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民间谚语

微信朋友圈經典民间俗语经典语句(精选99句)

2022-03-11互联网 民间谚语 手机版

1、拉磨的驴——瞎转

2、扫帚作揖——拜把子

3、火车轮子——连轴转

4、给老虎引路——帮凶

5、大厅里挂字画——客观

6、无弦的琵琶——丝不挂

7、高射炮手——见机行事

8、小虫吞大象——痴心妄想

9、牛拉磨子——走不出圈套

10、阎王的客堂——死去活来

11、二郎神的兵器——两面三刀

12、桦树皮一一扒一层,又一层

13、踩着梯子吃星星——离天远

14、檀香木做马桶——屈材(才)

15、狸猫蹲在悬崖上——混充老虎

16、石头缝里的荆疙瘩——根子硬

17、车临头,马挂角,将帅活不了。

18、鹅卵石下油锅——炸石(扎实)

19、吃霸王饭给刘邦干事——不是真心

20、瓜好吃不在大小,人健康不在胖瘦。

21、九头鸟拾到帽子——不晓得给哪个头好

22、【船到码头车到站】(惯)比喻止步不前。

23、【鼻涕往上流】(惯)比喻事情被颠倒了。

24、【唇亡齿必寒】见“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5、【小孩嘴里掏实话】见“孩子嘴里讨实话”。

26、【脊梁朝天脸朝土】见“脸朝黄土背朝天”。

27、三十年开花,四十年结果——老果果(老哥哥)

28、【打撺鼓儿】(惯)指在一旁撺掇、怂恿、帮腔。

29、【人要实心,火要空心】见“火心要虚,人心要实”。

30、【留一手】(惯)指不是全部拿出来,而是有所保留。

31、【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惯)指人下落不明,不知生死。

32、【百拙无一能】(惯)拙:笨。指一点本领、能耐都没有。

33、【挑得篮里便是菜】见“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

34、【路子宽】(惯)比喻门路多、关系广。 也作路子野。 路子广。

35、【掘坟先埋了送殡的】(惯)比喻别人好心给帮忙,却暗算别人。

36、【捞稻草】(惯)比喻人在绝境中抓住一线希望作徒劳无益的挣扎。

37、【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恼】(谚)比喻人多物少,供不应求,事情很难办。

38、【英雄流血不流泪】(谚)指英雄好汉宁愿浴血奋战拼死沙场,也决不悲伤流泪。

39、【抬头不见低头见】(惯)指彼此经常见面,很熟悉。 也作“低头不见抬头见”。

40、【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谚)比喻凡事跟在别人后边学样,不如自己去开拓创新。

4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谚)指做事不能急躁,没耐心的人是什么事情也难做得成的。

42、【亲故亲故,十亲九顾】(谚)亲故:亲戚与朋友。指亲戚故旧之间,遇事总会互相照顾。

43、【肩膀端着一个脑袋】(惯)指跟普通人一样,没什么区别。 也作“两个肩膀顶着个脑壳”。

44、【千金难买好音讯】(谚)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的音讯。指使人振奋的好消息是最有价值的。

45、【出污泥而不染】(惯)比喻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却不沾染坏习气,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质。

46、【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实在在,没有空缺。多指每人有一 个岗位。类似的:一个钻眼一个钉。谌容《

47、【今日三,明日四】(惯)今天这样,明天又那样。比喻经常变换花样。 也作“今朝三,明朝四”。

48、【空棺材出丧——木中无人】(歇)木:棺木,谐“目”。指人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常含责骂意。

49、【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儿】(歇)本指马尾巴搓不成一股绳子;转指人心不齐,合不成一股劲儿。

50、【舌头带钩子】(惯)讥讽人说话带刺或话里带着不满、挑拔的意味。 也作舌尖带刺儿。 舌尖子蜇人。

51、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才急着复习功课。妈妈说:“你手里总拿着短把镰,一点儿不作长远打算!”(山西·新绛)

52、【亮红灯】(惯)红灯:安装在交叉路口,禁止车辆通行的红色信号灯。比喻出现了问题、麻烦或事情无可挽救。

53、小军平日很骄傲。这次考差了,神态沮丧极了,他爸爸说他“就像老绵羊的尾巴——翘不起来了”。(河南·浚县)

54、小林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妈说:“难道你就不能吐字清楚些?嘴里像含着热茄子似的,难听死了。”(安徽·肥东)

55、【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谚)指当官就必须为老百姓办事,不然就枉吃国家俸禄,还不如回家做点小买卖。

56、【人穷长力气,人富长脾气】(谚)指穷人靠肢体勤劳度日,力气自然越来越大;富人养尊处优,恃财傲物,脾气自然越来越大。

57、【肩膀头儿不齐不是亲戚】(谚)站在一起一高一低的不是亲戚。 指贫富、社会地位相差太大的双方,不会结成真正的亲戚关系。

58、【当家就是戴枷】(谚)枷:旧时罪犯架在脖子上的木制刑具。掌管家事,就像戴上枷一样受罪。指当家人烦心的事多,负担很重。

59、【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释义:比喻故意说某些话给别人听。例句:二婶心里说:“老东西,你这是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

60、【 走一着错一着】原指下棋,借指行动接连失误。姚雪垠 《李自成》:“诚如老兄所言,目前朝廷走一着错一着,全盘棋 越走越坏。”

61、【 做一辈子狐狸,给公鸡啄了眼睛】谓有经验的人偶然失利。 罗旋《南国烽烟》:“只怪我粗心大意,做一辈子狐狸,给鸡啄 了眼睛。”

62、【舍不得香饵,就钓不来金蟾】(谚)金蟾(chan):俗称金蛤蟆。指要想钓上金蛤蟆,就要舍得下香饵。比喻舍不得下大本钱,就得不到大利益。

63、【铁树开花】释义:铁树:常绿乔木,不易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例句:血泪淋侵千万行,便铁树开花愁怎忘,劝你满饮琼觞。

64、【好合不如好散】不能在一起共事或生活,也不必成为仇 人。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要讲了!咱们上场来都是 朋友,好合不如好散!”

65、【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歇)用纸糊成的灯笼经不起一戳。 形容人或某种势力十分虚弱,不堪一击。 也作“纸扎的灯笼——一戳就破”。

66、【撅撅尾巴就知道他拉什么屎】(惯)比喻对某人的底细了解得非常清楚,他一有举功就知道他要干什么事情。 也作“撅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

67、【好家当怕三份分】(谚)再好的家业,要是一分三份,就显得很单薄了。指大家业合在一起厚实,人力物力调动支配都方便;分开就处处拮据了。

68、【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牛疲累无力时就胡乱拽耙,人到理屈词穷时就蛮不讲理。指人说话蛮横是因为他不占理。

69、【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阉,割去生殖器】借指受双重的 罪,两面不落好。马烽《村仇》:“把田家村得罪了,咱也没取 上好。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70、【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指要质量好的,不要次的。 成语:宁缺毋滥。张贤亮《绿化树》:“我是宁吃仙桃一口,不 吃烂梨半筐。要吃,就焖干饭!”

71、【刀对刀,枪对枪】释义:比喻针锋相对,不示弱。例句:不能给他软的,也用不着跟他绕了,就跟他刀对刀,枪对枪干一家伙,让他有法儿开台,没法儿收场。

72、一天晚上,我在做《社会》课本上的讨论题,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个道道儿。爸爸看过之后说:“一块砖头难砌墙,一根木头难盖房啊!咱们一起来想想。”(山东·昌邑)

73、【山依岭,岭依山】释义:比喻互相帮助,互相依靠。例句:咱们近人不说远话,互助组里,鱼帮水,水帮鱼,山依岭,岭依山,年轻人照顾你们上岁数的老人,是应该的。

74、【泥鳅掀不起大浪,跳蚤顶不起被窝】释义:力量弱小,成不了大事。例句:“现在谷存夫还剩了二三十个人,泥鳅掀不起大浪,跳蚤顶不起被窝,我们可以高枕而睡了。”

75、【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释义:比喻无论怎样狡猾的坏人也斗不过好人。例句:哼,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哇!有关联络图的事和他的口供跟野狼嗥倒是一致的。

76、【白露里的雨,落到哪里坏到哪里】(谚)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白露下雨,下到哪里,哪里遭灾。比喻人走到哪里就把晦气或厄运带到哪里。

77、【胆小不得将军做】(谚)胆小怕事的人做不了将军。指只有胆量大的、敢作敢为的人才可以领兵打仗。也泛指胆小的人成不得大事。 也作胆小的得不了将军位。 胆大做将军。

78、【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谓恃强欺弱,吞并。成语:弱肉 强食。姚雪垠《李自成》:“至于异姓之间,不是我骑在你头 上,便是你骑在我头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蚂虾。”

79、【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灰】释义:比喻做事不顺利、碰钉子,或想讨好却落得没趣。例句:李春山的手脚却舞不开,接二连三地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80、【无功不受禄】(谚)禄:俸禄。指没有建立功劳,就不可无故接受俸禄。也泛指对人家没有好处,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馈赠或优待。 也作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无功受禄,反受其殃。

81、【得不的风儿,就是雨儿】(惯)得不的:不能得到,这里指不能听到。 风儿:风声。听不到风声,就断定是下雨。1比喻刚听到一点儿消息,就不辨虚实,立刻行动。2比喻造谣传谣。

82、【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责任重大。张贤亮《男 人的一半是女人》:“她对书记不愿意在这儿长久呆下去表 示惋惜,说咱们农工就仗着一个好领导。火车跑得快,就靠 车头带。”

83、【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曹操多疑,谁谈论曹操,曹操就来 到。借指说到谁,谁正好来了。茅盾《子夜》:“说起曹操,曹 操就到,怎么你们大学教授也逛夜总会来了?明天我登你 的报!”

84、【阿爷的衣服辈辈穿】释义:比喻世代贫寒。阿爷:(方言)父亲或祖父。例句:他们一直过着衣不果体,食不饱肚的生活。九儿的衣服是祖上留下来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爷的衣服辈辈穿啊。

85、【独拳难打虎】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小,办不成大事。例句:虽然闻长山住院之后,徐庆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觉得“独拳难打虎”。但他毫不犹疑地保证道:“没问题,亲自负责就亲自负责。”

86、【 汗珠落地摔八瓣】形容干活用力,辛苦。成语:汗流浃 背。浩然《山水情》:“我一个人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儿拉扯 大的孩子,你一点力不费,一点情不领,就进了你家的门儿, 成了你家的人。”

87、【有错拿的,没错放的】既已捉住,就不会轻易放走,须得仔 细查究。相关的:只有错捉,没有错放。老舍《离婚》:“有错 拿没错放的,小赵一句话可以叫他出来,一句话也可以叫他 死。随张大哥的便。”

88、【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指青春期少女的一种心态,希望自 己永远年轻。类似的:年年小姐十八岁。王朔《编辑部的故 事》:“哪怕你真想照着那广告里说的‘今年三十明年十八’ 出来,哥心里也有个准谱。”

89、【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情况起了极大的变化。多指不 会永远处于不利地位。类似的:三年水流东,四年水流西。 每外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西,有的佃户反而发起来了。”

90、【大雁过顶想拔翎,泥像脸上刮层金】释义:翎:鸟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长而硬的羽毛。比喻贪得无厌,设法榨取。例句:怪不得人说,越是有钱,越是大雁过顶想拔翎,泥像脸上刮层金呢。我看穿了你,快留下你的臭扇子扇你的臭汗吧!

91、【蔫牛不下磨,快牛门前卧】(谚)蔫(nian)牛:慢慢腾腾不起性的牛。同样拉磨,蔫牛拉得慢,下不了套;快牛早早拉完,卧在门前歇息。比喻干活利落的人,总显得轻松;干活不起性的人,什么时候都显得忙碌。 也作“快牛门前卧,蔫牛不下套”。

92、【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释义:老鸹:乌鸦。比喻离开了条件好的地方,到了条件差的地方。例句:虽然当着她的面不叫,但是她怎么可能一点不知道?就是不骂她的人,也不免惋惜她实在是个傻瓜:“有福不会享”,“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

93、【解铃还得系铃人】据《指月录》记载,法眼和尚提出一个 问题:虎颈上的金铃谁能解下来?有个泰钦和尚说,挂铃的 人能解下来。借指出了事情,应由当事人自己去解决。成 语:解铃系铃。钱钟书《围城》:“这都是汪太太生出来的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明天去找他。”

94、【 东山的土地爷,到西山就不灵了】各管一方,管不了别人的 事情。或说:东头的火神爷,到西头就不灵了。西戎《丰产 记》:“办法是条好办法,金皇后玉米比普通玉米产量高,这 我并不怀疑,这几年在报上常看见这方面的情况,可是东山 的土地爷请到西山灵不灵,我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95、【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锅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不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音,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96、【杜撰】没有根据地胡编乱造,称为“杜撰”。它的来源与姓杜的有关,哪个杜,说法不一,“杜默”、“杜牧”说较多。杜默说。《野客丛话》明确指出:“杜默作诗多不合律,因此言律不合格者称为杜撰。”杜默,宋代人,喜欢写诗,但多不合韵律,许多都是他任意编造的。有一次朋友问他作诗方法的根据何在,他竟大言不惭地说:“杜撰。” 意即这些方法都是我杜默编造出来的。后人就把没有任何根据的胡编乱造叫做“杜撰”了。杜牧说。杜牧可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人称“小杜”(杜甫在前,称老杜),律诗和绝句成就最高,“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有风华流美之致,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缪钺语)”但杜牧用典甚多,不少用典与典故不合。《隐居诗话》评道:“杜牧好用故事,有时候为趁韵而不惜撰造不符合事实的故事。”遂称“杜撰”。俩“杜”相比较,源于杜默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老杜、小杜”都是作诗的高手。

97、【老皇历】“老皇历”比喻陈旧过时的规矩。那么,“皇历”是怎么来的呢?它有个演变的过程。我国自古重视历法。西汉以前,我国使用六种古历法,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传说黄帝历最为古老。唐朝诗人卢照邻《中和东·歌登封章》:“炎图丧宝,黄历开璇。”黄历就是黄帝历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称历书为黄历。另外,“黄历”也叫“皇历”。因“皇历”的封面多用黄色纸张,故也被称为“黄历”。历朝历代都有历法,不过都是以黄历为基础。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编制了我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宣明历》,并宣布今后历书必须由皇帝亲自审定,官方印刷。从此,历书就被称作“皇历”了。 “皇历”里面记载的历法,一般是以年为限,第二年就应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那一定是错误的。因此,过时的“老皇历”是使用不得的。不能与时俱进,坚持旧观念,拿老规矩办事,往往容易出错,就被人们讥笑为“老皇历”。

98、【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代时此俗语已颇为流行,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中曾写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缺了。”不少作品频繁载录这句俗语,民间百姓也把这句话当做了口头禅,时常挂在嘴边。这句俗语折射了当时官场贪污腐败的事实,而官员的俸禄可没那么多啊。清代官员的法定收入包括俸薪、养廉、公费、津贴等项,总额相对较低,仅够家庭支出。据今人统计,清代前期,知府一年的俸禄才有180两银子,这个数目离十万两相差太多。俸禄不在多少,清官自清,贪官自贪。这些贪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借以中饱私囊。清代咸丰年间,御史胡家玉曾给南昌县县令的收入做过统计:县令可由土地税、实物税中抽取附加税,这个数额是相当惊人的,要不了几年就能凑个十万两。官员还可以接收属下的贿赂,大行贪污,这笔款项也不少呢。雍正朝之后,清政府还给官员们发养廉银。这笔钱出自向百姓征收的附加税,它的数量高达官员俸禄的十多倍至数十倍。据说十九世纪时,一个知府一年的灰色收入约为25万两白银,这可是养廉银的二十来倍。如此下去,三年十万两不成问题。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揭示了古代官员贪污腐化的事实。

99、【饺子】“饺子”,在我国是流行最广颇受欢迎的一种食品,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民间传说,一是来自文字记载,各自成趣。先说民间传说。古时候,一位叫苏巧生的御厨技艺高超,一年腊月二十九,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夜里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样菜,即可回去与家人团聚了。翌日,苏巧生正为如何做好最后一样菜发愁时,突然看到案子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搁上调料,用白面包了许多小角角,置于锅里煮熟,奉给皇上。谁知皇上食后龙颜大悦,忙问:“此乃何菜?”苏巧生脱口而出:“角食也。”是他发明了水饺。之后,民间便流传过年包角食吃的习俗,这就是过年包饺子的由来。再说文字记载。饺子始于先秦,源于馄饨。据《通雅·饮食》记载,馄饨因浑氏、屯氏两人发明而得名。当时的馄饨,“形如偃月”,也就是像弯弯的月亮。这种馄饨就是原始的饺子。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几只古代饺子,形状就似偃月。在唐墓中出土实物水饺,证明水饺历史比较悠久。宋代开始有“贺岁吃角子”的风俗。北方人称“角”为“交”,故而叫饺子。贺岁吃饺子取意“更岁角子”。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饺子,必不可少。常言道“初一饺子初二面”。明代饺子别称“饺饵”、“粉角”、“扁食”等。张自烈《正字通·食部》:“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 可见,当时的饺子同现在的制法和品种已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