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心灵禅语感悟人生(精选261句)

2022-07-02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丐!

2、呢。

3、品尝。

4、话吧。

5、走好!

6、因为我爱得

7、l。个条件为:

8、好马不吃回头草!

9、.用:实修禅定。

10、修禅治病的六种方法

11、禅定治病的十个条件

12、遍、唱了一曲又一曲。

13、全球所提倡的处世信念。

14、【心灵禅语感悟人生一】

15、【心灵禅语感悟人生二】

16、.恒:持之以恒,不要间断。

17、.久行不懈:坚持治疗,直到病除。

18、恩惠,而是员工应该获得的基本权利。

19、小和尚拿他再没办法,而且心服口服了。

20、要明白是非取舍,一定要抛开种种干扰。

21、那就唱给自己听。乐天依然乐呵呵地说。

22、.别病:先须正确判断病因,识别病症。

23、饿死的好马只能算是匹死马,而非好马了。

24、一个人有农夫之仁时,可能会产生下列危险:

25、人要想赢得他人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26、人生什么最有价值?就是爱。——海涛法师

27、知遮障:不随便把坐禅中的境界和疗效向人宣说。

28、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证严法师

29、爱是学习付出,也是学习接受。——海涛法师

30、司的发展尽心尽力,公司当然会有非常快速的发展。

31、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一海涛法师

32、这10条,除知遮障外,其余皆与中医气功学所说的一致。

33、钱。有了这份尊重的激励,他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34、.勤:须于每日早晚专精修禅,每次以身上出微汗为度。

35、.取舍:善于辨别损益,有效则行之,无效是止而不修。

36、人生真正的快乐,始于爱惜其他众生。——海涛法师

37、当然是唱给佛陀、唱给菩萨听了。乐天一边哼唱着一边说。

38、道理说得再好,一旦与生活脱节,就成了戏论。一耕云先生

39、针对这种情形,我认为对什么不可过分执著,要顺应自然。

40、和尚:师兄,你整天乐颠颠地唱个没完,究竟是唱给谁听呢?

41、徒弟们非常纳闷,问长老说:既然是施舍给乞丐,怎么又收钱

42、爱的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窗口。——海涛法师

43、在寺院里是唱给佛祖、菩萨听,来到乡间野外,也是唱给他们听

44、习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穷究自己。——梅原谛愚禅师

45、如果影响不了别人,就做你自己该做的事吧。——证严法师

46、笑,世界跟着你笑;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海涛法师

47、要提起即要完全提起,要放下则要全心放下。——证严法师

48、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公司摩托罗拉也主张:尊重每个人是摩托罗拉在

49、乞丐非常感动,吃完后掏出仅有的三文钱说:这是我乞讨来的全部

50、佛曲本来是佛教徒举行宗教仪式时所歌咏的曲调,可是,乐天和尚

51、几十年后,一位大富大贵的商人专门上山来拜谢当年的一饼之恩。

52、呢?长老答道:他不远千里而来,只为品尝这大饼,所以要免费给

53、小和尚们看他脏兮兮的邋遢样,就不让他进厨房,双方僵持不下。

54、这时候长老出来了,他训斥徒弟们说:出家人慈悲为怀,你们怎么

55、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爱岗、敬岗、乐岗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56、吗?小和尚笑嘻嘻地说,你有时间唱,佛祖和菩萨还不一定有时间听

57、尊重他人的核心是平等,是对他人人格的承认和尊敬。人来到世界上

58、徒弟们根本不以为然,心里暗想我们师父真是老糊涂了,大概在说梦

59、拿佛曲唱给自己听,不是有失敬仰吗?小和尚故意装着严肃的口气。

60、有一个禅宗寺院的长老,精通做大饼的技巧。他们寺院做出的大饼又

61、有一天,一个从远方来的落魄的乞丐来到寺院,吵嚷着要品尝大饼。

62、有一天,一个跟随他化缘的小和尚终于忍受不住心中的疑惑,问乐天

63、比如,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倾听员工心声;和员工共同过节;不定期

64、钱,希望长老你能收下。长老居然真收下了,双手合十道:施主一路

65、.善养护:除修禅外,还应善于保养,慎饮食,避寒热,不犯禁忌。

66、可以这样呢?于是他亲自为这个乞丐挑选了一个大饼,恭恭敬敬送给他

67、.信:确信按正确方法修禅,必能治我此病,这是能见效的先决条件。

68、人生取决于我们所做的决定,而不是所遭遇的状况。——海涛法师

69、每一天都是作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警惕。——证严法师

70、令许多老和尚大吃一惊的是,他居然就是当初那个花了三文钱吃大饼的乞

71、几乎达到了曲不离口的程度。无论在寺院里值更,还是到各地化缘,他总

72、制定相应决策,让员工真正感到自己就是公司的主人,这些员工就会为公

73、是哼哼唧唧地、乐陶陶地唱个不停。从曹植独创的《鱼山呗》到《弥勒佛

74、邀请员工家属参观公司,等等。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

75、都是平等的。因此,管理者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尊重员工不是对员工的

76、当我们懂得知足时,一切贪婪和苦闷自然消退;当我们知道布施和跟别人

77、他品尝;难得他有这么上进的心,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所以要收下他三文,

78、第五是急急摄心修止。此法可治虚肿胀膀、饮食不消、腹痛下痢一类病症。

79、香又甜,上山来的香客都非常喜欢,纷纷花钱购买品尝,香火很是兴盛。

80、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证严法师

81、忧虑像摇椅,它能让你有事可做,但绝对不会前进一步。——海涛法师

82、第四是止心于头顶。这种方法专治身体沉重、枯瘠、痹痿、皮肤痒等一类病。

83、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佛陀的格言》

84、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在人生道场中就会活得很快乐。——证严法师

85、第六是宽缓放心修止。此法能治举身洪热、骨节酸疼、呼吸顿乏、大小便不通。

86、曲》《如来藏佛曲》《释迦牟尼佛曲》《观音佛曲》……他哼了一遍又一

87、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景德传灯录》

88、今日不只限于今日的事情。昨日有今日,今日有明日有未来。——[日]千宗室

89、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历练的打球者,随时都可以挥棒。——证严法师

90、对大多数现代人来说,物质虽是不可缺少的,但最亟须的还是良心。——净慧

91、恨就是牢狱,被囚禁在里面的人是我自己,而非我所憎恨之人。——海涛法师

92、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于自我珍爱的心,它的解药就是珍爱别人。——海涛法师

93、爱,如果能像清水一样清净、自在,普润一切众生,那该有多好!——海涛法师

94、要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不能做一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啦严法师

95、察秋毫之末者,不能自睹其睫。举千钧之重者,不能自举其身。——《东语西话》

96、要离苦,就必须远离不道德的行为;要得乐,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净慧

97、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秽,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佛陀的格言》

98、被不正确的思想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加坚

99、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慈受怀深

100、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文悦禅师

101、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佛陀的格言》

102、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证严法师

103、人如能跳脱开来,把自己也当成观看的对象,事理才真能看得清、分得明。——证严法师

104、我当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报恩。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而舍誓愿。——佛陀

105、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浓则苦得喝不下。世间的情爱也是如此。——证严法师

106、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的过生活。——海涛法师

107、.方便:根据病情灵活运用治疗方法,可请现代医生用药物或请佛医给予治疗,不应死执一法。

108、一切烦恼由我执来。我执是虚假的自我,因为有我,就有我高兴、我不高兴。——耕云先生

109、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上。——证严法师

110、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着棍子赶着牛群到牧场。——《佛陀的格言》

111、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真。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双岭化禅师》

112、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就会给自己带来忧愁。一《佛陀的格言》

113、人多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进;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昕得。——证严法师

114、入,不管他物质生活充实或贫乏,只要他心里非常安详,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耕云先生

115、在佛教中,不知自己以及不明道理,亦即所谓的无知无明,被认为是一种罪。——梅原谛愚禅师

116、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去学佛法,动机不正,因地不真,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耕云先生

117、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会反射成子女的烦恼,对子女放心,他们才能安心。——《佛陀的格言》

118、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收回,就不会有烦恼。——证严法师

119、人世间是一个充满是非之地,有些事情究竟孰是孰非,实难确定。难以确定,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取舍。

120、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海涛法师

121、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能得到宁静的心灵。——《佛陀的格言》

122、缩小自己,要能缩到对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伤他,还要能嵌在对方的心头上。——证严法师

123、过着不贪婪的生活,让你的心充满仁慈,保持正念,专注一处,使内在平稳、集中。——海涛法师

124、人生之路充满了无数次选择,当你误入困境时,不妨回转身,或后退一步,你会发现身后一片海阔天空。

125、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一《佛陀的格言》

126、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佛陀的格言》

127、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讲良心不是由于社会的强迫,而是出自对自身生命的关怀和承担。——净慧

128、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就是那份无形、无染而无求的爱。——证严法师

129、不沉湎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拥有热忱而且常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佛陀的格言》

130、人的一切彷徨与痛苦是由于不接纳自己,一切空虚和不安也都是由于违背自己的本质所致。——郑石岩

131、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时时保持心中的正念,任何时间、任何方向与地点都是吉祥的。——证严法师

132、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证严法师

133、你的农夫之仁会弄得你周围的人与事是非不分,你的仁义有时可能会对你的人际关系与个人前途造成负面影响。

134、那就唱给清风听。乐天和尚笑得更舒畅了,手舞足蹈地说,对了、对了,清风是佛曲的载体,清风是我的知音。

135、为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最终无法摆脱怨恨。——《佛陀的格言》

136、我们心中,都有爱的种子。我们可以培养这美妙的能量之源,孕育那不求回馈的无条件之爱。——海涛法师

137、要寻找完美的世界,须从内心去寻找。其中之一是独立,是情感的独立,不依赖别人的认同。——海涛法师

138、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一证严法师

139、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证严法师

140、老僧把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作一枝草用。佛即是烦恼,烦恼即是佛。——《赵州真际禅师语录》

141、人在奋斗过程中,得意和失意都是常有的事。得意者,自可以功成名就,干一番事业,但失意者常常不断发生不幸。

142、你自己就是一颗明珠,自己即是如来,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那样才会有圆满的人生。——郑石岩

143、如果学佛法执著一篇理论,或者一个概念,就是理障。一天要拜多少拜,要念多少佛,叫做事障。——耕云先生

144、如果一个人太在乎别人,就是没有信心的人,因太在乎别人的肯定,就会让快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海涛法师

145、如果你还没有办法爱自己,你就没办法爱你的敌人。但当你可以爱自己时,你就有办法爱所有的人。——海涛法师

146、情感是由过去的缘分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若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佛陀的格言》

147、假如一个人本着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会立刻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着挽牛的足蹄。——《佛陀的格言》

148、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仅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佛陀的格言》

149、当你放弃自我的时候,真我就出现了;你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法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耕云先生

150、那些学到知足的穷人比那些不知足的富人更台能享受生命,这些人没有多大的责任和很少的紧张。——《法露缘》杂志

151、一个人的恶行因为你的仁义获得了宽恕,但有时你的仁不但没有感动他,反而让他有另外的机会犯下恶行,对别人造成伤害。

152、现代人自我意识过度膨胀,缺乏自觉,只是把自己的心一味的向着外侧,却忘了觉悟出真正的自己。——-梅原谛愚禅师

153、为了修持慈悲心,一个人必须丢开自私的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人们只爱个人的自我。——海涛法师

154、愤怒有如刀的两刃,能伤害别人,也会伤到自己。而爱心、宽容,如香水能够自香,亦能使人常闻到香味。——海涛法师

155、所谓的烦恼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质中做标准,而是心境状态分别,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佛陀的格言》

156、贪心是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佛陀的格言》

157、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佛陀的格言》

158、禅者认为,人必须经过净化,把虚荣心、过多的欲望、成见、偏见等放下来,这样才可能自由地过现实的生活。——郑石岩

159、除专修延年益寿之法外,佛教密宗认为修炼一切本尊法,尤以修炼气、脉、轮之法达到一定层次时,就可以产生延年益寿之功效。

160、人不管他是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过着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乱不安,这种生活就无异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耕云先生

161、人若执著自己的我相,就会变得傲慢起来,那么距离地狱就不远了;反之,能以谦卑平直之心待人,天堂就在眼前。——郑石岩

162、知道如何满足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愈是贪求他们的财产,他们的痛苦就愈多,财产并不能绐人们带来愉快。——《法露缘》杂志

163、过着粗衣淡饭的生活,节制你的欲望,减少你的需要,在这种没有烦虑的适度生活中,你将可以发现满足。——《佛陀的格言》

164、你喜欢眼光明亮,这样过了头,就会沉溺于色彩,追求华丽。你要求耳朵清楚,这样过了头,就会迷惑于音乐,追求空洞不实的东西。

165、你的农夫之仁会成为自己的弱点,成为人人想利用的目标,在眼泪、温情、请求、孩子似的无辜与可怜之下,你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166、只有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行当里找到乐趣,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能动性,乐此不疲、持之以恒地扮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事情。

167、在修行过程中,我们理解多少,就要实践多少;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实践,不管你累积多么渊博的知识,那也只是废知识。一耕云先生

168、你的喜悦,必须用你自己的心去体现,而不是用别人的赞誉来编织。掌声的背后,往往会站立着一个寂寞孤独的自己。——郑石岩

169、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佛陀的格言》

170、执著于自我而生活,自己撒下了痛苦的种子,妄想不断地扩大,终至背负不了的苦恼。这正是作茧自缚的痛苦。——梅原谛愚禅师

171、由凡夫通向成佛的下手处,就是开始观察、反省现在混乱的生活,耐心地一点一滴地调整我们每天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觉非

172、不应该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该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佛陀的格言》

173、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佛陀的格言》

174、在生命的千变万化之中,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住现在,同时也能掌握过去和未来,这就是生命。——海涛法师

175、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佛陀的格言》

176、佛性对比天上的明月,文字就像我们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却不是明月本身,看月亮也不一定非得通过手指。一慧能禅师

177、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是知足,一个知足的人,他内心充满着安详与快乐,而一个不知足的人,他的内心则充满着埋怨与不安。——海涛法师

178、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佛陀的格言》

179、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个真理时,他便开始远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佛陀的格言》

180、你必须做到唯求心安,事事无愧,人活着是责任义务,如初祖达摩所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耕云先生

181、悟之乃烦恼即菩提,迷之则北辕而适楚。其渐也,积僧祗之劫数,犹如轮回;其顿也,如屈身之臂顷,旋登妙觉。——《大乘顿教颂并序》

182、不能珍惜今天的事情是可悲的。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众生的幸福,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创造一个了不起的没有后悔的今日吧!——[日]千宗室

183、人最难看见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张着眼睛向外看,把别人称斤论两,把世事说长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证严法师

184、牢。——《佛陀的格言》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海涛法师

185、《摩诃止观》卷八说,以禅定治病,根据人有病轻、病重等差别,见效有顿、渐、迟、速之异。但只要方法得当,并具备10个条件,没有不见效者。

186、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佛陀的格言》

187、学佛法最根本的课题,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个基本的方向,要确认真理是原本如此的。——耕云先生

188、虽生而为人,却不知人的真实意义,虽说是自己,却不知自己的真实意义,这样一来,这种生活方式也就不具真实意义了。——梅原谛愚禅师

189、鸟从空里飞,人向心中住。人死心宛然,鸟没空何预?一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但自了其心,无劳问来去。——《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190、人只有在生活的时空之中,当下接纳自己,把生活本身当做目的,不要为了追求物欲而把生活变成手段,这样才会发现生活的妙悦。——郑石岩

191、始见新春,又逢初夏。四时若箭,两曜如梭。不觉红颜翻成白首。直须努力,别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园,莫犯他人苗稼。——《兜率从悦禅师》

192、有了智慧,你的想法、看法完全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哪里会有痛苦?当然快乐!所以苦的因是迷,乐的因是悟,是觉悟。——净空法师

193、每个人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其特有的能力、经验和机会,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能接纳自己,生活才能变得朝气蓬勃,充满喜悦。——郑石岩

194、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其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少室六门》

195、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事,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心养性,行是端正行为。——证严法师

196、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一海涛法师

197、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佛陀的格言》

198、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结合在一起,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证严法师

199、人最忌讳跟别人比较,因为比较容易起分别心。分别心会使人产生贪、嗔、痴三毒,引导一个人不断追求,从而否定自己如来的生活。——郑石岩

200、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恐惧、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耕云先生

201、假使世间一切众生都不知报恩,普度众生的菩萨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嫌恨,而且不图一丝回报,还会继续帮助他们消除烦恼与痛苦。——布袋和尚

202、入如果生活在跟别人比较之中,期待他人的掌声和赞美,博取别人的羡慕,那就不是为自己而活。他就会慢慢地迷失自己,否定自己。——郑石岩

203、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是白白浪费。——海涛法师

204、你喜欢仁,过分苛求,就会与人们的日常习惯发生冲突。你喜欢义,不顾常情,就会违背事物的常理。你过度讲究礼节、仪式,就容易犯虚伪造作的毛病。

205、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佛陀的格言》

206、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燃灯法师

207、所谓人,就是觉悟到自己的存在,如果不能自觉到自己本身的存在,人生也就无法开始。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大事便是觉悟自己。——梅原谛愚禅师

208、如果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本分,忽略了自己的角色,而去痴心、妄想、羡慕或嫉妒别人,所得到的除了烦恼和人生的负值之外,只有迷失了。——耕云先生

209、会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坛经&般若第二》

210、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过失不易察觉。传播别人的过失如同丢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的狡猾。——《佛陀的格言》

211、我们能够安分,就能发挥生命力,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才能提升自己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现在的角色,那也就无法扮演更高的角色了。——耕云先生

212、问:佛性与烦恼俱不俱?答:俱虽然俱,生灭有来去,佛性无来去,以佛性常故,由如虚空。以是无来去故,三世无有不生灭法。——《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213、某公司员工因故被老板辞退了,一个星期后,老板又给他打来电话,并向他解释和道歉,公司现在仍欢迎他回去,而这位员工听说后生气地予以拒绝:好马不吃回草!

214、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燃灯法师

215、人高兴过度了,便会阳气偏旺;愤怒过度了,便会阴气过盛。如果阴阳二气都涨起来了,人体必受伤害,这就是阴阳失调。因此,适度又是一个不能不引人注意的事情。

216、正如寓言中的农夫一样,农夫之仁有时可以发挥很大的感化力量,但在人性丛林中,农夫之仁有时会成为一个人最致命的弱点!如果被人发现,并加以利用就会遭受伤害!

217、今人唯知石中有火,未曾施力击之,终日指此冷石说火之用,却只是块石头。此是不肯死心做功夫以求正悟,唯记相似语言而说禅者是也。——《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218、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耕云先生

219、所谓修行就是学会文明的生活。所谓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义的生活,或者说是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律的生活。——觉非

220、才华充足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证严法师

221、宽容是性情的空间,从容是作息的空间,戒律是自我的空间,布施是实现的空间,禅定是智慧的空间,单纯是喜悦的空间。有了这些空间,便能发现真我的妙用。——郑石岩

222、有智慧的人也有认识不到的事物与道理,正如视力最好的人视野也只有一个扇面,而不是一个圆周。明白种种迷惑与引诱,确保自然天性,相反相正,便会得到正当的是非与取舍。

223、佛教认为人的肉体不可能长生不死,即使修行成佛,也不能永久住生本世。一般说不追求延年益寿,但也提倡修炼禅定和瑜伽气功以达到延年长生、无病健康的境界。密宗养生延寿法

224、佛法不讲信者得救,更不是恶势力。正法是廓然大公的,佛和菩萨绝不是贪官污吏——你供养他,他就保佑你,你不供养他,你就倒霉,正法绝对没有这样的事。——耕云先生

225、一般修行修不好,就环在心外有法而生见取。见取即是对外认同。修行不把原本没有的、那些多余的垃圾向外抛丢,却往里面装,装得太多了,就把真正的自己活埋了。——耕云先生

226、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观与处世之道,我们不可苛求每个人都得去吃回头草,但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我们要劝说一句:饿死的好马就只能算是一匹死马,而非一匹好马了!

227、所谓烦恼即菩提,此话怎讲?你若没有菩提,就没有觉性,没有觉受,就跟石头一样,怎会有烦恼的感觉?在你感受到烦恼的同时,便彰显了你的觉性,故说烦恼即菩提。——耕云先生

228、问:佛性与烦恼既俱,何故独断烦恼非本?答:譬如金之与矿,俱时而生。得遇金师炉冶烹炼,金之与矿,当自各别,金即百炼百精,矿若再炼,变成灰土。——《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229、农夫之仁因为容易使一个人的意志与理性产生动摇,因此常在放弃自己立场之后,伤害了自己。例如不怀好意的借债者,你在他的哀求之后借给他钱,结果借出去的钱永远就别想再要回来了!

230、一旦你开始为其他众生过活,在你把关心的物件从自己转换为其他众生的时候,内心顿时放下自我爱惜,便解脱自私心的束缚,内心便获得真正的解放、自由及满足和安宁。——海涛法师

231、幸福人生的建立,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幸福;还要探讨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消除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这样才能获得幸福。——济群法师

232、知足是控制感官疯狂倾向的唯一办法,我们不应做我们感官的奴隶;相反我们必须做感官的主人。到那时候,我们就能了解生活的真正目的非常简单:寻求永恒的幸福。——《法露缘》杂志

233、在大街上踩了陌生人的脚,一定要说声对不起,但如果是踩了哥哥与父亲的脚,只点个头就完了,不必表示歉意,因为他们必定原谅自己。所以,最大的礼节是不分彼此,最大的仁慈是不分亲疏。

234、有些人将个人生存视为根本,把自己的心智见识看成事物的准绳、判断是非的标准;把被世人所用看做聪明,不被世人所用看做无能;把做事运道亨通看做光荣,把地位低下、生活穷困看做可耻。

235、我们以至真、至善、至美的心而活在这个现象界,当然是最高的生活艺术。我们能够如此活,生活对我们来说才充满生之喜悦,才是生命的享受,生活也才不再是对生命的惩罚。——耕云先生

236、我们做了一件很完美的事情,但无须沾沾自喜;我们做了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不要有优越感。能够如此的话,我们就会活得无愧无怍、心安理得,就能够得到内心的安详。——耕云先生

237、什么是真幸福?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仰俯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耕云先生

238、做好工作的前提就是热爱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只要对工作注入了满腔热情,我们就会在工作当中体会到无比的快乐。做事时,如果能够集中心思、全身心地投入,我们就会觉得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239、还有一位男士,他被女朋友给甩了,因此心情十分痛苦,因为他内心里深爱着这个女孩。过了一段时间,那个女朋友回头向他认错,井表示要与他重归于好,而这个男孩为了维护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便傲气地说道:

240、精神过分敏感的人总是想法过多。与人交往,一次交谈,偶尔只言片语,甚至一种表情,一个招呼,就会分析出很多。人家对我怎么评价,自寻烦恼。鸡蛋里挑骨头。无事生非,自己精神受苦,同时弄得与人关系紧张。

241、第三是意守病处。《摩诃止观》卷八说:随诸病处,谛心止之,不出三日,无有异缘,无不得瘥。止心病处,应按中医五行、五脏要生克之理,灵活掌握,不可死守一处。如肺强肝弱,为金克木,应意守肺,摄其中白气,肝病即愈。

242、观想补养,《禅秘要法经》叫做补想观,观法为:先观自身空如皮囊,次观项门洞开,有诸大神手持金瓶,盛诸大药,灌人自己头顶,充满全身。此观须修三个月,下坐后配合饮食药物补养,就可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修禅定能延年益寿

243、每年的大学入学考试,引得无数中学生勤奋苦读,指望一朝中榜,不负十年寒窗之苦,上个大学,求个出路,找个理想的工作。但能上大学的幸运儿终究并非全部,于是,有些落榜者走上轻生的道路。巨大的希望,变成巨大的失望,又变成了巨大的悲哀。

244、一只飞鸟飞过天空,后羿一箭射下一只小麻雀,他因获得一只小麻雀而高兴,自以为做得对,但把众多的飞鸟吓跑了。假如他把整个天下看做一个鸟笼子,不自恃射术,那么满天鸟,就有飞翔的地方。商汤王和秦穆公对贤人伊尹与百里奚的任用,采取的就是这种办法。

245、佛教学认为坐禅修炼者若长久人定,因生理活动的抑制与能量的消耗,会导致身体虚弱瘦损,必须依法补养。补养之法,不外饮食药物与禅观二途。《禅秘要法经》说,僧尼修一门观时,当乞好美食及诸补药以补身体。修四大观时,当学观空故,身虚必劳,应服酥及诸补药。

246、密宗延寿修法较多,总的说来不出两类。第一类是修长寿的本尊法,持专用以延寿的咒语。《大藏经》中如《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等,都是讲述诵咒祈寿之法。无上瑜伽部有弥陀长寿合修法,就是观修无量寿佛,诵其长寿咒语的方法。

247、从一些名人轶事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成大名、就伟业者,并非从小就立夙愿,并且一帆风顺。多少次选择,多少条路、多少失败……他们才有自己的今天。因此,人生旅途中,当你发现自己也误入一条死胡同,那就毫不犹豫地转身而归,也许前面有更好的路等着你去走。

248、佛教密宗理论中有很多的延年益寿的方法。第一类,常人应该修炼有相和我相的两级瑜伽,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延寿经》中的说法虽然很难找到实例,但延寿至一百多岁,超过一般所谓天年(以120岁为限)者,在佛教史传中不乏其人,如印度的马鸣、龙树、无著皆寿达数百岁。

249、有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天天信心百倍地爬格子,而编辑部偏偏不慧眼识材,退稿也源源不断地回到做作家梦的年轻人手中。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稿子变不成铅字,作家梦成了一场噩梦。功不成,名不就,困扰犹如一条绳索,日益勒紧了做梦者的脖子,最终,他烧了所有稿子,自杀了。

250、第二类是修数息、瓶息等气功。宗喀巴大师曾说:住定瑜伽师,乃至亿等数,无声恒念诵,无声诵十万,圆满修行者,虽年寿已尽,五年活无疑,恒应于晨起,数风一千遍,在故风瑜伽,常应安住定。这就是说,于清晨修定,先自观为本尊,然后修数息金刚诵1000遍,恒修无间断,定能延寿。

251、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是因为一时冲动、意气用事而断送了自己的后路。况且在很多情况下,你完全有把握分清自己当时是一种志气还是意气用事。绝大多数人就是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错把意气当成了志气,或用志气来掩盖自己的意气,明知自己已无草可食,而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

252、我们从小也听过一个类似的《农夫和蛇》的故事,讲的是同样一个道理。农夫救了快要冻死的蛇,反倒最后被蛇咬伤致死。这些故事都值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引以为戒。我们从小就接受与人为善的训导,做人要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但切记一点:我们的善良仁慈之心切不可随意施舍,否则,容易会被人利用。

253、第一是修止法。修止法就是意守忧陀那(丹田),《摩诃止观》卷八说:丹田是气海,能锁吞万病,若止心丹田,则气息调和,故能愈疾。此法能治百病,又能发诸禅,是一种很好的修止门径。意守丹田,能治胸肋痛、背膂急、肩井痛、心热懊痛、烦不能食、心痉痛、脐下冷,上热下冷、阴阳不和、咳嗽等病。

254、当然,回头草有时是好,可是吃起来并不那么令人好受,因为当你吃回头草时,也许会碰到周围人的议论,甚至嘲讽,以至于让你无法张口、消化不良!这里,奉劝你一句话:吃你的草,管他如何议论!何况时间一久,别人也会忘记你是否吃过回头草,而且当你吃回头草吃得自己身强体壮,并且对他人大有帮助时,别人还会佩服你——果然是一匹好马!

25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这样一句俗话:好马不吃回头草!是的,作为一个人,我们不能没有骨气与人格。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而受人摆布,丧失应有的自尊与道德,实在不是一种可取之道。但在有些场合下,曲折迂回战术确实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一味恪守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一信条,你就缺少了一种回旋的时间与空间,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256、当然,我们并不是教你老是去吃回头草,而不去寻找自己的生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多种可能与选择,并不是不吃回头草就必会饿死无疑。回不回头,这完全是一种选择,当你面临回不回头这一选择关键时,请想想:你现在有没有草可以吃;如果有,这些草能不能吃饱?如果不能吃饱,或目前无草可吃,那么未来会不会有草可吃;在吃到草之前,你尚能支持多少时间?

257、伊尹与百里奚虽然贤能,但并不乐意接受强迫命令,也并不把高官厚禄放在眼里。伊尹喜欢烹调,商汤王就让厨师与伊尹交朋友,使伊尹安心住下。百里奚落入狄人手里,狄人喜欢羊皮,百里奚自己也喜欢穿五色羊皮裘,秦穆公就投其所好,使百里奚乐意为自己服务。由于笼络得好,伊尹帮商汤建立了商朝,百里奚帮秦穆公称霸天下。这就是为人处世、是非取舍中极有启示的一例。

258、大乘佛教本以医方明即医药学为修学菩萨道必须通达的五明(五种学问)之一,以医药布施度人济世为重要的修行。但自中唐以后,佛教以禅、净二宗为主,亟亟追求于当世解决生死问题,除少数寺院有行医传统外,对佛教医学包括禅定治病之说无多发展。藏传佛教虽继承发展了印度晚期佛教的医方明,在禅定治病方法上有所发展,但在内地影响甚微。禅定治病法和现代医疗气功都已普遍采用,证明行之有效。坐禅中如何补养身体

259、有一则这样的寓言:一只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捕杀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它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猎犬听了它的话语,看了它的眼泪,非常感动与不忍,便放了这只狼,想不到这只狼在猎犬回转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幸亏主人及时赶来,才救了猎犬一命,但猎犬也流了很多血,它伤心地说:我不应该被狼的话所骗!

260、第二是意守双足。《摩诃止观》卷八说:常止心于足者,能治一切病。这是因为人脑和五脏都在上半身,一般人平常气血多随思虑而上行,易使下身气血虚亏错乱,生种种病,若意守足,气血随意念下行,可令五脏安和,阴阳平衡,尤以治恍惚懊闷一类病疗效最佳。意守足三里穴,能止痛,若守之犹不能止,可转而意守二足大拇指横纹。头痛、眼赤疼、唇口热、腹卒疼、耳聋、颈项强直等病,可于二足之间假想一境,专意守之。若因此而致腰足急痛,可意想二足下有一丈深的坑,意守坑底,便能止痛。

261、从高僧传记中来看,其中活到70岁左右者占多数,活到百岁左右者可以举出一批,如据《宋高僧传》善无畏大和尚99岁;唐惠秀大和尚100岁;唐九华山金地大和尚99岁;礼宗大和尚97岁;神秀大和尚100岁;智威大和尚95岁;怀海大和尚95岁;圆修大和尚99岁;志鸿大和尚108岁;定安大和尚111岁,等等。郭元兴在《佛法与长寿》一文中,比较历代帝王与同代高僧的寿数,得出高僧平均寿命高于帝王的结论,这是较为客观的说法。当然,僧尼多长寿,除了他们修习禅定外,还有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