就是“正命”,何需请人占相吉凶?

30、因缘亦空,因缘不定故。譬如父子,父生故名为子,生子故名为父。复次,最后因缘无依止故。如山河树木、众生之类皆依止地,地依止水,水依止风,风依止虚空,虚空无所依止。若本无所依止,末亦无所依止。(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31、【佛心禅语】 佛语有云:“种因得因,种果得果,循环相生。”人不能产生报复的情 感,一旦产生报复的情感,我们的人生也将走到尽头。佛让我们以慈悲待 人,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一定要放下,才 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2、【佛心禅语】 当你有了金钱后,就害怕被偷窃; 当你有了权力后,就害怕被削弱; 当你有了地位后,就害怕被降低。这种种的一切,都深深地扎根在心里,变成了前进的阻力。其实大可 不必,哪怕你是个有钱人,但在心里,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有钱人。

33、【经典佛语】 金银财宝本质上只是金属和石头,不能代替粮食和水等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这就是说,世俗眼光中最贵重的东西,并不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老百姓说:“青菜豆腐保平安。”这句话的意义不限于饮食养生,它透露着人生的某种真谛……

34、【禅定】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洪炉可以锻炼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苦涩可以酝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高峰的时候,且慢高歌;在波谷的时候,不必落泪;一浪翻一浪,一波过一波,便是彼岸……

35、一个参禅学佛,具有正知正见的三宝弟子,在学佛的过程中,应该效法大乘菩萨的精神,虽然不能做到“利人不利己”“利己又利人”,绝对不可做“人己都不利”的恶事,也要少做“利己不利人”的坏事,应当从利己想到利人,也就是“自利利他”才好。

36、【佛心禅语】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做人难,做一个低调的人更难,难于从躁动的 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低调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你必须 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 值得人们好好品味的内容。

37、【为人处事】只可救苦,不可救赌。只有修桥铺路,没有断桥绝路。只可劝人家圆,不可劝人家离。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鸟惜羽毛虎惜皮,为人处世惜脸皮。宁可认错,不可说谎。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38、【佛心禅语】 学佛很久却仍未认识烦恼,表明我们的学佛仅限于学术;修行多年却仍未解决烦恼,表明我们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称是上师、活佛、堪布、法师、成就者,若仍未战胜烦恼,心中不具备爱心和智慧,那么这些成就者等的名号就是徒有虚名。

39、【做人】要受教,受气,受苦;【修身】要改言,改性,改心;【做事】要敢做,敢说,敢当;【学习】要思想,思考,思虑;【为官】要知清,知勤,知慎;,【学儒】要立智,立仁,立勇;【参禅】要灭贪,灭嗔,灭痴;【明道】要养精,养气,养神;【处事】要和气,和睦,和谐。

40、【佛心禅语】 “大悟不存师。”体现出自修自悟,不迷信权威,不依赖经典的修禅宗旨。彻悟宇宙和人生的真谛,有老师接引,自然是好,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同游黄山,虽有导游指点,但领悟黄山之美,黄山之云海精神,终需靠自己的眼和心。

41、【佛心禅语】 从古到今,芸芸众生都是忙碌不已,为衣食、为名利、为自己、为子 孙……哪里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忙来忙去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 命的终点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费太多在无用的方面,而如今却已没有时 间和精力去体会生命的真谛了。

42、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外”求法。其实,我们的“心”才是宇宙人生的根本,无论什么,都通达于心,都源于一心。只是一般人都喜欢看你看他,看人的善恶好坏,却不明白自己的“心”,所以佛教的禅门很讲究“观心”为本。

43、佛教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诸法之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分别,也不应该有物我之分别。世人都受欲望驱使,追求名和利,自己寻找了无尽的烦恼,这是本性清欲的迷失。佛法主张人要一心向善,对任何事物都要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人生也会因此而得益。

44、打开窗户,耳朵陶醉于鸟鸣的愉悦,目光被浓浓的绿色牵引。我想高声表达内心的快乐,又怕惊破这喧嚣中的静谧。极目远眺,一只鸟恰好穿过晨光,翅膀剪出优美的线条,仿佛颤动在天穹的琴弦。早晨的风景美丽而新奇,不容错过,爱她、拥抱她,我们的人生将

45、是心非心,心相本净故。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有此非心心不?须菩提语舍利弗:非心心可得若有若无不?舍利弗言:不也。须菩提语舍利弗:若非心心不可得有无者,应作是言,有心无心耶?舍利弗言:何法名非心?须菩提言:不坏不分别。《小品般若经》卷一

46、我有一念善良,念念都是善良;我有一念真诚,念念都是真诚;我有一念美好,念念都是美好。作为俗人,难能不生一念,不存一念,念既有生,不可遏制;念既有存,欲弃也难,不如时时修炼,固守真元,任阳光照彻心空,凭和风流畅心田,如此念念必然是正念。

47、离开世俗生活的灵魂生活是镜月水花,缺失灵魂生活的世俗生活是梦幻泡影。世俗生活补给肉身,灵魂生活滋养心灵。没有灵魂的肉身,无论美丑胖瘦都是一具空壳;没有肉身的灵魂,再高洁纯净无非空中楼阁。肉身应该成为灵魂的容器,灵魂应该成为肉身的主宰。

48、【佛法四个字】一是缘:世间万物皆有缘,缘是机遇,缘是达观。二是空:四大皆空,空是境界,看破红尘,放眼世界;空是智慧,包容宽恕,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三是悟:悟为慧根,启发心智,世事洞明皆学问。四是善:心怀悲悯,心存感恩,积善行,帮助别人。

49、【禅语智慧】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步,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快乐。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与觉他的德行。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

50、当我们常做善事,多积福报,将自己修炼成一个正面能量强大的人,便会自然地吸引财富向我们靠近。自身能量的强弱,决定了我们今生有多大的成功。所以说一个没有德行之人,即使是获得成功,都会因为自己没有福报和能量不足,而终有一天千金散尽,一败涂地。

51、经历过太多的沧桑风雨,看过了无数的悲欢爱恨,终于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远观和近取,却原来有很大的不同。人总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身边总会有几道美丽的风景。对美丽的向往本身也是美丽的,可是对美丽的获取欲望却往往堕入贪婪。

52、【佛心禅语】 每个人命运的幸与不幸,是由自己的思维决定的。一个只关注外部事物而不注意提升自我的人,常常会盲目地迷失自己。如果能把自己这支“箭”打造得无比锋利、坚韧,能够百步穿杨、百发百中,那么,无论背的是利箭还是断箭将都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53、【佛心禅语】 爱不是索取,不是一味苛求对方,而是由自己开始付出。真正的感情不应该是占有,而是平淡流年里的历久弥坚,是一汤一饭的相依相守。爱要勇敢,也要理智;要小心呵护,也要适时放手;要有契合,也要有容纳;要自己抓住幸福,也要给对方带来幸福。

54、【人法与佛法】学佛,而囿于善恶观念,是初机,或门外汉。人有是非,佛没有是非;人有善恶,佛没有善恶。善恶是人法,非佛法。佛法超越善恶。超越是:虽然存在着,却无障碍。譬如在地面行走,即有山河的障碍,不能超越;乘上飞机,地面山河依旧,但却无障碍。

55、【佛语禅话】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识的引导、敦促和摄持,那么受往昔世强大的业力和不良习气的影响,我们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转在轮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难和无法自拔。以依止和亲近具德的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

56、【天天禅语】谦逊:水虽然是生命之根,诸宝之源,但经常往低处流,在最低处汇集。同样的道理,具有修证道德的人也常常会低调与谦逊。越有修养之人,越会低调;越有内涵之人,越会谦虚。因谦虚好学而成为有内涵的人,就像成熟的麦穗低着头,而空麦穗却昂着首。

57、【佛心禅语】 无论善念还是恶念,正念还是邪念,一切的起心动念皆是缘生缘灭、缘起缘落,这说明心的本性是空性;无论我们在地狱还是在天堂,感受快乐还是遭受痛苦,心中本来就圆满具备慈悲心、菩提心以及大智慧等如来藏佛性的一切功德,这说明心的自性是光明。

58、【最有禅意的句子】生命犹如一株花,我们时刻精心地对它照料:翻土、施肥、浇水、阳光、给氧……无论怎样,最终它仍然将会鲜花调落,茎叶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体衰老、精神糊涂,最终面临死亡、离开人世。谁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大关,也改变不了无常的事实。

59、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却很少人找求精神健康;都希望此一生安,却很少人追求来世光明;都希望打败敌人,却很少人懂得降伏自心;都希望工作成功,却很少人希求修行成就;都希望事业圆满,却很少人追求福慧圆满;都希望得到地位,却很少人祈愿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

60、我喜欢阳光心态,所有的阴影在我看来都不过是光明的副产品。既然有光明,我为什么不享受光明,非要去和黑暗胶着呢?换个角度看人生,快乐就会多一些,我常常将痛苦想象成快乐的另一种形态。实际上,没有痛苦,快乐便失去滋味,没有黑暗怎么能彰显光明的珍贵呢?

61、每个人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生活,人生注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为而不为,要么是懒汉,要么是懦夫;不能为而为,要么是故意找不愉快,要么就是一根筋。能察大势,洞悉规律,懂得何时静若处子,何时动如脱兔,顺大势规律,在为和不为之间自在取合的人,方为智者。

62、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令人菩萨智,令成熟解脱。虽与同止,心无所着,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63、说到安全感,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一件事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我们越想要安全感,我们的心就越强调不安全,而智者发现,放下安全感的欲望,能够彻底活在不抓取的状态,我们立刻就安全了,因为抓取本身是不安全感的缘由,不抓取也即禅宗里无有规则的境界。

64、【感悟】,人们不仅仅需要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还需要明白行善和积恶的结果,即带来的是福祉还是祸患。如果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害,知道不同的行为会将结果引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人们就会趋善而避恶。佛家这种“心知畏忌”的观念,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有意义。

65、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辅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份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份,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一函遍覆》

66、【禅话人生】方向: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置身何处,而是前往何方。珍惜:有些人与事,错过一时,就错过一世。当下:若希望永恒,请把握当下。抛弃:世界原本就不归你,因此你不用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杂念。妄心:妄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可能骗你一时,而它却骗你一生。

67、当我们处于顺境之时,如果顺境成为修行的障碍,我们不应心安理得地享乐,应以惭愧之心好好忏悔;当我们处于逆境之时,如果逆境成为修行的助缘,我们不应灰心丧气,应以坚强之心勇往直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凡是圆满福德资粮和增长智慧资粮的事情,我们都乐意接受。

68、比如信理,必须完全通晓佛经才有可能做到信。否则,不知道“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就谈不上信。其中信自,不是相信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而是相信,自性的善根。其中信他,不是随便的相信别人,而是相信诸佛菩萨。对佛讲的法有信心,通过学习佛法,不断对佛教深信不疑。

69、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择法觉分?谓诸菩萨具足简择八万四千诸法藏智,随彼诸法应当简择。如是简择,所谓了义;如是了义,由不了义;不了义者,由世俗义;世俗义者,由胜义义;胜义义者,由假施设;假施设者,由胜抉择;此胜抉择,是名简择。《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菩萨藏会

70、当利益相关者持怀疑的眼光看你的时候,要么是你的诚信真有问题,要么是对方的问题。如果是前者,倘若出于故意,说明你的品行有问题;若是出于无心,你需要反思并尽快重建信誉,刻不容缓。如果是后者,倘若出于对方心理阴暗,你无需理会;若出于误会,你就用真相来消除。

71、我是个习惯熬夜的人,没上微博之前,我一般12点左右睡觉,早晨6点左右起床,多年如此,依然神采奕奕。微博打破了这个规律,12点之前睡觉变得稀有,大多在12点以后上床,最晚曾经熬到过凌晨2点左右,因为早起依然是旧规律,我偶尔觉得疲倦。自以为是铁打的身体,其实并不是。

72、【佛心禅语】 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自生智慧。

73、【最有禅意的句子】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所以对过去迷惑;因为我们不晓得将往何处去,所以对未来茫然;因为我们不明白要活在当下,所以对现在没有好好珍惜和把握……我们的“心”总是在回忆过去、盼望未来、随从当下妄念的状态里,这些都是对自心缺乏认识所导致的。

74、世间人要想得个功名,尚需十年寒窗、忍辱负重,若要明心见性、成佛作祖, 更非易事。参禅,在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之前,再大的阻碍再大的诱惑 都要克服、斩断,己心不明,力不可竭。尤需自警的是,不要自封及第 状元,不要冒充开悟宗师,不老实用功,却走上祸己祸人之不归路。

75、【佛心禅语】 其实,快乐是简单的,放下就是快乐。一个人如果总是把不如意的事 记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开心。对一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坦然面 对,波澜不惊;对工作生活中的琐事,该放手的就放手;对一些恩怨情 愁,不再纠缠,不再为自己增加无谓的烦恼,就会获得快乐。

76、【禅心】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77、我的随和来自心灵的倔强,我的软弱来自内心的坚强,我的怯懦来自精神的勇敢。你是风,我无法不是任你吹散的云,你是闪电,我无法不是任你驱遣的雷声,你是阳光,我无法不是任你消融的冰。一个人没有对手是寂寞的,有很多对手是痛苦的,有唯一一个自己愿意臣服的对手是幸福的。

78、生活的禅法在于运用内心的光明,去觉察这世间事物的无常,能够保持生活心平气与的真实与力量,生活从来就不是在烦恼里怅然若失,它应该是一种人生的认识,去发现生活教诲的意义,纠正自己的失误,化解那些曾经自以为是的固执与成见,人生不是哭着找出路,而是擦干眼泪看前方。

79、【佛语禅心】 人生在世,应该活得坦然、安宁。但人有时候却因为在相互交往中争口舌之胜,逞一时之勇,好勇斗狠,结果招来了祸患,甚至丢掉了性命。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时时记住与人为善、待人以爱心的道理。我们以宽厚的态度来对待他人,换得大家的平安和幸福,不是很好吗?

8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473】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相不和,国必有祸。水行船,见风使舵。日难熬,欢时易过。酒学仙,无酒学佛。牛要拖,做人要磨。非圣贤,孰能无过。贵有恒,勤能补拙。尚念经,那么那么。人多难,好事多磨。人愁多,忙人快活。热打铁,顺风煽火。求有功,但求无过。

81、苦乐中道。一般人不明白苦乐的真谛,而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然而感官的享乐来自外在,容易滋生副作用;文学创作固然能将心情宣泄,但是多情易被情伤;学问知识的获得,虽然能开拓视野,如果没有正知正见,也很容易流于邪慧、狂慧,不仅使自己受害,犹有甚者还会形成人类的灾难….

82、【佛语禅心】“我们的大家族就是一棵大树,我们的父母长辈是家族的根,夫妻是树干,孩子、财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树的枝叶花果。只有孝顺老人,大树才能根深蒂固,才会枝繁叶茂,我们才能得到累累硕果。因此,你只要去耕耘,孩子、财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果实都能够收获。”

83、人的烦恼都是由身口意而来,所以身口意会造作十恶业。身业是杀、盗、淫;口业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业是贪、嗔、痴。我们应该好好观察身、口、意,时时照拂我们的心念,心一起念就赶紧自我警惕,做到“意起则灭”。心起贪欲时,即尽速灭除欲念,不使表现在行为上而致造业。

84、现在有许多人丧心败德;道德败坏起于不能尊师,心志丧失因于不能重道。古人认为“师之德重于乾坤,弟子事师不敢轻慢”,所以师长一言重于泰山,他们能谦虚诚恳,尊重前辈,甚至舍身求法,所以能修身立德,为后世的楷模。而现在许多学子,却轻视师言,甚至对师长仇视轻蔑,真是可叹!

85、布施畜生得福百倍,施不精进人得福千倍,施精进人得福百千倍,施离欲外仙人得福亿百千倍;施向须陀洹无量,得须陀洹无量;向斯陀含无量,得斯陀含无量;向阿那含无量,得阿那含无量;向阿罗汉无量,得阿罗汉无量。缘觉无量,况复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耶?《中阿含经》卷四十七,《物主经》

86、不要为已做的事情后悔,要为将做的事情三思。没有现成的人生可以重复,已走过和将走的人生都是独创。过去的,即使错了也是必须的错,吸取教训就好;未来的,即使对的也不一定就对,要以过往的经验做参照。人生不是免费课堂,该缴的学费一分都少不了,我们要避免的是:为人生重复缴费。

87、以豁达的性格处世,以谦卑的心态待人,这个世界便和早晨一样明亮、清澈、辽阔而灿烂,你的生命也会和早晨一样清新、爽朗、昂扬而畅达。假如曾经被伤害,朝霞会给你最真诚的抚慰;假如曾经迷惘过,晨歌会带给你希望的旋律。朋友,那就让我们怀揣豁达和谦卑、信仰和爱,继续我们的人生!

88、平常心说到底,就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观念的集合,还可以进一步解释为淡泊之心、忍辱之心和仁爱之心。但是,“无为”并不等于提倡无所作为,“无争”并不等于不同恶势力抗争,“知足”也不是不求上进,甘于堕落。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简单化,都是对平常心本意的曲解。

89、一切风雨都必须自己经历,没有人能够庇护你,所有的眼泪都必须自己风干,没有人能够替你擦。所有的苦都必须自己品,没有人能够替你尝;所有的累都必须自己承受,没有人能够帮你分担。人们欣赏蝴蝶的美丽,没有人在乎它蝉蜕过程的艰难;人们赞美云雀的高飞,没有人在乎它试飞时留下的伤。

90、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产生意识。大乘佛教的观点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中观般若的大空性中,心和物是一体的;界的智慧中,主观和客观是一体的;究竟了义的境界中,能取和所取是一体的。

91、【天天禅语】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积淀r根深蒂同的相续习气,是我们不断陷入烦恼痛苦的生命之流的恶因,也成为了我们获得解脱的阻碍。若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缺乏佛法这味甘露妙药,那我们可能是误入歧途,充满迷惑的。就像盲人独自走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只会迷失方向。

92、从生命的原点出发,最终又回归生命的原点。智者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原点,因为他们洞悉人生的意义,懂得生命的大美。我们这些常人,很少关注这个生命的原点,却总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从而忙忙碌碌地消磨了自己的一生。当我们被动地回归原点才豁然开朗,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

93、菩萨摩诃萨于恶象等心无怖惧,于恶知识生畏惧心,何以故?是恶象等唯能坏身,不能坏心,恶知识者,二俱坏故。是恶象等唯坏一身,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恶象等能坏肉身,恶知识者坏于法身。为恶象杀,不至三恶,为恶友杀,必至三恶。《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高贵德王菩萨品

94、我们都希望自己健康,却又常常成为自己健康的杀手。这个杀手非常懒惰,总是用久坐不动的方式阻滞身体的血液循环;这个杀手没有生活规律,作息时间从不固定,也不记得吃早餐,而且一直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个杀手非常忧郁,人生里几乎没有晴空,生命中充满阴霾,胸怀非常狭窄,并且脾气粗暴。

95、曾几何时,蛇成为人间美味,蛇国公民从此锐减。据说蛇国公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体小有毒,一类体大无毒。蛇国规则,以大蛇吃小蛇保持生态平衡。因成餐桌美味者大多无毒,剧毒者无人问津,时至今日,蛇国幸存者均身负剧毒,已成泛滥之势,渐淅危害人间。蛇之天敌老鼠,也乘天敌日减渐成大患。

96、病急乱投医是时下不少中小企业主的通病。病是被逼出来的,乱投医也迫于无奈。整体上讲,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政策的滞后,银行的嫌贫爱富,在他们身上反映极为明显。“国医”指望不上,他们只好求助于“民间郎中”,高成本的结果往往不是药到病除,而是病情更加恶化。

97、【佛心禅语】 人世中的一切事、一切物都在不断变幻,没有一刻停留。万物有生有灭,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停滞不前。所谓繁华,大半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后,觥筹交错、衣帽光鲜、熙熙攘攘的背后透出的往往是一丝丝的苍凉。很多人却总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好比孩子贪恋糖衣药片上那薄薄的一层糖。

98、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说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事情因此有了不同的角度,语言因此有了不同的含义。这世界之所以不单调,这人间之所以多彩,正源于同一件事情的多侧面,同一句话的广内涵。尊重不同的立场,宽容不同的表达,我们的人生将变得充实而丰富、繁茂而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