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一禅内心妙言(精选99句)

2022-04-24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佛心禅语】 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富有的人,越想

2、即使他背诵了很多经典,然而并不依法实行,这怠惰的人有如牧童在数别人的牛,没得

3、【佛心禅语】 世间万事,来不可阻挡,去也不必挽留。生生死死,哭哭笑笑,一切的幸与不幸,都只是一个过程。

4、助人,多利,善人最快乐,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样平。——宋·白云守端

5、普贤十大愿有“广修供养”,是让我们供养诸佛菩萨及众生;但我们却在“广收供养”,贪收贪受信众供养,什么都想要。

6、空自发愿,不如说行,欺诳众生,是名欺佛。复次,一切法中不如说行,是名欺佛。(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

7、【心灵禅语】 恶人加害于有才能的人,就好比仰面朝天吐唾沫,不但不能将唾沫吐到天上去,反而还会回落到自己的身上。

8、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有情心烦恼种性,即是菩提性,即是本性真净,即是四智菩提。《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二

9、【佛心禅语】 每一次转念都是幸福的好机会,转一个视角看待世界,世界将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对待人和事,人和事无不轻安。

10、【佛心禅语】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做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11、佛家禅语: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蹂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12、若犹聪明黠慧利根,能善分别,远离善友,不听正法,不善思惟,不如法住,如是之人能断善根。《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五,迦叶菩萨品

13、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四者同事。善男子,如是四行,趣菩提路,利生根本,一切菩萨皆应修学。《心地观经》卷七,功德庄严品

14、在一段婚姻的磨合中,除了懂得妥协,除了懂得美丽的谎言,除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要懂得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关心,应该以何种方式爱对方。

15、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16、守一方净土,只种竹菊梅兰;栖一隅寒舍,只伴诗酒茶禅;铺一纸平仄,只写风轻云淡。抚一指琴弦,只弹流水高山;续一段前缘,只为若如初见。

17、【佛心禅语】 爱,是两个人在经历了生活的琐碎之后,在生活的炼狱中历练之后,一起走到白发苍苍时依然手牵手,用心传递出的不离不弃的情怀。

18、【佛心禅语】 “步步踏着”,这四个字平实淡然,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人走路时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脚下踩得很实在,心无二念,才是修行之道。

19、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良善本性。若能保持心田明净无染,则杂草乱麻不生,常开智慧之花,永结菩提善果;如此不仅美化自我人生,也净化社会人心。

20、【佛心禅语】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 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21、【佛语禅心】 人与人之间应避免恶语相向。但有的人就是不修口德,总是以刻薄、恶毒的话语刺伤别人。嘴巴的功能,在这种人身上真是被滥用甚至“恶用”了。

22、【佛心禅语】 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应该说也不能善待自己;自己会善待自己,也 就一定能够谅解他人。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方法就是能够谅 解他人。

23、【佛心禅语】 所谓“舍得,舍得”,就是有所舍才会有所得。该舍的时候就要舍, 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并不一定没有意义,获得也不一定就 是好事。

24、所谓修行,即“修”心养性,端正“行”为,常存惭愧心勤勉精进。如修学而不精进,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没有惭愧心;心无惭愧者,行为必然不端,遑论修心养性?

25、知足常乐,内心平静,胸怀豁达,气如百川。就会体验到一种真爱,一种平凡,一种幸福,一种感觉,一份禅意。让生命如诗如画,清纯如珠,内涵丰盈,浓郁芳香。

26、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27、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特人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来时无迹亦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28、供养于父母,及家之尊长,柔和恭逊辞,离粗言两舌,调伏悭吝心,常修真实语。彼三十三天,见行七法者,咸各作是言:当来生此天。《杂阿含经》卷四十,第1105经

29、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只为拥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满足,而不寻找种子,不努力耕种,也就不会获得果实一般,不究竟、不圆满。004

30、嬉嬉常笑眉莫皱。忧愁寡欢,凡事爱钻牛角尖,身心会不健康而加速衰老,反之乐观奋斗,遇事以平常心处理,纵遇不如意事也处之淡然,嬉嬉常笑,则能常保身心康泰。

31、舍得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要得先须舍,有舍才有得。

32、近来每次下乡看到农民依然那么辛苦,田间的路依然那么窄小,仍然存在原始的劳作方式,我就在想:修一公里高铁的钱,如果用在一个乡镇的农田基本建设上会是什么状况?

33、【佛心禅语】 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印光法师)

34、【佛心禅语】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最难做到的是放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爱憎之念常常占着我们的心房,哪里还有快乐存在的地方?

35、此苦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杂阿含经》卷十五,第379经

36、【经典禅语悟道】 用清净的心去做事,是做好事的根本;用不善的心去做事,是做坏事的根本。因为心是清净的,所以世界就清净;因为心是肮脏丑恶的,所以世界就杂乱污秽。

37、如果我们对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许只是我们的感受造成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欣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生就会因为这份欣赏与被欣赏而更加和谐、灿烂!

38、若夫瑜伽、唯识,乃极数之书也;《华严》、《楞严》,穷理之经也。数、理俱精,如不透禅宗,乃叶公画龙耳,岂能兴云作电哉?(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五,《法派宗派说》

39、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何必过于在意呢?坦然接受吧,放松心情,你就会在这浮躁喧嚣的无常世界中,拥有一片安静的心空。

40、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41、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四十二章经》

42、【天天禅语】学佛人不要以消极的心态,为逃避责任与现实而选择修行,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愿意追求生命的觉醒之道而选择修行,毕竟在这一过程中,充满爱心与内心的觉悟是最大的收获。

43、笑话、调侃是生活的作料,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它不多,无它不行。但玩笑、调侃一定要分别对待,对不了解的事,不熟悉的人,必须注意尺度。稍不注意,轻则遭人误会,重则伤害别人。

44、【心灵禅语】 对于过错,最不可取的做法是文过饰非,所以我们提倡知错就改。同时我们还提倡防微杜渐,与其事后弥补,不如事前多思考,想清楚后再行动,尽量争取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

45、无碍智甘露,所谓大乘典,如是大乘典,亦名杂毒药。如酥醍醐等,及以诸石蜜,服消则为药,不消则为毒。方等亦如是,智者为甘露,愚不知佛性,服之则成毒。《大般涅槃经》卷八,如来性品

46、【佛心禅语】 含蓄是美,藏锋是智 张扬和低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风格。张扬者犹如一株拼命拔高的 树,而低调者宛如一棵平凡无奇的小草,风雨雷电之后,得以保全的往往 是小草而不是树。

47、我们总是喜欢攀缘,不肯随缘。原因是什么?就怕不顺利。但是攀缘是不会得到顺利的,即使顺利也是暂时的,不会有永久的顺利。只有一切随缘,才能一切顺利;只有永久的随缘,才有永久的顺利。

48、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瞋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夫身者,众苦之本,患祸之元。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三界蠕动,更相残贼,吾我缚着,生死不息,皆由于身。《法句譬喻经》

49、菩萨之情广大无边际,能包容宇宙,能无限量地爱一切众生,丝毫不求众生的回报。菩萨常念知足、安贫乐道,所追求的只是智慧,所以说“惟慧是业”——依智慧而行动,这是凡夫与菩萨不同的地方。

50、许多人不犯法,不做缺德事,有时甚至还会做些好事,看上去是个“好人”,但命运并不好,因此怀疑善恶报应无定数。其实,做个好人,管好自己的身体还不够,还要管好自己的思想,管好自己的嘴巴。

51、净尘问禅师:师父,当我与他人有矛盾时,我好心退让,他人不但不会看到宽容,相反还会觉得我很懦弱、好欺负。真让我难过。禅师微笑道: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内心的单薄,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静。

52、【中华圣贤经典语录102】快马不用鞭催,响鼓无须重槌。子本无私惠,岂向他人谄媚。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惰埋葬天才,勤劳产生智慧。摆渡摆到河边,送佛送到西天。善流芳百世,为恶遗臭万年。

53、为什么有的人被大家喜欢着、呵护着,而自己不招人待见?佛日:恶生于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其身。——《法句经·尘垢品》佛说:恶念萌生于心,反倒会毁坏自己的形象,就像铁生锈一样,吞食的只是自己。

54、于一切善根生自善根想,于一切善根生菩提种子想,于一切众生生菩提器想,于一切愿生自愿想,于一切法生出生死想,于一切行生自行想,于一切法生佛法想,于一切语言生语言道想。《华严经》卷五十三,离世间品

55、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56、【佛语禅心】“今人都喜欢风水,不知道上等风水就在自己身上。孝敬父母是风水的源头,根深树才能旺。夫妻和谐是发财的源头,太极八卦就是阴阳鱼,阴阳平衡,万事兴旺。家不和是破财之兆,行为决定命运风水。”

57、人在世间,不离世俗事。如能厘清人我是非,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善尽本分,圆融人事,即是通达“俗谛”。能透彻了解佛陀说的一切真理,契入般若,心正念定,不被外境所转,此谓通达“真谛”。

58、究竟常乐。人生自来苦乐参半,更因世间一切无常,所以苦并不足畏,乐也不足喜;好乐恶苦是众生的本性,然而世俗之乐,无论是属于感官的外乐,或是属于精神的内乐,都不是究竟常乐,甚至反而引致人们堕落沉沦。

59、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民国)弘一《佛法十疑略释》

60、【佛心禅语】 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时候,不仅不应该情绪低落与丧失勇气,更应该静下心来调整情绪,昂起头来增加信心,并从容坦然地面对现实和挑战,借此来磨练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61、因欲望产生的“乱爱”危险并没有价值,但奇怪的是,世上偏偏多乱爱而少真爱,原因在于,欲望是一个难缠的魔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不容易降伏这个魔鬼,反倒容易被这个魔鬼降伏。有一个佛家的寓言故事:

62、芸芸众生处在这个婆娑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但是事实上不如意的事经常会发生;唯有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多讲好话、多撒播欢喜的种子,才能少计较、少烦恼、少发脾气,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

63、【佛心禅语】 在生命历程中,人们只有具备面对风雨的抵抗能力,才能站稳脚跟。正如山崖上的松柏,经过无数暴风雪的洗礼,才能长成铁一样坚固的树干。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风雨中的人生,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64、众僧之中,有五净德,名日福田,供之得福,进可成佛。何谓为五?一者发心离俗,怀佩道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四者委弃躯命,遵众善故;五者志求大乘,欲度人故。《佛说诸德福田经》卷一

65、如何以智慧调伏恶智?每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难免产生偏见,形成一些并不正确的想法,有时还会想出许多损人、贬人甚至害人的主意,这都是“恶智”,只有牢记并时刻温习真、善、美的正法,才能扫清头脑中的“恶智”。

66、【佛心禅语】 人生的七种财富,需要我们用心修炼才能获得,心中的财富和资粮能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当我们在忙于追求、拼搏而失去方向的时候,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已拥有的财富,如此便能领悟到财富就在心中的真谛。

67、若菩萨摩诃萨欲疾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应自成熟有情,亦劝他成熟有情,恒正称扬成熟有情法,欢喜赞叹成熟有情者。应自严净佛土,亦劝他严净佛土,恒正称扬严净佛土法,欢喜赞叹严净佛土者。《大般若经》卷四五。,真如品

68、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于诸众生慈心平等,犹如子想;又,行施时,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视病子;行施之时其心欢喜,犹如父母见子病愈;既施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在活。《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69、【佛心禅语】 说话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太平常,很多人体察不到言 语的重要性。佛家以口业为“患苦之门,祸累之始”。“五戒十善”中, “五戒”的第四戒为“不妄语”,具体为: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 绮语。

70、【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当官的人不要贪财,贪财是在向死亡接近。得了钱财是全家享用,但是落入法网的只是你一个人。法律刑名之重,是不可能把罪名随便乱推给别人的。有朝一日,落入牢狱中,你才开始想念起当初清贫的日子。

71、有夫之妇要对丈夫忠贞,这是对伴侣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至于丈夫咒骂妻子,在当代社会已属不文明的行为,不过,丈夫生气,必有缘由,妻子最好耐心解劝,如果为了伸张权力而对着干,得到的不过是争吵和更大的苦恼。

72、【佛心禅语】 枯有枯的道理,荣有荣的理由,并无好坏之分,好或不好只是个人根据主观感受作出的评判。事无好坏,唯人拣择,就像红尘中的我们,每一天的起卧作息皆顺其自然,饥来张口困来眠,看似平常,却正是人生的无限风光。

73、【信心】信,从人、从言,即以他人所说的话为信。信,是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而以对方所说为准。信,以闻信为主,而非眼见为实:主观感受上明明有我,可是佛说无我,信佛就要信无我;肉眼没见到极乐,耳闻佛说有极乐,则信有极乐。

74、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今剃发染衣,便谓出家,噫!是不过出两片大门之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也;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明)莲池《竹窗随笔》

75、【佛心禅语】 在大地震的灾难中,蚂蚁因它们的小而幸存,蝴蝶因它们的轻而没有受伤。如果人类的自我也没有那么大,私心没有那么重的话,当遭遇坎坷和挫折的时候,就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像蚂蚁一样能够幸存,也像蝴蝶一样不会受伤。

76、【佛心禅语】 佛语有云:“种因得因,种果得果,循环相生。”人不能产生报复的情 感,一旦产生报复的情感,我们的人生也将走到尽头。佛让我们以慈悲待 人,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一定要放下,才 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77、如今的社会,充满了令人不安的气息。打开报纸电视,一幕幕火爆场面;而造成这些情形的最大原因,即在于人心失和。假如大家能够互相协调,彼此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那将是一个安详和谐的美丽画面!可惜因为欠缺了一个“和”字,导致一片混乱。

78、人们浩叹人生苦短的时候,他们的生命之蜡正在一点点熔化。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接受不接受,生命之蜡都以自己的速度燃烧。面对生命的一截截短去,与其坐而感慨,不如起而行之,用燃烧的光和热照亮有限的人生,熔铸无垠的精神,锻造硬朗的灵魂。

79、【佛心禅语】 如今有些人,内心充满了邪见与颠倒之心。将真理视为谬论,这就是邪见;将谬论视为真理,这就是颠倒。芸芸众生,由于无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无几,追逐谬论之人却比比皆是。请佛菩萨加持,愿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的心中树立正知正见!

80、人的心灵像木盆一样,原本洁净,受后天肮脏的观念与行为的习染,变得越来越脏,也变得越来越低贱,不适于盛放高贵的东西了。如何保持洁净的心灵呢?唯有持戒,为心灵布设一道警戒线,将不恰当的观念挡在心门之外。心理上有持戒养洁的自觉,言行也就洁净了。

81、这双眼睛很特别,双眼皮的右眼很大很亮,单眼皮的左眼略小而清澈,他戏称自己的双眼是日月目。他给人的感觉,眼睛里总是带着淡淡的忧郁,就像一首忧郁的诗歌。左眉略高于右眉,一雄武,一文气,人家说他文武兼备,堪称奇人。实际上,他半生平凡,了无建树。

82、千万不要愁肠百结、心灰意懒,放纵自己甚至放弃生活。那些非理智的行为也只能让你体味“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滋味,让你的人生毫无生机,甚至毫无意义。我们应当看淡一切,好好善待自己。人是在痛苦和烦恼中生存和逝去的,没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是很肤浅和简单的。

83、【佛心禅语】 中国还有一些熟语则对那些多嘴者进行了告诫,比如“言多必失”这 个熟语就是。这是实在话,一个不说话的人恐怕不会在说话中惹麻烦上 身,也不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而那些喜欢说话的人,既容易得罪人,惹 祸上身,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而暴露自己的缺点。

84、中国几千年的基因传承,几千年的美德传递,时至今日,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异,也没有产生断裂,它依然存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只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它累了、倦了,暂时沉睡了,一旦被召唤就会醒来。重要的是,谁去召唤?是否有人愿意自觉承担起召唤的责任。

85、【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认真地进行考察就会发现贪欲现象存在着两个大祸患:一是为了巩固权势地位及所受到的宠爱而遭到灾祸,二是为了掩盖自私和邪恶而走上危险的道路。了解这个道理并且善于避开这些祸患的人非常少,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两个,从古至今大致的情况都是如此。

86、人类很多时候为了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轻易地伤害无辜的生命,就连娱乐时都在捉弄生命。然而对自己的身体却非常珍爱,哪怕只是被蚊子咬都会发怒并将其打死,难道仅仅因为我们是人类就有权利这样做吗?还是因为“我”的存在,就可以伤害一切生命,而其他生命都不可以伤害我呢?

87、【佛学大师经典语录】欲望是烦恼之根,必然带来不理性的竞争怎样调理人际关系,减少矛盾冲突?佛日: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姊妹、亲族展转共诤,王王共诤,梵志梵志共诤,居士居士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是谓现法苦阴。一《阿含经》

88、【佛心禅语】 现代社会有很多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拥有多处房产却只能住在一处,买了数辆车子却只能开一辆,准备许多衣服却只能穿几件,有很多钱财却不懂善用,有大学问却缺乏道德,有高的地位却很少做得到无私,学佛后却不能真正修行,修行佛法的人中有成就的人却少之又少。

89、【佛家养生百字诀】晨起未更衣,静坐一支香;穿着衣带毕,必先做晨走;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找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履;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90、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灭诸戏论,修习空行,作是思惟:所观境界皆悉空无,能观之心亦复如是,无能、所观二种之异,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如是思惟,遣内外相,不见身,不见心,不见法,次第相续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毗婆舍那如实见法,奢摩他者一心不乱。《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91、静总是暂时的。就像挂在古塔檐角下的铜铃,无风时它们只是一些古色古香的装饰物,一旦起风,它们便奏出美妙的音乐,似乎是诉说遥远悠长的古老故事。那些真诚睿智的心声,不会随世间尘土散失,它们会长久地在人心的海洋中引起共鸣。静,是一片爱意,一种坚毅,一种超然。(光潜)

92、“有为法”,即有作为、有造作的一切因缘所生的现象。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可概而言之,一切人为的因素,都易生易灭,不能贪留。无论丰功伟业还是寻常小事,都如戏台上的一出戏,演完散场,便如烟消云散。人生的数十寒暑,如白驹过隙,还不曾好好回味,就已经过去了。

93、古教有云:声闻尚有出胎之昧,菩萨亦有隔阴之昏。况近时薄解浅悟,而自救不了者乎?纵有悟处深,远见地高明,行解相应,志在度人者,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充,居此浊恶,化此刚强,此亦先圣之所未许。如以未完不同之舟,济多人于恶海,自他俱溺,其理必然。(明)天如惟则《净土或问》

94、其实,“肯定自己”,不仅是禅者的一大课题,还是我们普通人最欠缺的 东西。自信对于每个人都同样重要,没有自信,要想成功,简直是天方夜 谭!和后退一样,自信也是成功者一项必不可少之品质,其实这两者并不矛 盾,只有自信之人才能够从容后退,才不会认为退一步,就再也不能前 进了。

95、一般人的观念,别人给自己送好话、送好东西,那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将好话、好东西送给别人,有什么好高兴的?尤其是某些恋爱中的女孩子,对男友的基本要求是嘴甜、手勤、腰包鼓,“我爱你”三个字,说一万遍不算多;买东西一定不能手发抖。那佛经为什么说“善少则愁,善多则喜”呢?

96、听说故宫里有私人会所,我觉得稀奇,以为富人不会作此选择,因为不太吉利。故,过往之意,富人大多向“钱”看,钱一旦变成“故”钱,岂不是说这些富人都行将成为过气的富人?富人过不过气没有关系,最不吉利的是,人一旦与“富”字关联,就难免遭贼惦记,富人到哪里,贼自然要跟到哪里。

97、春节即将结束,大家欢聚的情形仿佛昨夜一梦,转瞬即逝。开心被留在回忆里,美食只能成为回味,五彩烟花也只曾是天空的一瞬而已。除了业力,没有什么能跟随我们到永远。孝敬父母,关爱生命,怀有善念地度过春节,还是烦恼多多,大鱼大肉,自私自利地享受假日,都将会产生不同的善恶果报。

98、早晨总是让我心旷神怡,度过漫漫长夜,被晨风轻抚.沐浴灿烂阳光,一度慵懒的肉身重新复活。尽管早晨和假期一样短暂,但她的注定君临,总能鼓起我生命的帆。因为早晨,我不再眷恋停泊的锚地;因为早晨,我不再沉迷温柔的港湾。人生的航程依然很长,永恒的晨光正等候在我必须抵达的遥远彼岸。

99、【佛心禅语】 下决心立下志向做一件事情,事.情终究能够做成功;不刻意地去追求名誉,名誉反而不会舍弃你。这就像滴水穿石的道理一样,天长日久,石头自然会被水滴穿;又好比麝的身体藏着香,就是用瓦罐把它盖起来,香气也会越发明显。这不是外在的形势造成的,而是事物的道理本来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