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禅语悟道心灵感悟(精选147句)

2022-06-18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要想得到

2、现代人亟须的不是

3、在挖掘自身潜力的过程中,需要明确

4、扛住压力,接受压力,化解压力,可从

5、心平气和地面对输赢,才能不被输赢所役。具体来说,可从

6、有些人先追求富,再追求贵,也有些人不追求富,只追求贵,然而

7、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够单纯;活得单纯,才能超脱生活的琐碎烦恼。

8、如果我们真正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摆脱速成心理,戒除急躁。具体可以参考

9、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也就是心魔。名利、欲望、奢求就如同罗刹一般,诱引着人们。为了钱,为了权,为了欲,为了名,许多人日夜奔波。要驱除心魔,我们不妨参照

10、【佛说舍得——放大心灵的宽度】视众生如佛,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每个人的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爱心抚慰,用智慧观察一切人和事,必能发现可喜可乐之处。将一份善意珍藏于心,为身边的人送上祝。

11、其实,心安处便能找到意义。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人生最大的富有。发财,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发财,但是假如钱财多了,是不是真的就很幸福、快乐呢?不尽然也!有很多人钱财越多,烦恼越多,是非越多。其实财富不要完全从金钱上去看,人生应该追求的,除了金钱以外,还有

12、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是巴金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 照。巴金一生追求说真话、做实事,不管对待工作,还是对待青年,都主 张用一颗平实真诚的心待人接物,因而,他被人们盛誉为20世纪中国的 良心。请那些整天夸夸其淡、空谈大道理而无所事事的人多做一些实事, 这样人生才会更有意义。一千个0顶不上一个1,一千个愿望顶不 上一次实际行动。

13、从昨天的风雨中走过来,身上难免会沾染一些尘土和霸气,心里难免 会留下一些辛酸和留恋。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一直背着沉重的 怀旧包袱,感伤逝去的年华,那眼前的大好时光就会白白扔掉,仿佛主动 放弃了现在和未来。正如一句话所说: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 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火车。一个人如果沉浸在过去,那他的人生永 远不会达到另一个高峰。

14、生活中当被别人骂时,大多数人首先会怒火中烧,先是当场回骂, 继而升格,甚至大打出手。常常有人还会听到好心人传来的非 议甚至恶骂,尽管不是亲耳听见,却比当面听见还要气愤,恨不得 冲到当事人面前问个究竟或也反骂他一回,最好让他立刻闭嘴。人的本性 决定我们饥饿时想抢劫,愤怒时想杀人,但是又因为人大都是有理性的, 极端的行为很少人会干,唯其这样痛苦反而

15、不念旧恶,不去报仇雪恨,这在有修养的人还容易做到;不憎恶 人,怨憎相会的时候要不生起讨厌的心来就很难。要做到怨亲平等, 非要菩萨的心肠不可。要知道,仇恨总是相对的,你恨人,人也恨你,大 家要做到冤仇宜解不宜结,你原谅人,人也就原谅你。人不能离群索居, 人生何处不相逢,把喜欢的人记在爱心之中,把恶的人也包容在爱心之 内,这样才能做到怨亲平等地看待。

16、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乐善好施者很多。但是一毛不拔者也大有人在, 比如汶川、玉树地震之际,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慷慨解囊,为祖国略尽绵薄 之力,但是有些人却攥紧钱袋,更有一些富人为富不仁,宁可自己挥金如 土,也不愿意救同胞于水火之中、助别家于危难之际。行善布施者,必然 因这仁慈之心而收获种种善缘;吝啬冷漠者,必将因这不仁不慈之心为自 己的将来种下诸多恶果。

17、成功人士中几乎没有谁能解释得清为什么自己会执著地追求事业,把 全部的精力只集中于一点。好像有一股看不见的神秘力量在指引着他们, 而所作所为不过是顺应内心深处的启示而已。成功人士不是靠高挂在天空 的星星引路,而是靠手上的火炬照亮脚下的路,这样可以使他信心百倍, 毫不畏惧,一直跑下去。尽管远方的路笼罩在暮霭之中,但永不熄灭的火 炬会让他看清眼前的路。

18、我们可以用态度结缘。一个微笑、一次招手、一声招呼,有时会带给 你意想不到的缘分。中国人常说见面三分情,与人见面时面带微笑、 真心问候,能够化解尴尬、驱散阴霾。对陌生人和善,会让他愿意结识 你。爱语才和众,言谈举止应存温和。与人来往,气势凌人,或语带讽 刺,容易令人心生畏惧而不愿亲近。常常与人问好,对方得到你的安慰、 鼓励,彼此间即已结下了一份善缘。

19、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每晚都自我反省。他说自己犯过十三项严重的错 误,其中三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及与人争论。睿智的富兰克林知 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他一周定一个要改进的缺 点做目标,并每天记录赢的是哪一边。下一周,他再努力改正另一个坏习 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难怪富兰克林会成为受 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20、《菜根谭》中说: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 网天罗。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 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对待妄念,我们要记住两个词:一个是不 忘,另一个为不起。不忘见宗自相光明,不起遮遣、成立、取 舍等心,这是最重要的。这样,妄念突起时,不压制它、不随它跑,不 产生任何爱憎、取舍之心,才能感悟到自在人生。

21、佛总是把自己最丰饶的利益,以及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全部奉献布施 给一切众生,令得安乐。佛对我们奉献,就是为感化人类,让我们懂得多 奉献、少算计。无私奉献是人类最善良的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 少了善良的支配,处处算计、欺骗对方,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美好可 言。人人都活在恐惧的环境下,一天到晚总是担心会有人来害他,那么生 命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

22、宣化上人开示说: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 豁然贯通,明朗开悟。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 能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人冤枉、误解,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忍耐 再忍耐,不是心平气和对待,而是拼命地辩解,甚至发生争执。这样不但 不能消除误会,反而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忍,不 能忍也要忍。小忍成仁,大忍成佛。

23、【禅语感悟】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所以 有时在面对别人的错误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宽容是对生命的洞见, 也许你的一份宽容挽救的就是一个生命。禅师的宽容带给了大汉觉悟,使 其避免了铸成大错,教会他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其实是一条 环环相扣的纽带,它让我们彼此相连,认清彼此,远离是非和仇恨,珍惜 生命和身边的一切。

24、生命是一种声音,从啼哭开始的随意阴晴,到高山流水的激昂磅礡,最后躺在云水禅心里聆听花开的过程。人生路一边行走一边领悟,世事无常太多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的变迁让我们学会承受,人情聚散的无奈让我们懂得感恩。我们可以痴守一份不变的情感,却握不住渐瘦的流年,一声珍重往往温暖一生。生活是生存的底调,每一天我们都在涂抹,线条是否清晰,在与能否梳理好凌乱的心绪。

25、不认识自己,就不知道贪嗔痴在你的生命中占了多大的分量;不认识 自己,就不知道什么是该放下的,什么是该坚持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 一个已成的人生模式适合你,唯一适合你的模式是你自己的模式。如果你 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不安,如果你惶惶终日不 知道到哪里寻找快乐,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请你认真地认识 自己,一切都要从自己的内心开始。

26、【天天禅语】很幸运,我们每一位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追求究竟快乐的权力,也都平等地具有达到究竟快乐的潜能。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将眼前的快乐当做究竟快乐来看待,而失去了获得究竟快乐的机会。究竟的快乐不在外境,而在内心。内心的祥与、安宁、喜悦、慈悲与智慧,皆是由内往外释放的,而不是靠外境求来。对现象进行分别与执著,那么现象就会成为我们遭受痛苦与烦恼的因素了。

27、【禅语感悟】 所以,常常讲是非、论短长,周边围绕的都是妖魔鬼怪。起一个恶 念,说一句恶言,都可以把妖魔鬼怪招来。因此,闲谈莫论他人非。他人 对自己的非难或诽谤,其内容如有中肯之处,我们应该谦虚己心,倾耳去 听.尽速改正自己的过错,否则,我们不如遵照《法句经》中所言:犹 如坚固严,不为风所摇,毁谤与赞誉,智者不为动。——以泰然自若的 心胸去面对所有的非难。

28、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拼命地追求快乐、幸福,却多得到痛苦。为什 么呢?要明白,有时过分地执著,执著于一个不可能的梦想,执著于一份 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对于人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是一种伤害。从 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会放弃!放弃了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才能脚踏实 地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放弃了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才能重新开 始摘取今生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朵玫瑰!

29、事事羡慕他人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就好像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一样。它们都在羡慕别人,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独特能力:夔单脚跳跃而行是世间最简便的行动方式;蚿有上万只脚用来行走,有着自己的优势;蛇虽没有脚面,但它仰赖天生的机能行走,也自有优越之处;而风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行走天地不留下痕迹,这一番动人气魄,又岂是凡俗能及。

30、人在面对财富时要有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指读书识字的智慧,而是追求道德修养完善的智慧。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样的人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他能把大富大贵的日子过得非常有意义,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不忘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布施;同样,他也能把劳心劳力的日子过得非常愉悦,并引导他人获得心灵的释放。

31、佛家认为,人生在世不要对小恶抱无所谓的态度,因为它们从不 单行,而是接踵而来。然而这里的小恶往住在某些人眼中变得不值一 提,更因其微、其小而被轻视。大由小而来,稍微学过 哲学的人都知道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小恶即便再小,终究还是恶,并 不会因其小,就改变其恶的本质,留下的也总是灰暗无光的抹不掉的污 点。积恶成凶,小恶包含着大恶的因素,大恶则是小恶发展的必然 结果。

32、大干世界,众生百态,人生、善恶、苦乐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如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也有万念俱灰。不必纠结于是善是恶,是苦是乐,如果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身上,不要怨叹、悲泣,只要明了自己所执著的一切不过是临水照花影,就能抛开心中痛苦的纠结,获得更广阔的心灵空间,尽情享受生命之乐。挫折是成长的阶梯,安于逸乐的人可能不会经受痛苦,但也不会收获成功。

33、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论是学习一门知识还是掌握一门本领,都靠自己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领悟其中的真谛。别人的言传身教只是别人的经验感受,自己真正领会的不一定是能够说出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迷悟之间,只在于当下一念。经常忘记自己,才能从更高的层次审视和认识自己。只有意念清纯心中才会清明,解开执著或情感的系缚,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真我。

34、若我们没有追求究竟解脱,人天果报没有丝毫信赖可靠之处。虽然天王帝释堪为世间应供处,但受业力所牵,仍有天福享尽,沦为受人役使之时;虽然曾是转轮圣王的地位,但受业力感召,仍有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之日。龙树菩萨说:帝释堪为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35、与人辩论,无论输赢都是口头上的争执,对实际生活并不能起到任何 有益的作用;而动手实干,无论干得多还是少,它总是在改变,它总是让 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与其空谈将来的 理想,空谈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为祖国作出贡献等大道理,倒不 如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自己的目标实实在在地做。空谈会导致失 败,为理想一步步地努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36、世界是多样的,真理是相对的。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 的角度来看,做人切记不可太过于执著,应培养自己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 问题,冷静地面对一切,你会发现原来一切事情本无所谓对错,甚至不会 对你造成任何阻碍。所以,不要过于执著于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换一个 角度看问题,说不定就会出现与之相反的结果。做人不要太执著,保有一 份平常心的确是人生极难达到的高境界啊!

37、信念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在生活中,想想积极的事,有助于心态的改变。凡事若不从好的方面去想,很可能还没有做某件事,就失去了信心,结果就很有可能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所以,做什么事,都要有积极的信念,都要从好的方面去想。从好的方面想,才会有好的结果,当你想象自己会成功时,信心就会增强,你就会想方设法地获得成功。有成功的信念,瞄准方向努力前行,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38、《坛经》有云: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 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意思是说:如果执著于外在可见 的事物或现象,而且把广做法事作为追求佛道的手段,或者到处建立 法坛、道场,或者谈论或有或无的得失,像这样的人,永远不能正确 认识自己的本性。这里点明了若著相于外的种种弊端,目的只有 一个,那就是让人们懂得该放下。放下,是佛的智慧,也是人生的 智慧。

39、一直以为,每个女人的心中,都盛开着一朵莲花,或妩媚、妖娆,或素雅、安静,都是纤尘不染的干净。每一朵心莲,都饱满而丰盈,都有着独特的姿态与灵魂的高洁,舒展着永恒不会凋落的美好。听风,吟禅,宁静着,寂寞着,水润莲生的性情,旖旎了清风,诗化了浅月。红尘路漫漫,云烟随风淡,纵是万千宠爱加身,不紊不乱,不骄不嗔;偶有风拂雨淋,心怀彩虹亮丽的期盼,亦看做一种安宁的赐予。

40、一直喜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总以为只有清幽山林方可静心养禅。其实,纵使处身于烟火繁华的人间都市,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于一叶一花之间品读红尘的诗意,于一字一句之中感慨禅心的静美,便依然就能够万事皆禅,万物皆心。心无色,万色净,心无欲,万欲灭。只要懂得生活应冷暖交织,懂得行走应不悲不喜,让一颗禅心,无惊无扰,无欲无念,便可自在逍遥,清净自性。

41、最值得我们珍视的是什么?是不可追回的过去吗?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吗?都不是。禅师们说,最值得我们珍视。就是当下的实在。《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下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意思是说,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就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要说现在,它却已经变成过去了。心不可得,一切感觉、知觉都留不住。

42、【缘为何物】【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晨钟暮鼓,日走云迁。花开梦里,月隐山中。华年逝水,逐浪萍踪。若流光影,太匆匆,太无定。【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43、简单,是一种恬淡,是豁达是从容,是一种人生态度,简单似禅。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心灵境界。人生路上学会简单就会快乐,就会得到幸福。你的幸福不在别人眼里,是在自己的心上。以一种简单的心境享受生命中的阳光与温暖。以一杯水的单纯面对一辈子的复杂。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所有。用微笑摇曳出彼岸的春天。让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让那些平淡的时光在指尖绽放光彩,镌刻出生命的最美。

44、人双手合拢地降世,仿佛世界在他手中;人双手张开而离世,仿佛在说:我经历红尘却不带走一粒尘埃。这一收一放中所蕴涵的即是施舍的禅理。贪婪一生,到死时其实什么也带不走。人生路上,一路走一路舍,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得到真正的满足。有些人在活着的时候对名利和财富牵挂异常,到死不肯放手,但事实上死后的名利和钱财都不再属于他,活着的时候吝啬物质上的付出又有什么意义呢?

45、我们不是智者,悟不透全部人生哲学;我们不是禅者,不可能释然尘世一切。唯一能做的,就是踏着生活的琐碎,捡拾快乐的碎屑;踩着人生的烦恼,预览未来的美好。生命太短,岁月太长,活着,并快乐着,才是幸福所向。人活的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姿态,要的是轻松愉快,些人,些事,改变不了,就学会妥协;纠结难受,就试着释怀;看不习惯,就学着忍耐;无法想象,就试着理解,如此,才能多些开怀。

46、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大干世界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不顺心,会有各种各样令人头疼的问题,但人生就是这样,有喜有忧、有得有失。一切都平平稳稳、一帆风顺,只是人们美好的向往。在曲折的生命旅途上,我们如果能够泅渡内心的冰河,抛下苦闷,坚信自己的能力,让生命的内在充满意义,就一定能够化解与消释所有的困难与不幸,我们的生命之旅就会更加顺畅,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加开阔。

47、水中鱼是自由自在的,天上飘浮的白云也是自由自在的。然而美景虽好,有几人能够像它们这样惬意随心?不能自在是因为不懂得自在的真谛。真情随意地生活,一切都自在。尘埃虽小,却容易阴蔽在深处。尘世中的人们对过去的事情更要事如春梦了无痕,及时扫去心头的尘埃,让内心得以解脱。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享受清风下的花朵随风摇曳的飘然洒脱,雪夜中的月光逐云辉映的明朗清宁这种怡人的景色。

48、若时光允许,就让我用花的从容陪你细水长流,用禅意的修行,与你姹紫嫣红看遍。让无悔的眷恋在花香盈满间盛放百年,让柔情缱绻每一个回首的瞬间,用花香覆盖沧桑,用安然放逐纷乱。有些深情,有些厚谊,即使被红尘染尽沧桑,有过一份绚烂的曾经,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花虽落,暗香依旧,不刻意的提起,也不会忘记,偶尔的念起,心中便是暖暖的。守一份淡泊,浅笑安然,静默于花开花谢的沉香里。

49、其实幸福和快乐,只是自己的心境,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让你自 己不幸福。世间万物,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同 是一朵玫瑰花,有人看到的是娇艳欲滴;有人看到的是硬冷的刺。同是一 座岳阳楼,有人看到的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有人看到的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总之,你 觉得你不幸福,别人再羡慕你,你还是同样觉得自己可怜。

50、【禅语感悟】 六祖惠能禅师的这首诗偈是在听了别人口念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树 之偈后有感而发的。惠能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主要在于打破 修持中对身心的执著。神秀将染净、圣凡绝对地对立起来,要求人们时 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但在惠能看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染净、圣凡关键在于自心一念,心生善端即为善,心生恶念即为恶。心性 自然,本来清净。故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1、人一生难免有痴迷之物或痴迷之事,痴迷本身没错,然而,倘若为了一己之私的迷恋妨害他人,或者因此失去生命中更宝贵的东西,那就得不偿失了。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用朋友之情谊或亲人之爱去换:再珍惜的宝物,都要适时放手;再痴迷,也要有节制。否则,我们只会被这种喜爱之情缚住心灵,最终在失去珍爱之物的同时也失去身边的一切。放下痴迷,我们才不会因得失而忽喜忽悲,才能得到自在的快乐。

52、我们身处红尘,喧嚣里,总想要找一处清幽的,其实只是想要为心灵找一片宁静圣地而已。一座篱笆墙围起的清雅院落,一段篱笆墙围起青葱时光,抓几片闲云,点缀上空,揽几缕清风,吹拂浅草,偶尔有那么几株紫色小花爬满篱笆,装点着院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如此恬淡,便好。都说禅是一枝花,的确,暗香中,独雅着芳华,散着淡淡的清雅,使人静心,清心,入心,那一抹香,也入了流年中最美的华年。

53、人只要在内心维持一种真实的境界,对自己的现实处境感到满足,那么即使没有音乐来调剂生活也会感到舒适愉快,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满室散着清香。能做到这些,就会忘掉一切烦恼,使自己逍遥游乐在生活中。离开了日常生活,一味只求自己的开悟和超脱固然潇洒,但不免孤单矣。像德云比丘这样不图报酬的济世之士,不求自己的超脱,只求做平常的僧人,能认清自己,顺着自己的性情生活,自能安然自在。

54、老子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知足不 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即提醒人们, 千万不要有贪心和贪欲,这会影响你自在宁静的生活。只有摒弃贪心和 贪欲的人,才会生活得坦然,没有干扰,没有麻烦,也没有外来的祸害; 只有知足和知止的人,才能立身长久,而且可以免去生活中的 许多忧愁和悲伤,让快乐的心情永远占据自己思维的空间,从而尽享 天年。

55、佛教的忏悔是洗刷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复清净。《三昧水忏》说:人 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岂况凡 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所以, 我们做了对不起他人或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后,能够补救的方法是忏悔, 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就要去向他忏悔,请他原 谅;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时,就自己责备自己,以后不再犯错了。

56、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快乐,每个人的快乐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获得巨额财富就是快乐;有人认为拥有闭月羞花、傲视西施貂蝉的美貌是快乐;有人认为和相爱之人相濡以沫、白头到老是快乐;有人认为平平淡淡过完每一天是快乐……快乐不是费尽心机计算出的结果,而是一个无心而求的美好过程。只有不为欲望所苦,顺其自然地生活的人才能时时刻刻享受永恒而无限的快乐。

57、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每月领取活命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已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58、有一句佛语说: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 努力地了解自己。有些人总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其实一点儿也 不了解。郑石岩先生说:现代人有一种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 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体力、经验等条件之前,便一头栽进 一个过高的目标中,所以每天要受尽劳累和疲惫的折磨。所以,做人要 有自知之明,想法要现实,做事要量力而行,这样就不会生出烦恼。

59、《莱根谭》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为人做官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自然,才能无意。闲看庭前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意:漫随天外则显示了目光高远,不似小人一般浅见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又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对事对物,对功名利禄,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正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60、做人应当像火炬一样,不是为了照亮自己,而是为了照亮别人。当我们将付出的意识贯注自身并向周围扩散时,身边的人就能够感受到我们带来的浓浓暖意和旺盛的生命活力。人的天性是感恩的,他们得到了爱,也会有所回馈,也许只是一句感谢,或者一句赞美,却足以将爱的温暖延长。当彼此的爱会聚到一起时,形成的小小气场便足以令所有人感动。爱是一种循环,主动去爱世人,我们所得到的将远远超过我们的付出。

61、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说,有一位侍奉他的小妾, 讲她祖母很会骂人,后来祖母没有任何疾病,忽然舌头烂到喉咙处, 不能饮食、说话,痛得翻来覆去,几天之后便死去。这位祖母唯独舌 头会烂,可见她恶语业很重,她骂人的时候,能以势压人,别人都怕 她,但是这个女强人最后坏在自己的舌头上。舌根和语业关系很大, 譬如口不妄语,说诚实话语,舌可以覆面;如果说恶语,说妄语,舌 会萎缩、糜烂。

62、弘一法师曾说: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 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 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分, 每个人都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相信谁都不愿庸庸碌碌过一 辈子,那就趁早树立自信,努力向着目标冲刺吧。佛日: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 和不快,都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欲望太多。心胸被欲望填满的 人,总是在得到之后贪婪地想要

63、问:有人说命薄体弱多病的人,皈依佛门或出家,即可转变命运,身体壮实,此语是传教机锋语,抑或确有此道理?答:虽不如是简单,唯确有其理由,寺庙之中起居饮食,皆有次序,劳动休息,皆有时分,生活规律,自然少病。再真懂教理,至诚修持者,更应别论。戒染五欲六尘,内精不摇,妄念不起,自然心安,不造杀盗淫妄,免造新殃,可远恶报,自然身泰。少病心安身泰矣,体即转弱为强也。——李炳南居士

64、一个人要是对钱财有贪欲,那么不管他拥有多少财富,他都是痛苦 的。《百缘经》云:富贵求时甚苦,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 苦。于三时中,都无有乐。一个人为了积累财富费尽了心思,做出各 种努力和牺牲,这个过程苦不堪言。最终他拥有了财富,但是他怕别人 算计他的财富,防暗偷,防明抢,防受骗,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他即 使能够享受到财富带来的物质满足,但他的心就像上了弦的闹钟,不得 安宁。

65、展一抹笑靥,暖一世薄凉,拢一季花香,淡一缕情愁,捧一路幸福,微笑于明媚红尘。人生,因岁月而明媚。岁月,因淡然而静美。时光匆匆,有些惆怅,要放逐,有些得失,要看开。岁月的诗行,谱写如莲的心境。人生的画卷,雕琢水墨的淡花,雕出时光的唯美,雕出岁月的永恒。让生活淡一缕浮华,让世界留一半清新,让心境,明如水,淡如茶,静如禅。在喧嚣里,安定一颗纷杂的心,盈盈浮世,弹去尘埃,淡然生活。

66、当然,不独乡民如此,茶之为物,儒释道的人都喜欢。与尚讲禅,道士悟道,读书人爱风雅,沾了茶,便沾了这许多意味。若将茶字拆解开来,便是一草一人一木,且人在草木间,这或是茶香自然清新的由来。一些喜欢附庸风雅的人,对茶艺与茶道格外感兴趣。然而,风雅在人,不在手艺。我喝过茶室里的茶,也喝过自制的茶,其实并未有许多不同。所以,有好茶,只管老老实实地吃上一杯,那些面子上的东西都不必理会。

67、问:学人在山上做工,时常发现蜈蚣毒蛇,有许多同事要打死,但是学人都把它放掉,有人说不打死它你要有罪?答:各人立场不同,故观点各异,彼等如孙叔敖之心,以人为重,仁慈范围狭小。居士受释尊之教,以众生平等,仁慈范围广大。此尚以事而言,若以理论,未造罪者,即不得处之以列。倘以此物有加害于人之能力,遂加以罪,世上一切男子,自应尽施宫刑,以其具此器体,有行淫之可能也。——李炳南居士

68、问:‘何为忍辱?答:‘忍辱’是耐心,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耐心。不善的,要有耐心慢慢的将之革新;善法,要有耐心慢慢的来推广,不能操之过急,所谓‘欲速则不达’。不好的,想要赶快改,不容易!不但改不了,还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副作用。好的,想要积极推展,也会产生许多障碍。愈是大事,愈要有大耐心。《金刚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成就是要靠耐心和忍力。——净空法师

69、时光刻录了很多模板,偶有闲情翻开看看,也是一种乐趣。没了牵挂,没了欲念,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入境可以参禅了。想要去看梨花开满树,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坐车去看,怕会撑不住,到了已经下不了车,不可以动。晕车会害死我,十里路就会吐,寸步难行。今年要去看海,想了很久很久了,怕是也要落空。夜深了,很静,静的可以听见心跳,不知为何泪会一直流,没有委屈,也没思念什么,或许是心底最深处的悲凉吧。

70、佛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作为凡夫俗子,我们 有着太多的欲望,包括对金钱、名利和情感。这没什么不好,欲望本来就 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欲望又好像一头难以 驾驭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舍与得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 之,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因此,我们只要真正把握了如何适当的舍 弃,与佛结缘,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才会真真正正地享受到财富。

71、春秋时期鲁国人仲由,字子路、季路,乃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其为人 性格直率勇敢,最重要的是对父母十分孝顺。由于早年家中贫穷,仲由便 常常去采野菜做自己的饭食,然而,他却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用以侍奉 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 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宴席,他常常怀 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72、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得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屈辱。历史将赋予你 重大的任务,你就要做好吃苦受辱的准备,那不仅是命运对你的考验,也 是自己对自己的验证。面对屈辱,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鲁莽地凭自己的 一时意气用事。因为人在遭遇困厄和屈辱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足以 与彼方抗衡,那么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而不是拿自己的命运作赌注,做 无谓的牺牲。一时意气是莽夫的行为,绝不是成就大事业的人的作为。

73、【今生】我倚着海市蜃楼,吐呐着千年的风。我看见在心的横切面上,长睡着一朵莲花。【佛说】: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我终于跋山涉水出现在你面前,而你挣脱我紧握的手,也许是缘分修的太浅。今生,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凭一颗晶莹的泪,将流不完的伤悲,流不尽的心碎,在人间化成灰飞。【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74、皮鞭伤肉,恶语伤心。恶语寒心,良言暖人。台湾作家林清玄在读高 二时,学业和操行都是劣等,记了两次大过、两次小过,被留校察看,甚 至还被赶出学生宿舍。很多老师对他已彻底失望,但他的国文老师王雨苍 却没有嫌弃他。一次,王老师找他谈话说:我教了50年书,一眼就看出 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这句话让林清玄感动和温暖,水激石鸣,人激 志宏,老师的话让他振作起来,他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了有世界影响的 作家。

75、若,怡人的春,是一个适合眷恋与做梦的季节,就让一川溪水带上我的心愿抵达心的彼岸,此岸,静心处,静听流水禅音,放下握在手心里的纷乱,拥得一颗善心、爱心、菩提心、慈悲心。一手放下,即美了心扉,绿了妖娆。轻灵灵的心,与春光同行,同四月流水,欢快前行,流淌不息。一指流水,洗去灵魂的铅华,还心灵一片宁静,还性灵一段本真,听流水吟,借山水一抹灵韵,花开笔端,暖在心间,静写一场生命旅程里的非凡。

76、【佛说知足——活出轻闲幸福的感觉】佛授绿色美容法:爱美先洁心,恶念一起,第一个受伤的是自己,没有怨悔的心,才能品味到人生的幸福简简单单才能享受真正的安闲自在,过分的贪爱,带来的是没完没了的烦恼,知足的人能品味一滴露的甘甜、一瓣花的芳香,不理性的爱情,带来的只是灾难,欲望是烦恼之根,必然带来不理性的竞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苦身积聚添烦恼,家庭的兴旺与富足依赖良好的生活习惯。

77、有会员问:我们怎么来观看这个世界才好?师言:打个比方,一般人看世界,看到一花一草,是把它看在一张白纸上;观者在看到一花一草时,是把它看在玻璃上;这有什么不同呢?看在白纸上,看似一张画,但是就看不到一花一草的因缘,是隔开来,没有生命的、单独的观看。看在玻璃上,是透明的,一花一草与自然背景、天地万物仍然相互关联,处处透着因缘和生趣;既是花草,但也不只是单独的花草而已了。——证严法师

78、做生活的智者,获取知识的甘霖,需要心系一处,达摩静坐参禅石壁为之感化。它是人生的一种定力,没有坚强的韧性、持续的耐力,很难达到;它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何艰难或者困苦,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能够心系一处,这才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在人的一生中,只有那些真正智慧的人,才能够站在人生的最高处。

79、胡适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有人骂我们,当我们听到时,自然很生, 气,非要跟他拼命不可。可是细分析一下,骂,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不过 是由空气传来的一种音浪,自然用不着生气。至于骂我们的人呢?依着化 学分析,也不过是个化合物;而被骂的我们呢,也是和骂我们的人一样, 几种化合物而已。等到死后,大家都物归原所,如此看来,所有的骂不过 是一种气体的流动,有什么了不得?到此地步,就无人无我,四大皆 空了。

80、问:肺病以近年科学之发达,经研究因有菌而致病,其经西医认为细菌是有生命,他能借人身以血气而繁殖千万,其产生愈多肺病愈危,久能置人于死地,对人损失之大,能消灭之乎?如近年发明之链霉素等肺病特效药,皆可治病菌于死亡者,此为犯杀否?此罪是属于发明者抑或医生呢?答:遇虎吃人,操械杀虎而救人,是激于一时之仁心,制止强暴,与欺他愚弱,而故鱼肉者,动机不同。悟此,本问题可自解矣。——李炳南居士

81、【经云】:众生无我,苦乐随缘,宿因所构,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一切悲喜都由心生。当你心中有爱恨,你眼中必定是个翻腾颠倒的世界,平静过后也并非一无所有,其实何为有,何为无?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道理虽对,却很难做到,再破碎的心,再陈旧的伤口,人却还是坚持不停的缝缝补补,不肯丢弃。【佛问】:你忘了吗?我回答说没有,或者说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记悲哀,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嘛你说的。

82、佛度有缘人,不是所有的人,手捧经卷,耳听梵音,就食髓知味,性空了悟。每个人,在滚滚尘浪中,都是远航的船,佛说回头是岸,可何处是你要停泊的岸?佛一定会说,世间风尘无主,莲台才是众生的归宿。难道将船只系在人间柳岸,就是执迷不悟?遍赏秋月春风,就是贪嗔欲痴?既是各有各的缘法,你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我亦可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

83、一个人怎样想,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如果恐惧失败,他就永远也不会成功。只有坚定信念,认为自己行,一定能行,把挫折当成垫脚石,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他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有时候,成功与否并不与实力强弱成正比。意志不坚定,半途而废,怨天尤人,恐惧失败,这样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成功贵在意志坚定。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金刚般的超人意志力,百折不挠的坚持力。

84、积极的人生是主动的人生,是向着目标前行的人生。为自己规划一幅未来的图景,让目标引领前行的脚步,才能在前进的路上挖掘出潜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巨大能量,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一往无前。其实,取得成就的人和其他庸庸碌碌的人比起来,机会是一样多的。但是,在一百个人当中,往往只有一两个人清楚自己一生要的是什么,懂得确定自己的目标,能够随时调整自己前行的方向,所以他们能获得成功。

85、问:据说在美国有一富家子,他母亲拥有巨大的财产,他为了能早日得到它,不惜一切将他的母亲杀死,他是否该被判死刑?假如被判死刑,将他杀了,是否犯戒?答:执行赏罚,是政治问题;化导人心,是教育及宗教问题,各有许可权,不必混为一谈。政治有种种法规,依之而行,正是遵守国法,犯法者被判死刑,乃法律使之死,而非官吏使之死,犹之造恶者入地狱,乃其业力所牵,实非神鬼使之也。佛教立场,岂有异议。——李炳南居士

86、忙中要有秩序,才不会忙中生乱,忙中出错。秩序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小计划的制订和落实: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晚上将第二天要做的事记下来,并安排好做每件事的时间,这样就能对照记录一条一条去做。重要的事情要事先做好安排,可利用闹钟或手机等工具提醒自己。将事情分门别类,先做关键的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可适当延后。现代人,并非高速运转的现代机器,不如在纷乱中保持一份从容,张弛有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87、【佛说因果——活出生命的质量】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生便不会走错方向,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可能产生重大后果,每一件善行,都是引人至天堂的一级台阶,给别人幸福,被人需要着,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好人的标准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你眼里的小人可能是最值得你同情的人,犯错不要紧,但不要在同一块石头上跌倒两次,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总是时刻触动自己善良的本性,决定我们自身价值的条件,在于我们的心灵和行为。

88、【禅语感悟】 世事难料,人生变幻。也许你苦心经营的事业会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灾 难毁于一旦;也许你正精心安排着你的前程,精心设计着你未来的美好蓝 图,一场大病却彻底重写了你的人生;也许你本来就体质虚弱,你想实现 壮志雄心,却是力不从心;也许你激情满怀,可惜理性不足,盲目投资, 不仅惨败,不经意间还花去自己十年青春……这一切都让你彻底感觉人生 的无奈。这个关键的时刻,你更需要有随遇而安的健康、坚强的 心态。

89、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里有某个人,能够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连光阴都是美的。即便粗茶淡饭,种田养花,只要有你陪伴就好。那么,找一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寻一处幽静的茅舍,或是云水禅心的庭院,那里有晴朗的阳光和静谧的悠然,还有你明媚的笑脸。掬一捧花香在平淡的日子,握着一路相随的暖意,让爱的馨香在柴米油盐中升腾;在一杯茶的温情里,体味生活的诗意;在一碗粥的清淡中,感受生活的浪漫,每天清晨你和阳光都在,便是我的幸福。

90、现实中人人都会犯错,人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关键是能不能及时认 识到错误,能不能及时改正它,精明之人总能够做到迷途知返。人生在 世,知错能改,则为君子之道。有错不思改正,或者口是心非,那只能在 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知错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在改正错误之前,你 要发现和承认自己的错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不会 想到纠正错误,那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聪明的人总能够做到 迷途知返,自我拯救。

91、让爱情保持长久的方法是:爱不能自私,要让爱情转化成亲情。爱情初期的激情是暂时的,而亲情是永久的,因为亲情建立在互相尊敬和信任的基础上。爱不能一味索取。即使是面对最亲近的人,情绪也要有所保留,毫无顾忌地发泄只会造成不能弥补的伤害。为彼此多留一点空间。要为对方着想,真正为对方付出,哪怕有一天对方离去了,也能坦然面对,问心无愧。克制自己的抱怨,不给对方造成压力。爱要感恩,要多想自己得到的,少想自己付出的。

92、回想,遇见你的轻柔百媚如浪花汹涌的波光,遇见你的翡翠精灵与依依缠绵的娟秀,遇见你的禅境私语与婉转深秀,遇见你白日梦幻中的轻歌曼舞与落尽夕阳中的羞涩,遇见你的梅花香寒与沃野移步。就这样借来了你遗忘已久的青春,借来了刚刚苏醒的花香粉透,借来了千里河堤上的风情万种与语言丰满的娇柔,是这样的,你把散落的青春收起,静静地轻轻地放在我的心上,放在我的笔端,放在我的诗画里,你又勾勒成一幅无言的结局的心跳,飘然离去。

93、寻找真爱既需要信念,也需要行动力。两者体现在:对真爱抱有坚定而执著的信念,要相信真爱总有一天会来临。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爱情,做到宁缺毋滥。不适合自己的爱情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会浪费自己的青春和感情,给自己造成伤害,使我们丧失对真爱的感悟力。最终,伤痕累累的我们可能没有信心再去尝试爱情,从而错过真爱。一旦捕捉到自己的真爱,就要勇敢说出来。不要让羞怯或自尊阻止爱的表达,爱不能将就,更经不起蹉跎和等待。

94、恶念是导致犯罪的潜在因素,有的人的恶念是出于非个人意愿,他也 许只是为了驱除自己的不快。有的人的恶念是故意的,这种行为最危险, 因为这是直接放任自己去作恶。一个抱着恶念的人是不可能好好生活或者 快乐的,因为恶念是违背人的本性和自然价值规律的。一个人与文明格格 不入,自然无法好好生活。一个人产生恶念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这样做 对自己现在的状况无改善的作用,相反只有恶化。恶念生,遁入魔门,谁 也救不了你了,你是在。

95、其实,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总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大化的目标,以至于无法完全控制自身,使其处于严重失控的状态,总有一天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所以,一定要注意心理调节和精神的放松。在压力面前,学会忘记它、淡化它、适应它,而不要为它所纠缠,一切会恢复正常。树木花草会遭受寒暑、虫蚁、污染的侵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会遭受财色名利、是非人我、贪嗔嫉妒所侵。如何维护我们心灵的清净和安危呢?

96、【禅语感悟】 顺境和逆境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 目标奋斗,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 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对人的事业发展也有不利因素,顺境中的宽松气 氛、优越条件,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古人说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对顺境消极作用的一种警戒。积极利用顺境 的有利条件,避免顺境的消极影响,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注意的一 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97、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这并非无法弥补。我们应该时刻抱着这样的态度: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因为自私而抛弃别人,那别人也一定会抛弃我们。只有心底无私的人才有可能受到他人的尊敬,并且取得他人的信任与拥戴。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态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为。关心和帮助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尽自己所能地做一些慈善事业,如捐款或做志愿活动等。从让座或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与人

98、人们似乎认为佛教里不该谈如何发财,因为这难免有点俗气,其实不然。佛家讲慈悲,包括爱世人与爱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让自己保持健康与长寿,就等于失去了人世福报。因此,我们必须用一种适当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健康与长寿,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我们必须有适当的财富支持。更重要的是,佛教所讲的致富之道与世人所认为的致富之道不同。世人致富看重富的结果,而佛教所讲的致富重在因而不在果,也就是说,佛家所倡导的是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财富。

99、问:佛经既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又云即心是佛,即心作佛,那又何必修呢?不需要智慧功德庄严,因为当下即是的原故,然又说‘三祗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岂不是多此一举吗?答:众生有佛性,譬如矿中有金,金被尘沙包裹,似性被无明覆盖。金不淘汰尘沙,金虽仍是金,然不能成器,性不修断无明,佛性虽仍佛性,然不能证佛,淘汰乃对尘沙,非淘汰其金,金显方能成器,修断乃对无明,非修断本性,性见方能证佛。——李炳南居士

100、影下顾影自怜的垂目,细观一草一木的枯荣,花开花落是自然界必然的因果。弱小的生命,往返了重复惯常的书写,笔起时自有笔落,有楔子也必有结局。生离死别,恩怨悲欢,一切皆是定数。繁复的宇宙世界,仿佛一味巨大的禅,乾坤挪移时的沧桑巨变,隐合了因与果的禅理,演绎着机缘巧合的天机亦禅机。心,一旦寡淡了欲念,一杯茶道禅心的彻悟了人道,懂得了人世因果的观心观自在,也自然不会再执着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某一个人那些曾经的悲欢离合。

101、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正是靠不断的相互付出来维系的。一颗时刻想着付出的心,是人性中的无价之宝。付出体现在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一个人不仅要在具体行动和物质上不吝付出,而且还应时刻存着服务他人、与人方便的心思:以结缘的胸襟与人交往,庄严世界,美化人间。凡事不要求他人,先要求自己。要付出物质,用物质上的便利来帮助他人,更要付出爱心,用无私的爱心温暖他人。救济危难,献心献力,与人共荣共有。以祝福、友爱、包容、服务他人之心待人。

102、常言道: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 争斗消仇憾。能忍自安,其实就是要忍得欲望、受得委屈。一般人迫于对 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忍,这算什么忍耐 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 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你一样,只是一时糊 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 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103、生:不立文字,是禅宗的著名警句,应当怎样理解其中的深奥哲理?禅宗的‘禅’,众说纷纭,究竟什么是禅呢?心:禅宗不立警句。禅宗的心髓不是让人知解抽象的哲理,而是启发人亲证生命、宇宙的本源自性。禅宗从实际真理出发,归于实际,不依文字理念,故称‘不立文字’。禅宗之禅,你只可自悟,而不能从他人得知。禅不可说,别人说禅,无论多么正确,都是禅的名相观念,而不是实际的禅。依言解义,则与禅的真实境界背道而驰。——心光

104、圣严法师开示:有一种人动不动就生气,习气很难改,你叫他不要 生气,他也知道生气不好,他也不想生气,可是偏偏他就是不能不生气。 遇到这种情形,需要下点工夫练习。我常教人家生气的时候,要把注意力 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心里想着:我能够呼吸实在是很幸运。这么做情绪就 会慢慢地稳定下来。我们生气的时候,身体的细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也 很容易引起精神上的不稳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时常处在这个状态,寿 命可能因此而减少,受伤害最大的是自己。

105、我们可以行善结缘。行善也是施恩,你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施恩给他, 他必定会感念你一生。从前有一只狮子年老力竭,连视力都快要消失了, 有一次,它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去了。别的动物看到这种情况都纷纷离 去,谁也不想援救它,除了一只狐狸,它心想:当年狮王救过我一命, 现在狮王落难了,我不能坐观不救,总得设法救它出来才对!只见枯井 不远处有一条大河,狐狸马上挖洞,引河流到井里,不久井水逐渐溢满, 狮王浮起。狐狸最后总算如愿救出了老狮王。

106、问:何为禅定?答:‘禅定’,(来源 )外不着相名为禅,内不动心名为定。《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决定不受外面境界(财色名食睡)的诱惑,这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自己内心不生好恶,见到好的没有贪爱之心;不好的,也没有厌恶之心,永远保持心地清净平等,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受任何诱惑。只要有自私,就会受境界的诱惑,禅定功夫就不能成就;必须舍弃自私自利,才能成就。——净空法师

107、一个人只要有一项特长,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以脱颖而出, 拥有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如今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走人一个误 区,就是求多不求精,比如小学生们忙着学各种才艺,哪一样都是 入门水平,结果多是半途而废。大学生们忙着考各种证书,证书一 大摞,毕业之后却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原因是由于他们分散了 时间和精力,没有专注于一件事情,结果没有专长。专注于某一件事 情,尽力把它做到无可挑剔,你将比技能虽多但无专长的人更容易获 得成功。

108、会员问:年轻人看到社会上的不公不义,免不了要打抱不平、要伸张正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否妥当?师言:要有一分‘静观’的智慧。抱不平,喊正义,会把事情变得更复杂,更混乱;许多不公不义都不是表象那样的简单,不能操之过急,一时冲动就去喊、去伸张,也许更加深了它的不公和不义。应力求自省,想想自己做了什么,能做什么?每一个人都该尽自己应尽的本分;要有责任感,甚于正义感。人人如此,这个社会就有可能更公平、更正义。——证严法师

109、制心一处.能够让我们散发出巨大的能量。越专注于一个目标,你就 会越努力,你的心思会被这件事情完全占据,然后,你的行为必然会受到 影响,想的力量会变成行动的力量。之前你把精力分散成五份,结果这五 件事情都做得一般,你会误认为自己的能力就这么大了,我只能做到这 个程度,你这么对自己说。要是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 结果会把你自己吓一跳,我竟然及格了这真难以置信……就像博 迪,他在健康的时候肯定不相信自己能靠眨眼写书。

110、我们为什么要修心?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的心向善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能成为善;如果我们的心向恶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会成为恶。我们的所言所行成为善还是恶,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同样,我们获得快乐还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与恶来决定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守护好自己的口,照顾好自己的心,令自己的心像水晶一般清净,像棉花一般柔软,像微风一般自在,要做心的主人,生活就会自然而然地快乐起来。

111、《金刚经》让我们忍辱时要离四相: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 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 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 相……这就是说:忍辱也是多余的,根本就没有辱,你忍的是什么?行 菩萨道,就要觉悟、平等、慈悲。受辱生嗔,斤斤计较,那有什么慈悲 可言? 但说归说,现实中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人们还是嗔念顿起,怒火中 烧,这个时候,想想佛祖的忍辱告诫吧。

112、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不信不 立,不诚不行。诚信为人之本,诚信比一切智谋更好,没有诚信的人是 一个失败者。因为制造出一个拥有103年历史的德国木地板公司的 谎言,欧典这家国内木地板制造商面临灭顶之灾。老板闫培金仍然想挽 救自己的企业,他两次公开道歉,并继续投放广告.希望尽快抹去谎言 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快情绪。我会刻骨铭心一辈子铭记这个教训,从零 开始,从头做起。闫培金说。可是,一个说过谎的企业,还能在市场 上站住脚吗?

113、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有许多人有自识的 能力,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自识阶段而不落实于行动,那只能是自我作 茧式地品味痛苦。人不可随意地看待恶,不可在心中说:我如此远离 恶,它沾染不上我。滴水可满缸,一点一点地作恶,人便会成为恶贯 满盈的疯子。穿上新鞋的人会小心翼翼地绕过泥泞,但只要他一失足弄 脏了鞋子,他就不再那么珍惜了,而当他看到鞋子完全弄脏了时,他就 会放开胆子踏进泥泞,将鞋子弄得越来越脏。因此,改过宜勇,迁善 宜速。

114、在生活中,每天都可能发生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情,而每件事情都应一 分为二来看。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要 一味地在失意里悲叹命运的不公。有些事情看起来很糟糕,说不定也 会带来始料未及的收获。不管每件事有多少有形或无形的枷锁,无论是在 什么样的条件下,只要保持一种平和的、淡定的心境,勇敢地面对事实,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自由的精神世界里恣肆翱翔、自在腾飞,那么收获才 会多于损失,幸福才会大于烦恼,人生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115、舍身饲虎,布施源自大悲悯 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养。所以 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罗蜜,天天都在行菩萨道,只是不懂得,不知道 而已。基督教常常说耶稣为了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佛陀为了众生而甘 愿以身饲虎……这些行为让人赞叹、顶礼。现实中,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 许很难有此大善行,但是如果我们能心生善念,对周围的一切有一种同情 和悲悯之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勇于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在佛家看来, 就是一种布施和功德。

116、我坐等你。我在立秋那天等你,我在七夕那天等你,我在白露那天等你。我等你的禅声,你的超度,你始终没来。露已白了,夜已凉了,秋已深了,风已冷了。你终于来了,如我期盼的那样。带着你的薄凉,带着你的潇潇,带着你的拂尘,带着你的经文。我此生就为你而来,为等一场秋雨而来。你来了,我的心事便化了。我腹中咕咕,你也自我的体内而来,自我的眼中而来。你也自天上而来,自天堂而来。天地间有你,我胸中有你,你来化我,我便是你。我是这秋雨,是这连绵不绝的秋雨。

117、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用心去敲钟,尽管都是在敲钟,但敲出的效果却截然不同。有人把敲钟只看作寻常惯例,钟是钟,我是我,这样敲钟,钟声也就毫无生气意绪可言。而悟由则视钟为佛,视钟为己心,钟与我,浑然一体,钟声即是自己心声的自然流露,这样敲钟,钟声便也有了生命。既然都要做,为什么不做好呢?凡事怕用心,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即使是毫无生气的事情做起来也会很精彩,所做的事就会烙下生命的印迹。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要有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的禅心,这样何事不成呢?

118、在生活中,要学会得到需要聪明的头脑,但要学会放下却需 要勇气与智慧。普通的人只知道不断占有,却很少有人懂得如何放下。于 是占有金钱的为钱所累,得到感情的为情所困….- 佛家劝人们放下,不是要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做,是说做过之后不要执 著于事情的得失成败:钱是要赚的,但是赚了之后要用合适的途径把它花 掉,而不是试图永远积攒;感情是应该付出的,不过不必要强求付出的感 情一定得到回报,更别指望什么天长地久。如果我们学会了放下的智 慧,就能从根本上解脱我们自己。

119、【禅语感悟】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有情因为有执著、有牵挂,对拥有的一切都 足以产生恐怖,比如一个人拥有了财富,他会害怕财富的失去,想法子如 何保存它;拥有地位,害怕别人窥视他的权位;拥有色身,害怕死亡的到 来;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怕弄脏了;谈恋爱,害怕失恋;拥有娇妻,害 怕被别人拐去或跟谁跑了;黑夜走路,害怕别人暗算;在大众场合说话, 害怕说错了丢面子。总之,对拥有的东西执著牵挂,使得我们终日生活在 恐怖烦恼之中。若能一切随它去,便可以做个自由自在快乐的人。

120、佛说:奉献越多,生命就会得到越多。给予越多,(来源 )人生就越丰富; 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助人为乐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甘于奉献是我们每个人的光荣职责。奉献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 度,是一种优秀品质,真正行菩萨道就意味着彻底的奉献。人活着,就需 要奉献,奉献得越多,你将会得到越多。心灵真诚的付出得到的是自身心 灵纯净的回报。在这个世界上,你奉献得越多,你会惑觉你存在的价值越 大,你无愧于这个世界,并且你会活得非常的充实,过得会非常的快乐。

121、我非常喜欢这四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涵摄了佛法的一切精髓一一大悲、大智、大愿。众生无边是苦谛,烦恼无尽是集谛,法门无量是道谛,佛道无上是灭谛。前两句是下化众生,是世俗菩提心,属于福德资粮;后两句是上求佛道,是胜义菩提心,属于智慧资粮。《正法集经》云:世尊,菩萨不需要学众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持、善达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云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准的心中具备大悲心,谁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122、问:既然‘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则何有智愚之分,悟迷之别?答:兹先仅就‘理’与‘行’两端解之。本性迷时,即是烦恼,而有生死;本性悟时,即是菩提,而得涅槃。然迷悟总一性也,故云,烦恼生死,即菩提涅槃。再以海喻,静时日水,动时日波,然动静非二物也,此就‘理’上言之。复次,未发大心者,视生死如冤家,耽涅槃是乐境;已发太心者,为度无量众生,不乐涅槃,甘入生死,视诸烦恼,皆是菩提。故云即也,此又就‘行’上言之。——李炳南居士

123、时光越老,人心越淡,独坐一偶,手捧书卷,禅茶一味,心留余香,静守一窗岁月,捡拾,时光深处的花开雨落,将这一路的寂寞与欢愉,放逐于八月的流年。让那些过往的念,在蓝天白云下舒展,流转,风干,随尘散落天涯。人生是一场戏,不可入戏太深,世间种种,原本无常,浮华不过是烟云;聚散不过是一念;得失不过是转瞬,弹指间,也不过是刹那芳华。红尘一路,只愿如莲,不为谁开,不为谁落,任世事归入风尘,守着自己的一寸光阴,在云山水墨间,低眉,行走,水一般的穿越红尘,引得清风自来。

124、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事实上不但是常人,即使是圣贤也 不可能没有过错。尧荐举了舜,而舜曾杀尧之子丹朱。至圣至贤如孔子 者,也闹出了子见南子的绯闻。只是圣贤比常人更善改过迁善,所以 他们显得比常人伟大而英明。清代学者陈宏谋说:过则勿惮改。过者, 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如唐太宗李世民,并 不是因为他个人的才能真的足以使他在几十年的君主统治期内让唐王朝国 力昌盛。他最突出的品德就在于知人而善纳谏,集众人的智慧而修其政 举,所以能善始而善终。

125、怎样保持人格的富有,把生活酌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呢?晨起着衣之前,燃香静坐。定时休息,定时饮食;饮食适量,绝不过饱。以独处之心待客,以待客之心独处。谨慎言词,言出必行。把握机会,不轻易放过,凡事须三思而行。已过不悔,展望将来。要有英雄的无畏,赤子的爱心。睡时好好睡,要如长眠不起;醒时立即离床,如弃敝屣。可以把这八个守身度日的原则归纳为:修好身、做好人、说好话、睡好觉。如能将这些方法原原本本地施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么生活处处都能听到好消息,日日都是好日子。

126、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内心中未生起菩提心和证悟空性之前,应唯一观修死亡无常。世尊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我们并不需要通过算命来询问将来死后自己会去往哪里,也没有必要寻求圣者以神通来观察我们将投胎何方。死后的去向,取决于当下是造恶业还是行善业;死后投胎何处,取决于心中生起恶念还是善念。据佛经所说:嗔恚投生地狱:吝啬投生恶鬼;愚痴投生畜生;贪欲投生人道;嫉妒投生修罗;我慢投生天道。

127、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富足。真心帮助他人,就是要以他人的苦为苦,以他人的乐为乐:时刻敞开心扉爱他人。真诚地对待他人。宽慰失意的人。安抚受伤的人。激励沮丧的人。能做到这些,便能以自己的一颗善心改变周围的世界。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不是以地位和财富来界定的,而应该看他能否坚持良善的真心,坚持帮助他人的信念,不受动摇,至情无悔。利他之道:和合,摄受,恒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利他,那么每个人也都会得到自利,这便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28、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如何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和抗压性呢?心莫向外求。不要一心期望别人来帮我们,不要一味依赖外在的条件,要靠内心的力量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否则,一旦失去外力的帮助我们的世界就会坍塌。有恒心,发愿力。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要有恒心,有愿力,锲而不舍,肯下苦功,才能不断成长进步。增强自我的力量。一棵幼苗要有生长力才能长成大树,同样,一个人要成功,也需要在平日的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能力,如增强学习能力,加强对成功的信仰力,用知识和思考力武装自己,等等。

129、忍耐是治疗冲动的法宝,忍耐让人认清是非。星云法师言:认清了 世间的是非善恶喜乐,更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好坏、冷热、饱饿、老 病、荣宠怨恨、有理无理、快心失意事都接受。接受得了,才有心思寻求 解决之道,善因好缘就会随之而来。佛教将我们居住的世界称为‘娑婆’, 也就是‘堪忍’ ‘能忍’的意思。可见得,人要活着,必须要以忍处世, 不但要忍穷、忍苦、忍难、忍饥、忍冷、忍热、忍气,也要忍富、忍乐、 忍利、忍誉。以忍为慧力,以忍为气力,以忍为动力,更要发挥忍的生 命力。

130、八苦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苦苦,即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有生理上引起的痛苦,如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也有心理上感觉到的痛苦,例如有所求而终不得,忍不了却不能躲,情人天各一方而冤家偏偏狭路相逢。第二种是坏苦,是苦于变化而不能满足,尤其指快乐的短暂与快乐的变质。快乐的终点总是通向痛苦,乐而受苦,无法改变。第三种是行苦,世间无常,而人偏偏追求永恒,缘起缘灭而欲望不熄。美丽如昙花,这样的规律与行相悖,人就朝着已经偏离的方向越走越远,苦苦挣扎不得解脱。

131、佛法的觉醒之道,就像一条清净的长河。长河具有滋养万物和冲刷污垢的作用,并不停地朝着大海的方向流淌。同样,觉醒之道也是如此,它具备增长众善和净化烦恼的功德,并不断地引领行者朝着佛果的大海迈进。增长众善的功德,是爱心;净化烦恼的功德,是智慧。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于调伏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而宣说。我们为了修行而作出的一切努力和付H{,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伏自心。即使我们修行长久,佛学渊博和身份高贵,但内心如果仍然没有丝毫被调伏的话,那就只是徒有虚名,而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132、我们在世间生活,只要觉得自己有理,只要自己活得有尊严,不卑不亢,则虽居小小斗室,其安全也,又有谁能比呢?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顺治皇帝感叹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他们对于解脱自在的人生,是多么向往啊!不住在五欲六尘里,自可随缘放旷,安然自在!对一个污垢太多的心灵送上一轮明月最合适不过。让明月照亮蒙尘的心灵,这是怎样的恢宏大度,怎样的胸无芥蒂呀。大肚能容,吐纳百川。豁达的人心心宽.不但自己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也给别人指明了一条宽阔的路。

133、即使听闻佛法,若不能认识烦恼,就不是听闻的智慧,而是听闻的妄想;即使思维佛法,若还未降伏烦恼,就不是思维的智慧,而是思维的分别;即使禅修佛法,若没有根除烦恼,就不是禅修的智慧,而是禅修的执著。正如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所说:若不如法而行,仍是种下因法反而堕落恶道的因,实在无益。’欣赏着美丽的月景,我们想到了什么?是否会发现月亮的光明象征着人们的智慧,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人们的福德。此刻天空的明月啊,正是我们修行的祈愿,何时能像她一样,智慧的光辉明亮而普照,福德的资粮充盈而圆满!

134、拥有这种态度,人就能在生活中做到:时刻心怀感激。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感谢他人,将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欢。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感谢生活,他的生活中将没有抱怨,而他也将得到生活的眷顾和宠爱。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应相信生活中总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天。拥有时学会放弃。一无所有时,要放弃很简单,而拥有时能放弃,才是心灵富足的表现。不比较,不计较,平衡心理上的烦恼。双眼不要总盯着别人的幸福,而要用心发现自己的幸福,不与人比较、计较,就能生起平等心和满足感。

135、宽容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给人勇气,使人奋发向上;可 以化解矛盾,让人们冰释前嫌。而仇恨是黑暗邪恶的一种情感,它不但破 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摧毁了我们的社会,甚至葬送了不可胜数的生 命,吞噬了我们的健康。人有仇恨的理由,同样有宽容的道理,人心是一 个容量瓶,满载人的感情思想。若要它变得洁净、亮丽,就要用宽容灌载 它。因为仇恨的溶液很容易让瓶子破碎,所以,多清洁属于自己的容量瓶 吧!宽容会得到宁静和快乐,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宽容,所以要学着拥有 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人的对与错。

136、《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人生幻化如梦,一个擦肩,一个转身,便物是人非。对于过往,不须回首,当像清风一样干净、流云一样洒脱。修行之人,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心,皆为禅心。用般若的眼睛看婆娑世间,每一粒微尘都有定力,每一株草木皆为良药,每一寸土地都遍开莲花。人间是最完美的修行道场,在浑浊的烟火中,可以找到一面清明的镜子,见性成佛。从此便是清风朗月,快意平生,水天一色,山河自在。

1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直以来都认为,红尘与佛界,只隔着一道门槛,槛内是禅心云水,槛外是滔滔浊浪。佛家信缘,所以这道门槛,离人很远,前世和今生的距离;也离人很近,只在一呼一吸间。每个人,在滚滚尘浪中,都是远航的船,佛说回头是岸,可何处是你要停泊的岸?佛说,世间风尘无主,莲台才是众生的归宿。只是天下众生皆平等,只是各有各的缘法,有禅坐蒲团,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潜心修行,淡泊度日,也可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几间楼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独享幸福安康。

138、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这只拦路虎,它美丽耀眼的毛发确实诱人,然而一旦骑上去,就无法使其停住脚步,最后很可能摔下万丈深渊。不执著于占有金钱的人,金钱对他而言是财富;而放不下金钱的人,金钱对他来说就是吃人的魔鬼。倘若只为满足虚荣和一时风光而追求金钱,那么,人们就很可能被金钱支配,不知不觉陷入永远无法满足的怪圈。越是追求,就越不满足,越不满足,就越不择手段追求,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将人的整个生命都卷入其中,让人永无解脱的时候。要摆脱金钱的支配,就需要从固有的观念中跳脱出来,智慧地对待金钱。

139、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拥有使用地球的资格,每一个生命都平等地具备使用地球的权.力,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尊重生命呢?为什么不善待动物呢7最近从电视上看到阿兹特克帝国血祭传说,他们杀害无数人来祭祀神明。如果我们是那些被杀害用来祭祀的人,你是否会感受到剧烈的恐惧和痛苦,不希望这种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的,当你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无辜生命时,为什么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恐惧与痛苦的感受呢?难道因为它们不是人才没有这种感受?

140、要想让后悔具有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坦然面对现实。人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未知,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变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改变一定的条件而使之转化;另一类是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无论我们作出何种努力,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当我们面对后者时,就得面对现实,做出积极乐观的反应,这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其次,不要为做了一件错事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要知道,生活没有返程票,世上亦没有后悔药。再次,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最后,豁达一点,学会原谅自己。

141、那一世,我是佛前的白莲,一生素雅,一心向佛。遇见你,甘愿沉睡命中的冰湖,梦境千年。那一世,我是褪色的袈裟,一生清淡,一心侍佛。遇见你,甘愿背离命中的护障,布衣残破。那一世,我是呆朽的木鱼,一生悟经,一心问佛。遇见你,甘愿跳入命中的业火,焚化成灰。那一世,我是庭院的菩提,一生无果,一心候佛。遇见你,甘愿承受命中的苦劫,孤老衰败。那一世,我是化缘的钵盂,一生无缘,一心敬佛。遇见你,甘愿臣服命中的归宿,粉身碎骨。那一世,我是随行的锡杖,一生通禅,一心护佛。遇见你,甘愿舍弃命中的慧根,颠沛流离。

142、我们为什么让众生欢喜,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呢?是由于我们内在感召爱心的大力量,所以才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谁的爱心大,谁就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就好比在连绵的群山中,哪一座山最高,哪一座山就最早得到太阳的温暖和光芒照耀一般。如今日本、缅甸等地方发生地震,到处灾难重重。大家共同的愿望是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虽然佛菩萨的大悲无有分别,平等地救渡众生,但真的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吗?不一定人人都能得到。我们首先要令佛菩萨欢喜才行。什么事情会使佛菩萨欢喜?拜庙、烧香、供佛一定会使佛菩萨欢喜吗?不一定!

143、那么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在尽本分的同时,对工作保持充沛的热情。要知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怀着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的心态去做事。工作不是给人或给自己痛苦,而是要有所成就和建设,要给人便利和帮助。要有明确的目标,主动积极做每一项工作。时刻精进,尽力将自己最美好、最优秀、最努力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就业业地把事情完成,不一定要别人知道,也不一定要博得赞赏,也许当初的动机只是为了赚钱,但是赚到钱的同时,我们也为整个团体、整个社会作了一些贡献,这也就是够了。

144、每个众生都具佛性,然而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遮住,就像太阳被乌云遮住一般。只有通过实修实证才能够将自己的本能发挥出来,将如同太阳一般的佛性展现H{来。成佛并不是说我们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也不是得到一些没有得到过的东西,而是我们心中原有的潜能全然的显露,也是我们的心彻底清净。学佛是为了觉悟宇宙人生的真谛,长养慈悲和了达智慧的真理。学佛不是注重表相的东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学佛法的表面形式上。作为一个佛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要一天比一天提升,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要一天比一天减少,断除烦恼和增上功德,这才是修行的目的。

145、佛教为什么既是宗教、哲学和科学?为什么又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佛教的真理分为两种,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诸法分为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世俗谛。胜义谛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诸法分为两种,轮回与涅槃。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轮回。涅槃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诸法分为两种,世间与出世间。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世间。出世间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佛陀的法教有两种,教法与证法。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教法。证法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

146、很多人都做过甩手游戏,就是把手使劲往前甩三百下,再往后甩三百 下,这个游戏要求每天都这么做,但是能否赢得游戏,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下 去。甩手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每天坚持甩三百下,却着实不是件易 事,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做后盾。因此,很少有人能够胜出。它告诉我 们,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的好习 惯,就一定会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世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敢于在崎岖 的小路上不断探索的人,才能到达希望的顶点。认准自己努力的目标,不轻 易放弃,不断地鼓励自己,最终定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收获的快乐。

147、八风吹不动是一种心不随身而动的修为境界,可是要将这种境界时刻落到实处,并不容易。要做到八风不动、宠辱不惊,首先,人们要用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运用全方位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一旦思维钻入了牛角尖,就可能对任何挫折都耿耿于怀,无法腾出空间来整理思绪,因此也就没有办法以坦然之心面对困境。其次,遇事不慌张。别人讲的话,做的事,都要在自己脑中先过一遍,细细想一想再做出反应。无论是来自他人的赞美、帮助,还是羞辱、侵害,都应以理智来应对。再次,要做到不动心。不为名利而动,不为苦难而动,不为权势而动,不为嗔怒而动,不为毁谤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