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范文10篇

2023-09-30互联网 实用范文 手机版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和国家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治理实践依旧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枫桥经验”的灵魂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其本质在于人民主体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枫桥经验”与时偕行、历久弥新,让“枫桥经验”在本地的实践土壤中扎好根,是新时代建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制度的有效法门。安荣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大党建统领大治理、引领大发展,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一核心目标,全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以“党建强”引领“发展强”,提格统筹,高位推动,持续拉紧基层社会治理责任链条。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之魂,安荣乡充分发挥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发挥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党总揽全局、统筹协调各方的机制,完善制定了以乡党委书记为召集人的全乡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并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和工作格局,推动了矛盾纠纷化解走深走实。

二、以“微网格”推动“大治理”,微网赋能,以小见大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大提升”。“网格”是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单元,也是基层党建作用发挥的有效载体。安荣乡始终把健全完善网格党建引领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实践,对全乡区域实行五级网格管理体制,健全“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组织构架,确保党的建设、矛盾调解、社会救助等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不断消除基层治理与服务中的“空白地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统筹乡级包村干部、全乡网格员队伍、矛盾调解员、派出所民警等基层人员100余人参与“进万家”行动,对重点场所、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等进行了摸底排查,分类化解。今年以来共计化解排查矛盾纠纷10件,化解办结6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以“多股合力”破除“单打”格局,凝心聚力、破圈跨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安荣乡聚焦易发多发、涉民生、涉稳定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集中资源和力量,依托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前沿阵地全力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建设,让老百姓反映的事项都能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在此基础上,成立“阁老”矛盾调解室,设置彩梅心理咨询服务室,打造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品牌调解平台,确保务实管用,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同时,发展引导乡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平安志愿者等基层人员积极加入乡村调解员队伍,积极推进日常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增强了基层调解工作力量,走出了基层治理多治融合的新路子。

四、以“数字赋能”推进乡村“智治”,一网管理、一网融合,促进乡村治理实效再提升。安荣乡立足乡情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立足数字化转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依托全科智慧网格信息智能化平台,对乡、村两级网格内的“人、房、事、物、情、组织”等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对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寺庙、企业、光伏群、河流、学校、铁路、隐患点、监控点进行精准定位。在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同时,推动问题受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流程精细化,并实时进行乡、村两级视频互动对接处置方式,形成了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网格预警、村街吹哨、流程闭环的处置方式。实现一网管理,一网融合,全力激活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让基层成为平安建设的坚强堡垒。

篇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新路径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和国家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治理实践依旧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十九届五中全会决定以及党中央、国务院若干重要文件中,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对新时代“枫桥经验”有重要表述。作为乡村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对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发展和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的灵魂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其本质在于人民主体性。“枫桥经验”近60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抓源头、抓苗头、抓基础,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一方的和谐平安。

为进一步传承和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提质增效,2023年乡党委以全省上下开展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为抓手,立足我乡农村实际,以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社会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重点在以下3个方面深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工作。

01充分发挥好网格化管理服务的作用和优势,构建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发挥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实行“村党支部牵头抓总、村网格承办落实”工作模式,以“事在格中办”为目标,将村“两委”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尽量全部分配到网格中去落实,以服务理念去服务群众。一是促进了网格化管理模式真正运转,让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优势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得到发挥,引导各村将网格化管服务管理模式逐步成为开展工作的常态化管理模式。二是保障了参与网格化管理村干部、网格员、党员真正参与到了网格工作,调动了网格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有利于推动群众对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和对网格工作者的认同,用网格的微服务“积少成多”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活幸福感和社会安全感。

02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保障群众参与村级事务权利

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社会治理的根本原则。在涉及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重大事务中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的最有效方法。为此,为了更好体现乡村两级在社会治理和发展中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实用性,更好的体现出人民意愿和服务理念,以“村事村办”为目标,创造性提出“村民议事会”+“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特别是各村在落实“三重一大”事务之前,必须召开村民议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并详细传达上级政策要求,同时结合本村实际提出村民需要讨论的事项,逐项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村党支部在详实归纳总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尊重人民意愿,再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决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意愿和呼声以最直接的方式得到体现。

03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回应人民最迫切的愿望、解决人民最急迫的问题、关心人民最切身的感受是衡量社会治理成果的关键。为此,乡党委要求各村在社会治理中以“小事不出村”为目标,成立村民说事室,由村“两委”主干、网格员、到村任职大学生及村报账员坐班,对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生活服务诉求、政策咨询和矛盾纠纷全部按照逐项登记、分类处置、办结反馈、公示公开的流程进行办理,特别是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以“点单式”服务提供双方认可调解员,就地开展化解工作。村民说事室的建立为群众说话办事提供了最直接、最真实、最有效的服务,让群众真实感受到村内的村民说事室“真能办了事”。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村民来乡办事次数和越级上访的现象。

下一步,我乡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将持续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紧密结合社会形势和各项任务的变化,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落实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持续巩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果,整合现有资源组建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因地制宜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努力发挥好“枫桥经验”在服务经济发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基层政权中的重要作用。

篇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出新出彩

“枫桥经验”是在时代的发展中彰显出的真理光芒,也是在引领基层治理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中结出的累累硕果,岱岳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方位、多维度推动建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推进基层治理出新出彩。

(一)在深化基层治理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乡镇是国家政权的“最后一环节”,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什么事情最需要办,就亲自去抓什么事情;什么问题最难办,就带头去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全面贯彻落实,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定位不能偏、政治功能不能弱、战斗堡垒不能垮。

(二)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专项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岱岳镇结合全省上下正在开展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紧盯重点环节、行业领域、要害部位,及时掌握婚恋家庭、赡养抚养、征地拆迁、邻里边界、民工欠薪等矛盾纠纷风险隐患,通过排查发现矛盾隐患,一类矛盾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分类施策,精准化解,把村、社区矛盾化解、信访问题调解处置情况纳入村、社区“两委”主干星级化评定,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三)坚持法治引领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遏制农村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他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改革,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法律明白人,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特别是在推动婚俗改革方面,鼓励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抵制彩礼”承诺书,宣传“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婚事新办”“零彩礼”的先进典型,切实落实移风易俗,倡导绿色节俭,遏制大肆浪费等各项举措。

(四)全面推进基层党建“五个全覆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就基层乡镇而言,要持续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统筹落实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要发挥党建引领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要有序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有序推进小区党建工作,各社区选定1-2个试点小区完成小区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物管会、业委会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

篇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古城镇守正创新“枫桥经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60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为民初心。古城镇坚持精准服务人民总基调,以实干中的思想之新、创新之变、坚持之力引领发展之变,一步一脚印,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展更多内涵。

以思想之新引领发展之变。枫桥经验何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它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本质特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镇党委推动“枫桥经验”向“枫桥经济”转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的方向、点的路径、教的方法,把“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作为践行枫桥经验助发展的“金钥匙”,坚持改造“老饭碗”、打造“金饭碗”理念,紧扣“学案例、找差距、建机制、办实事”为主线,开展头脑风暴,紧紧抓住创建省级专业镇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围绕乳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主动走进国内同类同行业先进地区招商引资,推动镇内奶牛养殖产业在转型中发展壮大。同时,将按照县委要求,科学谋划、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借鉴江浙地区政府投资撬动银行、企业和民间融资等方法,汇聚全社会合力共建和美乡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创新之变引领发展之变。浙江枫源村能做到12年来零上访,靠的是枫桥经验治理方式的创新:“三上三下,三公开。”古城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坚持稳中求进向进中求变转变,以不变应万变。一方面夯实底线,全面开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专项行动,打开隐患排查显微镜,无缝隙滚动摸排各类隐患,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另一方面依托“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仁义精神,积极探索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网格治理新路子,进一步完善全科智慧网格大数据平台功能,推广形成数字“枫”景。优化镇综治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日常运转机制,以“线上”数字化赋能“线下”便民化,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多跑一次”,不断提升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美誉度。

以坚持之力引领发展之变。回顾历史,枫桥经验从“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再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就是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实践原则。古城镇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铸魂强基”,以“小我之力”谋“大我之局”,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实干的精神,咬定目标、持续发力,以“奋斗”催化“成长”,以“汗水”浇灌“成功”。坚持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着力打造符合实际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持续用力推动古城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走向共富。

篇五: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三铁模式”践行“枫桥经验”,“三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枫桥经验”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新期待。

马营庄乡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行动指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为根本目的,健全完善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自治强基础、以德治强教化、以智治强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出“三铁”治理新模式,促进乡村治理素质有效提升、民风更加淳朴、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经济更加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01织密“红色网格”,锻造“铁营盘”

做实做细“红色网格”基层治理创新,推动一线工作下沉到网格、治理服务聚焦到网格,实现以党建引领赋能“小”网格,助力基层治理“大”提升。

一是构建全覆盖网格体系。按照“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以中心户联系20-30户群众的标准,将全乡原有的17个全科网格和58个单元网格进一步优化为210个联络组,由普通党员担任联络组组长,推进工作力量下沉,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农户,着力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

二是优选全要素网格队伍。构建“乡—村—网格—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择优推荐210名党员中心户组长,发挥农村党员在信访维稳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参与矛盾化解,负责矛盾纠纷的定时排查和及时化解工作,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利用网格化管理,确保矛盾及时调处,并建立村干部、党员中心户长微信群,纵向延伸工作手臂,形成“党委担纲领衔、包村领导一线指导、党支部示范带动、中心户勤勉履职”的工作格局,实现信息快上快下,及时掌握矛盾纠纷隐患。

三是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对表现优秀的中心户组长将优先纳入到村“两委”后备干部来培养,并对工作消极应付、表现较差的落实退出机制,及时撤换,有效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巩固了村级治理基础。

02用活“情理法”,练就“铁功夫”

坚持打造派出所、司法所、村级调解工作室等多元调解模式,通过“情、理、法”灵活运用,助推乡村“德法共治”。

一是以情感为纽带拉近距离。在调处婚姻家庭纠纷和土地纠纷时,针对农村“小圈子熟人社会”的现状,引导当事人多讲夫妻情、兄弟情、邻里情,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化解双方的怨气,让矛盾纠纷得以最快化解。

二是以事实为依据讲清道理。有些矛盾纠纷涉及人数多、时间长,情况复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一时难以调处。对于此类纠纷,乡综治中心充分发挥联调机制作用,依托村级调解室平台,尽最大力度找到相关事实依据,让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

三是以法律为准绳守住底线。对债务纠纷、劳务纠纷和政策性维权等涉法类矛盾纠纷,在调处时坚持守住法律底线不突破,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引导双方依法维权,以减少不必要的诉讼成本。同时,乡综治中心对调解结果进行跟踪监督,督促双方尽早落实。

03打好“感情牌”,甘当“铁哥们”

乡党委要求各村“两委”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忧,建立走访日志,详细记录问题和诉求,了解和掌握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隐患,借鉴“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不断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真正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中开花结果。全体乡村干部带着朴实的为民情怀,抬起“铁脚板”走村入户到群众中去,与群众走在一起,说到一块,打成一片,甘当群众的“铁哥们”。

一是“手把手”教。组织全乡17个行政村“两委”干部入户宣传和帮助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积极推送各类反诈宣传资料和案例,教育群众筑牢防诈意识,实现了发案数和发案金额双下降。

二是“心贴心”帮。针对一些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产生的邻里矛盾纠纷,乡综治中心协调乡村两级积极申报项目建设,如完善灌溉水利设施、排水沟、入户路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既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又提升了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并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隐患。

04以治理促发展,描绘“三色经济”新画卷

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助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我乡始终坚持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保障,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依托现有丰富土地农业资源、本乡本土传统绿色蔬菜种植资源和翠微山旅游资源,围绕“长城文化公园”和“1号旅游公路”项目,打造西北部“金色”农牧一体种植养殖基地;东部“绿色”蔬菜种植绿色产品基地;南部“棕色”翠微田园文化旅游基地,以发展“三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以治促建,赋能乡村振兴。马营庄乡依托基层治理力量,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实体,一年来,通过乡里的示范带动,积极鼓励各村通过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截至目前,胡峪口村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大柴棚村翠微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和云水庄果蔬采摘大棚项目已取得良好成效,既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又带动了全乡人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马营庄乡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稳定为第一要事,牢牢把握和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让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效融合,全乡干群一心,正以“扛旗争先、勇猛奋进”的姿态,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进。

篇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基层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玉井镇作为能源重镇,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凸显。我们立足实际,认真贯彻市委姜书记调研山阴指示精神,同时以县委开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为契机,结合大量的调查研究实践,创新运用“1311”工作法,探索出一条化解矛盾卓有成效的路径,奋力谱写“枫桥经验”玉井实践新篇章。

一、建强一个阵地,由单打独斗变协同作战。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以综治阵地为平台,整合基层多种治理力量,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三种方式,将镇派出所、国土所、司法所、安监站等各驻镇单位全部纳入综治中心,构筑起“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堡垒。同时坚持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原则,设立法律服务窗口、信访接待窗口、便民服务窗口及心理咨询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群众来访接待室等,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矛盾化解等服务,力争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二、筑牢三道防线,由后知后觉变先知先觉。我们坚持早摸排早报告、分级分类处置的原则,构筑矛盾化解三道防线。首先把全镇划分为48个网格,明确16名专兼职网格员和48名微网格辅助员担任矛盾纠纷排查员,实行“日排查、日汇总、日上报”的日清日结工作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分类登记后及时上报,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筑牢矛盾纠纷网格预警防线。其次成立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组,对网格员上报的矛盾纠纷,快速查清查实来龙去脉,及时介入调解,避免矛盾激化、纠纷升级,筑牢矛盾纠纷前期处置防线。最后,针对因采煤导致的土地塌陷、占地补偿等复杂的矛盾纠纷,村级矛调组如果不能有效化解,通过“吹哨派单”,上报镇综治中心,召开信访联席会议,按照“一个问题、一队人马、一个方案”,成立专班,集中攻坚,限期解决,筑牢矛盾纠纷兜底化解防线。

三、完善一套机制,由束手无策变应对有策。针对矛盾纠纷呈现出的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一方面我们坚持“一周一碰头、半月一报告、一月一小结”原则,建立了镇党委领导、镇政府主导、分管领导协调负责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包片、包村干部工作汇报,同时对已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总结,举一反三。另一方面我们在借鉴枫桥镇“四前”工作法和枫源村“三上三下三公开”工作制度的基础上,依托网格体系,整合多方力量,建立了玉井镇“五联”工作机制,即: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综治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四、开展一次活动,由坐等上门变主动敲门。坚持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信访之事当“家事”。每半月雷打不动开展一次“走村入户,带案下访”活动,由11名班子成员组成,采取带案下访、包案督访等形式,深入信访户家中,耐心倾听信访诉求,找准问题症结,通过讲事实、讲道理、讲法律等方式开展化解。同时在下访活动开展前,我们召开专题会议,重点对旧案积案、难缠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准切入点,尤其是对信访人的社会关系进行深入了解,用活有利于化解信访案件的关键人,想方设法与其沟通,请其出面做思想工作,全过程参与调解工作,进一步提升案件化解成功率。

玉井镇将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基层治理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也有信心、有决心化解好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好社会安全稳定,坚决做到以玉井一域之稳定为全县之稳定尽责任、作贡献。

篇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枫桥经验”经毛泽东同志批示后在全国推广,60年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从此“枫桥经验”开始向更高水平治理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矛盾纠纷治理效果,是每一个基层干部需要思索的问题,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优化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广武镇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情怀,把“群众事”视为“重要事”,真正做到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以乡村“善治之道”,积极构建“镇-村-所”三级联动矛盾纠纷调解平台,采取“多元+联动”、“沟通+服务”、“法理+情怀”、“数字+智慧”的治理模式,多措并举化解关于土地、婚姻等矛盾纠纷,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多元+联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广武镇为有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多元+联动”的模式来铺就乡村善治之路,奏响了乡村多元共治新乐章。在化解东察罕铺村土地纠纷过程中,积极发挥“镇所融合,联动联治”作用,构建“党委政府主导、派出所主战、村综治中心主动”的多元调处化解工作格局,矛盾纠纷化解和重大风险防范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发挥出了“1+2>3”的效果。实行联动联治调解机制以来,多起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有效破解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资源碎片化问题,将解纷主体、解纷渠道、解纷平台之间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实现了力量聚合、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撑起了联动联治的“调解伞”,增强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数字+智慧”,提供治理智能支撑

广武镇紧紧依托联通数字乡村云平台,在张家庄村综治中心,以“5G+智慧乡村”核心平台为载体,构建“1+1+N”的网格化治理模式(1个党组织、1名网格长、N名网格员),搭建数字化网格党组织引领网格化服务治理平台,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拉近了党员干部与每位群众思想的距离,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提升了“社会治理共同体”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能”支撑。村内共安装监控摄像头25个,在视频监控研判室里可以看到村内各交岔路口、公共区域和重点地域实时画面,工作人员可通过监控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管,及时了解村里情况,实现了“环境问题零死角”、“安全隐患零遗漏”、“服务整改零距离”,大大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智能化水平跃然屏上,为加强智慧乡村、美丽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也推动我镇走出了矛盾纠纷智慧化解的新路径。

“警格”+“网格”,倾心服务八方游客

广武镇立足实际情况,以规范完善网格服务管理为目标,坚持补短板、破壁垒、促提升,形成“基础网格+专属网格”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将广武明长城、汉墓群、滑雪场单独划定专属网格,建立专人负责、网格巡查、问题上报、落实整改、联动处置、核实回复的工作机制,专属网格员对景区影响稳定、安全、环境的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处置,以“微网格”“微力量”造就“大屏障”“大能量”,推动网格服务与景区治理深度融合,合力打造平安景区。打造“长城脚下的夫妻网格员”“雪板上的专属网格”“雪场里的握手工作室”等特色品牌,快速化解游客纠纷,持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能。明长城专属网格员郝中华、霍春玲夫妻、广武国际滑雪场专属网格员杨华清等已经成为我镇网格员的优秀典范,他们用心、用情,竭诚服务八方游客。

“法理+情怀”,打通乡村善治之道

乡村是社会的基石,乡村治天下安。广武镇用法治赋能乡村治理,用法治思维畅通乡村发展“经络”,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着力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自“八五”普法实施以来,我镇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不断延伸触角、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提升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干部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素养,使法治切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镇党委与基层派出所协力合作配合,用法理调解纠纷,用情怀聆听民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情、理、法”深度融合,了解清楚矛盾双方的症结所在,再分别进行调解,通过普及法律知识,用情理打动对方,或让双方作出一定让步,进而化解矛盾。

“方法+沟通”,提升乡村优质服务

本着“为民服务,精诚调解”的原则,以“三步调解法”的沟通方法,出妙招,用奇招,有效提升了化解矛盾纠纷的服务水平。第一步:耐心倾听,有效沟通疏导。通过“面对面”调解,对于误会和差别较大的纠纷,召集当事人全都参加,当面把话讲清楚、说明白,促进双方意见一致;第二步:冷热结合,把握解纷节奏。做到冷却择机,对于当事人对抗性特别强、矛盾特别尖锐的纠纷,通过冷处理,给予双方当事人充分的时间冷静考虑,待时机成熟时,召集双方当事人见面,展开深入调解。同时也要学会趁热打铁,调解中双方意愿接近一致,但又未最终一致的情况,对当事人主动出击,力促和解;第三步:用心用情,彻底打通心结。坚持热心感化,始终为双方当事人利益着想,为缓解和消除双方矛盾着想,细心研读当事人的诉求,坚持真情化解,力争使纠纷得以化解。

下阶段,广武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政治意识,突出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以“事不在小,关键在办”的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用好这一跨越60年的朴素经验,让“枫桥经验”为乡村塑形铸魂。

篇八: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祥和美丽新乡村

今年以来,薛圐圙乡坚持人民至上,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坚持“平安不出事、防范在先”,坚持“服务不缺位、文明执法”,实现了简单纠纷当场化解,复杂纠纷妥善解决,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

党建引领,深入一线——

放大政治优势,从“单一治理”走向“协同治理”

薛圐圙乡积极探索,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创新实践,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下沉力量、创新方法,“三点发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循环”机制,精准构建“大党委”外循环及17个村(社区)自治“内循环”链条,以边走、边看、边治理的工作机制,推动“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针对背街小巷、街面环境秩序隐患问题和突出问题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细致检查,以“马路上办、马上就办”的薛圐圙速度,现场研判,严格督促落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二是坚持制度保障。依托“门前三包”、“普法进家门”等工作契机,通过研究制定《激励奖惩制度》,根据案件大小,给予举报人50—500元的奖励;印发关于《薛圐圙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暂行办法》,配套《案件移送制度》《投诉举报受理制度》《信息共享机制》等“十机制”,完善《日常考核办法》,构建起了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三是坚持网格驱动。围绕抓大不放小的工作原则,坚持把“疏与堵、线与点、面与里”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网格式精细化徒步巡查方式,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发挥基层治理“前哨”作用,改变过去走马观花、粗放管理的局面,深入一线走街串巷,与百姓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通过“拉家常”的交流方式耐心劝导减少摩擦和纠纷,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固本强基,防微杜渐——

推进多元解纷,从“末梢治理”走向“源头治理”

薛圐圙乡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实现“纠纷少发生、发生少诉讼、诉讼少对抗”的“721”工作思路,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因类施策、对症下药,形成“主动服务+规范管理+执法兜底”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推动“和美乡村”的建设升级。

一是刚性执法、柔性调解。借鉴枫桥经验,打造“枫桥式执法队”,提出“多调解少执法、边调解边执法、能调解不执法”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阳光调解室”,把涉及综合执法部门职责的矛盾、纠纷,通过部门联动联处化解,按照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达到“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有机融合,让矛盾不出薛圐圙。

二是“我来管”转化为“我来帮”。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管理思路,改变一禁了之的“旧观念”,积极探索薛圐圙执法“新路子”,按照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推行包容审慎柔性制度,对首次或情节比较轻的采取柔性措施,实现依法规范管理和基层治理的有效结合。

三是日常监督、突击检查。围绕“严格执法、相互监督”,按照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的执法思路,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做实“事前监督”、优化“事中监督”、完善“事后监督”,助力“清廉执法”建设。同时实行错时执法制,采取晨查、夜查与双休日查相结合、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充分发挥“错时制”监察的优势,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不通知,进行突击监察,切实将监察机制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创新方式,相互交融——

强化协同运作,从“被动治理”走向“全民参与”

薛圐圙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推行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发挥“1+1+1>3”的治理效能,充分调动社会各种主体参与积极性,不断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打开乡村治理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生动局面。

一是坚持自治增活力,激活村民参与“源动力”。按照“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的工作思路,不断落实广大群众知情权,提高村民自治参与度,探索创新协商机制,搭建“老干部调解室”、开通“24小时有事打电话”模式、推行“小马扎”“议事亭”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新局面。

二是坚持法治强保障,增添乡村治理“正能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法院、司法所、派出所等有关部门,每月开展以案释法、法治讲座等宣传活动。同时,聘请的玉珠律所顾问,集结乡镇领导、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普法宣传队,不断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涵养法治乡村建设。

三是坚持德治扬正气,打造民风淳朴“新风尚”。通过开展“道德榜”“警示榜”“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依托文明讲堂、善行义举榜等载体,选树“身边典型”,让身边好人、先进模范发挥榜样力量,用家风带动民风,引导村民积极向上、争当先进,努力营造有序和谐的社会氛围。

篇九: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做好下喇叭乡村治理

“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宝贵财富,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和丰富发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重要源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极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下喇叭乡要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建立健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层综合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明方向”。我们要持续加强党支部建设,引领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致富。今后,我们要坚持将有意愿参与村内事务年轻人、德高望重的老人、村里的致富能手吸纳到村民代表、党员干部储备人选中来。在重大事项研究、重大事项决策时邀请他们参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同时各项决策均公示公开,让群众了解支部“想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不断提高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更好更快带领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二是坚持厉行法治“促和谐”。完善村级法治宣传设施,常态化开展“法治入村行”“法律七进”等综合宣讲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各类法治宣传册、司法调解员课堂进村、现场接受法律咨询、专项知识问答等方式,增强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三是坚持崇尚德治“树新风”。接下来,我们统一部署、系统推动各村修订村规民约,修订后的村规民约要经乡政府审核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严格施行。同时,要配套完善的村规民约遵守激励奖惩机制,对于违反村规民约的,要在“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中“一票否决”,对遵守较好的要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在去年创新银行存兑模式、试点道德银行成效明显的基础上,今年要进一步在全乡推行“道德银行”,积蓄乡村德治大能量。

四是坚持村民自治“强基础”。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沉,建立健全党小组、理事会、监委会等组织,持续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网格议事会等制度,要进一步发挥群众在网格治理中主体作用。要充分应用光伏收益等资金,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对村民参与群防群治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引导村民依法自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治理的乡村自治格局。

五是坚持智治支持“添动力”。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我们要在原有“吹哨派单”五单工作法中,借鉴枫桥非警务警情接转分流处置模式,融合用好我乡综治中心服务平台。加强乡综治中心与乡派出所、乡执法大队、村委会、村网格员的协调联动。对于派出所接到的非警务警情、网格员发现的民情、村民代表上报的舆情,统一归口移交乡综治中心处置。乡综治中心根据事件归口交办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相关科室、村委会处置,实现民意诉求归口管理,乡综治中心跟进办理情况、跟踪回访问效,形成联动高效的闭环工作机制。通过问题处置关口二级前移的办法,切实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将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的村内、解决在萌芽状态。

篇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发言材料

谱写“枫桥经验”协奏曲奏好基层治理“和谐音”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是“中国之治”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近年来北周庄镇立足实际,创新社会治理,为保障镇域内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了“456”联商调处机制,蹚出了周庄版“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全镇从信访大镇到现在进京赴省连续三年零上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进一步提升,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新经验。

01“四个党委”联商调处,聚集合力,实现信访矛盾源头治理。

一是成立联商会。由北周庄镇党委牵头,将辖区内山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中煤华昱公司党委、北周庄村党委(全县唯一村级党委)三个党委联合起来,成立北周庄镇区域基层治理联商会,建立季度联商会议制度,商讨区域内村企矛盾处理、安全环保问题协调、企业用工用地协商、区镇企村融合发展等事务,形成联商意见,并落实到位。破除四家单位原有体制壁垒,由“小内循环”向开放互通转变,推动党组织活动从“单位”到“区域”延伸,畅通各方沟通渠道,使区域内问题的解决更加有效快捷。联商会成立以来,共召开联商会议10余次,排查调处涉及永静城、下神泉、北周庄的村企矛盾5起,为开发区及企业协调解决土地、用工等问题3件,联商区域服务、投资、共建等协调发展事务20余件,有效推动了区域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流动,推进了区域内的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二是组建调解队。在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同时,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前沿阵地,陆续建成北周庄镇矛盾调解中心、村矛盾排查调解室、镇司法所矛盾排查调处中心、镇派出所调解室、驻镇企业矛盾排查调处小组等五类22个具有北周庄特色的镇村企警矛盾调处工作机构,构建起“1+18+N”的组织体系。

三是设立先锋岗。在镇村两级调委会中,选取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的党员骨干设立“党员先锋岗”,并采取调解员定期“坐诊”协商、网格党员服务队“出诊”化解、律师党员定期“会诊”研判的“三诊”模式,面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由镇干部、村三委、老党员、民警、法律顾问等组成的98名调解工作人员活跃在北周庄镇基层一线讲政策、听民意、解难题,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把工作做到群众灶头炕头心里头,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凸显。

02“五位一体”防范预警,群策群力,实现风险隐患全面排查。

主动适应动态化、信息化社会环境,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防范预警机制,集中精力织密织牢“五张网”,实现了治理单元最小化、治理效能最大化、治理主体最多元、治理平台最优化。

一是智能化技术防控网。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升级改造全镇村组现有视频监控,新建园区、企业、重点路口高清视频探头115个,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二是常态化治安巡逻网。组建群防群治队伍62个,兼职队员237人,如北周庄村的“红袖章义务巡逻队”,按照布点、巡线、控面的思路,不定期开展日常巡逻,做到镇村企全覆盖。

三是精准化风险预警网。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公安机关和综治维稳三大信息渠道作用,进一步完善镇、村、企、警四级组成的维稳情报信息网。

四是明晰化公共安全网。严格落实驻镇站所、企业的平安建设责任,重点做好水、电、油、气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和学校、医院、商铺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推动各行各业办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

五是多元化社会共治网。建立“一核多元”全科智慧网格18个、微网格175个、专属网格120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网格党员193名,实行定格、定人、定责管理,全面推行社会事项“一网统筹”、矛盾纠纷“一网通调”、便民事项“一网统办”。创新推行“研—交—办—督—结—评”闭环治理模式,全面推广苑家辛庄村“和立方”、永静城村“平安守望”、辛留村“村民说事会”等特色做法,实行“1+N”组团模式(1个网格党员+多个连心队成员)和“平安法治星”宣传,助推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03“六环相扣”优化流程,服务前移,实现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优化程序、规范流程,无缝衔接。一是领导坐班接访,实现矛盾纠纷实时接单。在镇综治中心设立领导接访地,周一至周五轮流坐班,根据群众诉求类别,给予当场答复或及时批转给相关部门承办,畅通反映渠道。二是全域走访排查,实现矛盾纠纷无死角。网格党员坚持不定期走访村、单位、学校、重点地区不稳定因素,实现全镇矛盾纠纷排查无死角、调处全覆盖。三是逐级化解,实现矛盾纠纷及时交办。以镇综治中心为平台,五类矛调组织为抓手,对于一般矛盾纠纷,由村进行化解答复;较复杂矛盾纠纷由“五长”联合化解;已经激化的信访案件,镇综治中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当场给予答复和处置,或正确引导诉求人到相关部门咨询解答;对于重点信访案件,明确挂包领导和责任单位,全力做好化解稳控措施,按时化解销号。四是及时转办回复,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对县级及以上部门转办的信访案件,接件以后,及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具体经办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调查回复意见。五是包案化解积案,实现调解渠道及时跟进。对重点上访人员、“两参”人员,采取镇班子成员、包案民警、支部书记“三包一”的办法,包案人员经常深入所包人员家中了解思想动态,与他们交朋友,力所能及解决他们的正常诉求,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生活困难,重大节日开展慰问,重要节点全程稳控,有效杜绝了进京赴省非访的发生。六是重点人群稳控,实现矛盾发展态势全程可控。在重大政治活动、敏感时期、重要节假日期间,安排党政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值班,对社区矫正人员、重点上访对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中患者、邪教人员等实行“一盯一”的重点稳控,随时把握他们的活动状态,确保在第一时间把握趋向性苖头和事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