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民间谚语

微信朋友圈老话民间俗语经典语句(精选99句)

2022-05-26互联网 民间谚语 手机版

1、口袋里冒烟——烧包

2、暗处走路——没影子

3、朽木棺材——坑死人

4、奔腾的洪水——拦不住

5、灯笼照火把——亮对亮

6、肚子里长草——闹饥荒

7、银锣敲金钟——响当当

8、鹅卵石放鸡窝——浑蛋

9、海上不吹风——波平浪静

10、窗口插桂花——里外都香

11、脚底板抹酥油——溜得快

12、【作筏子】见“扎筏子”。

13、拔了桩的篱笆——七倒八歪

14、拔掉屋檐当柴卖——穷极了

15、湿水棉花——没法弹(谈)

16、虾子落锅——死了还是红的

17、天鹅落到鸡窝里——盛不下它

18、广交会上签合同——出口成章

19、死猪不怕开水烫——豁出去了

20、石灰木炭一把抓——黑白不分

21、自行车胎拔气门嘴——松了气

22、落水得到救生圈——有了希望

23、鲨鱼把儿请猫代管——不保险

24、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

25、狗吃烫芋头——吞不下,舍不得

26、竹林里的笋子——嘴尖皮厚腹中空

27、孩子他爹哮喘——气管炎(妻管严)

28、【巧者多劳拙者闲】见“能者多劳”。

29、苍蝇头上顶绿豆壳——什么人戴什么帽

30、【有腿没裤子】(惯)形容人非常穷困。

31、【女不女,男不男】见“男不男,女不女”。

32、【讲排场】(惯)指追求外表的豪华、气派。

33、下了十八层地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34、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有了疑问,问之便晓。

35、【下毒手】(惯)指使出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36、【人间少有,天上无双】(惯)形容非常稀有、少见。

37、【长处掏,短处捏】(惯)形容人贪婪吝啬,处处占便宜。

38、【噙着骨秃露着肉】(惯)骨秃:骨头。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39、【吃百家饭,穿众手衣】(惯)指在衣食上依靠大家抚养照料。

40、【吐了舍不得,咽了怕撑着】(惯)比喻做事迟疑,拿不定主意。

41、【破着一身剐,皇帝也对打】见“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42、【独子得惜】(谚)独子:独生儿子。 指独生子特别容易得到父母的宠惜溺爱。

43、【种一葫芦收一瓢】(惯)撒下一葫芦种子,收获一瓢粮食。形容粮食产量太低。

44、【东不成,西不就】(惯)指择偶或择业不顺利,总是不成功。也泛指事情总是办不成。

45、【饿鬼抢斋——不辨香臭】(歇)斋:斋饭,僧尼所吃的素食。指分辨不清香臭、好坏。

46、【风里杨花——滚上滚下】(歇)本指杨花随风上下翻滚,转指人感情、态度等变来变去。

47、【天子避醉汉】(谚)连皇帝也要躲开喝醉酒的人。指醉汉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48、【属蛐蛐儿的——土里生土里长】(歇)土:本指泥土,转指本地。指人生在当地又在当地长大。

49、【靠边站】(惯)1比喻失去职务或权力。2比喻受冷落。3比喻没有机会参与。 也作“靠边风凉”。

50、【一辈人不管两辈人的事】(谚)指儿女辈的事让儿女自己去料理,当父母的不必包办代替,操多余的心。

51、今年一直大旱,农民盼望着下雨。我爷爷说:“该下了。九月九,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河南·尉氏)

52、【秀才人情纸半张】(谚)指旧时读书人大多穷困,与人交往,只能用书画作馈赠。后用作以薄礼相酬的常语。

53、老师让我们默写课文,可有的同学却照抄书本。老师发现后说:“你们这是捏着鼻子骗眼睛啊!”(贵州·湄潭)

54、【一客不烦二主】(谚)指求人办事,应一家求到底,不要再去麻烦其他人。 也作一客不犯二主。 一事不烦二主。

55、【曾被卖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谚)指受过甜言蜜语哄骗的人,对于甜言蜜语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与警惕。

56、【话说三遍淡如水】(谚)三:泛指多。同一内容的话说上多遍,就会像清水一样淡而无味。指说话不宜重复啰嗦。

57、【 紧处加楔子】借指添麻烦,帮倒忙。贾平凹《废都》:“你 哭什么呀,你真会紧处加楔子!天不早了,该回家去了。”

58、【不种百顷地,难打万石粮】(谚)顷:百亩为一顷。指种的地广,打的粮才会多。也泛指下的本大,得到的收益就丰厚。

59、妈妈让我做一道奥林匹克数学题,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就顺口说:“唉!这道题怎么像打了个死结似的。”(浙江·桐乡)

60、【软刀子割头不觉死】(谚)指使阴谋、设圈套去暗害人,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死去。 也作软刀杀人不见血。 软刀子割头不觉疼。

61、我在外公家画画的时候,把凳子搬到阳台上去了,可吃饭时,忘了搬回来。外公说:“你真是有前手,没有后手。”(四川·成都)

62、【狐狸不能和鸡同笼】释义:比喻不能和敌人生活在一起。例句:是呀,狐狸不能和鸡同笼,黑心肝的渔霸不会跟穷抓鱼的拉亲家!

63、突然起雾了,我问妈妈:“秋天为什么还有雾?”妈妈说:“春雾晴,夏雾热,秋雾连阴冬雾雪。说不定天还晴不了。”(河南·内乡)

64、【贫无本,富无根】(谚)本:根。 穷也没个穷根,富也没个富根。指穷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穷人勤奋也可致富,富人骄惰也可变穷。

65、【黄花鱼,溜边儿】指回避问题,绕着走。浩然《艳阳天》: “我得把话说在头边:如今我摊上真事儿了,你可不能黄花 鱼溜边儿.呀!”

66、爸爸检查弟弟的家庭作业时,看着弟弟写的字皱着眉头说:“经你这小手写出的方块字,可真是老雕会家雀——大的大来小的小!”(河北·丰宁)

67、【路是人走的,钱是人挣的】释义:只要努力干,就可以办到。例句:“路是人走的,钱是人挣的;我不信我小子就没有能耐盖上三间房,买上二亩地。”

68、【拿鱼先拿头,刨树要刨根】(谚)捉鱼要抓紧鱼头,鱼就无法溜走;刨树要从根刨起,树才能彻底挖掉。比喻做事必须抓住要害,解决问题必须抓住根本。

69、【 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谓不打则已,打起来就很重。 明代《西游记》:“常言道: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你外公 手儿重重的,只怕你捱不起这一棒。”

70、【中看不中吃】外表好看,实质不行。反义说:中吃不中 看。清代《红楼梦》:“怪道有人说他们家的宝玉是相貌好, 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气。”

71、妈妈在整理豆角架,我站在旁边发愁地说:“这么多,什么时候能干完呢?”妈妈边干边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动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黑龙江·大庆)

72、【—个天聋,一个地哑】双方都不善言谈。清代《红楼梦》: “林之孝两口子,锥子儿扎不出一声儿来的;我成日家说他 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儿:一个天聋,一个地哑。”

73、舅妈抱着她的小孩到我家来玩。我连忙拿一块馍给小表弟,舅妈忙推,说他不饿。正说着,小表弟却伸手接了过去,妈妈笑着说:“这才是娘作假儿,孩儿伸爪儿。”(河南·平顶山)

74、【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释义:应该由当家人主事。也借指集体中要有领导,办事要有负责人,不能乱当家。例句:“家有干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场,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75、【荷叶包鳝鱼,一下子就溜跑了】释义:鳝鱼:体形像蛇而无鳞,有黏液,很滑。比喻悄悄地走开。例句:爸爸晓得有理说不清,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荷叶包鳝鱼,一下子就溜跑了。

76、【把个懒驴子逼上了磨】释义:比喻把不务正业的人领上了正路。例句:哪知这句话倒说着了!那位打算诗酒风流的公子,何尝不是被他姊妹两个一席话,生生地把个懒驴子逼上了磨呢!

77、【鸡窝里出凤凰】指条件差的地方,出现了人才,或做出了 成绩。鸡窝,也说:老鸹窝、山窝窝。汪曾祺《大淖记事》: “铁匠里出了这样一个一表人才,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 凰。”

78、【巧舌头转不出腮帮子】能力再大,也超不出范围。或说: 舌头硬,挺不过腮去。亦可用反义。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我再能,也不如你呀!你那巧舌头,都能转出腮帮 子!”

79、【胆大能有将军做】有决心,有勇气,能够做大事。反义 说:胆小不得将军做。清代《何典》:“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 己威风……岂不闻胆大有将军做?若如此胆门小,怎做得 将军?”

80、看我急着要去买福利奖券,爸爸拦住说:“摸奖这事是百年难得岁交春,不要痴鸡想把奶喝!”妈妈在一旁接过话茬儿道:“没准雨点儿滴在秃头上,能碰巧,你去买几张。”(江苏·海安)

81、新人学的小弟弟贪玩,姥姥见了说:“禾苗幼时不施肥,长大结出空稻穗;人在少壮不学习,成人以后没出息啊!像你这样,一学习起来就像气球扎个洞——瘪了,可怎么行?”(安徽·寿县)

82、【太公钓渭水——走老运】(歇)太公:商末周初的太公望吕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相传姜子牙八十岁时在渭河边钓鱼,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后辅助文王取得了天下。指老年人交了好运。

83、【三分人才,七分修饰】(谚)人才:人的身材长相。一个人的仪表美,三分靠生成,七分靠打扮。指衣着打扮对人的外观形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也作三分人样,七分打扮。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84、【君子之交淡如水】释义: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高雅纯洁。例句:石祥捂着酒杯说:“这是我近几年新立的规矩,什么高贵宾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华抬眼瞅瞅石祥:“你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85、【狐狸总要露尾巴】(谚)不管狐狸怎样善于隐藏,肥大的尾巴总要显露出来。比喻人群中的恶类,无论怎样奸诈,终究要露出他的劣迹丑态来。 也作狐狸的尾巴总是藏不住的。 狐狸再狡猾,尾巴藏不住。

86、【七岁八岁讨狗嫌】(谚)男孩子在七八岁时特别顽皮淘气,连狗都讨厌他。指男孩儿在七八岁时最难管教。 也作七岁八岁,鸡狗都嫌。 九,厌死狗。 七岁八岁,没人刮得。没人刮得:没有谁愿意理睬他。

87、【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释义:极言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例句:“‘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啊!吴钩慨叹一声‘想当年咱俩常常头并头睡在院里;院里风大没有蚊子咬,整宵半夜地掏心窝子呀!’”

88、【躲在后边摇鹅毛扇子】释义:比喻在背后操纵、出主意。例句:潘汉饕道:“不管什么人,我要把躲在后边摇鹅毛扇子的人,统统抓起来。不在纪家村杀他几个,我就不姓潘了。关照宋小犬带路,即刻行动。”

89、爸爸锄地到吃午饭时才回家,吃过饭,碗一丢,又急急忙忙地上工。我对爸爸说:“现在是闲天,你怎么那么忙?“爸爸笑着说:“麦锄三道草,粒大秆不倒。现在不抓紧,小麦拔节以后就不好锄了。”(湖北·钟祥)

90、【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需要激励。明代《古今小 说》:“自古道: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马周只为吃酒上 受刺史责辱不过,叹口气出门,到一个去处,遇了一人提携, 直做到吏部尚书地位,此是后话。”

91、我做事情很“马大哈”,又是急性子。妈妈说我:“有其父必有其子,和你爸一个德性。裤子穿反了解不开,就用剪刀剪。做事不过大脑啊!”刚说到这,爸爸开口了:“哎,孩子***,枪口对错人了!”(河南·滑县)

92、我在学习上爱偷懒,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常常是三天两头完不成。妈妈批评我:“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丢一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四天不练,只能瞪眼看。在学习上,光凭脑瓜子聪明,可不行啊!”(河北·行唐)

93、【三九四九冻死狗】(谚)三九四九:从冬至节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是冬至后第三个九天,四九是冬至后第四个九天。指三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 也作三九四九,冻破石头。 三九四九,冻死忙牛。 三九四九,隔门叫狗。

94、【摸摸筷子就算入席】谓只要沾点边,就算有正式关系。浩 然《艳阳天》:“别胡思乱想了,只要你摸摸筷子,就算入了 席,吃,也扰了,不吃,也扰了;我看你还是领头快冲,一冲, 麦子就算到手,别的事儿,咬着白面馒头再说!”

95、【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释义:比喻人或物有长处就会有短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例句:周松山一口担保说:“这个没问题,我了解他。这个人虽有些偏激情绪,但革命的坚定性无可怀疑。”大老刘笑起来说:“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那就让他去。”

96、【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释义:形容弱小的被压迫者有打败强大的压迫者的坚强决心。例句:我记得在战国时代,楚国被秦国灭掉之后,当时流行着这样两句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一个历史教训。因此宋代诗人陆放翁才有“楚虽三户能亡秦”的惊人之笔。

97、【鸡鸣狗盗】“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低下卑微的行为。它源自战国时期的《孟子》一书。《孟子》中记载了个“鸡鸣狗盗”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被秦昭王扣留在秦国,孟尝君派人去见秦王的爱姬,请她帮忙。这个爱姬说她想要孟尝君的银色狐皮袍子。孟尝君有一件银色狐皮袍子,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可是到秦国时已经把它献给秦昭王了,哪儿还能要回来呢。正当孟尝君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一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晚上,这个门客从狗洞潜入秦宫,“汪汪”学了几声狗叫,蒙蔽了守卫,偷出了皮袍子,将它献给了爱姬,孟尝君才得以释放。孟尝君怕秦王反悔,就更名改姓,连夜逃跑。半夜,他们到了函谷关,只见城门紧闭。要等到鸡叫的时候才能开关放行。大家正发愁,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了公鸡打鸣,紧跟着,关里的公鸡全都打起鸣来。守关的人听见鸡叫就开了城门,孟尝君顺利出关,终得脱险,逃回了齐国。后来人们使用“鸡鸣狗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低下卑微的行为。直到现在,“鸡鸣狗叫”仍旧被人们引用。原来“半夜鸡叫”不是周扒皮的发明,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98、【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称“七夕”,民间传说这是每年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时刻。牛郎和织女的原型是天空中隔着银河相望的两颗星。以现在的观点看,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是天空中第十二亮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是天空中第五亮星。牛郎织女不愧为夜空中的一对闪耀伴侣,引得地上众生仰头观望。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早在东汉之前就已经有了雏形,后来演绎成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传,天上的仙女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孙女,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美丽的云彩。勤劳善良的人间男子牛郎,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哥嫂度日。哥嫂对他十分刻薄,与他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牛。一天,织女和诸仙女到人间游戏,在小河中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织女也爱上了牛郎,于是织女没有回天庭而是嫁给了牛郎,并生了一双儿女。王母娘娘知道后,勃然大怒,派人趁牛郎不在家时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后在老牛的帮助下,披上牛皮用扁担挑了两个小孩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一划,划出了一条波浪滚滚的银河,硬生生将牛郎和织女隔开。不过二人的忠贞爱情还是感动了上苍,王母娘娘也只得同意他们每年七月初七可以相会。这天,会有无数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为他们搭一座鹊桥,让他们相会。据说,七月初七这天,在地上看不见喜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因此,现代人将“七夕”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99、【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是流行很广、影响很深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学习优秀就应该当官”,是一种典型的“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犯了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严重错误。那么,“学而优则仕”源自哪里,又怎样正确理解它呢?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有人常常把它当成孔子的话,其实这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论。按《辞海》的解释,“优”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充足、富裕”;“仕”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通“事”。如果按此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充足的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尚有富裕时间,应该做事。”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看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义就是“知行合一”,即“实践与认识相统一”,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处理好工学矛盾”是相似的。南宋大儒朱熹就持这种观点。他在《论语集注》中说:“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显然,朱熹也把“学而优”解释为“学有余力”,并认为“仕”与“学”同等重要。对此,北京大学一教授解释说,“学”是理论总结,“仕”是运用理论到实践。“学”可以增加“仕”的深度,“仕”可以增加“学”的广度。《论语集注》是南宋以来官方认定的权威版本,它的解释无疑是最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