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民间谚语

搞笑歇后语(精选99句)

2022-05-29互联网 民间谚语 手机版

1、蛇吞象——不自量

2、海蚌的肉——在肚里

3、井底撑船——无路可走

4、夏不睡石,冬不困板。

5、背靠背睡觉——体贴人

6、金山寺的水——涌起来了

7、黄河决了口——滔滔不绝

8、天黑找不到路——日暮途穷

9、腊月三十贴对联——年一回

10、【显露头角】见“露头角”。

11、低头见鸡,抬头见雁——顺眼

12、入市乌龟——得缩头时且缩头

13、羊给恶狼拜年——讨不出好事

1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5、钟鼓楼上的麻雀——耐惊耐怕

16、高梁地里打阳伞——难顶难撑

17、九月的菊花逢细雨——点点人心

18、牛皮灯笼抹黑漆——照里不照外

19、玉米秸里的虫儿——钻(专)心

20、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21、吃挂面不调盐——有言(盐)在先

22、八月里的柿子——熟透了;越老越红

23、敲着空碗唱大戏——穷开心;穷快活

24、尖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吃了嘴上的亏

25、【有腿没裤子】(惯)形容人非常穷困。

26、【摆架子】(惯)指高傲自大,装腔作势。

27、【晌鼓不用重锤】见“好鼓不用重锤敲”。

28、【往脑袋上扣屎盆子】(惯)比喻栽赃、陷害。

29、【怀里揣着兔子】(惯)形容心里害怕、慌乱。

30、【瞎指挥】(惯)指不顾实际情况地发号施令。

31、【肥猪拱庙门——自来】(歇)指自己送上门来。

32、半夜吃小鱼——摸不着头脑;首尾分不清;囫囵吞

33、【前怕狼,后怕虎】(惯)形容人胆小怕事,顾虑重重。

34、【东家点灯,西家暗坐】(惯)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35、套马杆子钩月亮——差的远;想头不低:心高妄想(内蒙古)

36、【能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见“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37、【一口咬断铁钉子】(惯)形容人果断、坚决,说话算数不翻悔。

38、【只有错拿,没有错放】(谚)指案件中往往捉人比较随便,而放人特别谨慎。

39、【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见“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

40、【老子天下第一】(惯)指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无人可比。 也作“老子天下称第一”。

41、【傍生不如傍熟】(谚)傍:依靠。 指人到窘困时,向生人求助,不如向故旧投靠有希望。

42、【凡有喜酒,必有醉人】(谚)有喜酒的场合必定会有醉汉。指好事里常有令人恼丧的地方。

43、【关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本指关公武艺高强,转以形容人技艺好,干活麻利。

44、【拿屎盆子往自己人脑袋上扣】(惯)比喻自毁声名,自己侮辱自己。 也作“拿着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

45、【人留后代草留根】(谚)指人只有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人类才得以长继不衰。 也作“人留子孙草留根”。

46、【急出来的主意,逼出来的祸】(谚)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应急的办法,在被逼到走投无路时容易发生祸端。

47、【好物难全,红罗尺短】(谚)红罗:红色绫罗。指美好的人或事物,总是难以长久完美,就像红色绫罗不可多得一样。

48、星期天,我在家煮汤圆吃。煮第一遍没熟。正准备煮第二遍,婆婆看见了说:“回锅不熟一世生。别再煮了。”(广西·南宁)

49、家里来一位客人,妈妈让我叫“阿姨”,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妈妈事后说:“叫人不舍本儿,舌头打个滚儿。”(河南·固始)

50、【 知道铧是铁打的】知道原委。铁打的,兼指强硬,厉害。 姚雪垠《李自成》:“三年来我们吃了不少亏,才知道铧是铁 打的。”

51、【孽罐子满了】作恶到头,罪有应得。成语:恶贯满盈。李 晓明等《平原枪声》:“老百姓看了无不拍手称快,都说孽罐 子满了。”

52、妈妈给我做了条新裤子,没几天,膝盖就磨破了。妈妈说:“你身上是不是长牙了,刚穿几天啊,新裤子就破了洞。”(安徽·天长)

53、【当地蝼蛄当地拱】(谚)蝼蛄:昆虫,善拱土,吃农作物嫩茎。指蝼蛄只在它生长的地面上拱土。比喻作案的坏人总离不开本乡本土。

54、【舍不得白米抓不着鸡】(谚)舍得撒出一把白米,才能把鸡逮住。 指不肯付出代价,就不会有相应的收获。 也作“舍不得米,提不来鸡”。

55、伟伟整天说话“呱呱”叫,能把死蛤蟆说活,可到考试就傻了眼。同学们都说他是“三斤鸭子,两斤半的嘴,去掉嘴没货了”。(江苏·邳州)

56、【名师出高徒】(谚)名师:德艺深孚众望的师傅。指高明的师傅培养出来的,一定是才艺出众的弟子。 也作名师手下出高徒。 名师自有高徒。

57、【生伢的不急,急死催生婆】(惯)催生婆:助产婆,帮助接生的妇女。 生孩子的人不急,接生的却非常着急。指当事人不急,旁人却替他着急。

58、荣荣放学回家吃午饭,见妈妈做的又是不爱吃的面条,哭闹着不肯吃。奶奶劝道:“有饭莫嫌淡,有驴莫嫌慢。你就将就将就吧!”(河南·林州)

59、【有钱使得鬼动,无钱唤不得人来】(谚)有钱的,连鬼也使得动;没钱的,连人都叫不来。旧指金钱万能,有钱没有办不到的事,无钱一事无成。

60、【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对坏人坏事,防不胜防,难 免有疏忽。茅盾《腐蚀》:“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我要不大意,又怎样呢?”

61、【狗还向主人三分】释义:骂人不知向着主人,不如狗。例句:,狗还向主人三分。你们端着掌柜的碗,掌柜的遭了难,一点都不着急,简直是没良心。

62、张叔叔正挤在人堆里看电视,忽听有人叫他,他拨开人群出去了。站在旁边的王叔叔顿觉松散了许多,说道:“真是拔个萝}、地皮松。”(河南·孟津)

63、【脚正不怕鞋歪】谓自己正派,不受坏的影响。周立波《暴 风骤雨》:“走就走,谁还怕啥呀?你告我,架不住我没有过 呀,脚正不怕鞋歪,走就走呗。”

6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惯)比喻出了问题只是临时应付一下,不从根本上解决。也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盘上考虑。 也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头痛医头。

65、【乳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歇)乳老鸦:小老鸦。 本指小老鸦笑话小猪的足黑,转指人只看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常含讥讽意味。

66、【天塌砸大家】困难由大家承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茅 盾《秋收》:“都是你出的主意!现在落得一场空!有什么法 子?跟他们一伙儿去罢!天塌压大家!”

67、【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谚)摇钱树:传说中的宝树,用手一摇,就会落下钱来。指人的两手就和摇钱树一样,只要肯出力气,就不会缺少钱财。

68、【 两条腿走路】互相配合,效率高。成语:双管齐下。夏衍 文章:“我们一向主张两条腿走路,就是既要大力提倡演现 代戏,又要整理、加工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

69、【 十年九不遇】难得遇见,多指好事。成语:千载难逢、百 年不遇。刘江《太行风云》:“坐坐吧,十年九不遇,要不是大 家打日本,咋能来到俺们这些山野地面。”

70、【黄瓜菜都凉了】释义:黄瓜菜本来就是凉的,这是一种诙谐的说法。比喻什么都晚了。例句:刘三儿傲慢地挺起胸脯:“要指望着你们两个找葫芦,黄瓜菜都凉了。”

71、【不显山,不露水】释义:看不出有山,也看不出有水。比喻没有显露出来,不被人注意。例句:他呀,尽跟我打马虎眼,哼哼哈哈的,那可真叫不显山不露水的做派呀!

72、【吃人不吐骨头】形容剥削者的贪婪和残酷。类似的:吃 枣不吐核,吃人带皮骨。海外刘宜良《江南小语》:“剥削,剥 削,天下吃人不吐骨头的职业,莫过于律师了!”

73、【不知道是方是圆】不知道情况,不知道什么性质。菡子 《纠纷》:“叫刘二这种老实人到哪里去公开,要大家不给刘 二说话,他自己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方呢还是圆呢!”

74、【自己跌了跤,埋怨门槛高】做错事情,埋怨别人,或埋怨客 观条件。类似的:栽了跟头,埋怨地皮。《刘澍德小说选》: “瞧你这个人,这才是自己跌了跤,埋怨门槛高!”

75、【交游满天下,知交有几人】(谚)知交:知心的朋友。结交的朋友虽然很多,可知心的朋友能有几人? 指知己难得。 也作交遍天下友,知心有几人。 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76、【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释义:鹌鹑:一种小乌,也叫鹑,雄性好斗。比喻人失利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例句:“是啊,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这家伙上不了阵势。”老孟也附和道。

77、【无可无不可】(惯)1指没有什么绝对可以,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可以。2指对事情没有主见或拿不定主意。3指不固执己见,怎么都行。 4形容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 也作“无可不可”。

78、【狗仗人势】释义:比喻依仗主子的势力欺负人。“人”又作“狼”。例句: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子,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

79、【得了红眼病】看到别人好了,急红了眼,觊觎别人。《北 京日报》( 19:“个别过去吃惯了大锅饭,如今又得 了红眼病的人,因为想揩万元户的油水而碰了钉子,那是完 全合乎情理的。”

80、【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眼睛瞪着,互相观望,也指冷场或 惊讶。成语:面面相觑。浩然《艳阳天》:“三个人让他说的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又不住地咋着嘴唇儿,赞叹他的好 眼光。”

81、【一棵草有一颗露水珠子】释义:比喻一件困难的事,总会有它的解决办法。例句:何老板总会和你想法子的。一棵草有一颗露水珠子,天下有多少人生在天底下会干死了?总有办法,总有办法。

82、【茄子不开空花,男儿不说空话】释义:茄子开的花都结茄子。比喻不说空话,说话算数。“空花”又作“虚花”。例句:于小拴仰着直溜身板,正经八百地说:“茄子不开空花,男儿不说空话。”

83、我在楼下玩,看见了白发苍苍的李奶奶正抱着她那宝贝孙子,就走过去对李奶奶说:“李奶奶,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抱得动你这胖孙子啊?”李奶奶笑着说:“我是抱孙子,攒金子。”(河南·安阳)

84、【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谚)见到怪异的现象,不觉得它怪异,这怪异就会自己消失。指怪异现象的产生,往往由于人认识上的错觉,一旦恢复正常,怪异便不复存在。 也作“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85、【吃人家碗半,被人家使唤】(谚)哪怕是吃了人家半碗饭,也必须服从人家的指使。指得了人家的一点好处,就得为人效力。 也作吃人一碗,听人使唤。 吃谁家的饭,归谁家管。 吃人茶饭,与人担担。

86、【扶不起的阿斗】(惯)阿斗: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生性懦弱、无为,虽有诸葛亮尽心辅佐,但在诸葛亮去世后仍没有保住蜀汉的基业。比喻软弱、无能,别人扶持不起来的人。 也作“扶不起的刘阿斗”。

87、玉米一收下来,妈妈就把吃的麦面换成了玉米面。我嘟囔着说:“打几千斤麦还舍不得吃,也不知道省个啥?”妈妈说:“过日子比树叶还稠,不能吃今儿没有明儿。细水长流,省了还是咱自家的。”(河南·郸城)

88、一天放学,我在家里写作业时,听见外面有人吵架。我和奶奶出去一看,李阿姨家没水了,去王阿姨家担水,王阿姨不让担,她们就吵起来。奶奶就唠叨起来了:“磨是千家问,用水不用问。这事不值得吵。”(河南·沁阳)

89、大伯家的小姐姐能说会道,姑姑家的小表弟却不善表达。奶奶笑着对我说:“你小姐姐说起话来有梗就能添出个叶,有苗就能说出朵花;你小弟可差远了,他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嘴里却吐不出。”(黑龙江·哈尔滨)

90、【公鸡头,母鸡头,凑到一起就想斗】释义:形容人像好斗的鸡一样喜欢争斗。例句:老蒲见两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样子,忙推开二人,打着哈哈说:“公鸡头,母鸡头,凑到—起就想斗,斗来斗去,为的是—粒砂土豆。”

91、【民怕兵匪抢,官怕纱帽丢,穷怕常生病,富怕贼人偷】(谚)纱帽:乌纱帽,官帽。老百姓怕的是荒乱世道里兵与土匪来抢劫,官员怕的是丢掉官帽,穷人怕的是常年生病无法生活,富人怕的是家里钱财被贼偷盗。指不同层次的人,各有各的忧愁。

92、爸爸是中学教师。一次,他和学生们谈起了“团结友爱”这个话题,大哥哥大姐姐有的说“团结就是力量”,有的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有的说“众人划桨开大船”……爸爸笑了,边点头边说:“水里鱼多掀大浪,岸上人多有力量啊!”(四川·宣汉)

93、【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马蹄刀: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东西用具。本指用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会漏掉,转以形容人极其吝啬,舍不得拿出钱来。也形容人言行严密周到,毫无漏洞。 也作“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94、【老和尚的木鱼儿——天生挨揍的货】(歇)木鱼儿:僧尼念经或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镂空制成。货:本指货物、东西,转指人(骂人的话)。指没有出息,生来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责骂意。 也作老和尚的木鱼儿——挨敲打的木头疙瘩。 老和尚的木鱼儿——该着挨敲。

95、【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生产以人多为好,消费以人少 为好。此语反映了人口与生产、消费的关系。或说:人少好 吃饭,人多好做活/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台湾柏杨《丑 陋的中国人》:“人口问题是很重要的,如果中国要想强大, 人口一定要拼命减少。有句话说: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 馍。”

96、【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释义:比喻坏人本性不会改变。也比喻本事强的人到哪里都吃香,无能的人到哪里都吃亏。“行”又作“走”。例句:冯贵堂满心欢喜,心里想:“可见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认识金子的人,漫沙荒野里会拾到金子;不认识金子的人.满地黄金走,两眼黑糊糊,我这算碰上朋友了!”

97、【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释义:黄盖:三国时东吴大将。《三国演义》故事:在赤壁之战中,为了火烧曹操的战船,黄盖主动向周瑜献了苦肉计,让周瑜打了他,然后向曹操诈降,瞒过曹操。比喻做样子给别人看。也比喻双方自愿,别人不必管。 “—个愿打,一个愿挨”又作“打的愿打,挨的愿挨”、“愿打愿挨”。例句:他们一伙,都是看透《三国志》的人。要我说,那一耳刮子,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98、【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俗语现在形容某人有主意就是不说。此俗语源自《三国演义》。在三国故事中,徐庶是个传奇人物。他任侠使气,善击剑,遍访名师,有谋略。刘备驻守新野,他来辅佐,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斩吕旷、吕翔,破八门阵,计取樊城,杀得曹仁丢盔弃甲逃回许都,可谓战绩辉煌。正因为如此,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便以徐母为人质,逼徐庶来降。徐庶是大孝之人,无奈只得投奔曹操。在临行前,徐庶郑重向刘备承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生不设一谋。” 徐庶真的信守诺言,尽管曹操想尽办法拉拢他,他都不为所动。不过,他破例为曹操出过一谋:长坂坡赵云为救二位皇嫂(准皇嫂)及幼主刘禅,独闯曹营,连杀曹操数员大将,身处险境。在旁观战的曹操问徐庶:“此人勇猛过人,谁欤?”徐庶答日:“此人乃常山赵子龙,莫非丞相有爱将之心?”曹操日:“然”。徐庶献计日:“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曹操采纳,结果,是徐庶暗中救了赵子龙。只此一谋,还是替刘备出力。从此留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俗语。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言,《三国志》中,徐庶在曹营中先任中郎将,后升任御史中丞。

99、【先生】“先生”一词作为一种称呼,在我国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其间有若干变化,但总趋势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先秦文献中,“先生”之称,最早见于《论语》。“先生”的含义较多,然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含义是“古者称师日先生”(《初学记》卷十八引《释名》)。自先秦以来,“先生”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大的称谓。不仅一般人使用,皇帝对臣下也以“先生”称之,如汉武帝称东方朔。不仅尊称别人,文士们还用作自称。“先生”成为文人别号中常见之称,如“五柳先生”。唐宋以后,“先生”之称愈用愈广。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有如下感叹:“古者师日‘先生’……未尝混施也。今则不然,同辈而先生之矣,后进而先生之矣,医卜而先生之矣,商贾而先生之矣,甚则舆台皂隶而亦先生之矣。”清代末年,“上海高等妓女,世俗所称之‘书寓长三’是也,亦称先生而不称小姐。”实是指责“先生”之称越用越滥。总之,十多种称呼谓“先生”:古代老师称先生,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称先生,医生称先生,管账的称账房先生,文人学士自称先生,老成之人称先生,算命、看风水的人称先生,商贾称先生,工匠称先生,现在连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也称先生了。现在,“先生”称谓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使用先生称谓的是礼仪之词“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对知名人士特别是无党派民主人士称先生。而老师和医生反而很少使用先生一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