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醒世名言名言(精选99句)

2022-06-17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休万休,人生才能真正解脱重负。

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中国佛教认为山西省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唯我独尊,不是狂妄,而是注重体验、过程的一种心态。

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故日不可思议。——《兴善惟宽禅师》

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一香严禅师

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欲望的无穷来自人心的贫穷,心灵充实的人懂得“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一《仰山慧寂禅师》

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被痛苦折磨之时想过:“来生再也不想做人。”

1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坐禅不是一种形式,若想真正成佛,只坐禅是没有用的,而是要从心里感悟。

1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忘我,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力量源泉,能使时光永恒、品行升华、事业成功!

1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形式”是次要的,重在“实质”——行者的言谈、行状,机锋毕露,大有禅境。

1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盘石。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寒山

1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捂住鼻子去偷香,自己闻不到气味就以为别人也闻不到,结果白白地找着去犯罪。

1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若念天堂,有爱便是天堂;若念地狱,人 间处处即炼狱!

1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为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有的由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构成的人都会生病,这全部是由于饮食过量造成的。

1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危难时,谁不想有人伸出温暖、援助的手;你赠人玫瑰,必手留 余香。

1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永嘉证道歌》

2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佛陀的格言》

2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 味,亦有无限受用。”

2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片秋光对草堂,篱边金菊预闻香。蝉声未息凉风起,胜似征人归故乡。——《法演禅师语录》

2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怕地狱,就怕心偏 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要怕的是心的 偏向。

2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病是最大的利益,知足是最大的富足,好友是最亲近的人,达到涅槃的境界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2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要称准自己的重量,认清自己能力的底线。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轻狂,我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2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讲良心不是由于社会的强迫,而是出自对自身生命的关怀和承担。——净慧

2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以和气迎人,则乖渗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 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2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放下无谓的固执 人们做事情、处理问题都需要有决心和勇气,但切忌将“坚持”与 “固执”画等号。

2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然,随心,随性,随缘。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扇贝壳,以柔软的身体承受不安分的沙粒的摩擦,然而终有一日,会有迷人的珍珠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3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其实,人生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如果你不给自 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3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能够正视自己的人,会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从而才有更严格的要求与更 高的追求,人生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3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现在拥有了很多东西,但会导致两种不同结果。有欲望的人会变得更加贪婪,有福报的人会变得更加慷慨。

3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眼光要远,脚步要近,目光远大的人,会有远大的计划: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人,只能安于现状,无法进步。

3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佛家看来,世间的一切事物的因缘生生不息,所以,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外的事物,关系到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3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向前走的爱,向后退的爱,真正的爱不是强加的,也不应执著,而应该以善的力量付出爱心,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幸福。

3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人的成长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优势,明天有可能‘就成为劣势,所以,你必须能够跟上时代,让优势更优。

3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3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喧嚣处,修得暇满身,真正的清闲应是身处繁华世间,心中能不生浮躁,不起烦恼,拥有一颗无分别的心,从容面对任何境遇。

4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以闻思律藏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闻思经藏让安定的心稳固,以闻思论藏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就是经、律、沦三藏的闻思过程。

4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步步踏着”,这四个字平实淡然,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人走路时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脚下踩得很实在,心无二念,才是修行之道。

4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是 为慈悲。宽容待人,以德报怨,懂得感恩,广行布施,就是在修福。

4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佛陀的格言》

4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自身拥有宝,何须向外寻 悟求真理的路途,千峰回转,万山阻碍,难免会有见歧路而茫然的感 觉。此时要紧的是,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4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人请教倓虚大师:“您学佛几十年,不知道您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是什么?”他说:“我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放下,自在。”——净慧

4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照自己身心的实相,对自己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便是生活禅。——净慧

4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知足是心灵富足的起点,因为懂得知足就懂得了珍惜,珍惜万事万物会使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是一种难能可贵且能给人带来幸福的生活态度。

4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非宁静而无以致远。”诸葛亮如此告诫幼子。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非烟非茗而自清芬。

4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无论多么威严,多么排场,如果没有爱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没有智慧相随,也只会是名利的仆人。

5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慈悲与爱顾相似而实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愿闻其说!”答:“慈悲是理智作用,爱顾是情感作用,爱有分别,慈尚平等。”——李炳南居士

5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悦纳生命的不圆满,对生活中的一切感恩知足,就是幸福。把生活中的每个消息都当成好消息,把每一次得到都当成财富,就能把每个日子当成好日子过。

5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态。对真正修行佛法开悟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所以他们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所得。

5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禅能令我们 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也。我们要时常观照自己,用自己的 光来照亮自己。

5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无妄想,即是佛国 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 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5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 之而别。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5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于日用而不知;想变体殊,趣业缘而莫返。茫茫今古,谁了本因?——《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5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快乐,源于一颗感恩的心 掬一捧清水在手.月亮就会笑在你的掌心。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 云。所以,今夜的月亮,明天能不能挂在天上又如何呢?快乐原本就是如 此的简单。

5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一首禅诗这样写道:“刀山剑树为宝座,龙潭虎穴做禅床:道人活计原为此,劫火烧来也不忙。”在刀山剑树中安然静坐,于劫火烧来时仍能静定参禅,这是一种非凡的修行。

5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修行就是一种忙碌。要忙出成果,忙出价值,就要如禅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为自己寻一个龙潭虎穴,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来做事,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6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安贫乐道”的“道”其实是一个人的信仰、理念,具体说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宇宙观。因此,乐道,乃是快乐地实践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人穷志不穷,这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6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真正的菩萨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他是慈悲与善良在人们心中的人格化,所以菩萨就在我们的身边。舍近求远去寻找理想中的菩萨,是永远也找不到的,那只能使自己失去宝贵的生存机会。

6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 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 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 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

6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真正断恶之人,同时也不会轻视小善之德。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 也是“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无所谓事情的大小, 都能对事以真,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最后人佛道。

6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言:“即心即佛。”又说:“非心非佛。”人的心灵时时都在受到污 染,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做人时时都要修心修德,不做恶事,哪怕是最 小的恶;多行善事,虽然是最小的善。这是一种修身修德,自我提升。

6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做到平静无为,对任何境遇都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就能达到“日日是好日”的理想状态。平静无为不是叫人一无所争,也不是让人完全不顾物质上的自足,而是要人看淡贫富,不为外界遭遇所动。

6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天上太阳再灿烂,阳光再普照,如果土壤里缺乏种子,也不可能发芽,更不可能开花结果一般。我们应当从孝顺父母、提升道德修养、保护环境和关爱生命做起,才会得到佛菩萨的庇护,才能获得十相自在的神圣力量。

6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怨恨,不但不会有快乐的心情,而且更会损害健 康,于是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仇恨只能是一种无能之举,假如别人伤 害了自己,千万不要只会怨恨,关键是要学会慈悲,并避免被别人再次 伤害。

6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证严法师说:“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 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洪应明说:“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 门,无如寸心挹损。”做人一旦严重偏离道义标准,就会遭到现实的惩罚。

6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世界上有很多事都可以想办法去弥补,然而,错过行孝的机会则永远 也无法弥补,只能空留遗憾,追悔不已。有些人在父母生前不好好照顾, 却在老人去世后大操大办,礼仪周全,甚至铺张浪费,试问,这又有何意 义呢?

7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中国禅宗提倡“即心即佛”,是说心本身就是佛;“非心非佛”表示无心也无佛,这种心境就是佛的心,因此,“非心非佛”的意思其实相同于“即心即佛”。慧勤禅师引僧人进入的境界是万物皆空,无差别无对立的境界。

7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大地震的灾难中,蚂蚁因它们的小而幸存,蝴蝶因它们的轻而没有受伤。如果人类的自我也没有那么大,私心没有那么重的话,当遭遇坎坷和挫折的时候,就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像蚂蚁一样能够幸存,也像蝴蝶一样不会受伤。

7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温良、仁慈固然是做人的好品质,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争取。只是与世无争,没有任何理想,机械地活着,这样的生命毫无价值。人生免不了竞争,要实现一个目标,哪怕这个目标很微小,也要主动争取,机会不垂青等待的人。

7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花若要结果实,就得舍去美丽的花瓣;女人要成为贤妻良母,就要舍 弃任性骄傲的女儿性情;小孩要独立成长,就得离开曾经依赖的父母,这 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的成长,必定要经历一个舍弃、放下的过程,才能真 正地成熟起来。

7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大德高僧开示:“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感谢 上苍我所拥有的健康、朋友、幸福;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疾病、灾难、困 惑。如果你的一天乃至你的一生,都在这感恩的心情中度过,那你还有什 幺不幸福的呢?

7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7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物质的极大膨胀和社会的复杂令人应接不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处理起来也使人手忙脚乱。实际上,看起来复杂的问题也许很简单,只要学会驱除多余的执念和欲望,就能发现事情最简单的本质。

7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就拿邵逸夫而言,他为内地与香港的教育事业捐助过数十亿款项,用 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在内地与香 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不胜枚举,这不就正如佛家所言,布施的越 多,其实得到的也越多。

7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的人生常常被某些无形的绳子牵住,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 和褊狭都是绳。摆脱了这些,才能享受真正幸福的生活。如果我们被外物 掌控住自己的七情六欲与心灵思想,那么原本使我们幸福的东西也会成为 我们的枷锁、痛苦的根源。

7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长吁短叹,埋怨命运不公、生 辰八字不正,让自己事业遇到挫折,婚姻受到阻碍,自己却不去积极面 对。有的人好吃懒做,整天不务正业,无所事事,最后坐吃山空,一事无 成,这时却怨叹命运和自己作对。

8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生在世又怎么可能不受委屈呢?倘若一时气不过,就会时时气 不过,所以我们要修心,所以我们要养性,别把委屈当委屈,把它当做修 养身心的机缘,就像唐伯虎诗中所说的那样——岁久人无干日好,春深花 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均须忍,半是痴呆半做聋。

8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当你记恨别人的同时受伤害的却是自己。学会感恩,滴水之恩当以涌 泉相报;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 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自会有人相助。生活就像面镜子,学 会了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8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中对事物有所肯定,就必然有所否定。如果特别珍贵某个东西,就会被某个东西所烦扰;如果特别重视某个东西,也会被某个东西所烦恼。太相信就会被烦扰,不相信又会成为诽谤。所以应该做到既不要太珍视什么,也不要轻视什么,既不要相信什么,又不要什么都不相信。

8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古人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烦恼。自找烦恼,有时是 由于不能谅解他人。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自找烦恼的人听了就 对号入座,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烦恼起来了。时间 久了,最后可能会来一个总的爆发,打起架来,甚至弄出人命案来。

8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休禅师有一个叫珠光的弟子,他有打盹的习惯,因此经常在公共场合中失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珠光听从了医生的意见开始喝茶。这样做果然有效,而珠光也因此渐渐喜欢上了喝茶。在他看来,喝茶应当有一定的礼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珠光创立了“茶道”,并享有“茶祖”之誉。

8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拥有平常心很难,人们生活在烟尘滚滚、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的污染,对物质的追逐,人心的败坏,无一处不起苦闷,无一处不生烦恼。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现代人逐渐失去了与自然界的联系,失去了和谐统一的心身,也丧失了生命中尽情欢笑、尽情哭泣的能力。

8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死时丝毫财物都无法带走,死后一个亲人都无法陪伴,如果我们不遵循依教奉行去修行的话,永无止境的轮回苦海里,谁会救我们呢?我们能依靠谁呢?佛陀曾经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这才是“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啊!大家一起勇猛精进地修行,才有解脱的希望!

8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诸葛亮懂得低处修心,虽躬耕于山林也同样修得满腹韬略,成就了日 后蜀国霸业。亚伯拉罕·林肯懂得放低自己,虽鞋匠出身不也成为受人景 仰的美国总统吗?所谓的智慧,并不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 其然,而是来到低处以一颗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只有在低处修心, 才能在高处成事。

8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真诚源于感恩之心:无论众生以顺缘的方式利益我们,还是以逆缘的方式伤害我们,都会使我们成长、坚强和成就,所以对我们恩德很大,我们对众生值得真诚。包容源于平等之心: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宗教和任何国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而共存于同一个世界,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和谐。

8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当今很多学佛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处宽敞、环境优美,有庄严的佛堂、昂贵的佛像和法器及各种珍贵的佛珠。表面上看来似乎学佛的条件很具足,然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转向佛法,也没有通往解脱和趋向菩提,只是沉迷于佛教的外表形式之中,这意味着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90、【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门当中有流行语说:“一年两年,佛在眼前;三年四年,佛在半天; 五年六年,佛转西天。”这可不是笑话,实在是说明了我们众生最大的毛 病:没有长远不退之志。不论在各种比赛中,还是在升学求职上,不论在 事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只有奋力拼搏,战 胜挫折,才能获得成功。

91、【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看世界时,世界如此真实;想世界时,世界仿佛实有。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不是心的显现,也不表示世界不是如幻如梦、缘起性空,而是以无明的眼睛和迷惑的心所得出的结论。当我们看世界时,只凝视着世界的现象,而不知道五官是无明的产物;当我们想世界时,只观察和分别世界,而体认不到心是迷惑的思想。

9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遭遇失败后,我 们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 进,那么你最终就是那些成功者。然而,有的人遭遇挫败后,不能积极地 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是一蹶不振,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他 们便是生活中的那些失败者。

9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信佛应避贪、嗔、痴,目的就是不要被欲望和尘世中的事情 迷失自己。心净而目清,目清而事明。欲从心生,祸从欲起。”所以福祸 皆由心而生,轮回是因果的体现。佛引人向善,因为这样确实可以改变人 的心性,心性平和了自然可以避祸得福。所以福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幸福 与否,就取决于自己如何去面对自己。

94、【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是《红楼梦》里《好了歌》中的一段偈语,这一首《好了歌》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告诫人们提防名利世界中的冷暖,看似消极,实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时日如何变迁,世人总是会被欲望蒙蔽双眼,在热闹风光中奔波迁徙,被金钱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所累。

95、【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所有的罪恶中,最易犯、最常犯而且害人最惨的就是口业。所以, 多说话不如少说话,少说话不如实修。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 话的仆人。话未出口由你控制,话已出口不由你控制。每句话都是一个因 地,因地已种下种子,就等着接受果报了。好话有好报,恶话有恶报。所 以做话的主人时要明了,好好掌控,做话的仆人时,更应明了,因为这时 自己已经处于被动。

9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先要广博地学习,然后才能达到非常高的知识水平,先要有逐渐的积累,然后才能够豁然领悟。所谓博,就是指广泛地阅读经、论等书,领会其中简明精妙的道理,有一句就是以使人顿悟。就好像在沙里淘金子,只能从大量的沙子中得到很少的金子;又好像是用罗网捕鸟,起作用的虽然只有一个网眼,但是必须用众多的网眼织成罗网。人的各种意念不断产生,因此要不断地陶冶修炼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只有到悟出最后一个意念产生,心中才能豁然开朗,就好像用斧子砍树,最后的一斧子把树砍倒了,然而却是在付出了许多斧的劳动之后,才有最后一斧的成功的。

97、【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如果亡羊补牢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方法的话,那么未雨绸缪则是最好的预警心态。但总不能因为怕自己的羊被狼吃掉就不养羊,怕自己吃饭的时候被噎到就不吃饭,如此一来,你便一辈子也无法品尝到人间的各用自己的本心去面对生活,原本的吃饭穿衣不会再成为无聊的烦恼。未来虽然世事难料,但只要我们在今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就有可能收获好的结果。立足今天,才可以畅想明天的美好。倘若把今天的幸福葬送,用来换取明天的未知,就是舍本逐末的行为。杞人忧天只是无聊的想象,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可以克服掉一个个的困难,走上通往幸福的梦想之途。

98、【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很多人都做过甩手游戏,就是把手使劲往前甩三百下,再往后甩三百 下,这个游戏要求每天都这么做,但是能否赢得游戏,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下 去。甩手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每天坚持甩三百下,却着实不是件易 事,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做后盾。因此,很少有人能够胜出。它告诉我 们,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的好习 惯,就一定会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世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敢于在崎岖 的小路上不断探索的人,才能到达希望的顶点。认准自己努力的目标,不轻 易放弃,不断地鼓励自己,最终定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收获的快乐。

99、【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做第三类人:提起,放下;我们要放下浮躁的心,提起淡定的心。无论进退,都不喜不忧,处于低谷不消沉,登上顶峰也不迷失。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类,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类,提得起、放得下。第一类人占据了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他们只懂享受,却从不承担。他们的内心放不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象是寄居在荨麻茎秆上的菟丝子,攀附在其他植物之上,毫不费力地汲取着养分,却从不奉献什么。第二类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且往往目标明确,会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向上攀登。可他们一旦有所获得就舍不得放下,往往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上路。第三类人有理想、有魄力、有担当,而且心地坦然,头脑睿智,可攻可守,可进可退。提放自如,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提起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放下也需要斩断妄念的魄力。提起什么,放下什么,也需要有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