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朝暮更替(精选99句)

2022-05-14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佛语禅心】 人具有谦虚的品质,才能够吸取

2、【佛心禅语】 忍辱是一种力量,佛说:“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 露者,不名为有力大人。”世间上的拳头刀枪,使人畏惧,不能服人,唯 有忍辱才能感化顽强。

3、【佛心禅语】 严父慈母的恩情比山高,似海深。佛向性中做,莫朝身外求。在家敬 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只有先 尽了孝道,才可修得佛道。

4、【佛心禅语】 低调做人,不是指低声下气,奴颜婢膝,而是指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普 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众中去,融人到社会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 命不凡,为人处世不张扬。

5、【佛心禅语】 安逸产生懒惰,让人失去进取心。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就要有紧 迫感,如果你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多余的时间去玩乐消遣,如 .此自然也就不敢放逸了。

6、【佛心禅语】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 的善待。愤怒是毒药,宽容是良药。宽容别人不仅是自己的一种美德,更 是让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

7、【佛心禅语】 当我们去除了财产、权力等观念的束缚时,就不会为这些身外之物的 变化而感到失落、痛苦、烦恼。当我们的心里本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又 哪里会惹来烦恼的尘埃呢?

8、【佛心禅语】 很多人行善为了得福报,行善是因,得福是果。先要修清净心,心地 清净是第一善。功德福报都在清净心上,不修清净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 净心,就没办法离苦得乐。

9、【佛心禅语】 报复,等于往怨恨的烈火上浇油 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 自己痛苦不堪,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

10、【佛心禅语】 生活中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不是绝对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 折面前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勇敢面对艰险,不怕挫折,这是一种积极的 心态,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11、【佛心禅语】 骂人,大家都觉得是不文明的行为,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要骂,看来 是缺乏安忍的定力,用佛家的话讲,就是犯下了恶口罪业。佛家的口业分 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12、【交友四原则】 我们应和聪明人交朋友,不要和狡猾人交朋友;应和老实人交朋友, 不要和愚蠢人交朋友。聪明之人送你智慧,狡猾之人给你陷阱,老实人使 你放心,愚蠢人使你担心。

13、【佛心禅语】 宣化上人开示说:“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豁 然贯通,明朗开悟。”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 了。小忍成仁,大忍成佛。

14、【天天禅语】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只为拥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满足,而不找找种子,不努力耕种,也就不会获得果实一般,不究竟、不圆满。004。

15、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69经

16、禅,就在自己与万法应对之处,不能当下坦荡,就会分别妄想、烦恼千差。 妄想起时,切莫用佛性对治,不执妄、不执佛,佛妄宛然,却不碍我当 下之坦荡,到此地步,即可与祖师同心。

17、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千圣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论也。然见道岂易哉!若依教乘,必大开圆解。若依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炼。《彻悟禅师语录》

18、被岁月覆盖的诗意,染尽沧桑。如果相逢,是一场花落,我不会选择顺水而行。如果,珍惜是一种疼痛,我会将所有的爱放逐天涯。从此不问红尘,将自己安放在菩提树下,静静听佛说禅。

19、【佛心禅语】 人在尘世走一遭,得到的都是虚名浮利,无论修行多么高深的禅师,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尚。洞山禅师不恋闲名的姿态实在洒脱至极,小和尚的做法也充满智慧。

20、【佛心禅语】 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产生的压力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那些主动迎接挑战,经常接受磨炼的人,才能顶住困难,并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从而走出逆境,创造出崭新的天地。

21、【佛心禅语】 人的心像一块田,你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心胸狭窄的人凡事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其实最后的苦果还是要自己尝。

22、【佛心禅语】 什么是无为法呢?不守什么,也不执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车”,只修心不执身;只保持内心一贯的安详,因为只有安详的心态才是定慧不二的现量与证量。——耕云先生

23、【佛心禅语】 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意味着我们能用心灵的智慧觉照(佛教术语,觉是觉知,照是照见。意指向内观照己身以达到洞彻外相的境界)这个世界。

24、【佛心禅语】 劳动是每个人具有的本能之一,一旦丧失或者放弃它,别说想要成佛,就是作为人,也是不称职的。把劳动当成修行的必需,在平凡中践行伟大的智慧,正是佛教宗旨之所在。

25、【佛心禅语】 孔子说:“欲速则不达。”人们往往主观性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反而因快而慢,达不到目的。瓜熟方能蒂落,与其焦虑未来莫测的前途,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

26、【佛心禅语】 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却不知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27、【佛语心经】 如果不付出则不会有任何的结果,那么我们不要指望不劳而获,而应该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通过实际行动去追求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28、【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如果是会获取(知识)的人,就会像咀嚼食物一样,仔细地体会其中的滋味;如果是不会获取(知识)的人,就会像把枣子整个吞下去一样,体会不到其中的滋味。

29、遵守佛光人的行事规范:“集体创作,制度领导;非佛不作,唯法所依。”不可发展个人,要有佛光人人间佛教的精神:“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8

30、就好象善巧的木匠或木匠的徒弟,用细的木钉将粗的木钉打掉、移除、取出;同样的,当比丘注意与善法相关的其它对象时,他的心就能够向内稳定、平静、专注、一心。《中部·除妄念经》

31、—般凡夫太爱自己,就会处处与别人计较、事事多起疑心,常怀疑别人所说的话是不是讽刺自己?别人所做的事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像这种人,就是把“人事”当“是非”,会生活得很痛苦。

32、“忍”,就像搬石头压在草地上一样,地下的种子还仍然存在,只是一时无法生长出地面而已。所以,先由忍做起,然后要把忍的感觉吞下去,进而消化掉,提升到“忍而无忍”的自然境界。

33、【天天禅语】世上唯一能给我们带来长久快乐的事,就是内在的修行,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无论高官厚禄,还是家财万贯,都无法保持永恒长久的快乐。这就是我们追求精神解脱的充分理由。

34、【天天禅语】当人们暂时地获得了期望中的物质财富时,却发现青春年华已经消逝,身体健康已离我们而去,心情也经常闷闷不乐。这时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回原来的青春与健康。

35、【感悟】“如影随形”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也可以说是一种夸张,现实生活中的“罪福响应”并不是这么确定的,但是坏事做多了一定会遭到报应这一点则是确定不移的。天理应该是存在的。

36、【智慧】只追求饮食男女的人,智慧是动物级的。以钱财名利为命根孜孜以求者,是下劣人的智慧。追求人类平安、福利、仁爱,是高尚人的智慧。追求佛菩萨的净土,智慧就是佛菩萨级的。

37、【清雅基地】、【佛心禅语】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38、一般凡夫太爱自己,就会处处与别人计较、事事多起疑心,常怀疑别人所说的话是不是讽刺自己?别人所做的事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像这种人,就是把“人事”当“是非”,会生活得很痛苦。

39、不如实知故,于色爱乐赞叹、摄受染着;缘爱乐色故取;缘取故有;缘有故生;缘生故,老病死忧悲恼苦增,如是纯大苦聚斯集起。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有流。《杂阿含经》卷六

40、为何对你始终不能释怀,为何始终念念不忘,为何遗忘远比缠绵还要漫长。那颗漂泊于红尘的凡心,何时才可以脱离尘世的牵绊,遁入已向往的禅心,心不动,则不痛,沉寂一生,清冷一生。

41、主人可以随意进入自己的房间,客人只是在外观看、猜测。研究佛教而不真实信仰佛教的学者,只是佛门的客人,想跟着他们人佛法之门是不可能的。若跟隧佛法信仰者,即能轻松登堂人室。

42、人天生是对自己满意的。看看婴儿,他们那种安详、沉稳的神态,就是自我满足到了极致的表现。他们也有资格对自己满意:作为造物主最杰出的产品,对自己不满意实在是对造物主的不敬。

43、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象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44、人最不容易战胜的是自己,或者说,最不容易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情绪和无知,先要实现自我超越,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长。不能战胜自己,那么自己就会成为成功道路上一道最大的障碍。

45、人生短暂,瞬间即逝,有太多的东西根本就不为我们所掌握。过去已成过去而不可追,未来依旧是未来而不可测,只有当下的这一瞬间、一秒钟、一个念头,才是实实在在掌握在我们手中的。

46、人的高贵并不是由身份地位简单标识的,一个遇到一点小事就惊慌失措的人,哪怕贵为国王,也会被人瞧不起;反之,一个遇到任何事都不慌不忙的人,无论地位多么低贱,都让人不敢轻视。

47、人际关系若演变到这种地步,别人怎么肯为我们付出呢?减少一分外界的助力,自己也就少了一分立足社会的因缘,势必无法在群体中与人合群相处。总之,无法容纳别人,就不易成就事业。

48、以岁月做笺,在时光的隧道中播种美好,欣然每一个日出,用心感悟,释然每一个日落,用心聆听,抖落岁月的尘埃,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

49、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四十二章经》

50、佛说:为何说小因可生大果?好比微细种子,可以长出硕大果实,所以说小因可生大果。小事没有看起来那么小,一粒微小的种子,可能长成一棵大树,一件小事,可能成为促成大事的原因。

51、你不可能和所有的人成为朋友,但你可以让整个世界与你为敌。你无权要求人家成为你的朋友,但你有权决定谁将成为你的敌人。敌人越少不代表朋友越多,但敌人越多,朋友肯定越来越少。

52、供养诸佛菩萨最好的香不是物质之香,而是精神之香。烧吝悭,供布施之香;烧贪欲,供净戒之香;烧嗔恚,供忍辱之香;烧懈怠,供精进之香;烧散乱,供禅定之香;烧愚昧,供智慧之香。

53、凡是正信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包容,各自的教主不同,彼此要尊重,不可混淆;教义各有所宗,应该各自发挥,彼此“同中存异、异中求同”;教徒之间则可以彼此沟通往来,增进友谊。

54、十二恶律仪者:一者屠儿,二者魁脍,三者养猪,四者养鸡,五者捕鱼,六者猎师,七者网鸟,八者捕蟒,九者咒龙,十者狱吏,十一者作贼,十二者王家常差捕贼。《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七

55、在佛法中,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出家人要修成正果,就要身心安旷,做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佛家要人放舍尘根,就是此意。

56、地震是天灾,我为日本遭遇强烈地震悲悯,并且真心地为日本震区人民祈福。战争是人祸,希望遭遇大地震的日本从此懂得真正的反思。天灾和人祸的属性虽然不同,但造成的结果同样悲惨。

57、如果你不妄想不劳而获,一夜致富(为非作歹,巧夺豪取,终究善恶有报,绝无侥幸),而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开采心里的能源,发挥生命的潜能,你就能成为真正的富人,才能拥有幸福。

58、对美丽的欣赏是一种高雅,而对美丽的贪求,却可能是一种亵读和伤害。也许,世间的美丽如天上的繁星,可是属于自己的只有一颗;生活中的美景若沧海烟波,能深藏于心的只有一个小湾。

59、已断微细沉掉,心三摩地相续转时,若起功用作行,反成三摩地之过失。修此对治,谓不作行,安住于舍。当知此舍,是舍防护功用,非舍取境之力也。(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60、平常运势好,经常想什么就得什么的人,属于有实力有福报之人,很多事情由自身能量感召而心想事成。对外没有太多需求,来去相对自如,上不求人,下不欺生,于人于己都比较心平气和。

61、恭敬于法及说法者,为法,欲法,乐法极乐,助法,住法,持法,护法,坚住于法,赞叹于法,住于法行,增法,求法,以法为力,施法器杖,唯法为务。《大宝积经》卷八十二,郁伽长者会

62、感恩忏悔者,“心诚则灵”常蒙三宝加被,“虔诚祈求”多能移情化性,经常在感情上忏悔的人,自然能洗涤一切烦恼污垢,长养无边诸般善根,消除业障,广植福田,乐善好施,善结人缘。

63、慈悲的本意,在于你深知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一部分,不是其他,不是分割的,是统一的。当你抱怨,没有其他人会真正受影响,而你是唯一真正听到你的抱怨的!你所给予的,即是你所受的。

64、我们在人群中,哪一个人特别有才能呢?世间并没有一个特别能干的人,放大心胸来看,比我们贤能、有德的人比比皆是。学无止境、德无止境,道也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自谦。

65、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民国)弘一《南闽十年之梦影》

66、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守护好自己的口,照顾好自己的心,令自己的心像水晶一般清净,像棉花一般柔软,像微风一般自在,要做心的主人,生活就会自然而然地快乐起来。

67、早安,夜晚的精灵;早安,晨间的歌者!你们沉睡或者醒来,在梦中还是路上,都一样受到光明的眷顾。朝晖热爱你们的思想,晨风眷恋你们的身影,因为你们天空没有忧郁,大地不再寂寞。

68、早晨照亮雨丝飘飞的身影,湿漉漉的晨风晶莹了初秋的心境。我看见氤氲紫气在雨滴中弥漫,我听见朝霞凌空踏响云层的脚步声。朋友,晨雨不是裹足不前的理由,晨雨是朝霞的另一种灿烂。

69、有了爱慕的心、承诺的心、专注的心、关爱的心、奉献的心、感恩的心、赞赏的心、尊重的心、理解的心、宽容的心、妥协的心、忍让的心、体谅的心,真情之爱就在你的身边。——净因法师

70、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轻秤小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71、有四殊胜法,若有受持读诵,解了其义,用功虽少,获福甚多,即与读诵八万四千法藏功德无异。云何为四?所谓念诵: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72、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恶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73、淡之美,某种程度就是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禅,说到底,其实,那就是一个淡字。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74、用平静的心态,去包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批判和指责,那时候才会发现,尽管还是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之中,每天面对的也是同样的人与事,但是所有的一切却因为感知不同而有了另一番模样。

75、禅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宽度和量度都是禅的智慧。心宽,放下一切自我执著而引发的烦恼;量大,用包容的心去容下他人的一切,才能获得真正的洒脱,做到真正的慈悲,获得真正的智慧。

76、能诚必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能互相信赖就没有欺骗的形态。所以,具备诚信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希望人人心怀纯诚厚德,培养诚信,用最纯真、最诚意、最信实的态度来共创人间净土。

77、自由是一种心境,如闲云野鹤,闲散安逸不受尘世羁绊,能够在悲伤中发现喜悦,能够在阴霾中预见晴天,就如长沙景岑禅师所言,心能够在整个时空中徜徉,“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78、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前出家圣,此在家圣,皆胜义僧。《大方广地藏十轮经》卷五

79、若诸菩萨于大乘中发趣修行,日初分时有所犯戒,于日中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日中有所犯戒,于日后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80、虽离生死,而于诸趣自在受生;虽现世间,而于涅槃人出自在;虽能了达生死涅槃无二无别,而常善巧饶益众生。“四十华严”卷七不厌世间,不乐涅槃。(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九

81、记住帮助过你的人,叫知恩;收藏爱护过你的人,叫重情;珍惜忠告过你的人,叫厚义;忘记打击过你的人,叫宽宏。人生行囊里积攒的恩情越多越幸福;生命和灵魂愈是厚重宽广愈有意义。

82、这是舍欲守真的真善啊!修得自由自在,心无挂碍,才是修行的目的。所以说,人生所以虚伪,只因贪欲心起;真正要得真善、真快乐,就要心无杂念、去掉烦恼,无欲无伪才是真正的善道。

83、镇定是一门大功夫,是成为大人物的基本素养。儒家修止、定、静、安,佛家修戒、定、慧,都是修镇定功夫。拥有这门功夫的人,“气场”很强,往往让人一见而生敬意,进而产生信赖感。

84、【佛心禅语】 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一方面不断进化,以文化区别于动物;同时也被社会所异化,表现出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尤其是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尤为明显。

85、【佛心禅语】 纵使超佛越祖,犹落阶梯;直饶说妙谈玄,终挂唇齿。须是功勋不犯,影亦不留。枯木寒岩,更无津润;幻人木马,情识皆空,方能垂手入廛,转身异类。——《光孝思彻禅师》

86、【佛心禅语】 纵有广厦千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地,拥有再多财富,也不过是身外之物。重要的不是拥有钱财的多少,而是考虑财富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拥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

87、【心灵禅语】 我们对于自己物质生活的“富”与“贫”,不必看得太重,因为它们之间其实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我们倒是应该看重这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88、【经典禅语悟道】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服食仙丹妙药以求长生不老,但是一个个都相继赴了黄泉。万件宝物赎不回一条命,千两黄金买不来增寿延年,既然有生就有死,何必说什么后什么先呢?

89、不怕讥谤。因为讥讽毁谤可以消除我们的罪业,是我们学佛修道的逆增上缘。所以一个人,尤其是正信的三宝弟子,不但不必惧怕讥谤,更可以把别人的讥讽毁谤,转变为激励自己上进的力量。

90、人的心理病态,多数是由于对外的要求无法满足而产生。先生要求太太温柔,太太要求先生体贴;父母要求儿女孝顺,子女要求父母减少约束;婆婆要求媳妇守分有礼,媳妇要求婆婆减少啰嗦。

91、因此生彼,若无此因,便不生彼;因此有彼,若此灭者,彼便灭也。所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无明灭,则行便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中阿含经》卷十一,《频婆娑罗王迎佛经》

92、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一宣化上人

93、物理能量从本质上也是灵性能量的一种表现。能量看不见,但却在宇宙间默默地作用着,生命的能量也是如此。人生的一切得失祸福,只不过是生命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进行转换的一种现象。

94、生命的页面只有用简单的线条勾勒,方能如诗如画,只要心灵的清纯还在,便是人生不老的风景。燃一盏心灯,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微笑,源自慈悲的心,也是生命中最美的诗章。(春晓)

95、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96、茶,如禅。疲于赶路之时,需要在树下小憩,听一听鸟鸣深树,嗅一嗅暗香浮动。黑夜,点一盏豆大的灯,让微弱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疲惫时,给你力量,困倦时,振作精神,拯救你于迷途。

97、要用妈妈的心、父母的爱,施于大地众生。将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照顾;把别人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来恭敬。如此对待社会大众,付出真诚的爱心,对子女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98、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维摩经》卷上,菩萨品

99、谦虚是一种美德,古语有云:“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始终将自己摆放在一个比真正的自我更低的地方,就好像大海本在最低处一样,位置定得低,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