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护理科研论文评价(四篇)

2023-12-28互联网 实用范文 手机版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护理科研论文评价篇一

文章来源:中国护士网发表时间:2005-09-16 14:09:00

关键字:护理评价

评价是将病人的健康状况与确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比较过程。这一过程并非仅仅在病人出院时进行,而是在病人住院的全过程中进行。评价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组织管理评价、护理程序评价和护理效果评价。这三方面的评价均十分重要,它可提供护理实施状况的有力证明。

1.护理效果评价

评价的核心是病人行为和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评价中应寻找出由护理措施的实施而使病人健康改善的证据。例如,心脏术后病人,护理诊断为“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与手术、疼痛有关”,责任护士遵照医嘱给予止痛针,教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帮助病人起床活动,进行每2小时拍背。通过上述护理措施,使病人呼吸功能改善。

对护理效果评价时要与制定的目标相比较,方法有:①收集病人目前健康状况刎有关资料;②将收集到的资料与目标比较,判断病人健康状况向目标转化的进展情况。例如,目标是疼痛在0~2级,睡眠保持7小时:资料收集为疼痛在3级、睡眠7小时,即说明经过护理措施的实施,病人疼痛情况已接近预期目标。护理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症状和体征;身体的外观及功能;突病及健康知识;操作技术;心理、情感和社会方面的资料收集。

2、护理理程序评价

对护理程序进行评价时的重点是衡量护士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护理程序的标准,护士在实施护理程序每一步骤中的行为正确性,是否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护士进行的护理评估是否正确、全面,护理诊断是否正确,措施是否得当;护理程序评价可分为及时性评价和回顾性评价。及时性评价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措施的同时进行的检查和评价,回顾性评价是指在病人出院时对整个护理过程的总体评价。

3.组织管理评价

评价的重点是病区整体的护理组织管理质量对护理的有效性,如病区组织形式、规章制度、各级护理人员职责、质量控制、急救设备等是否能保证护理程序的实施,是否有利于增强护理效果,是否有利于责任护士与医生、一护士之间的协调。配合,使病人能得到连续统一的护理。

护理科研论文评价篇二

护士离职现象的研究进展

傅婷婷

【关键词】护士;离职

【key words】nurses;dimission

最早的离职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研究则出现于80年代。离职率高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护士离职造成的人才流失将严重影响护理专业的发展。此外,护士离职将直接导致人力成本增高。分析护士离职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解决的问题。它影响着护理质量以及病人的满意度,给组织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国家教育经费及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影响整个护理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护士离职现象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护士离职现象研究的意义

当前,全球护理人员的流失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加重了护理队伍的缺编,护理人员的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护理人员离职导致了人力与物质资源的浪费和护理人才的流失,增加了在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造成更多

[4]人员的离职意愿以及教育经费及卫生资源的浪费等。

1.1成本

雇员离职成本包括:离职雇员获得成本、离职雇员培训开发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离职后的空位成本、新员工替换成本、雇员离职对其他员工的影响、离职造成的企业知识技能损失、雇员到竞争对手公司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威胁等。聘用护士频繁的离职,迫使医院不断地招聘,以补充空缺岗位,给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医院培训成本的增加,对于医院来说,临聘护士的离职致使已培养的护理人才流失,投入和回报严重失衡,临聘护士离职后,医院需要继续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为新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以培养替代者,也使医院护理培训成本大大增加,从而造成了医院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1.2对病人和护士的影响

护士较高的离职率,会降低护理人员的士气,造成人心浮动,甚至造成更多人产生离职意念,导致了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护士超负荷工作在护理岗位上,常年的劳累容易使其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发生职业倦怠是一个连续的进程,个体最先发生的是情绪上的衰竭,而最终发生的往往是降低个人成就感,导致离职率升高[7]。其 1 [6][5][3][2][1]

中情感耗竭是职业倦怠中对护理离职意愿影响最为明显的维度[8]。护士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稳定性[9]。如果护士离职留下的岗位空缺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有可能演变为恶性循环。假如有一人离职,空缺未能补上,其工作就会分摊到其他护士身上,进一步加大未离职者的工作压力,这反过来会导致更多未离职者为避开压力而选择离开。护士流失会导致护士体系出现断层,不但影响护理质量,还会对病人安全构成威胁。患者所获得的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受到对工作不满意、工作态度消极的护士的影响。

2护士离职现象频发的原因

临床护士离职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国内护士离职主要原因是待遇偏低、专业认同感偏低、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低等。国外学者tzevilg对护士离职意愿的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工作幸福感、新酬、晋升、教育程度、教育背景及最小孩子的年龄是护理人员离职的重要预测因子

2.1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低

在社会方面,群众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护理工作不被社会尊重,使护士产生失落感;在医院管理方面,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重医轻护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医生一直被认为是卫生行业唯一可以信赖的、有专业发言权的人,而护士仅仅是其从属人员,而且目前医院中护士的分工没有医生明确,不管什么学历什么职称的护士都做一样的工作,护士自身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护理工作无法让护士满足,护理工作变得无意义

2.2工作量大

下班后经常有强烈的疲惫感、工作繁重程度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医院为应对各级领导、主管部门的检查对护理工作施加的任务太重。另外,护士大多认为上夜班频繁、经常上夜班感觉较差、书面工作太多、平时较少或很少有时间看专业书籍来充实自己[12][11][10]。,夜间护理工作是护士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夜间工作量大,既要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患者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容易产生脱离病房的思想。在美国,因护士夜班导致改行的也较多[13]。

2.3工作压力大

随着年龄、护龄等的增加,其压力也在增加。另外,护士认为每年被要求参加的考试多,自己被要求参加的学习、辅导多,缺乏休息娱乐,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工作批评太多使护士倍感压力。吴欣娟等[14]对北京协和医院38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说明了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2.4薪酬低

工资、福利、奖金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个人成就和价值的肯定,是物质基础[15]。护理工作虽然受到社会的关注,但社会上仍普遍存在重医轻护的观点,与同等教育技术水平的其他行业人士相比,护士的薪酬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2.5付出与收获不平衡

hassel horn等[17]采用付出-获得不平衡模型(eri)研究欧洲7个国家护士的职业疲溃和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时发现,eri得分越高,离职意愿越高。护士作为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的群体,是职业病和亚健康的典型人群[18][16]。,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极易导致离职意愿的产生[19]。护理尤其是护士对获得的感知并不限于薪酬待遇,相比其他行业,护士的薪酬并不低,但护士认为他们所得薪酬与其能力、工作经验和工作绩效不成正比。

2.6缺少自我发展与实现的机会

对于护士来说护士工作成就感小及护士继续深造的机会少,工作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但是由于国内存在严重的重医轻护现象,医院只注重对护士的利用,不注重对护士的培养。护士缺少专业实践、晋升、教育机会,缺少专业实践机会是护士产生离职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护士认为在工作中其专业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2.7专业思想不稳定

一部分护士选择护理专业不是出于对护士专业的热爱,而是出于就业方面的考虑。这就导致一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不稳定,不热爱护理专业,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容易产生离职意愿。

2.8家庭与工作中的不平衡

国内护士短缺严重,导致在岗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负担比较重;而一些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远远大于核定床位数,随意加床等现象更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往往需要护士频繁的夜班、加班及节假日值班来填补,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没有闲暇的时间可以照顾家庭,因此护士面临着较高的工作家庭冲突,认为工作消耗了自己较多精力和时间,以至于对私人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从而也会产生离职意愿。

3小结

护士离职率高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充分重视,让社会充分认识护理行业是一个高风险和高科技含量的职业,使其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重视;通过改善薪酬体系,切实提高护士的工资待遇;提供继续深造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改变护士职业一元化发展的现状。另外要关心护士生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绩效,使其个人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提升个人成就感医院管理者更应重视护理工作,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创建各种平台,发挥她们的最大潜能,满足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愿望。临床护理人员也应努力工作,以真本领赢得患者的信赖。只有这样,护理队伍才得以稳定,护理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tai tw,bame si,robinson cd, et of nursing turnover research(1977—1998)[j].soc sci med,1998,47(13):1905—1907.

[2]buerhaus pi,staiger do,auerbach di, et ations of an aging regis—tered nurse workforce[j].jama,2000,22(5):2948—2954.

[3] larrabee jh,janney ma,ostrow cl,et a1.predicting registered nurse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 to leave[j].j num adm,2003,33(5):271-273.[4] 钟雪琳.我国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4(8):23-25.[5] hayhurst am,saylor c,stuenkel d, et environmental ctors and retention of nurses[j].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005,20(3):283-288.

[6] 张萍.聘用护士离职原因调查与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46-147.[7] 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 et burnout[j].annu rev psychol,2001,5(2):397—422.

[8] 王晓蕾, 周萍, 任蔚虹 ,等.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对护士离职意愿影响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4):459-462.[9] 芦国芳,张彩.甘肃省部分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离职倾向的调查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126-127.[10] 柯彩霞, 林爱华, 刘琼慧,等.临床护士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9,7(9):6-7.[11] 陈梓珊.汕头市护士离职原因调查.当代护士,2011,1(4):106-107.[12] 杨桂华, 杨海新 ,朱海燕,等.三级医院病房护士离职原因的调查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7,7(9):15-17.[13] 营田腾也.专职夜班护士的现状与在职期间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4,14(5):157-159.

[14] 吴欣娟,张晓静,高凤莉,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197—199.

[15] 杨滢,丁冬琴,阮小毛,等.聘用护士职业压力与工作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08,23(2):4-6.

[16] 陈先梅,吴庆芳.护士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72—73.

[17]hasselhorn h m,tackenberg p,peter r, et al.effort-reward imbalance among nurses in stable countries and in countries in transition[j].int j occpu environ health,2004,10(4):401-408.

[18] 李玲,沈翠珍,沈勤.护士工作压力、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7):1887—1888.[19] 陈芙蓉,阎成美.护士离职意愿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1):78-79.

09护理滨(1)班:傅婷婷

20092060108

护理科研论文评价篇三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

2012级护理一班 学号:201212010125 姓名:赵波

接近三年的大学生活,我一直忙着学习,参加过学生会,参与各种院校活动,努力考取一些证书,好像没有虚度光阴,但是从上护理研究这门课程开始,我发现了自己这三年最大的遗憾:从来没有接触过论文这一块,不会写论文!这一点来看,自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所以当我要来评价一篇论文的时候我就在嘲笑自己:对论文一窍不通的人,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别人的论文!我毫无头绪,只能翻阅资料,万事开头难,只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多去尝试,就会进步!现在的我还算不上入门,所以选择了一篇阅读起来没有那么困难的论文,这是我第一次作论文评价,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指正,我会继续修改提升。

在科研论文的具体评价过程中,需要对科研论文的各部分进行评价,包括:研究问题、研究目标、文献回顾、研究的理论和框架、研究的假设、研究变量、研究设计、样本和抽样方法、研究工具、资料收集过程、统计分析、结果与讨论等方面,下面我就按照所提步骤来分析一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

(一)对研究问题的评价

在前言中,作者明确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即“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如果病人在患艾滋病的同时患上了肺结核,会使得病人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针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传统的治疗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要对病人采取有效的心理问题干预,因此此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虽然对于艾滋病和肺结核的相关文献挺多,但对于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的文献较少,所以该研究具有一定新意。但该研究引用的文献,内容比较局限、数目少,并且没有引用国外文献及国内权威文献,使得文章不具备较强文章说服力。

(二)对研究目标的评价

在前言中,研究者将研究目标归纳为“探讨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的有效措施与方法”。研究者将研究对象界定为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措施为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的有效措施与方法(自变量),效应结果为治疗效果(因变量),进而将研究的目标阐述的详尽、清楚。

(三)对文献回顾的评价

本研究者将国内对于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都做了描述和回顾。文献的方法与理论也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但研究中指出“艾滋病病毒感染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导致容易感染结核菌,肺结核病对艾滋病病毒进一步感染也有促进作用,两者有很密切的关系”只引用了一篇文献(文献3),没有充分的文献依据来支持。

(四)对研究的理论(概念)框架的评价

本研究未设计理论框架,故不予评价。

(五)对研究假设的评价

本论文研究目的希望验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的作用”。可以看出,研究的假设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能使病人较好的掌握健康知识,克服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该假设比较明确的预测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六)对研究变量的评价

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探讨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的有效措施与方法”。此研究的自变量为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因变量为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有:传授相关知识 ;严格执行,准确评估 ;责任到位;消除心理问题,树立自信心;换位思考,真诚帮助;稳定情绪,保证治疗效果,唤起亲情,呼吁社会关爱。但是对于传授哪些具体的知识,如何确保严格执行,准确评估和责任到位等没有进行分析。在实际研究过程当中,会受到各种限制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控制所有可能的干扰因素,若无法控制或研究后发现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可在讨论研究的局限性时加以阐明。

(七)对样本和抽样方法的评价

本研究样本为“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共接收的23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包括男性14例、女性9例、无业游民12例、工人1例、个体商人10例、有吸毒史14例、有性不洁史者19例、不明原因者5例”。对于样本并没有采取随机抽样的分类方法,对于患者也没有进行条件的限定,而是来自于不同性别和职业。对于患者拒绝试验或试验过程中的环境、人为干扰等因素都没有进行分析。其可行性有待探讨。

(八)对科研设计的评价

该研究以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及心理健康情况作对照,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是对于护理的干预是否成立护理小组、接受专门练习及一些环境干扰因素没有考虑,使得结果的可信度受到影响。

(九)对测评工具的评价

本文研究者没有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的有效措施与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研究较简单。故不予以评价。

(十)对收集资料过程的评价

本研究中,采用了生物物理测量法来收集资料,符合研究问题本身的要求。但本研究未对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和收集过程加以介绍,只是给出了数字的结果,这是研究的局限性之一。

(十一)对系统分析的评价

本研究中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采用ssp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技术资料用x²检验。资料分析方法适合于所收集资料的类型。

(十二)对结果与讨论的评价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讨论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有:传授相关知识 ;严格执行,准确评估 ;责任到位;消除心理问题,树立自信心;换位思考,真诚帮助;稳定情绪,保证治疗效果,唤起亲情,呼吁社会关爱。得出结论: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病人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从而使病人能够配合治疗、控制疾病的传播。并且研究论文最终结果与预期结果是一致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能使病人较好的掌握健康知识,克服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

通过十二个方面的全面分析对于“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干预”这篇论文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某些方面本研究还是有局限性但是总体来说符合论文规范。

附原文:

护理科研论文评价篇四

护理科研

中文论文评价

前言:我们还处于科研课程的学习阶段,还未真正进入临床工作,本文内容仅属于我们两个人的观点,对文章的评价可能会有照搬书本,生搬硬套的地方,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存在片面或者是偏差,还望老师理解。

论著题目:243例乳腺癌患者配偶照顾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作者:邾萍 付菊芳 王波 林静 凌瑞 郭丝锦 房宁宁 王丹丹

作者单位:西安市

护理科研

比较吸引眼球,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2.文章的题目与文章的内容相符,主要研究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照顾负担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文题基本相符。

3.题目醒目、简洁明了,共20个字,基本能阐明清楚本文的研究任务、对象等。4.个人觉得题目有一点不易认读,护理科研

3.作者没有详细的说明样本量243例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无法判断样本量是否充足。4.作者对所选取对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平均年龄、肿瘤分期、目前正在进行的治疗方式、配偶的基本情况以及婚龄。“共发放249套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43套,有效率97.6%”回收率及有效率较高。

(六)研究工具

该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工具选用的是量表,分别为: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s scale,ssrs)、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1.应用的测评工具以及测量方法客观、充分。

2.作者对研究中测评工具的来源以及汉化做了简要描述,并通过引用以往的文献及相关数据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较好的质量保障。

3.作者对测评工具做了清晰的描述,并且详细的介绍了量表的各个维度以及不同得分所代表的意义,但在一开始作者并没有解释研究工具与研究目的之间的相关性。如为何要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虽然在讨论方面能够看到主要是调查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对照顾者负担的影响。

(七)资料收集

1.作者对资料收集的过程做了简要的描述,资料收集的方法也适用于本项研究。2.测评工具的设计合理能够方便后期的数据录入和数据整理。

3.不足:作者没有对如何培训资料收集者进行详细的描述,也未对具体的培训方法进行描述。资料收集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是否保持一致未知。这是研究的局限性之一。4.资料收集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八)统计学方法

1.作者对文章中涉及的统计学方法(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所用到的统计学评价指标(描述性统计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构成比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阐明了所选用的统计分析模型。

2.说明了所应用的统计学软件及数据库的建立方法(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九)研究结果

本篇文献通过对问卷原始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学处理分析后,分为4个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阐述。这四个部分依次为配偶的照顾负担、配偶的社会支持、患者症状和配偶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其中

护理科研

人均月收入、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肿瘤分期。现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1、层次清楚,一目了然,简明扼要,内在逻辑性强。本文献按照逻辑对应顺序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描述,并且作者对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学处理,如二元以上分类变量经过亚变量处理后放入方程,而不是原始数据,更不是原始记录。本文献有四个结果,作者分4个部分分别把研究结果依次列出。

2、真实性和科学性: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很恰当,统计的结果描述确切。如描述性统计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构成比等指标的计算。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统计学术语和符号规范,也列出具体的统计值(t值)及其p值。

3、适当应用统计表。简要总结了统计表中数据结果的含义,避免了过多的文字重复,使得统计结果更为直观和清晰,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数字享受,让人耳目一新。统计表制作规范,而且编排的项目也是按照在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的。本文献在

护理科研

文献研究中并没有涉及。最后在家庭方面的分析中,只讨论了经济的因素,其他因素如是否有小孩,小孩的年龄,家里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关系等,这些文献都没有做相应的研究。

(十一)参考文献

1.引文的篇幅有18篇,在10~20 之间,数量适中。其中外文文献有6篇,占三分之一,体现出作者阅读的广度。

2.参考文献有11篇是最新公开的(近3~5年为主)公开发表的文献,这些对本文献的科研作者有启示和较大的帮助、与论文中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关系密切,反映了论文的科学依据。3.参考的文献都写明了作者,发表时间,发表刊物,引文题目,以及具体引用的位置,精确到页码,表明了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以及为读者提供了原文的线索。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般不能引用,该文引用的文章均是公开发表的符合原则。并且引用论文出自权威杂志,使作者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4.引文的论点准确无误,没有断章取义。

5.所有列出的参考文献都采用了同意的书写格式和标注方法。6.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在论文的正文中,并且按照出现的先后次序,而且将序号在引用处右上方角,外加方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