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励志语录

《儿童诗》教学反思

2023-08-19互联网 励志语录 手机版

《儿童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儿童诗》教学反思

《儿童诗》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嵌在风筝上。 安在夏天的森林。

  和风儿一起闲聊, 听昆虫奇妙的音乐会,

  和小鸟一起歌唱。 听小鸟在枝头动听歌唱。

  晃啊,晃—— 听啊,听——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大自然多么美妙。

  我想把头 我想把眼睛

  安在花朵上, 装在大树上,

  饱尝露水的甘甜, 看小鸟如何飞翔,

  欣赏花儿的绽放。 瞧落叶美丽的舞蹈。

  荡啊,荡—— 望啊,望——

  花枝是我的秋千。 欣赏大自然的奥妙。

  我想把眼睛 我想把鼻子

  安在火箭上, 安在蜜蜂身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闻荷花清香,

  牵着自己的梦想。 嗅熏衣草幽芳。

  冲啊,冲—— 采啊,采——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抱着甜蜜回家乡。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装在竹叶身上, 装在大树上。

  吮吸春天的雨露, 倾听大树的诉说,

  唱出沙沙的歌声。 数着年轮的增长。

  盼啊,盼—— 听啊,听——

《儿童诗》教学反思2

  周三上了一堂组内教研课——《儿童诗两首》。一首尽是孩子奇妙的幻想,而另一首也正如题目一般,是剪辑了儿童生活的三个片段写的一首组诗。其中《我想》一诗,读起来充满了诗韵,本来的打算是先让学生读诗,尤其是要读准“啊”一字在诗中的变音。再通过体会诗中作者用词,想象的优美来感受。因此,课堂上在通读了全诗后,我问学生:这首诗读起来很美,你喜欢作者哪一部分的描写?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感受,有觉得变成小草、小花沐浴春的气息美的,也有觉得附在风筝上,感受蓝天的纯净美的。在这里教学的时候,由于前面时间拖得太长,我有些心急,一个同学说完一处,仅仅是让他再象征性地读一读就过去了,并没有深究。有些学生的思路是被我牵着往前走的,似懂非懂,甚至没有自己的思考。虽然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诵读,但是没有体会的读是没有底蕴的,这时候的读,感觉得出学生明显分了层次,体会深的带感情读,有声有色,有些则是跟着动嘴。

  而在教授第二首诗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其实也只是读后再介绍了下组诗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思考三幅画面,再读就一笔带过了。

  课后探讨的时候,有老师提出要吃透儿童诗的特点。我恍然大悟,是啊,在上课时候虽然在体会语言的优美,想象的跳跃,但是真正重点其实是“想”,在这样的课堂上,最应该的是要扶持学生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儿童诗》教学反思3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另一首则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在教学《我想》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而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时,则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歌,再在每个小标题的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来概括每一小节的大意。接着则是交流大意,学生提疑,最后诗句赏读。在两首诗歌都教学完后,则让学生按照《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的体裁二选一仿写和创作诗歌。

  课后,师傅说,仿写习作环节,让学生创新思维是好,但若是缺少指向性,若能将二选一改成就仿写《我想》会更好。师傅还说: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过多地分析诗歌,学生没法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确,我在分析诗歌语言魅力的同时,主要让学生粗略地自由读,再加上齐读,却忽略了让学生反复诵读。

  诗歌教学中,只有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才能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

《儿童诗》教学反思5

  在本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们有趣的表演,倾听学生们大声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学生们由衷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力、释放智力的平台,充分发挥了自主参与式教学的优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快乐中学习。我对以下两点感到满意:

  首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入教材,勇于创新,为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表达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如果你是一个小英雄,你会对你的父母说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给予引导和引导,使学生积极进取,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造了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活动和表演的伙伴,完全抛弃了“教师的尊严”。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在枝繁叶茂的《梧桐,一个的童话》中,我意识到要让学生变得积极和个性,我们必须从学生为主体开始,在课堂上为他们种植一棵绿叶茂盛的梧桐树,为他们创造一个爱的花园,并在课堂上实现“我喜欢学习”。

  同时,它也让我感觉到情境教学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股“美的春天”,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在培养情感、启发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值得思考的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全面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儿童诗》教学反思6

  《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

《儿童诗》教学反思7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儿童诗》教学反思8

  1.以趣激趣。儿童诗的理解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些,由于此类文在教材中出现并不多,因而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语言再丰富、风趣些,学生便容易入情入境地学习起来。以趣激趣,生出课堂的情趣来,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呢!

  2.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点,仿写的延展。在本课教学中,我提纲挈领地罗列板书,指向性明显,学生不仅宜利用板书进行背诵,而且也不知不觉地殖入了一些儿童诗写作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渗透对儿童诗的了解,为后期的自我第一次创作儿童诗,铺设了一定的前提。

  3.作业反馈中,显露出学生语言的局限性。从学生部分上交的自作儿童诗中,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并不多,因而在写起儿童诗的时候,没有一个整体性,语言也缺乏美感。大多只是平淡乏味地直白陈述,或是言之无物。这种现象表明,平时我还是得强调学生多做一些课外的美词佳句的积累才行。

《儿童诗》教学反思9

  (1)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其中《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那样地舒服,晒在身上暖洋洋的,与阳光共舞;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然后我让学生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感受意境,并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有兴趣的同学也学着模仿《我想》的写法创作一首儿童诗。

  (2)《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学课文中的两首儿童诗时,就要求教师能将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诗歌教学课堂就是学生快乐的天地,更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自信的大门,领略美丽的风景。根据学生特点,我采取想象、朗读、画图、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步入自己理解的意境之中,从而体现阅读理解的个性化。特别强调的是,这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自己理解语言,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但能够用语言表达清楚、详细的学生相对较少,参与面较窄。通过读诗、评诗、写诗,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著名儿童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尝试创造,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天河区石牌小学莫文桂)语文

《儿童诗》教学反思10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本课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不去分析讲解,也不用课件演示,只是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诗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再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交流中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当学生读到《我想》时说,“我小时候也有这样奇妙的想法,”《童年的水墨画———江上》中的场景时谈到,“我也有过这样的事”,“我种过鸡蛋”,“我拔过小猫的胡子”……几句话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他们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看到这种情况,我随机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诗歌。效果还真的很明显,孩子们的诗歌充满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儿童诗》教学反思11

  【教学分析】

  朗诵,就是带有角色感的诵读。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是朗诵者对语言艺术作品的再创作。朗诵儿童诗歌是幼师学生的一项言语技能训练内容。幼师学生掌握了朗诵的技能,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使学生的生活语言上升到艺术语言的高度,让言语表达更加清晰生动,更加符合幼儿的欣赏习惯,为今后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础。朗诵儿童诗歌技能的掌握应引导学生认识朗诵的作用,了解朗诵的技巧内容,在多形式的朗诵活动中学会朗诵。

  【设计思路】

  《朗诵儿童诗歌》这个教学内容是幼儿师范专业课教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第六章“讲述和朗诵儿童文学作品”中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三年级幼师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过普通话的基础训练,学习过《教师口语》课程,但是在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中(在前面章节中有一些儿童诗歌的例子),我发现学生对于朗诵儿童诗歌作品不能较好的运用已经学过的普通话相关知识来分析处理儿童诗歌,以至于朗诵出来的儿童诗歌不形象,不生动,没有节奏和韵律,没有角色感,不符合幼儿的欣赏习惯,说白了就是学生还不会朗诵。基于这些原因,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以学生的尝试练习为主,教学中充分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初试朗诵——学习朗诵技巧——尝试朗诵——欣赏朗诵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识了朗诵的作用,了解了朗诵的技巧,运用了朗诵技巧。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围绕着教学目标,生动、形象、适时的逐一展现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用文字、声音、动画和想象构筑的充满童趣的儿童诗歌朗诵时空。教学过程以朗诵活动为主线,层层深入,小步递进的引导学生学会了朗诵。

  【教学过程】

  一、初试朗诵(播放课题,配背景音乐《铃儿响叮铛》)

  师: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韵体作品的统称。包括儿歌、儿童诗、绕口令、谜语和浅显的古诗。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内容生动、想象丰富,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易懂易记,适合幼儿朗诵。

  (生被充满童趣的氛围所吸引,面露笑容,快速将教材翻开)

  (师播放《小熊过桥》的儿歌文档)

  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首儿童诗歌《小熊过桥》请同学们试着朗诵一下。

  (全体学生开始自己读《小熊过桥》2-3次)

  师:刚才大家练习得很积极,请大家来朗诵一次给老师听听好吗?

  (生集体朗读,只是注意到读准普通话的字音)

  师:读得不错,能不能再生动一些,请大家再试试!

  (生再次朗读,效果比前次稍好,但是远远没有达到朗诵的要求)

  师:刚才的同学们读得比前一次生动了一些,但是还可以读得更加生动、形象。哪一个同学愿意来朗诵一下。

  (生踊跃举手,一致推举两名普通话好的学生来朗诵,效果比集体朗诵好一些。)

  师:看到大家朗诵得这么积极,老师也想朗诵一次。请同学们认真的听,比一比老师的朗诵和同学们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教师生动的示范朗诵)

  (生被老师的朗诵所吸引,面露惊喜的表情,当老师朗诵结束时,全班学生自发的鼓掌)

  师:请同学们评议一下你们的朗诵和老师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生1:老师的朗诵声音有高有低,还把小熊和乌鸦、鲤鱼的话表现出来了。

  生2:老师朗诵时有表情,还有动作。

  生3:老师朗诵的很生动,很好听,有节奏,比我们朗诵得好。

  师:通过对比老师和同学们的朗诵,大家觉得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老师在朗诵诗歌时运用了朗诵的技巧。这节课,大家将要学习朗诵儿童诗歌的技巧。

  二、阅读讨论:朗诵的作用。(播放“教学内容一”)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40,和同桌讨论:朗诵有哪些作用?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说说学会朗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有什么作用?

  (生阅读、讨论、交换看法、交流表达。)

  生1:朗诵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幼儿学好普通话,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言语表现力。

  生2:我们是学幼师专业的,学好朗诵能把儿童诗歌读得更生动,幼儿喜欢听。

  生3:学会朗诵会使我们的口语表达更加清楚,幼儿听得懂。

  ……。

  师:朗诵,就是带角色感的诵读。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作品的再创作。幼儿教师掌握朗诵技巧,可以使言语的表达更加清晰、生动,说出来的话幼儿更加容易听懂。

  幼儿园教师把儿童诗歌朗诵得有声有色,使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的形象和画面,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利于幼儿学好普通话,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言语表现力。

  (师播放多媒体展示板书:朗诵的作用)

  三、学习朗诵技巧。(播放“教学内容二”)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儿童诗歌朗诵得有声有色呢?朗诵时语言形式要较为夸张,节律起伏要大,有时还要借助表情和手势等体态来强化表达效果,必要时还要化妆,运用灯光、道具来渲染气氛,增强表演的艺术性。让我们来看看朗诵技巧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师逐一展示朗诵技巧的一般内容,并讲解示范,层层引导学生学习朗诵技巧)

  师:朗诵技巧的内容一般包括三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读准字音,语言清晰流畅。要咬字,不吃字,读准普通话的声韵调。比如:“天安门”不能读成“天门”大家说吃掉哪个字?

  生:吃掉“安”字。

  师:把“大家”读成“大啊”呢?

  生:吃掉声母。

  师:对,吃字和咬字的情况在朗诵诗歌时是不允许出现的。

  师:朗诵技巧内容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掌握节奏,重音停顿要适宜。运用重音、停顿和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来表现诗歌内容。节奏包括三个要素。一是重音,二是节奏,三是动作和眼神。重音就是在中心词上加强、加高、加长,把重音词读得重些、响些。比如:“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这一句的中心词是哪一个?

  生:“弟”字和“又”字。

  师:对,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

  (生跟读练习)

  师:重音词有时候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做轻念的处理。比如:“小竹桥,摇摇摇。”要把竹和摇读得轻一些,请大家来试一试。

  (生练习重音轻念的读法,教师指导)

  师:请说一说为什么要重音轻念?

  生:轻念好听。

  师:如果不做轻念处理读的效果会怎样?试一试。

  生:经过轻念处理,能把小竹桥晃悠悠的感觉读出来,更加符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师:节奏的第二个要素是停顿。停顿要长短恰当,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包括: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三种情况。比如:“小竹桥,|摇摇摇。”是根据标点符号停顿,属语法停顿。语法停顿的一般情况是:“?”、“!”、“……”的停顿时间稍长;“。”、“:”、“——”的停顿时间适中;“、”、“,”的停顿时间最短。又如: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属于逻辑停顿,是在中心词之前或强调某一特殊的意思前停顿。请大家读一读。

  (生练习读,教师指导)

  师:再看一句“姐姐听见|哈哈笑。”在哈哈笑前停顿,请说说属于哪种停顿?

  生:情感停顿。

  师:对。在强调强烈的感情之前停顿就是情感停顿。请大家读一读。

  (生练习读)

  师:节奏的第三个要素是:声音的强弱,语速的快慢。一般来说表现热情、欢快、紧张、急切的感情声音要强意;表现庄重、悲伤、回忆的感情,声音要放慢、放弱。请同学们尝试练习一下这一句“小弟听了害了臊,妈!妈!快来给我洗个澡。”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处理?

  (生练习,表达)

  生1:我觉得应该把“妈妈”两个字读快一些,因为小弟心情急切。

  生2:我觉得要把“小弟听了害了臊”这一句读得慢一些轻一些。

  生3:我在她们两个的基础上补充一点,把“快来给我洗个澡”这句读快些,强一些。

  师:太好了,我们把她们的'意见整理一下就是:“小弟听了害了臊”一句读时声音放慢、低沉;“妈!妈!”一句由慢加快;而“快来给我洗个澡”一句声音加快,加强,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学生跟读练习)

  师:朗诵技巧内容的第三方面要求是:动作和眼神要恰当、自然、少而精。请大家看老师朗诵这首儿歌《新年到》。

  (教师运用动作和眼神示范朗诵儿歌)

  (生热烈鼓掌,并自发的创造表演朗诵,有的比跳舞的动作,有的边念边做穿衣裳和戴新帽的动作,已经初步运用上朗诵的技巧)

  师:在朗诵诗歌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熟悉诗歌作品,研究如何通过朗诵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确定诗歌中有哪些角色,然后运用朗诵的重音、停顿、语速、语调,动作和眼神的变化来表达内容,才能把儿童诗歌朗诵得生动形象。

  四、尝试朗诵练习。(播放“教学内容三”)

  (师再次播放《小熊过桥》的儿歌文档)

  师:刚才,大家学习了朗诵诗歌技巧的内容,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读一读这首《小熊过桥》,大家运用朗诵技巧来分析处理这首儿歌,读一读,议一议,说说运用了哪些朗诵技巧。

  (生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练习朗诵2次,教师巡回给予指导。这一次学生能将刚学的朗诵技巧知识恰当的应用,生动形象的把小熊过桥的情景展现出来,朗诵有了角色感。)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的儿歌《小熊过桥》就比刚上课时朗诵的好多了,注意了节奏和韵律,读出了小熊、乌鸦和鲤鱼的角色感,让大家感受到了小熊过桥的情景,这说明大家基本掌握了朗诵的技巧。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四首儿童诗歌,我把大家分成4组,每组练习朗诵一首儿歌,要求你们首先研读诗歌,分析作品,确定儿歌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有些什么角色,讨论应该运用哪些技巧来朗诵,用笔做出标记;然后练习朗诵;最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诵,并说出运用了哪些技巧。

  (师分发儿歌卡片,分组,重申尝试练习要求)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问到重音、停顿的标记方法,有的学生要求教师做一做读《春晓》诗的表情,还有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争论《大西瓜》一诗的中心词的确定……,讨论、练习积极主动,没有一人游离于教学环境之外)

  师:请四个组的同学推荐你们的精英来表演朗诵。要求先朗诵,后说朗诵中运用了哪些朗诵技巧。

  (学生按照分组的顺序作交流,教师没有作任何点评,只是赞许地引领学生欣赏表演。每组学生都把本组朗诵的最好的同学推荐出来,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不时的报以掌声,有的在悄声的跟读,气氛热烈,和谐。)

  五、欣赏朗诵。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朗诵的4首儿童诗歌,觉得同学们真能干,能在朗诵诗歌时恰当的应用朗诵的技巧来朗诵儿童诗歌,朗诵出来的儿歌生动形象。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原音?

  生:(急切的大声回答)想!

  (师:播放4首儿童诗歌的动画课件。生:激动的欣赏4首儿童诗歌的动画片,大声跟读,再次巩固了朗诵技巧的掌握,体验成功。)

  六、小结、检测,引入课外活动。

  师:今天的学习,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朗诵诗歌的技巧,请大家说说朗诵的作用是什么?朗诵的技巧有哪些?

  (生:不看书就齐声回答出知识要点。师:点击课件,展示知识要点)

  师:朗诵技能并不是一次课或者几天就能掌握,要靠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多练习,多创造,朗诵的技能才会逐步提高。下次课请大家每人准备一首儿童诗歌,我们将学习如何教幼儿朗诵诗歌,如何组织幼儿的诗歌朗诵活动。同学们,休息。

  (生:兴致勃勃的与教师道谢)

  【教学反思】

  技能是中等职校学生学习之本。朗诵诗歌技能是幼儿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一项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认识到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需要动机,只有在需要动机的驱使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强调学习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形成学习的期待,为下一次的学习打下基础。《朗诵儿童诗歌》一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组织力求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不断的展示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教学过程以朗诵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因初试朗诵活动而发现了自身朗诵技能的不足,认识到了朗诵的作用;通过互动朗诵活动学习了朗诵技能技巧的一般要求,并在尝试朗诵活动中运用了朗诵的技巧,巩固了认知;最后在欣赏朗诵活动中体验了成功,形成了学习的期待。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的变换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在老师为她们建构的充满童趣的朗诵时空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我看到学生在我的精心引导下,从不会朗诵——想学朗诵——学会朗诵——喜欢朗诵的变化过程(因为此节课后,学生主动要求我再加一节课让她们练习多种形式的朗诵儿童诗歌表演),我知道,我的这节课设计与组织是成功的。

  所以,在职业技能学习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应不断变换,教师应充当学生技能学习的支持者、资源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为只有这样,技能学习才会变得自觉自愿、轻松有趣。

《儿童诗》教学反思12

  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讨论。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老师有时候只是一个辅助的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学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儿童诗》教学反思13

  本课由《我想》和《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这课时,本课知识点为: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掌握词语“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想象,感受儿童丰富想象力,尝试着写写儿童诗。

  诗的教学,特别是现代诗的教学,我觉得还是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他们说时,个个都有话可说,连平时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坚坚也不停地举手发言,还勇敢地站起来示范朗读。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联想平日有些课堂的沉闷,看来,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这里。只有当孩子们喜欢时,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课堂!有些孩子在下课后兴致勃勃地拿着他刚改写好的诗,迫不及待地念给我听,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真是欣慰!此课不足之处在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儿童诗》教学反思14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开课之前,我说:“同学们,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沉思了片刻,开始说话了:“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健康长寿。”“我希望我们家里经常充满幸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踊跃发言。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迟迟不敢举手。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某一个画面,下节课交上来检查。

《儿童诗》教学反思15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拓展延伸: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仿照第一首诗续写几句。

  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