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民间谚语

經典俗语俗语大全俗话(精选99句)

2022-04-28互联网 民间谚语 手机版

1、仙女下几——飘飘然

2、松香拔毛——根不留

3、八字才开笔——差一半

4、对空撒灰——害人害己

5、狗熊请客——没人上门

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7、嘴巴里藏刀子一出口伤人

8、珠穆朗玛峰——独高天下

9、黑瞎子回家——熊到家了

10、前浪;无穷无尽;一泻千里

11、娘勤女不懒,爹懒儿好闲。

12、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13、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14、神龛上挂粪桶——糟蹋神像

15、鹅头装在鸭颈上——不像样

16、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17、抓不住老虎——在猫身上出气

18、玉皇大帝打筋斗——天翻地覆

19、麻线上扯电灯——搞错了路线

20、河里没鱼市上见——不愁见不到

21、钓鱼有三得:跑得、等得、饿得。

22、鸭脚上扣铜铃——响当当;当当响

23、【有地皮,无躲处】(惯)指无处藏身。

24、【和尚吃八方】(谚)指和尚靠各处化缘生活。

25、【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惯)比喻含糊了事。

26、菜园里长狗尿苔(一种有毒的真菌)——不是好苗头

27、【一壁打鼓,一壁磨旗】(惯)比喻同时做两手准备。

28、【面笑心不笑】(惯)指表面装出笑容,内心却并不高兴。

29、【割不断的亲,打不断的邻】见“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30、【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见“劁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31、【事在人为】(谚)指事情的成败在于人为的因素,与天命无关。

32、【无理搅三分】(惯)指人胡搅蛮缠,不讲理。 也作“没理搅三分”。

33、【五心不做主】(惯)五心:内心。 指心里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办才好。

34、【瓜儿多,子儿少】(惯)又嫌瓜多,又嫌瓜子少。形容人说三道四,百般挑剔。

35、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各随其便;奈何不得;你管不着;随他的便;有什么办法

36、妈妈见爸爸什么事都不想做,就说:“身上的懒筋都快有柱子那么粗了。”(江西·吉安)

37、【有的说,没的道】(惯)有根据的说,没有根据的也出去说。指人不负责任,喜欢乱说。

38、【没有严师,难出高徒】(谚)指没有高标准要求的师傅,就难以培养出技艺高超的徒弟。

39、【临死打哈欠——白张嘴】(歇)张嘴:本指张开嘴巴,转指说话。 指白说,说了不起作用。

40、【蚱蜢也是肉】蚱蜢甚小。谓不可忽视小利。电视剧:“我 这个人贪图小钱,蚱蜢也是肉。”

41、小侄子到处乱跑,总不停脚儿。妈妈说:“你看,他就像蜜蜂蜇了屁股一样。”(湖北·英山)

42、【聋子放炮仗,散火听不见响,只见烟火散】借指散伙,结 束。清代《红楼梦》:“外头已经四

43、【大虫不吃伏肉】(谚)大虫:老虎。伏肉:被慑服的小动物。比喻真正的英雄绝不欺凌弱小者。

44、【帽子破了边——顶好】(歇)顶:本指帽子顶部,转为副词,表示程度最高。指最好。表示赞赏。

45、【我有黄金千万两,不因亲者却来亲】(谚)指只要有了大量的金钱,无亲无故的人也会来攀亲结故。

46、【破篮装泥鳅——走的走,溜的溜】(歇)本指泥鳅装在破篮子里会滑溜走,转指入悄悄地走散、离开。

47、【动在四肢戏在脸】(谚)四肢:两臂两腿。指戏剧演员的开打动作靠的是四肢功夫,传达感情靠的是眼神变化。

48、【要暖粗布衣,要好自小妻】(谚)粗布衣最暖和,结发妻最恩爱。指结发夫妻感情最深,知热知冷,体贴入微。

49、【豁唇骡子卖了个驴价钱——吃亏就在嘴头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着裂开。指入吃亏是因说话不注意。

50、【远并不救近渴】(谚)远处的井水再多,也解决不了当前的口渴。比喻缓不济急。 也作远水救不得近渴。 远水不解近渴。

51、【何以服恨,莫若听之】(谚)服:制服,平息。恨:怨恨。指平复那些心怀怨怒者的情绪,最有效的办法是听从他们的意见。

52、【冬至未来莫道寒】释义:冬至未到不要说天冷。指严寒在冬至以后。例句:冬至未来莫道寒.这东北的大冷天,还在后头呢!

53、【夫妻安,合家欢】(谚)夫妻之间和谐相处,全家也就会欢乐愉快。 指一个家庭是否相安和谐,夫妻关系能否处理好是关键。

54、【萝卜快了不洗泥】释义:比喻产品畅销就不讲求质量。例句:钱字当头,是最容易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偷工减料的质量问题。

55、我弄丢了马明的小刀,想赔他一枝铅笔,马明撅着嘴说:“芝麻不抵黄豆账,借了蜂蜜却还糖。你还是再给我找找吧!”(甘肃·西峰)

56、【秤有头高头低】事情难免有偏差,不可能绝对准确公平。 马烽《刘胡兰传》:“可是众人的事情难办呀!戥子秤都有个 头高头低哩。”

57、村里跑运输的人,一天能挣几十元,而种庄稼的农民干一年也收不了多少钱。婶子说:“这就叫龙行一步,鳖爬半年哪!”(山东·莱阳)

58、【猫奸狗忠】(谚)猫是谁家有吃就往谁家跑,狗无论主人多么穷苦,绝不离开。指猫性奸猾,狗性忠诚。 也作“狗是忠臣,猫是奸臣”。

59、【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谚)当父亲的小偷小摸做贼,儿子就会明火执仗去抢劫。指父辈行为不端正,儿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学坏。

60、【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谚)噎(ye):食物堵住了喉咙。吃饭要防噎住,走路要防跌倒。指在平时要养成谨慎习惯,以免发生意外时不知所措。

61、【不做贼,心不惊;不吃鱼,口不腥】(谚)不曾做贼偷盗,心里不会惊慌;没有吃过鱼,嘴里不会有腥气。指人只要正道直行,心里总会踏实。

62、我在看一部喜剧片。坐在我身边的一位老大娘看到一个小演员演得很逗人,便乐呵呵地自语道:“这豆芽子,真是额头不大身子粗。”(安徽·贵池)

63、【吃柿子拣软的捏】释义:比喻欺负老实人或弱小者。“拣”又作“找”、“挑”。例句:留根:“这小子,吃柿子拣软的捏,看我留根好欺负啊!”

64、【举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赔礼人】(谚)无娘子:没有娘的孩子。 赔礼人:赔情道歉的人。指对不幸者要同情,对认错者要宽恕,不可粗暴对待。

65、【卧土打井,立土打穿】(谚)卧土:土层是卧茬的。立土:土层是竖茬的。指卧土层打井,井壁坚实,不会塌方;立土层打穿,穿洞密实,经久耐住。

66、【一个吹笛,一个捏眼】互相配合。或说:一个吹箫,一个捺 窟。西戎《年轻的一辈》:“闺女,没想到你们两个人一个吹 笛,一个捏眼,脾气倒挺对呀!”

67、妈妈经常和对门的王婶吵架。姥姥数落妈妈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你这可好,跟人家两天小吵,三天大吵。靠吵架过日子了?”(江苏·邳州)

68、【揭债还债,窟窿常在】(谚)揭:借债。窟窿:原指洞,借指经济上的亏空。借来新债,归还旧债,这债务是永远归还不清的。指“揭债还债”的办法不可取。

69、【媳妇多了,婆婆做饭】媳妇多了,都等别人做饭。借指人 多了,互相推委。《桥隆飙》:“俗话说:人多乱,龙多旱,母鸡 多了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70、父亲看着书要写什么东西,就让我把蘸笔递给他,我照着做了。可父亲一拍大腿说:“唉!你这孩子真是担砖不捎瓦,光取蘸笔不拿墨水怎么写?”(山西·平陆)

71、【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原指儿童发育不良。借指未能受到 培养教育,未能充分发展。台湾李敖《私生·私生·课》:“由 此可见,检察院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72、村里的史爷爷家请客吃饭,一次就花掉了两千多元。妈妈说:“天上下雨谁不知道,他兜里有没钱还用瞧?还不是打肿了脸充胖子,瘦驴拉屎强支撑呗!”(内蒙古·开鲁)

73、【做了皇帝想成仙】谓不知足,贪得无厌。类似的:做了宰 相望诸侯。《民国通俗演义》:“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做 了皇帝想登仙,同是中国人,何苦逼得人没处走。”

74、【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合不到一起,不能协作。成语:格 格不入。刘江《太行风云》:“当下就把互助组挑拆了个七叮 八当,五零四散。真是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儿。”

75、【船漏水入,壶漏内虚】释义:船漏了,水就进来,壶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结果相反。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岁之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也。”

76、【兵不厌诈】(谚)厌:满足。诈:欺诈。用兵打仗,使用假象蒙蔽敌方,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厌其多的。 指在对敌时使用欺骗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越妙越好,越多越好。

77、【冤仇可解不可结】(谚)只可化解冤仇,不能结下冤仇。指冤仇化解了,就能构成人际间的和谐;冤仇结下了,就会没完没了,永无宁日。 也作冤仇宜解不宜结。 冤宜解,不宜结。

78、【没有主心骨儿】(惯)比喻没有主见。 女:容貌丑陋的女子。美女进了家门,丑女就会嫉妒。指丑恶假对美善真永远是不相容的。 也作美女入室,恶女仇之。 美女入市,恶女之仇。

79、【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原词比喻愁多。长江的水向东流 去,借指向东转移。《光明日报》(19:“有的边远地 区本来人才奇缺,由于内地出价高,曾出现‘一江春水向东 流’的征兆。”

80、【 雪里埋不住死人】真相迟早会暴露。类似的:雪里埋小 猪,总会露出蹄爪来。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康有富受 了这么大害,就是今天不说,以后也会说的。雪里埋不住死 人呀!”

81、【 以不变应万变】谓拿定主意,沉着应付。台湾《吴浊流小 说选》:“思源的意思是,这个时候讨论这些,实在无济于事, 应该等到接受后再计议,此际最好是冷静,以不变应万变为 上策。”

82、【老母猪想吃天鹅肉】释义:比喻非分的妄想。例句:第二天,那帮小子更欢了,这个说:“我知道了,这小子是个放猪的——猪倌!”那个说:“猪倌也想来上学。真***老母猪也想吃天鹅肉哇!”

83、【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释义:比喻全部被消灭或无法存活。“泼”又作“泡”。例句:行者道:“我若打他啊,只消把这棍子往池中一搅,就叫做‘滚汤泼老鼠,一窝儿都是死。’可怜!可怜!”

84、【太阳从西边出来】释义:太阳事实上不会从西边出来。借指不可能、办不到或特别新奇的事。例句:“什么,要叫小日本把东西还回来,真是做美梦,那就要等到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们必须去夺回来。”

85、【七月的荷花,一时鲜】释义:比喻新鲜一时,不长久。例句:开春我就说:“供销社是七月的荷花,一时鲜。”当时大家不信,现在该明白了,墙上画马不能骑,纸上画饼不充饥,订了供销合同,也成废纸。

86、【老虎一个能拦路,老鼠一窝得喂猫】释义:比喻人有本事,一人就担得起重任;人无能,再多也无用。例句:老虎一个能拦路,老鼠一窝得喂猫,少说我们还有六七十个兄弟,满可抵挡百十号民兵,怕哪样?

87、【虎死皮还在】释义:比喻虽然垮台,威风还在。例句:诺阿浦木梭,“虎死皮还在”,怎么这样说,不说以前你们有过部落联盟,现在单说你们的亲戚关系,你想想,你的三家亲戚垮了,你阿侯家会有好结果?

88、我和妈妈赶集,街上有人叫我们在他家里吃饭,妈妈说了些客气话就走了。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在他家吃饭,妈妈笑着说:“小馋猫,你懂个啥?这叫‘街上人,半张脸;叫吃饭,不拿碗’。”(河南·商城)

89、【堵得住黄鳝洞,塞不了狐狸窝】(谚)黄鳝(shan):鳝鱼,身体像蛇而无鳞,生活在水边泥洞里。指人能堵住黄鳝的泥洞,却很难堵住以狡猾著称的狐狸的窝。比喻贪污腐化、营私舞弊的门路极多,要制止非常不容易。

90、上级来检查工作,谈起成绩,学校领导说自己如何如何治校有方;谈到问题,却说是教师如何如何不听话。朱老师气愤地说:“这就是,取了经是唐僧的,闯了祸是孙悟空的!”噎得学校领导哑口无言。(江西·都昌)

91、【三年天旱,饿不死厨官】指自身条件有利,不受困难影响。 或说:歉年饿不死厨子/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李准《黄河 东流去》:“俗话说三年饿不死火头,干这饭店生意,虽然不 是一本万利,可是饿不坏人。”

92、【抬头老婆低头汉】(谚)老婆:已婚妇女的俗称。走路昂扬着头的妇女,性格往往强悍;走路低着头的汉子,处事往往多疑。指仰头女性和低头汉子大多是强悍有心计的人。 也作抬头的女人低头的汉。 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

93、【提起此马来头大】秦叔宝,秦琼,《说唐》中的人物。他困 住在客店中时,曾要卖去他的战马。借指有来头,事情不简 单。或说: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孙犁《风云初记》: “看样子,真是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哩!”

94、【六亲合一运】释义:六亲:六种亲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杜预注: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娅。亦泛指所有亲属。比喻亲属之间有相同的命运。例句:俗语说得好:六亲合一运。那朱恩家事也颇长起。二人不时往来,情分胜如嫡亲。

95、【临上轿再扎耳朵眼】旧时习俗,女孩子要在耳垂上扎孔, 长大好戴耳坠。出嫁时再扎,已经迟了。比喻预先没有准 备好,临时忙乱。浩然《艳阳天》:“缺什么,今天趁着赶集, 买一买。谁要是不去赶集呢,就让别人捎着买一下。千万 别等着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

96、【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又称“小写数字”,比起中国的大写数字简省、方便得多。它现在是世界通用的数字,发明者可谓对世界科学进步贡献大焉。阿拉伯数字并非起源于阿拉伯国家,它的发源地在印度。印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 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那么,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呢?是因为这种数字符号和计数法产生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了西方,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

97、【有志者事竞成】指有坚强意志的人事业终究能够成功。典出《后汉书·耿弁传》。东汉初年,山东豪强张步占据青州十二郡,势力强大而且气焰十分嚣张,光武帝刘秀派大将耿弁前去讨伐。耿弁顽强作战,接连获胜。在战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强忍剧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断后继续战斗,耿终击溃张步。刘秀大喜,亲自到临淄慰劳军队,并夸赞耿弁说:“将军从前在南阳时曾主动请战,当时我担心难以成功,便没答应。现在看来,将军是有志者事竞成啊!”从此留下这句BBB。

98、【鹊桥】人们常用“鹊桥”来比喻夫妻相会。那么,“鹊桥”是个什么样子的桥呢?民间传说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与耕种为生的牛郎相遇,遂结为夫妻,男耕女织,过着平静恩爱的生活,人们以“牛郎”、“织女”称呼他们,牛郎织女生育一男一女。这种平静的生活突遇变故,天庭派神兵把织女抓到上界,牛郎见状,用扁担挑起一双儿女,飞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织女,玉帝下令在他们二人之间划出一道天河(即银河),使他们只能隔河相望。他们的恩爱感天动地,地上的喜鹊于每年七月初七为他们在天河上搭成鹊桥,他们才得相会。直到现在,人们还流传着七月初七见不到喜鹊的传说。故“鹊桥”喻指男女结合、夫妻相聚的纽带或桥梁。故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99、【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带肉的饭菜。据说,过去民间的工商业主规定对店员、徒工,每月初十六各给一次肉吃。如清代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记载:“平时每日就是小菜饭,初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这种说法源自祭祀。古人尊重祖先亡灵,对于祭祀非常重视。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惦记着先给死去的亲人享用。而祭祀时,肉是最常见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猪、牛),诸侯要贡献少牢(羊、猪),普通民众也要供奉猪肉,可惜数量有限。百姓们将肉放在先祖的神龛前,点上冥币、蜡烛、香柱,供亡灵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将那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