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三语文资料推荐篇一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厚薄(báo)卑鄙(bǐ)赴汤蹈(dǎo)火
b.骠勇(piào)场(cháng)院 螳臂当(dāng)车
c.闯(chuǎng)荡 炽(zhì)热 度(duó)德量力
d.脖颈(gěng)脊(jī)梁 间(jiān)不容发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繁琐 别出新裁 毕竟 变本加厉
b.范畴 兵荒马乱 简练 要言不烦
c.肄业 人心慌慌 讴歌 瑕不掩瑜
d.编纂 戳力同心 曝光 斐然成章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围棋手人才辈出,但与聂卫平相比,仍然嫩了一点。论棋风他们各有长短:有的洒脱,却失之____________;有的精细,却失之____________;有的果断,却失之___________;有的勇猛,却失之_______________。
a.不韧 草率 鲁莽 柔弱
b.草率 不韧 柔弱 鲁莽
c.不韧 柔弱 草率 鲁莽
d.鲁莽 柔弱 不韧 草率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7月13日晚上,多少中国人为北京申奥成功而弹冠相庆,开怀畅饮。
b.小张因看不惯小李贪小便宜的毛病而说了他几句,小李立即予以反击,两人投桃报李,互不相让。
c.张老师得了关节炎,很多人向他介绍验方,但他屡试不爽,直到现在,上下楼还很困难。
d.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定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怎能带来好的结果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大会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中日贸易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得意门生。
d.昆仑山哨卡冰天雪地,人烟稀少,是远离祖国的边疆哨所之一。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衔接最好的是()
我们应该坚持以___________为基础,___________为龙头,___________为榜样,___________为窗口,带动全社会一起做好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
a.新闻媒体 党政机关 学校 公共服务行业
b.学校 党政机关 新闻媒体 公共服务行业
c.党政机关 新闻媒体 公共服务行业 学校
d.公共服务行业 新闻媒体 学校 党政机关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李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优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至于桓颓壁损,不以屑虑。堂前药阑坏,妻戒守舍者勿葺以试沆,沆朝夕见之,经月终不言,妻以语沆,沆曰:“岂可以此动吾一念哉!”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7.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忧勤,足以警戒。少:年少,年轻。
b.人莫能干以私。干:干预。
c.身食厚禄,时有横赐。横:出乎意料。
d.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巢:鸟窝。
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②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
③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
④当时,遂谓之“圣相”。
a.两个“则”相同,两个“遂”也相同
b.两个“则”相同,两个“遂”不同
c.两个“则”不同,两个“遂”也不同
d.两个“则”不同,两个“遂”相同
9.对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相”即宰相,亦称丞相,唐宋时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b.文中的“参政事”、“参政”都是“参知政事”的省略,“参知政事”即为副宰相。
c.文中“烦上听”的“上”是表示对尊长地敬称,“公退”的“公”也表示敬称。
d.文中的“太祝”“奉礼”是掌管祭祀、祝祷的级别较低的官员。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②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③若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④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旦因为公务过于繁忙而盼望清静太平,而李沆则以为天下过于安定,对朝廷未必是好事。
b.为了防止皇上渐生侈心,李沆经常拿过去一些旱涝灾害及盗窃案件对社会的危害作例子,劝说皇上要提高警惕。
c.李沆家堂前药阑损坏,他的妻弟想以此试探他对修建宅第的态度,但他却始终不表态。
d.李沆之所以不肯治第,是考虑到天下百姓生活尚苦,居住条件仍然很差。这件事反映了李沆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
诗人谈艺往往能跳脱理论家的框框,直接而富于感性,精妙奇逸,令人神往,英国19世纪初的诗人布莱克对同时代的画家雷诺兹的批评便大可玩味。雷诺兹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其画颇受名公贵妇的喜爱。然而布莱克对他却有不客气的批评:“一个在心里找不到任何灵感的人不该斗胆自称艺术家。”
布莱克的批评,大抵是要强调艺术家独到的感觉和思想,以及特异的表现手法。但是以雷诺兹的身份的地位,他的运笔方式和表现手法,难免要受的时尚及上流社会品味的制约,所以他也有他的难言之处。不过,以布莱克的话来衡量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组合之美,倒会发现我国诗人十分善于表现他们心里的感觉、思想并捕捉一闪即逝的灵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姻笼十里堤。”(杜牧)意象也随之更换。各是一种情感,又各是不同的意象组合,因而是不同的感觉气氛。
可是这里的意象虽有交叉,如横柯上蔽,但仍然不是纯粹的意象组合。本文所指的意象组合,是指意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而是通过几个特定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幅气氛和谐对比强烈的画面图景。陆游《书愤》中的名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风大散关”便把战争中的情景烘染得历历在目。虽然没有使用动词,却造成了磅薄的气势,其间所传达的,是沉雄豪壮的感觉气氛。又如元代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末句的“断肠人在天涯”与前面的“小桥流水人家”形成鲜明的对照,把天涯不许子羁于行程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状羁旅行役,六种景物,涵盖着声响、色彩,其间又有远景和近景之分,虽未置动词,而人物之动态自在其中;看似未抒情,然情致溢于言外,时间、地点、节令都暗含其中,不愧为写景状物的高手。
于此可见,意象组合乃是缺少谓语动词,并且也不设置任何虚字,只是将几种意象有机拼合,构成一幅立体的艺术画面,意象之间,似乎是役此游离的,实是被无形的情绪线索牵连贯穿,隐隐地,有着一条艺术思维的意脉。欧美意象派诗歌大师庞德说意象是“理性和情感的复合体”,以其衡量意象组合这种特殊句式,便甚为醒豁。
意象作为感觉中的具体对象,诗人当以情思为灵魂,用灵魂串接意象,使意象渗透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词中,为写婉曲深遂之意境,便有较为复杂的意象组合。辛弃疾《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谓:“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即平列三种意象。绿野、山泉、东山分别是唐代名相裴度、李德裕和东晋宰相谢安的退隐所居处,此用来隐喻韩南涧的高风亮节。意象之间,蕴含多种艺术修辞手法:互为对偶形成鼎足对(三句对);运用典故表现深厚之情谊,互文见义。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
古典诗词,格律甚严,然在意象组合这种特殊句式中,诗句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又较松驰,对语意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词语一概省去,造成言简义丰、辞约意繁、诗情虽藏而意脉袅袅不尽的美感效果。诗与画,皆重状写感觉,但诗不能把心物感应的色相美直接移入作品,诗的意象借助抽象的思维符号,作为传达感情信息的媒介,然而却具有点彩画法那种利用人的远看把点联成线条,由此产生颤动感觉的效果。意象组合句式,也可谓以点联成线的,画在之间略去解释性的中间环节,所以可以产生一种似断实连,貌离神合的跳跃颤动的美感。12.第1段中布莱克的话中的“灵感”的意思是()
a.心里的感觉、思想 b.艺术家独创的感觉和思想
c.运笔方式和表现手法 d.艺术家独到的感觉和思想,特异的表现手法
13.意象组合的两个条件是()
①缺少谓语动词,不设置任何虚字,将几种意象有机拼合,构成一幅立体的艺术画面。
②以情思为灵魂,用灵魂串接意象,使意象渗透诗人的思想感情。
③意象之间,被无形的情绪线索牵连贯穿,隐隐地,有着一条艺术思维的意脉。
④情感触境界而发生,境界不同,情感也随之变迁;情感变迁,意象也随之更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本文概括诗歌意象组合的美感,正确的一项是()
①言简义丰、辞约意繁,诗情虽藏而意脉袅袅不尽的美感。
②在词中,为写婉曲深邃之意境,便有较为复杂的意象组合。
③寓繁于简,寓万千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
④画面之间产生一种似断实连,貌离神合的跳跃颤动的美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对原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诗人十分善于表现他们心里的感觉、思想并捕捉一闪即逝的灵感的特点体现了他们艺术家的特质。
b.意象是诗人感觉中的具体对象
c.在意象组合这种特殊句式中,诗句的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较松弛这一特点,与古典诗词严格的格律形成了矛盾。
d.诗与画,都注重状写感觉,但画能够把心物感应的色相美直接画进作品,诗的意象必须借助抽象的思维符号,却具有类似点彩画法的艺术效果。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就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雷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启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大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人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一个超乎这两个人之上的更新更完善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了创造,那就是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巳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而柳永至今还享有此殊荣。16.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①开头说“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这“里程碑式的”是什么意思?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划线句子的意思看,柳永开创了—种什么样的作品样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6分)
①文中说柳永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的,请找出两个例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这“辩证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最后说“柳永至此还享此殊荣”,这里的“殊荣”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果要概括全文的内容,下面列举的哪几项必不可少?(4分)
a.柳永在词的创作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b.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c.柳永艺术高峰的产生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
d.柳永取得成功在于他正确处理了他与环境的关系。
e.柳永勇于在逆境中奋斗,从而创造了艺术的生命。
f.柳永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是他取得成就的基本条件。
五、(27分)
20.依据下面信息的内在顺序,将这一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3分)
以色列对已经埃及一名高级安全人士证实的埃及为阻止以色列“毁灭”巴基斯坦政权及其领导人阿拉法特将考虑派军进驻西奈半岛的消息立即作出准备派遣—支有实力的部队“保卫”该岛南部边界的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文空缺处填上相关的句子,使前后文意贯通,构成排比句(5分)
生活是一部教科书,在这本书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这本书的引导、启示下,我不断地成长、成熟。感谢生活!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其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8个字。(4分)
来自上海、南京、武汉、镇江、重庆的19家大型企业近期在四川攀枝花举行的第二次长江流域大型企业水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发出了保护长江水资源共同宣言:建立健全企业节水和排污管理办法,认真履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真正作到企业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达到100%,对一切破坏环保事业的行为,自觉抵制,坚决打击。他们呼吁所有沿江大型企业共同保护长江水资源。促进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根据课文填写出相关句子(4分)
(1)然是役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黄花冈七十二烈土事略>序》
(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衰痛者和幸福者?(《纪念刘和珍君》)
24.翻译文言文(5分)
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5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5.(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
周围平《智慧与人品》中有—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请仔细揣摩这句话,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二)
二、7.c 8.d 9.c 10.d 11.a
三、12.d 13.c 14.d 15.c
四、16.①开创性的(“前所未有的”或“创造性的”均可)②市民文学(“市井文学”或“市民通俗文学”均可)
17.①例证1:柳永曾发过牢骚 例证2:柳永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 ②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18.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19.a、d、e
五、20.①为阻止以色列“毁灭”巴基斯坦政权和其领导人阿拉法特,埃及准备派军进驻西奈半岛。②这条消息已经埃及一名高级安全人士证实。③以色列针对该信息作出了准备派遣一支有实力的部队“保卫”该岛南部边界的决定。
21.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22.19家沿长江大型企业,近期在攀枝花召开座谈会,发出了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共同宣言。
23.(3)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2)相逢何必曾相识;(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4.王旦亲眼目睹了王饮若,丁谓的所作所为,想劝止他们可自己早已参与其中了,想要辞官又觉得皇上对自己不错。(这时)才感到李沅原来的见识是那样高远,感叹道:“李文靖真是圣人啊!”
25.(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的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26.评价标准同高考。
高三语文资料推荐篇二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
(一)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谙(ān)熟 麻痹(bì)西风东渐(jiān)
b.庇(bì)护 答(dā)理 安步当(dàng)车
c.发酵(jiào)根茎(jìng)管窥蠡(lí)测
d.擂(léi)鼓 盥(guàn)洗 拾(shè)级而上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宁谧 瑕瑜可见 赝品 山青水秀
b.喝彩 繁文缛节 痉挛 消声匿迹
c.凯觎 洪福齐天 急躁平心而论
d.厮打 名不副实 瞭望 跻身其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__________普通话,__________规范汉字。
②制定本法第四章法律责任的指导思想是:对__________本法规定者应该由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__________了,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它。
a.①推广 推行 ②违犯 ③颁布
b.①推行 推广 ②违反 ③公布
c.①推广 推行 ②违反 ③颁布
d.①推行 推广 ②违犯 ③公布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从郑州到西藏,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要骑车旅游实在不易。
b.一些不法商贩,为了抬高棉花价格,故意囤积居奇,准备善贾而沽。
c.有些私立学校的老师,年龄近七十岁,可谓师老兵疲,教课已力不从心。
d.为了观看灯火晚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家属院已是十室九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注意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神舟”号的试飞成功,标志了我国航天技术有着新的发展,对突破载入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c.日本最高法院竟无理判决揭露南京大屠杀事实真相的东史郎等人败诉,公然为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丑恶表演。
d.据介绍:济南市所属山区海拔较低,人类活动频繁,尤其是近几年对南部山区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导致野生植物生存环境恶化,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我们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___________,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①充满了闲适欢愉 ②感受到了闲适欢愉 ③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 ④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 ⑤大地整个一副快乐的神态 ⑥整个大地一副快乐的神态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王烈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乡党归仁。其诱人也,皆不因其性气,诲人以道,使之从善远恶。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烈叹曰:“韶乐九成,虞宾以和,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三国志·魏书十一》)
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邂逅迷惑 邂逅:偶然,一时
b.遂使人推之 推:访求
c.人能有感 感:感想
d.其诱人也 诱:诱导
8.比较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
②乃语之而去
③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④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成德立,乡党归仁 乡党:同乡人
b.知耻恶,则善心将生 耻恶:羞耻与罪过
c.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 购募:招求失主(来领取)
d.间年之中 间年:隔年
1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b.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
c.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d.其诱人也,皆不因其性气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烈劝人从善,从不管那人性格脾气怎么样,他只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诲人
b.王烈盗牛者赠布,是因为他认为盗牛者能悔恨自己的过错,懂得以恶为耻,这样的人将要产生善心,于是给他布劝他做好事。
c.“代担人”拾到老父之剑后,先是想放下剑离开,但担心别人拾去后,失剑人会永远失去宝剑,想捡回去再招求失主,又怕出差错,于是就一直守在那里,直到失主出现。
d.盗牛者做了坏事,怕让王烈知道,老父发现有人做了善事又急着要告诉王烈。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时代,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次历史变更的苦涩厚味,匆匆忙忙赶路去了。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族人束发还是留辨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迹,他更不会不知道按照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
但是王国维先生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把两者连在一起了,于是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文化认同竟还没有消散。为此,宏才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是要以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又是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12.下列各项对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
a.“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时代”是说清朝的灭亡使中国摆脱了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真正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b.王国维的死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起敬。
c.作者引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意在说明王国维先生不是为清朝尽忠而死,而只是死于“一种文化”。
d.文中说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但从其遗嘱看,他之所以选择自尽,是为了避免“义无再辱”。
13.对王国维先生死因的深层探究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社会震荡,世事忙乱。王国维无法再专心从事自己的研究,内心痛苦,所以自尽。
b.作为清朝臣民,看到清朝的灭亡,他决心为清朝尽忠,所以,选择在皇家园林自尽。
c.随着清朝的灭亡,他所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内心痛苦之极。他的死,表面上是为清朝尽忠,实质是死于一种文化。
d.王国维说“义无再辱”是将自己和黄宗羲顾炎武等大学者的慷慨行迹对比,认为自己不象他们那样有骨气,似乎感到了羞辱,所以自杀。
14.对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死前非常苦恼,他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该为文化而死,还是该为清廷而死。
b.“一种文化”是包含了多种意义的广义概念,如正值衰落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稳定的某种文化认同等。
c.“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的心理挣扎”与“王国维的心理挣扎”本质并不一样,前者为反清复明,后者为忠于清廷。
d.作者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等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为()
a.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王国维自尽是必然的。
b.一个文化大师在社会变革时期因在心理挣扎中找不到希望而自尽,令不可惜。
c.一个汉族人在清朝灭亡后的1927年还留着辫子,为清朝尽忠而死,让人遗憾。
d.作者列举了诸多著作、学派,旨在说明清代在传统文化方面成就极高,因而影响也极深。
时令已是初冬,静儿从城郊采来一把野花,兴冲冲地让我辨识。
“皮菜花”,我一下便认出来了。这是在荒碱地里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春上,它开始萌芽,油亮、肥厚的叶片贴着地面,从菜心向四下一层层铺展开。入夏不久,就会从根部娉娉婷婷地拔出两根、三根细长的梗儿,长到尺余,分出许多枝丫。入秋,就开出一簇簇的白色小花儿。秋冬之季,它虽然也风干了,但梗儿细瘦且坚挺,花儿虽枯而不谢,在诸多经不住严霜而纷披衰萎的野草丛中,它便隐隐有了一种鹤立鸡群的王者性质。
静儿挑拣出几枝,经过整修制作,扎成一束,取代了案几上花瓶里那束塑料花。
皮菜花也真有几分不俗,黄豆般大小的花儿,花瓣薄如蝉翼,几百朵,上千朵花儿密密挤挤而井然有序地结满枝头,成团成簇,瘦骨铮铮的花梗儿疏密有致,洁白如云的花簇高低错落,宛如一支素净典雅的白珊瑚。插一束在案头,别有一番情致。
我喜爱上皮菜花了,并且,还不断赋予这种喜爱以新的内涵。从发现它的形美,到悟出它的神美。
第二年的深秋,比头一年早一些日子,静儿又去野外采回来一束皮菜花。一进门,就嚷说她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她把花束凑近我:“爸爸,你瞧,你仔细瞧”。
女儿不无神秘地把手里的花束一拍,从上面星星点点飘落下一些什么。我仔细看那茶几上的飘散物,竟是一朵朵鲜黄的有五个瓣的小花儿。我再察看静儿手中的花束,尚没飘落的黄色的小花,就嵌在那所谓的“小白花儿”的怀抱里。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哦!那些被我们称之为花的,竟是皮菜花的花托,真正的皮菜花是这些小黄花。
不知怎的,当我的视线再落到那束曾被我形神兼爱、赞叹不已的皮菜花上时,却顿觉黯然了。什么非凡的适应性,顽强的生命力,永不凋落的情致的,紧密团结的精神,全是人造的。我好像受了那“小白花”的欺骗,不由望之生厌了。
我对静儿说:“新的不用换了,去年的那束,也扔掉!”
“为什么?”静儿不解而不平地盯着我,“它不还是原来的它?它哪一点变了呢?为什么您就不喜欢它了?”
……
是呵!不还是那束皮菜花吗?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一变化,而我为何就不喜欢它了呢?我对它喜欢与厌恶的分野,竟在于它是花不是花!哦,我,还有人们,有多少认识仅是从概念出发呀!
16.第5自然段写作者“从发现它的形美,到悟出它的神美”,其中“神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5个字,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对皮菜花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不超过18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我”喜欢皮菜花是因为它不仅形美,而且神美。
b.“我”厌恶皮菜花是因为它竟是一朵朵鲜黄的五个瓣的小花儿。
c.“我”对皮菜花的态度从喜欢变为厌恶,其实不关花的事。
d.对客观事物的喜爱,要不断赋予这种喜爱以新的内涵。
e.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五、(12分)
20.将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超过75个字)(3分)
这项计划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
这项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圆
这项计划要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
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计划
这项计划由已退役的美国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划线部分填上两个恰当的分句,使它与所给的例句句式相同,但所举例句的内容须是正面的。(5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答 假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渎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意思,不超过15个字。(4分)
莫斯科时间7月13日18时10分(北京时间22时10分),图际奥委会主席胡安·萨马兰奇在莫斯科的世界贸易中心会议厅宣布:“有幸举办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是北京。”
出席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的105名委员参加了今天的投票,北京在第二次投票中以56票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在这一轮投票中,多伦多获得22票,巴黎获得18票,伊斯坦布尔获得9票,而日本的大坂在第一轮即遭淘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名句填空[共4分,每空1分,(1)—(3)题任选2题,第(4)题必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解缙·对联)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24.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答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帐,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边一段文言,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唧唧和哼哼,在迷宫里一同找到了一个很大的奶酪站,他们兴高采烈,整日在此享受。突然有一天,奶酪神奇地消失了,嗅嗅和匆匆毫不犹豫地穿上跑鞋,头也不回地离开此地,去别处寻找新的奶酪。他们如愿以偿,很快就找到了更大更好的奶酪;而唧唧和哼哼对谁动了他们的奶酪,先是惊讶,继之怒骂,之后等待一—等待别人把奶酪送回来,但始终没有人把奶酪送回来,唧唧在劝说哼哼无效的情况下,只好独自寻找奶酪,他冒着危险历尽艰难,终于也找到了更好的奶酪,而哼哼虽饿得奄奄一息,却还在苦等。
请联系社会现实,以“奶酪被动之后”为话题,写—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一、1.c 2.d 3.c 4.b 5.d 6.a
二、7.c 8.d 9.b 10.a 11.a
三、12.d 13.c 14.d 15.c
四、16.神美的含义是指它有非凡的适应性、顽强的生命力、永不凋落的情致、紧密团结的精神。
17.“我”前后态度是先喜欢,后厌恶。因为“我”先入为主地对皮菜花形成了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看法,甚至是一厢情愿地不断赋予皮菜花以新的内涵,直至成为概念,形成定势思维,所以当新发现打破了自己原先的概念时,又主观地“望而生厌”。
18.只从概念出发认识事物是错误的。
19.ac
五、20.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投资数十亿美元、由已退役的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并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的计划。
21.假若当初李世民不礼贤下士,从谏如流,怎么能赢得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基业呢?假如当初齐恒公不胸怀宽广,捐弃前嫌,怎么能获得号令诸侯,雄视天下的霸业呢?
22.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六、23.(1)寄意寒星荃不察;(2)化作春泥更护花(3)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4.(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谰色彩中蕴着哀伤。
(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有着思乡情结。
(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于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25.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鱼,一定会有迎合人的脸色,有了迎合人的脸色,就会歪曲违背法律,歪曲违背了法律,就会被罢免宰相的职位。(到那时)即使我很想吃鱼,他们肯定不会长期送给我鱼吃,可我又没有能力自己供自己鱼吃。
七、作文,评分标准同高考
高三语文资料推荐篇三
高三语文综合训练(三)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棕榈(lǘ)香茗(míng)排难(nàn)解纷
b.酝酿(niàng)潜(qián)力 心宽体胖(pán)
c.教室(shì)时分(fèn)良莠(yǒu)不齐
d.作(zuō)坊 抽屉(tì)解(xiè)甲归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 无事生非 震撼 常备不懈
b.剪彩 莫衷一是 通辑 真知灼见
c.饯别 相铺相承 间谍 见微知著
d.绵亘 鸦雀无声 部署 名声雀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这一错误举动,__________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______________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广大受害国人民的感情,也_________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一系列____________表态和承诺。中方将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方提出___________交涉。
a.摧毁 损害 违反 郑重 严正
b.损害 伤害 违犯 庄重 郑重
c.损害 伤害 违背 郑重 严正
d.伤害 损害 违背 郑重 严正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法轮功练习者受李洪志精神控制,竟引火自焚,对他们这种糊涂做法,我们真是不可理喻。
b.张老师退休后,一心一意搞根雕创作,他抱残守缺,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c.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不翼而飞,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d.杂技演员在钢丝绳上颤颤巍巍地走着,如同阪上走丸,让观众为他们捏着把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美国和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飞机在空中飞行,其尾气可直接影响气候变暖
b.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合理的怀疑精神,以怀疑精神开辟通往真理的道路。
c.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也随着树枝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d.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少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山峰如屏,溪水如歌,鹅孵石铺就的古道,将你带入古老意境的同时,也将你引到了爱莲堂前。_______________大多数书写的是周敦颐和他的两位优秀后裔鲁迅、周恩来的名言警句。伫立堂中,你会情不自禁地去寻觅三位周氏奇人间千丝万缕的牵系。
①大门两边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
②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刻在大门两边
③言简意赅地道出源远流长并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周子理学
④言简意赅地道出周子理学的源远流长和对后世的影响
⑤堂中悬挂着好些书法作品,争奇斗妍的作品中
⑥堂中悬挂着好些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争奇斗妍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筐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7.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盗逸 逸:逃跑 b.用王翱荐 用:采用
c.若比户稽核 比:比较 d.濒行 濒:临近
8.比较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遇学官以礼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b.为祛除之 公为我献之
c.继宗即发牒取库金 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d.惟杨继宗一人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
9.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b.以一仆自随,署萧然
c.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
d.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杨继宗爱民的一组是()
①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 ②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③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④金具在,与我印券
⑤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⑥继宗即发牒取库金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⑥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针对当时狱囚病死较多的情况,按时供应饮食,下令每三天洗浴一次,使很多囚犯活了下来。
b.杨继宗重视教育,任嘉兴知府期间,大力兴办社学,发展了当地的教育事业。
c.杨继宗是个清廉的官员,孔儒突然搜查他的府衙,发现箱子里只有几套破旧衣服,惭愧地离开了。
d.太监们向杨继宗索取钱财,杨继宗不敢给,因为他们不能出具有效的凭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有意味的形式”,这是西方世界流行的影响极大的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理论。近几年国内不断有人探讨这种理论,并被一些人所采用。英国的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1881—1966)在《艺术》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美学假说。其后被西方现代派普遍接受,被推崇为“从逻辑上说,这大概是现代艺术理论中最令人满意的”理论。克莱夫·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据。“离开它,艺术品就不成其为艺术品;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没有。”那么,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呢?克莱夫·贝尔认为它由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一是形式,一是意味。所谓形式,是指作品各个部分和质素的纯粹组合关系,如线条和彩色构成的组合与关系。所谓意味,是指艺术品的形式所唤起的一种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特殊的审美感情,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美和美感。它是在审美观照艺术品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克莱夫·贝尔从他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基本观念出发,贬低再现性的艺术品,认为这种艺术品不是靠纯粹的形式去唤起人们的美感,而是靠与艺术无关的社会生活内容,他说,“按我们的审美假说,它们称不上艺术品”,“因为感动我们的不是它们的形式,而是这些形式暗示或传达的思想和信息”,“再现往往是艺术家低能的标志”。克莱夫·贝尔还贬低艺术的美的性质,他认为“美的”这个词语是用功利、同日常感情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美只是世俗之人眼中的美,而不是一种引起真正的审美感情的那种美。克莱夫·贝尔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基本观念并没有解释清楚。一位美国学者早就指出,他的理论患了“恶性循环”病。当人们问他,“有意味”是什么意思呢?他回答说,它是由形式所唤起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可当人们问他,这种审美感情来自何处?他又回答说,它来自“有意味的形式”。结果是用前者解释后者,又用后者解释前者,什么也没有解释清楚。在我们看来,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根本问题是否定社会历史因素的作用,因为他最终把引起那种特殊的审美情感的原因归结于“终极的实在”、“高踞于万物之上的上帝”。他的理论的唯心主义的实质是明显的。但我们借用“有意味的形式”,并加以改造,用来说明艺术的审美特征,还是可以的。
12.下列有关“有意味的形式”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有意味的形式”是由英国的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首先提出的美学假说。
b.该假说被国内外现代派普遍接受,成为当前国内外流行的影响极大的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理论而备受推崇。
c.克莱夫·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包含形式和意味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有意味”即由形式所唤起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
d.根据“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克莱夫·贝尔认为再现性艺术品是靠与艺术无关的社会生活内容,去唤起人们的美感。
13.对文中加粗词语“不可分割”的正确理解是()
a.“形式”决定于“意味” b.“形式”和“意味”都不能缺少
c.“形式”决定“意味” d.“形式”和“意味”是同时出现的1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在审美观像镜子一样照进艺术品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
b.它是在审美观像光线一样照射艺术品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
c.它是在审美观像照相机一样对艺术品摄影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
d.它是在审美观对着艺术品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
15.以下说法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a.克莱夫·贝尔所说的“纯粹的形式”是指艺术品各个部分和质素的纯粹组合 b.克莱夫·贝尔所说的“真正的审美感情”是指由艺术品的形式唤起一种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特殊的审美感情。
c.克莱夫·贝尔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基本观念没有解释清楚的原因是他的理论患了“恶性循环”病。
d.“终极的实在”、“高居于万物之上的上帝”是引起克莱夫·贝尔所说的由艺术品的形式唤起的一种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审美感情的原因。
我非画家
冯骥才
近日画兴忽发,改书桌为画案,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笔墨纸砚,友人问我,还能如先前那样随心所欲么?我曾有志于绘画,并度过15年的丹青生涯,后迫于文革剧创,欲为民族记录心灵历程,遂改道易辙,步入了陌生的文坛。然而,叫我离开绘画又何具其难。
画者练就了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文学的思维也包含着绘画的思维。
文学的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无论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绘画是片断静止的丈字。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同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己;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尚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文学给予我画的,只是更凝聚的境界,更自由的联想,还有文学的本质要求:不重复、绘画允许重复,文学不允许重复。
在一种艺术里呆久了,易生麻木,今人称之为:感觉疲劳。自己创造的,愈有魅力,愈束缚自己。与之疏远一段时间,相隔一段距离,反而能更好地感觉它;艺术的表现欲望,压抑它反倒能成全它。这样,每每写乏了,开砚捉笔,展纸于案,皎白的一张纸上好似布满神经,锋毫触之,敏感异常,仿佛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这才是绘画的最佳状态。放笔纵墨,久抑心中的形象便化作有情感、有呼吸、有灵性的生命,活脱脱呈现出来。
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
我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
至于画风画法,欲言无多,一任自然而已。风格是一种气质,或是一种生命状态,风格无法追求,只有听任生命气质的充分发挥。若以技法立风格,匠也。
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
我笑而不答。画家这两个字,对于绘画本身无从帮助。
16.第1自然段“先前那样随心所欲”具体指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17.第5自然段中写道,“画非画,文非文”,在作者心目中,这“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文”是______________。文中又写道,“画同文,文亦画”,作者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6分)
18.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我笑而不答”。到底作者愿意什么?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说“我非画家”,是由于他已离开绘画而步入了文坛,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比绘画大。
b.“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是说这心中的“画”,是完成了绘画创作的全部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c.本文语言流畅,挥洒自如。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比喻、反复、排比、对偶等辞格的运用,乃至文言词语句式的调度都恰到好处。
d.“……仿佛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比喻艺术表现欲望受压抑时绘画的最佳状态。
e.本文运用比较手法纵谈绘画与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和哲理色彩。
20.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3分)
布什总统私下里与顾问讨论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华盛顿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德·格普哈特赞成的俄罗斯打算加入北约的问题。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依照下面这段话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式,补写与之相应的句子。(3分)
中华民族是具有“大一统”传统的有凝聚力的伟大民族,中国历史上虽然有过多次的“分”与“合”,但纵观历史进程,“统一是主流,乃常态,为国人所称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是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请筛选最重要的材料,用简明的语句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文字(最重要的材料不能遗漏,不超过100字)(6分)
①爱因斯坦1921年发现了光电效应,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②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③爱因斯坦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④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⑤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1955年去世。⑥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⑦爱因斯坦是一位可以和牛顿媲美的科学家。⑧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量子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相关的句子(4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分析“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文段,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千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明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猩猩长着人一样的面孔,既能说话,又会发笑。嗜好饮酒,喜欢空鞋子。有个人把他们所喜好的鞋子摆在野外诱惑猩猩,自己藏在附近窥伺。猩猩看见这些东西,知道是投下的诱饵,就大肆谩骂这个人及他的祖父、父亲。他们还互相告诫不要落入圈套,呼朋引伴、边骂边离去。但没走多远,猩猩又回回头张望,既而互相商议道:“何不尝一尝?”然后回转来,先用指头蘸取品尝,接着就昏头昏脑也忘了先前的戒忌,开怀畅饮起来,直到醉醺醺地抓起鞋子套在脚上。那个藏在附近的人冲出来,将这群跌跌撞撞的猩猩收擒了。
文中的猩猩是人们嘲笑的对象,但我们人类在面对诱惑时又能比猩猩高明多少呢?请结合文意,联系自身或社会实际,以“面对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题材不限。
(三)
二、7.c 8.c 9.c 10.a 11.d
三、12.b 13.c 14.b 15.a
四、16.步入文坛前的15年那样自如地作画。
17.①片断静止的文学(或“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的再现”)②绵延不断的画面(或“用文字作的画”)③文学创作和绘画本质是相同的。
18.①作者愿意既为文以作画。②而不在乎画家、作家的头街。③因为为文是作者对社会人生尽责任的方式。④作画是作者自身一种深刻的生活方式。
19.a、d
五、20.①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了打算加入北约的想法。②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华盛顿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德·格普哈特表示赞成。③布什总统私下里与顾问讨论了这个问题。
21.分裂是逆流,为变态,为国人所不齿。
22.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1921年他因发现光电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奖。(表述不求与上文一致,但主要信息不能少)。
23.(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杨柳岸,晓风残月。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4.(1)“空山不见人”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
(2)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他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意境。
25.翻译: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您的,您为什么这样不了解我呢?(或您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走了。
高三语文资料推荐篇四
高邮临泽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李娟
2013-5-14
高三语文文言文训练
(一)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为墓志铭 徐渭
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①。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久之,人稍许之,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浼袒禓②似玩,人多病之,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
生九岁,已能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余年,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及,每一思废寝食,览则图谱满席间。故今齿垂四十五矣,藉于学宫者二十有六年,食于二十人中③者十有三年,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而己不为动,.洋洋居穷巷,僦数椽储瓶粟者十年。一旦为少保胡公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使折简以招,卧不起,人争愚而危之,而己深以为安。其后公愈折节,等布衣,留者盖两期,赠金以数百计,食鱼而居庐,人争荣机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至是,忽自觅死。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独余书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文若干篇而已。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
初字文清,改文长。生正德辛巳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讳鏓庶子也。生百日而公卒,养于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而夫人卒,依于伯兄讳淮者六年。为嘉靖庚子,始籍于学。试于乡,蹶。赘于潘,妇翁薄也。又一年冬,潘死。明年秋,出僦居,始立学。又十年冬,客于幕,凡五年罢。又四年而死,为嘉靖乙丑某月日,男子二:潘出,曰枚;继出,曰杜,才四岁。葬之所,为山阴木栅,其日月不知也,不书。
注释:①长沙公:王阳明门人。王氏宗:指王阳明学说。②不浼袒禓:意谓虽别人在旁边赤身露体,也不以为意,不怕会被玷污。③食于二十人中:徐渭被录取为山阴县学生员。山阴县学有廪膳生员二十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九岁,已能为干禄文字,及长益力。干:求取 .b.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售:出售 .c.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制:阻止 .d.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 治:管理 .
6.以下全都表明徐渭“不合世俗、狂傲清高”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 ②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及 ③使折简以招,卧不起
④人争荣机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 ⑤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 ⑥明年秋,出僦居,始立学。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③⑤⑥
7.下列各项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渭早年丧父,靠亲人拉扯长大。成人后又十分贫困,一度靠租房维持贫困的生活。b.徐渭年轻时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学习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他在绘画、诗歌等方面都有成就。
c.在幕府里,徐渭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与一般人不同。他的安全与危险的感觉与别人恰恰相反。
d.徐渭认为文人即使有操守,在幕府中仍然是十分危险的,与其等着别人杀死他,还不如自杀好。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旦为少保胡公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3分)
(2)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4分)
(3)为嘉靖庚子,始籍于学。试于乡,蹶。赘于潘,妇翁薄也。(3分)高邮临泽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李娟
2013-5-14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节选)
曾巩
府君讳保雍,字粹之。景德二年举进士。授山阴主簿,有能名。提点刑狱皇甫选上其状,拜大理评事,监尉氏酒。逾年,知三泉,用故事,得假五品服专达。既至,叹曰:“吾常所欲为此,几可试也。”县以治闻。
李丞相迪镇永兴,扳府君自赞,遂通判其军府。李公去,寇莱公代之。诏易府君凤翔,莱公雅知其贤,因奏留之。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玺书奖之,迁殿中丞。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迁太常博士,寻换晋州。今上即位,以屯田员外郎知汉州。夜中四卒叩府,告禁兵两营变。佐吏骇,辈入府,府君徐出,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遂及同谋者九人弃之市。因奏言蜀戍兵久合,往往叛,可因使臣去来番代之,行之至今。
擢拜都官,还朝,庄献太后面嘉之。有冯异以化黄金干太后,得奉职监鄂州税,知州欧阳颖事之曲恭。武昌臵场中市民炭,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比漕发,乃直取载之,以为故。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当论,府君自荆南乘单船,六日夜入鄂,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同时,汉阳俚民贩茶,得知军骆与京诬民忤巡检,应首死者二十人,随者百余人,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二十人者得不死,随者皆贳。
汉阳距江为城,潦至堤辄毁,岁调薪石,发民完之,工四千人,两县以病,府君身自护作,省工费半,堤完至今。迁祠部郎中,满岁,更两浙转运使,行部至婺,刺得其守罪,留治之。未既,疾作,遂不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莱公雅知其贤,因奏留之
雅:向来
b.迁太常博士,寻换晋州
寻:不久
c.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
鞫:审讯
d.有冯异以化黄金干太后
干:触犯
6.下列句子中,属于张府君“辩诬”的一组是(3分)
()①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
②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
③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
④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
⑤自荆南乘单船,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
⑥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府君景德二年考中进士。担任山阴主簿一职,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后来因为皇甫选的举荐,担任大理评事,监尉氏酒。第二年,担任三泉县令,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
b.寇莱公了解张府君的贤能,当他代替李迪镇守永兴时,奏请皇上留下张府君留在凤阳,张府君遇到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也据理力争,得到了皇上的表扬。c.张保雍知汉州时,夜间有四个士兵叩见他告诉他禁兵两营兵变,张府君识破他们的阴谋,最终知道是这四个士兵和其他人合谋叛乱。
d.汉阳百姓贩茶,骆与京诬告百姓不服从检查,判处二十人死刑,受到牵连的有一百多人,张保雍亲自前往查明真相,二十人都没有判处死刑,受到牵连的人也得以赦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3分)译文:
(2)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4分)
译文:
(3)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3分)
译文:
高三语文资料推荐篇五
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综合训练(教师版)
主备人:朱泉辉
2018年10月16日
1.(2018南京、盐城一模,1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
黄庭坚
关寒塞雪欲嗣音①,燕雁拂天河鲤沈。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
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②。
[注] ①嗣音:传递信息。②《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 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分析诗句蕴含的情感)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6分)明确(1)前两联体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宦游在外,思念亲人,却只能以书信和叔父交流,想见不得见,想归不得归的惆怅寂寥。
解析(1)解答这类题目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由注 释“嗣音”可以得知诗人身处“关寒塞雪”的艰苦环境中,想要给叔父写信;“燕雁”和“河 鲤”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传递书信的意象,然而条件艰苦,书信难达。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想要与叔父交谈互相慰藉的迫切,然而归期未定。
(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后两联多用虚笔,请做简要分析。(5分)明确(2)后两联诗人运用虚写,想象自己回到家乡,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田园之美。既表现了自己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又构想了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解析(2)题干已点明手法为虚写,学生应侧重于其表达效果。“弓刀陌上望行色”一句,诗人站在塞外的道路上,见行色匆匆归去的人们,联想到自己归乡之后的情景,想要与儿女家人欢聚一堂,秉烛夜话。尾联用一个“更”字,加深了诗人欲与叔父东归而去的渴慕与期盼。结合注释,可知尾联化用《世说新语》典故,表达了诗人离乡之远,时间之久,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之感。
2.(2018苏北四市一模,10—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关问题。(11分)
月下呈章秀才 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注]过。
[注] 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
(1)(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简要赏析第二联的表达效果。(6分)答案(1)①视听结合、借景抒情;②借蟋蟀鸣叫和寒鸟跳动,写自己难以入眠的愁苦;③承 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接开头的“摇落”和“奈此何”,引出下文的身世感慨。
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颔联是写景的句子,然后从写景艺术中寻找恰当的手法加以表述。上句从听觉写蟋蟀鸣叫,下句写寒鸟在树枝间跳跃;同时,诗句中写景的诗句必然会包含作者的情感,由景入情,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即可。
(2)(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5分)答案(2)①草木凋零的无奈;②人生向老的忧伤;③被贬他乡的哀怨;④家贫无以招待好友的愧疚;⑤对章秀才的赞美(赞美章秀才有魏晋名士的风度)。
解析(2)“百感”是全诗的核心字眼,统领全诗。对于此内容应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联中写自古以来,逢秋悲寂寥;颔联借景抒情,写出内心愁苦;颈联“向老”二字可见人生流逝的悲苦,同时也可见贬谪之苦;尾联紧扣友人之感,颇为复杂。
3.(2018无锡期中,10—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相关问题。(10分)
蝶恋花 [清]谭 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1)(鉴赏艺术技巧)词的上阕前三句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以环境的幽深烘托女子的孤单寂寞;通过埋怨鹦哥错报信息的行为(心理)描写她思郎心切。
解析(1)首句写庭院幽深之景,以景物相衬;
二、三句通过心理活动来直接表现人物的形象,通过埋怨鹦鹉错报信息从而曲折委婉地传达出自己对男子的思念之情。(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试简要分析。(6分)答案(2)下阕虚写,前三句通过想象男子在江南生活的情景,担心男子留驻江南,希望他早日回家相聚;后两句是侧面描写,表达对男子的思念心切;想象自己变成车前草,阻断男子西去道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解析(2)下阕整体属于虚写,前三句,通过想象男子在江南生活的情景,同时以反问之句侧面表现盼归之切;后两句想象别后之行,以此表达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4.(2018苏锡常镇四市二模,10—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梅 郑 谷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1)(鉴赏首联作用)简要说明首联在全诗中的主要作用。(4分)答案(1)点明离别的时节,“寒”、落梅等渲染离别惆怅气氛,梅花飘落为下文“孤香黏袖” 等做铺垫。
解析(1)关于诗歌中某一联的作用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首联侧重写景,写早春时分,点明时节;“寒春”一词在表明时令的基础上写出寒意袭人,同时后一句中“雪飘飘”通 2 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过写梅花飘落更添惆怅之意,渲染离别时哀愁的氛围;首联写梅花飘落为下文做铺垫,同时点题。
(2)(分析诗歌内容)这首诗是如何借梅来抒写离情别绪的?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6分)答案(2)作者不直言离人不忍离去,而是通过写梅花在酒杯中照影,黏在离人的衣袖上,离人踏上行程,梅花又跟随过桥,表现梅花的多情和依依不舍使离人断肠,作者写梅花的多情其实是写离人的多情,这些写显得委婉含蓄。
解析(2)题干中已明确指出“离情别绪”的情感,学生答题时应该紧扣此词;同时答题指向为借助梅花的描写,将两者结合即可。第三联先将梅花与桃花作比,突出梅花的“素艳”之特点,同时后一句直接描摹“孤香黏袖”写依依惜别的深情;第四联写离人肠断,直接抒情,同时写梅花片片跟随,无情之物顿时也具情感,两者交融。5.(2018如皋中学月考,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注] ①凌云: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中有“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 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jiān fú):举荐提拔。④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1)首联运用了用典和对比的表现手法。第一句用司马相如的典故不仅盛赞朋友才华 横溢,还与下一句形成对比,突出了朋友高才华(高志向)与低职位之间的强烈反差。
解析(1)诗人首先用典,“凌云”,借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陆沉”比喻生活在人世间而实际过着避世的生活,常用来称“市隐”之类的处世态度。再运用对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将高才与低职相对比。
(2)(分析情感)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着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6分)答案(2)①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关切;②对统治者重用人才的渴望;③对埋没人才这种现实的不平与愤懑。
解析(2)尾联出语婉转,但仍包含怨愤不平之意。“割鸡”呼应首联的才高位卑。尾联为友人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斡旋,让他能在近乡之处做一个地方官。诗中人物的贫贱自守、兀傲奇崛、放旷不羁、愤世嫉俗,也正是黄庭坚的自我写照。诗人为其坎坷遭遇大鸣不平,抗议世道的不公,实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6.(2018扬州中学阶段检测,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梦 回① 林景熙②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 ①梦回:梦醒。②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
(1)(分析诗歌的内容)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答案(1)诗眼应该是:“何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1分)此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第一句,描写了梦醒的时间、地点与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在荒凉的旅馆住宿时心中的凄苦,为后来的景物描写、个人感情的抒发做铺垫。
解析(1)本诗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愁”字,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愁。第一句交代时间、地点、环境,自然引出下文梦醒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赏析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技巧。(6分)答案(2)①最后两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深夜的寂静与莲叶的响动声相衬,以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鸥的骚扰相衬,充分刻画出当时冷寂凄凉的气氛。②衬托手法,用“未眠鸥”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长夜难眠的愁苦,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
解析(2)一动一静,形成对比。“无风”是静,“莲叶响”是动。“水寒”之下的“未眠鸥”,衬托出未眠的还有人。一联诗句中,可能多种手法并用,注意要点是否答全。7.(2017常州一模,10—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关问题。(10分)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 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1)(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句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1)点明时令气候,营造了空阔寂寥的氛围;以“北风寒”烘托别时悲凉的心情。解析(1)送别诗的写景除了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事件)外,还有渲染气氛的作用,答题时可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北风”说明是在冬季,“寒”既指天气寒冷,还指因与友人分别而内心寒冷。
(2)(分析情感)“楚水吴山道路难”暗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答案(2)道路遥远难行,表达对友人此去的关切担忧;山川阻隔,后会难期,抒发离愁的沉重。解析(2)写景是为了抒情。“吴楚”说明两地相隔之远,其道路之艰难可想而知。体现诗人对远去的友人的关切担忧与思念。
(3)(鉴赏诗意)
三、四两句与王维《渭城曲》中哪两句的诗意相似?(2分)答案(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如果记得,书写出来不是难事。因为两者都有举酒属客之意和感伤离别之情。
8.(2017南京、盐城一模,10—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 ①大历四年(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此诗即作 于成都客舍。②其那:怎奈。
(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从全诗来看,作者“悲”的原因有哪些?(5分)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答案(1)不受重用;韶华易逝;苍生之痛;羁旅之苦;孤独寂寞。
解析(1)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续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主观原因: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年华易逝;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心忧苍生;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羁旅之愁;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愁无知音。
(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请赏析诗的最后一句“江上蝉鸣空满耳”的妙处。(6分)答案(2)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2)赏析,就应先说手法,再说内容、情感、效果等。末句是写景句,可见是以景结情。末句紧承前句愁无知音之意,此句意在强调只有满耳蝉声,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反倒更引出无穷愁绪,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9.(2016南京、盐城一模,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避地寒食 韩 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①便息机②。
[注] ①当年:壮年。②息机:息灭机心。
(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诗中作者言“愁”,有哪些具体缘由?(4分)答案(1)恰逢寒食,淹留异地,知己稀少,时局艰危。
解析(1)首先找出诗中言“愁”的句子,其中第三句直接点明了“愁”,那么缘由便集中在第三句前后,分别是第一、二句,以及第五、六句;继而进行概括,得出“淹留异地”“况逢寒 食”“知己少”“时局危”几点。
(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4分)答案(2)借景抒情,表达孤馆独坐之愁。上联以浓春盛景反衬,下联以斜日空园之景烘托。解析(1)首先找出诗中言“愁”的句子,其中第三句直接点明了“愁”,那么缘由便集中在第三句前后,分别是第一、二句,以及第五、六句;继而进行概括,得出“淹留异地”“况逢寒 食”“知己少”“时局危”几点。
(2)本题提问非常明确,指向是颔联,首先答手法,而后分析手法的作用。颔联写景,景中含情。手法即“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而后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妙处。(3)(分析诗人心理)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3分)答案(3)一方面感慨为功名所累,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壮年就息灭机心的不甘。
解析(3)既然是矛盾心理,肯定包含对立冲突的两方面情感。阅读尾联诗句内容,并结合相关注释可知,前一句感慨为功名所累,后一句则表达了壮年就息灭机心的不甘。10.(2016无锡期末改编,10)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9分)
如梦令·建康作 赵 鼎[注] 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注] 赵鼎(1085—1147),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南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1)(鉴赏诗句)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1)①写出了楚天的空旷与寂寥,暗衬出词人的心境;②为全词最后的情感表达积蓄了力量。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解析(1)赏析诗句表达效果题要重点把握诗句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以及作用。
三、四两句 为写景句,先考虑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再考虑其跟词人情感的关系,最后再联系上下文探讨这两句的作用。
(2)(分析词人情感)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案(2)孤独(凄凉)之感,寂寞思乡之情,忧郁(忧愁)茫然之意。
解析(2)“目送孤鸿千里”是说词人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看到孤鸿也随江流远去。“孤鸿”历来被人们看作是孤独、哀伤的代名词,此处也是一样,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之感。千里之外为家乡,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另外,结合前面的“迢递”可知,该句还表达了词人的忧郁(忧愁)茫然之意。
11.(2018无锡期中,10—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湘 中 [唐]韩 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 贞元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此 诗即为作者被贬谪途经汨罗江时所作。
(1)诗的首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1)画面:两岸山猿哀愁,江中鱼儿狂跳,江面波涛汹涌的汨罗江景。作用:营造出一种愁惨感伤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抒发诗人因谗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解析(1)此题分设两个考点,一为景物形象的概括,一为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画面的描述可在原诗句解释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找出主要景物并简要概括其特征。原句中写到三个景物 “猿猴”“江鱼”“水波”,分别加以概括即可。对于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表现诗人的情感。“猿愁”可见愁苦之情鲜明,同时结合注释, 写到诗人因为上疏奏请而遭贬,悲凉之感很容易看出。
(2)“空闻”二字感慨深沉,请结合全诗内容及诗人生平简要分析。(5分)答案(2)“空闻”,即没有欣赏的兴趣;本想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却无处祭奠,渔父歌声令人茫然、愤慨;诗人以屈原自况,没有对渔父的企羡,而愿效仿屈原万死不辞。(意思对即可)解析(2)从诗歌整体内容看,“空闻”二字在尾联属于转笔之作,应结合前文分析;同时联系屈原的典故以及诗歌的注释,可以看出诗人以屈原自况,有效仿屈原之意,却无从施展;对渔父并无羡慕之意。
12.(2018盐城期中,1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相关问题。(11分)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赵 鼎①
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朱弦绝, 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
西北欃枪②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 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
[注] ①赵鼎(1085—1147),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②欃(chán)枪: 这里指金兵占据北部中国。
(1)结合全词,概括作者“愁”的原因。(5分)答案(1)环境凄清,知音难觅,中原沦陷(有家难回),壮志难酬,老来漂泊。
解析(1)“愁”是全词的词眼,对于这个字的理解应该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前几句集中写 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景,尽显萧瑟之感,环境凄清;接着通过琴声的描写,表示知音难觅;下阕回首中原,尽是满目疮痍,故土沦陷;回想年少时光,曾有豪情壮志却无从施展;最后感慨自身年老,四处漂泊。(2)词的下阕对比手法鲜明,试做赏析。(6分)答案(2)①将年少时的横槊风流和老来的漂泊憔悴进行对比,表达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伤。
②将现实中看人脸色的生活和想象中枕流漱石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解析(2)本题题干中已经明确手法为对比,比较容易作答。可从年少与年老、现实与想象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可以看出词人在年华老去之时依然存有壮志难酬之感;最后一句通过写“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可见归隐之意。13.(2018南通一模,1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陆 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注]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 荛:樵夫,这里代指普通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①“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表达了对国家形势危急的忧切;②“诸公谁听刍荛策”表达了抗敌复国策略不能得到采纳的悲愤;③“吾辈空怀畎亩忧“表达只能徒然为国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
解析(1)首联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时局艰危。处此危难之际,诗人多想挺身而出,联合抗金志士,为国除危,为民解难。可是,只求苟安、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早已把他看成心存不轨的异己分子,不容许他执掌重兵、慷慨赴敌。意识到这一点,诗人内心充满愤慨:“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作为备受歧视的在野人士,他只有徒然地为时局担忧。这两联前后照应,因果分明,对比强烈:一边是诸公堵塞贤路,不恤国计;另一边则是诗人系念时局,忧心如焚。(2)请简要赏析第三联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2)①借景抒情,借描写急雪打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②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与七兄登高望远“涕俱流”的细节,表明诗人心中对七兄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赤诚之心。解析(2)此二句整体借景抒情,亦见其愤慨之烈、痛苦之深。“危楼”,即高楼。当时,诗人身受羁绊,无计可施,拳拳报国之心竟与打到窗上的急雪一样碎成粉末;登上高楼,远望狼烟四起,诗人更不禁涕泪交流。这一切,虽已成为旧日之事,却深深地镌刻在诗人的记忆之中。同时通过细节描写,更加细致深刻地传达出其内心的忧虑和思念。14.(2018南通二模,10—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 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 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 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 了本词。
(1)词的上片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借“杜宇”的典故,表达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具有艺术感染力。
解析(1)“杜宇”之典故,在诗歌鉴赏中较为常见,教材中也曾出现“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此典故一般表示思念忧伤之意;联系语境可知,作者思念故国却不得归去,只得通过“杜宇”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意,用“孤负殷勤”表示思归而不得的痛苦。(2)请简要分析下片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6分)答案(2)由对故土失陷的痛惜、对物是人非的感叹,到对受难百姓的同情、对金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再到激起报仇雪恨的决心。
解析(2)此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绪变化,应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下片前三句,通过“遥想”和“今日”对比表达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之感;接下来三句借助燕子归来无家可寻,暗指自己若归故国也难寻家园;然后三句直接描绘战争的场景,百姓饱受战乱之苦,遍地惨状,作者对百姓深表同情,同时也对金兵入侵的暴行痛恨不已;末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报国之志,想血洗残虏,抗击金兵。
15.(2018南通三模,10—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送人游蜀 马 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1)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答案(1)颔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险旅途。
解析(1)颔联写别后的情景,清猿哀啼让人产生愁思,白发渐多表明容颜衰老,此句属于想象之景,由此概括为:想象离别后友人因愁思而容颜改变。颈联写沿途雨雪侵袭,一路艰难险阻,由此概括为想象友人此去的艰险旅途。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6分)答案(2)《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美好的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
解析(2)对于抒情方式要概念清晰,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送人游蜀》的尾联写经过一路的艰难险阻之后,愁绪过后,想象到达锦城后,满眼春色,风光秀丽,以此来劝慰友人不要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尾联则是直接抒情(题干中暗示分析不同点),劝告友人不要因为分别在即,而像小儿女一般满眼泪花、哭哭啼啼,由此劝慰友人不要因分别而忧伤。
16.(2018南京、盐城四市二模,10—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满庭芳
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宋]苏 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1)上片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3分)答案(1)多年漂泊,仕途失意,年华老去。(3分,每点1分)解析(1)上片整体回忆词人前半段生涯。首先从“三十三年,飘流江海”可见词人漂泊在外多年,颇多愁苦;“青衫”一词意为低级官吏所着服饰,“穷途”一词含末路之意,暗示词人仕途失意;“憔悴”一词暗示词人年华老去。(2)请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2)实写南山高大突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暗示出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与上片结句的情境构成逆转,为下文写景抒情做铺垫。(5分,每点1分)解析(2)“巉巉”一词本义为山高耸突起的样子,这里取其本义;同时诗歌中对物象的描写都有象征之意,以物写人,以山之高大突出苏轼傲然不屈的精神状态;另外,对照上、下片所写之景,上片侧重写行舟中所见之景,下片则攀援而上,写山中行走所见所闻所想。(3)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3分)答案(3)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眷念。(3分,每点1分)解析(3)下片通过写词人登山所见之景引发所抒之情。“笑挽”可见词人面对坎坷仕途的豁达乐观之意;“步携手林间”可见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深厚,“莫上”一句表明词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意;最后三句,通过虚写表达对故乡的牵挂眷念。
17.(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0—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殢人娇①后庭梅花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②,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③。[注] ①殢(tì)人娇:词牌名。②江楼楚馆:泛指旅舍。③羌管:羌笛,笛曲中有《梅花落》。(1)“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在上片中有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4分)答案(1)交代了观后庭梅花的地点和自身处境,以及寂寞无聊的心情。解析(1)作答此题时需要关注题干中的要求,提问该四句在上片中的作用。“江楼楚馆”为 婉约词中常见意象,表明词人所在地点;“闲”字则表示词人此时的心境,百无聊赖;“凭栏翠帘低卷”则进一步暗示词人此刻心情低沉、寂寞,有淡淡的哀愁。(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2)描绘了与友人品酒、赏梅、高歌的欢娱,表达了对大好时光易逝的惆怅,对美景乐事的珍惜。
解析(2)下片“坐上客来……云断”,写宴席之上,词人和友人欢声笑语共同饮酒,歌声美妙有如行云流水,整体呈现欢乐的氛围;“频剪”梅枝,则暗示大好时光的易逝,心生惆怅之 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意;最后,“莫直待”含有劝慰之意,不要等到思念之时才想起这般美好,应及时珍惜眼前美景乐事。
18.(2018苏州一模,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破阵子·远眺 [明]徐允贞
万里孤峰匝地,一湾新月如钩。点点寒鸦争晚树,片片轻帆落远洲。黄昏犹倚楼。暮雨又归南浦,潮声惊满长楸。玉笛只悲征客梦,小艇才闻渔夫讴。风吹无限愁。(1)简要赏析“黄昏犹倚楼”一句中“犹”字的妙处,并分析这句话在词中的作用。(5分)答案(1)“犹”,“仍然”的意思,既表明倚楼时间之久,也暗示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难于排 遣。紧扣题旨,点明新月、孤峰等是倚楼远眺之景。
解析(1)此题有两个考查点,需要分别作答。对于炼字,首先是就该字进行阐释(“仍然”的意思),接着做具体阐述,结合“倚楼”表明黄昏时倚靠时间之久,也暗示词人内心的愁苦。关于作用的思考,需要从内容和结构的层面解释,关注诗歌中倚楼远眺之景。(2)词人所说“无限愁”具体包含了哪些愁绪?请结合词作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答案(2)词人身为“征客”,远离家乡,充满了思乡之愁;寒鸦归巢,轻帆泊岸,自己却依旧漂泊在外,倚楼眺望,反衬出词人羁旅之愁;“渔夫讴”的自由快乐,唤起心中奔波在外,劳心于俗事的愁怨。
解析(2)题干中已经明确“愁”为词眼,需要结合全词就该点做仔细分析。上片前两句,描绘离家万里,弯月的意象直接点明思乡之愁;后三句,通过写寒鸦傍晚时分归巢,帆船泊岸,暗含归家之意,而自己依然远眺,形成对照,愁思更浓;下片回到眼前之景,通过“玉笛只悲征客梦”直接抒发漂泊在外的游子之思,同时以渔夫的自由快乐映衬自己在外奔波劳碌的无限愁思。
19.(2018南通中学开学检测,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惜余春 贺 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注] 西曛:斜阳。
(1)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答案(1)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全词的情感思路的梳理能力。前三句,照应题面中“余春”二字,爱惜之情,亦于言外发之;后两句写游子思归之情,直接明了;下片围绕思念之情展开,“关情纸尾”“鸳鸯俱是白头时”这些常见意象均是闺怨词作中常见的,由此可以判断下片侧重怀人。(2)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做简要分析。(4分)答案(2)“春归”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解析(2)“年年游子惜余春”,给出惜春情怀的时间持续度,语气即显得更为沉郁。游子年年惜春,可谓专情于春矣,而春天归去时却想不到招呼老朋友一块儿走,实在无理。如此造语,可谓奇妙。
启东市汇龙中学
高三语文讲义
(3)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3)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或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或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解析(3)杜甫《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词人熔铸唐诗,以己意出之:“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谓夫妻二人,已垂垂老矣,却一在江南,一在渭北,关山千里,天各一方。这两句只说离人年龄之大(分别时间之长)、分别距离之远,此外不置一辞,词意戛然而止,但余味不尽。千山万水,音讯难通,一封家信,纸尾关情,可见那情该有多深。
20.(2017无锡一模,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11分)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②。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 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贵,被贬徐闻典史(今属广东省),本诗作于赴任途中。②霏 微:迷蒙。
(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答案(1)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枫叶、夕阳中沉默的秋蝉等秋天的景物,寓情于景,点明了时令,烘托出萧瑟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
解析(1)枫叶入秋,如火如荼,本来应该是极美丽的景致,作者却由此感受到了萧瑟的秋意。蝉饮风餐露,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君子清贫自守的象征,如今,它也被阵阵寒意包围了,再也唱不出轻快的歌声。首联的景物描写显然体现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景物描写的作用无外乎交代时间地点,烘托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2)本诗的颈联中“随”“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做简要赏析。(4分)答案(2)“随”字写出两岸山色随小舟行进,不断变换色彩的状态;“满”字写出了水面的粼粼波光与夕阳辉映,洒满了游子的衣襟。两字化静为动,以乐景衬哀情。
解析(2)诗人伫立船头,观赏沿途景色,两岸山色随小舟的行进而不断地变换;粼粼的波光,在夕阳的照耀下似乎洒满了游子的衣襟。“随”写出了行踪的变化,“满”写出了所见之景象。炼字题必须要结合文句写出其语境意义。
(3)曹操以乌鹊南飞比喻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在浓郁 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而作者则是因触怒权贵而被贬,以“孤鹊”自喻, 说尽了内心的孤独与不平。
答案(3)化用诗句,表达了作者孑然一身、独自徘徊的孤独愁闷与报国无门、无可依托的不平。
解析(3)曹操以乌鹊南飞比喻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而作者则是因触怒权贵而被贬,以“孤鹊”自喻,说尽了内心的孤独与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