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经典崇高境界的禅语(精选99句)

2022-07-29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岁月无心也有心,

2、【尽本分得本事】 尽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3、鼓励梦想践踏理想,会让一代人的灵魂失去方向。

4、原谅或怨恨,只是一念心;心念一转,能包容一切。

5、心性清净,为客尘染。《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二十七

6、【佛语禅话】理讲太多,情就薄;情感淡薄,事难成。

7、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付法藏因缘传》卷六

8、【佛心禅语】 倒不如尽量放下,烦恼自然会渐渐减少。

9、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文殊说般若经》

10、【天天禅语】做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才是生命真正的价值。

11、【天天禅语】不真不实而相信,是迷信;人云亦云,是无知。

12、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13、【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祈祷,是归向、反观本性,以显清明自性。

14、从某种意义上说,痛苦和不幸,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快乐和幸运。

15、【天天禅语】把握时间,珍惜空间;人与人之间要感恩、尊重、爱。

16、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7、比如一个人很笨,那他(她)一定头脑简单,不会算计,不会欺骗你。

18、身为受限的生命,又活在混乱不堪的世界里,我们永远都会遇到困境。

19、非幻无有譬,说法性如幻,不实速如电,是故说如幻。《楞伽经》卷二

20、摒弃吉兆、凶兆、梦兆和命相。《经集》第二品,第十三章《正确游行经》

21、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者,所谓般若波罗蜜。《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22、不能容纳破戒之心经刹那顷,况经多时。《大般若经》卷三四九,初分相摄引品

23、年轻时,我们都相信这世上有独一无二的爱情,我们相信了,于是真的得到了。

24、心可则为欲,何必独五欲。速可绝五欲,是乃为勇士。《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25、贪人于昼夜,常无有安乐。以其多乐欲,爱箭射其心。《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九

26、【佛心禅语】 束缚,还谈什么生命的本源?重要的是自我解脱,而不是求人解脱。

27、以“觉悟人生”之智慧成就菩提心,以“奉献人生”之实践成就大悲心。

28、若能观心真实性,一切法中亦不见,若能无心远离心,即是真禅波罗蜜。《大集经》卷十

29、【佛心禅语】 是身如掣电,类干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30、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31、【佛心禅语】 微笑的力量,微笑是一种面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是一种改变命运的强大能量。

32、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33、修行是对你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优化与提升,你会变得更有慈悲心、更有智慧力、更有奉献精神。

34、修习佛法并非学聪明,而是要开智慧。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专念一,从事入理,即能产生智慧。

35、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36、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

37、心中无外物,就是懂得放弃人世间的一切欲望,做到心无杂念,用心来感受世界,从而达到真正的平静。

38、念佛一路,即是人理妙门,圆契五宗,弘该诸教,精微莫测,广大无穷。(明)莲池《答净土四十八问》

39、【佛心禅语】 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你迈向成功的一个个绊脚石,要想成就大事你必须把它们一个个踢开。

40、事事皆“有”则会迷,样样皆“无”则会断;言“有”则执常,言“无”则执断。

41、【佛心禅语】 世俗的快乐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为时间使任何东西都是无常的。——《法露缘》杂志

42、想得明白的,不一定说得明白;说得明白的不一定做得明白。所谓知易行难,动嘴不如动腿,由此可见一斑。

43、【佛心禅语】 心无所住,意味着自在,不为外物所拘。心自在,便不需要外物的依托,而能自足、自得圆满。

44、【佛心禅语】 日日不离苦,日日都是苦,与其叫苦连天,蹉跎了岁月,不如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坦然生活。

45、见一切色,乃至触法,若美若恶,不生爱憎,心得自在。无诸过失,广大清净。《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46、【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日:“尽十万世界是你心。”——《长沙景岑禅师》

47、众生心地污染,昏沉黑暗,事理不明,就会常起人我是非的争执与计较,忏悔就是要洗掉这分不好的心思与习气。

48、【佛心禅语】 忏悔能战胜自己内在的敌人,打扫自己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减轻精 神痛苦并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

49、人都有过去,也都难免会犯错,但是及时改正错误,就可以去除前愆,甚至超凡入圣,成圣成贤,作为人世的典范。

50、恶言骂詈,侨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给忍恶,疾怨自灭。《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51、【佛心禅语】 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坛经&机缘第七》

52、世间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内外、事理不能调和,皆源自“贪、嗔、痴”。有此三念,故争长论短,永无休止。

53、不要把((金刚经》单纯地看作佛经,它还是一本智慧之经,读通了((金刚经》,你的智慧就通了。不信去试试看。

54、贫困大多数由“病”而起,如能及时为其预防、治疗疾病,使其再站起来为家庭担当责任,就能恢复一个家的元气。

55、何法名为苦?所谓贫穷是。何苦为最重?所谓贫穷是。死苦与贫苦,二苦等无异。宁当受死苦,不用贫穷生。《金色王经》

56、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57、要调心,少欲知足是法宝,一切随缘是妙方。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随缘,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气和。

58、“罪”和“过”,都是不好的行为,区别在于动机,有意造作的叫罪,无意造作的叫过。相对来说,过比罪轻。

59、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怎样欣赏生活的美丽?佛日: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华严经》

60、恪守本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感情的抑扬起伏,也有理智的冷静思索,它是低沉的、舒缓的,又是适度的、坚定的。

61、责己要严,待人要宽。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当要责备人的时候,先要检讨自己。(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62、诸比丘,利养、崇敬与名誉是极为可怕的,是证得解脱束缚而达到至上安全处极强的障碍。南传《相应部&因缘品&粪甲虫经》

63、如今最弱势的不是农民,而是城市里的边缘群体。他们一没有生产资料,二没有职业,除掉微薄的低保金,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收入。

64、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四者同事。善男子,如是四行,趣菩提路,利生根本,一切菩萨皆应修学。《心地观经》卷七,功德庄严品

65、以法求财,不以滥取,以乐自供,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知识,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2经

66、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共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67、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北魏)昙鸾《往生论注》

68、三界皆是有为生灭作法,先有今无,今有后无,念念生灭,相续相似生故,可得见知,如流水、灯焰、长风。(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69、生活的禅法,应该是让自己从黯淡活向开朗,从狭隘活向包容,从小我活向大我,不是去争辩什么,而是自我内心的修正,烦恼几许多,皆是心中墙。

70、【经典禅语悟道】 然而,烦躁的都市啊,请不要忘记,这世界本是镜花水月。切如花,花如一切。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71、【佛心禅语】 日光不环,只为云雾覆障。一切众生清净之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楞伽师资记》

72、幸福的婚姻往往是,有一个时常担心你的丈夫,无论你在工作时还是生活中,他都担心你无法应付,担心你受人欺负。心有挂碍才有爱,心无挂碍哪会有爱?

73、【佛心禅语】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是白白浪费。——海涛法师

74、【天天禅语】当我们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如果我们谦虚对待的话,我们的福德便会更加增长;当我们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如果随之生起我慢的话,我们的福德不久就会消失。

75、磨砻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蓄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宋)灵源清禅师《笔帖》(《禅林宝训》)

76、【佛心禅语】 严父慈母的恩情比山高,似海深。佛向性中做,莫朝身外求。在家敬 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只有先 尽了孝道,才可修得佛道。

77、【佛心禅语】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时生。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少室六门》

78、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这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一个人只有心存善念,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79、【禅语悟道】当人们暂时地获得了期望中的物质财富时,却发现青春年华已经消逝,身体健康已离我们而去,心情也经常闷闷不乐……这时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回原来的青春与健康。

80、生活的禅法就在这日常的生活,用一种宽阔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的一切,事忙心不忙,人忙心却闲,去化解那些烦恼的重量,不要让那些烦恼在生活里惹事生非,把握好内心的心平气与,不分别,不悲情。

81、小与大、微与着,都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没有小,就无所谓大;没有 微,也无所谓着。大小之间、微着之间,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粒米成箩,小可变大,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82、【佛心禅语】 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着,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达摩大师血脉论》

83、【佛语禅心】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万法缘生,皆系缘分。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84、参禅参的什么,参的是自己如何从无限的膨胀到化做虚无。学佛学的什么,学的是自己如何从妄想成神到本分做人。悟道悟的什么,悟的是自己从自以为是到如何还能像别人一样坦白的微笑,轻松的活着。

85、自我管理是成就人生的基础。一个能管好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和资格管好他人,才能自度度人。一个不服从公共行为规范的管理,或者只是被动接受管理的人,像野性的动物一样,终生无法摆脱缰绳的束缚。

86、【佛心禅语】 靠自己,才能有所收获,靠自己得到的收获才会心安理得。无论是学佛,还是做事,都不能像武侠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靠高人输给自己几十年的“功力”,或靠吃灵芝和仙丹等变得武功盖世。

87、【佛心禅语】 什么是真幸福?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仰俯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耕云先生

88、如四衢平处,有善调驾驷,有善御者,随意自在。如是比丘亲近四禅,多修学已,欲证通法,随心即得,自在无碍。《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四,非问分禅品菩萨虽人诸禅,还取欲界法,不随禅生。《小品般若经》卷六

89、一粒米、一滴水非常微小,可是整碗饭就由一粒粒米组成,生命之源的 水也是一滴滴汇聚而成。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滴水虽微,沧海也是由一滴滴水汇成的啊。

90、【慧心禅语】开口不说他人非,闭目心中生莲花。能吃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忍一时风平浪静。口争得无常烦恼,让三分心平气与。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91、懈堕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堕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堕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92、多数人并不向往崇高的境界,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过心灵飞越尘俗的奇妙体验,也不相信世上还有比眼前的小乐趣更好的东西,因此缺乏向上追求的积极性。菩萨与凡夫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此。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是人生成就的关键因素

93、譬如点头招呼,举手之劳的服务,恰到好处的赞美,真诚的关心,都是随喜的道德生活。……把你的微笑,随时展现在你的脸上;把“你好”的亲切招呼,随时挂在你的嘴边;把随喜的功德,融人你的生活之中。《星云大师讲演集》

94、【佛心禅语】 我们为什么会生烦恼?是因为我们看到众生的行为有过失。虽然这个烦恼是因由众生而缘起,但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心仍有烦恼的缘故。佛陀的心续已经没有烦恼,所以他视一切众生没有过失,正因为我们自心有种种染垢,所以才会看到别人的过失。

95、对因果报应的难以捉摸性,佛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人们通过自己的思想、言行而作业,或作善业,或作恶业,这是福报、罪报的基本依据。但是,“业”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的差别,使报应的过程变得相当复杂,即使智者也不能一目了然。

96、人们都希望身体健康,却很少人找求精神健康;都希望此一生安,却很少人追求来世光明;都希望打败敌人,却很少人懂得降伏自心;都希望工作成功,却很少人希求修行成就;都希望事业圆满,却很少人追求福慧圆满;都希望得到地位,却很少人祈愿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

97、佛门本是清修之地,跟贪欲作斗争,是修行的第一要诀,但佛门弟子为了争一个正统地位,仍免不了争斗,至于其他以趋利为目标的行业,更是如此。假设没有足够强大的信念、决心和意志力,很难坚持到底。只有那些下定决心、不畏前境、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98、是虽住四禅,而以大悲愿力,不随禅生者之所住处。是虽住四无量,为化众生故,而不生于色界者之所住处。是虽修四无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无色界者之所住处。是虽勤修止观,为化众生故,而不证明脱者之所住处。是虽行九次第定,而不厌离欲界受生者之所住处。“四十华严”卷三十四

99、生活中的阴阳感悟:发生任何事情好或不好,都会有压力来对应。压力是一种预兆和示现。如手术当天是全家人压力最大时,同时,也是解除压力生命康复希望时。压力即希望,烦恼即菩提!压力最大时是事物得以实现的最佳期,也是不二法门!成功就是痛并快乐着!犯贱就是机会到来前的奠名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