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最新8篇

2023-09-22互联网 实用范文 手机版

教案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的书面文体,你知道该怎么写吗,优秀的教案是可以改善我们的教学方式的,下面是句子范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德育渗透: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方法:实践体会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许昌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目标解析:

本课是除法竖式的第二层次,利用乘法口诀试商。教学中应联系到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又为后续而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不分小棒,自己试一试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探究试商的方法

1.出示题目:43÷7=□……□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算式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预设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数是1。

预设2: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说明商大了,要减小1,商是6。

预设3: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数还剩下8,大于除数7,说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师生小结: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

(二)深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43÷7。

2.交流反馈

(1)6与7的积写在哪里?

(2)余数1是怎么来的?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呢?如果发现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余数等于除数呢?

(三)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再在横式上写出商和余数。

(2)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及竖式里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重点交流如何试商。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指定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3)集体讲评。

三、质疑再探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试商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3.列好竖式,你是怎样检验的?

四、运用拓展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某数里面最多有( )个另一个数”的意思,需要学生利用除法竖式试商。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地想出商?

(二)综合运用。(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根据“余数要小于除数”确定除数分别为2~9这八个数;

(2)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算出与除数相对应的被除数。

2.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这是一道开放题,不要求学生说出所有答案;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序思维的习惯,)

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篇4

与快乐同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心理健康课教案。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3、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课前准备:1、学生烦恼小调查。2、体验活动用具:跳绳、溜溜球、漫画书、照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1、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揭题:与快乐同行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师深情回忆近来共同经历的烦恼事。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令你烦恼的事。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2、学生听故事。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1、遇到不愉快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全班交流。2、对大家说出了你心里的烦恼,是不是心情畅快多了!(板书:合理发泄)合理发泄:找人倾诉或大声叫,写日记,大哭一场3、教师导语:遇到问题时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3、情境游戏:《猜一猜》情节设计:丁丁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教师引导(1):你能猜出此时丁丁在想些什么吗?(老师处理事情不公正;同桌会拍马屁;老师看不起我)情节设计:老师又凑到丁丁的耳旁低语几句,丁丁眉头舒展开来。

教师引导(2):猜一猜老师刚才对丁丁说了什么?(请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情节设计:丁丁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教师引导(3):请同学们猜一猜,丁丁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是怎么想的?(老师觉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应该写得更好;老师对我严格是为我好。)4、师小结: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找到快乐,教案《心理健康课教案》。(板书:改变想法)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2、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3、教师导语: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快乐甜点,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体验快乐的感觉吧!(分组开展体验活动)4、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板书:转移注意力)5、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6、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坏心情得到了缓解吗?

2、学生交流感受。

3、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真有意义,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我们不仅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还要学会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为他送去快乐。请记住:一份烦恼和别人分担就只剩下一半烦恼,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就会收获两份快乐。愿大家永远与快乐同行。

(板书:分担烦恼分享快乐)(放音乐,分享快乐小贴士。)

课后反思:上完了这节心理健康课我比较快乐,我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对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能积极有序的参与体验活动,这是我最为欣喜的。引入新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回忆最近班上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当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引导学生倾诉更多的烦恼事,然后在互动活动中让学生知道烦恼是可以排解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总体的设计比较到位,各个环节清晰且过渡合理。当然,还有许多不足: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不够,让孩子们谈烦恼还不够深入。具体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引导时,的最后两个自我安慰和意志控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到位,并且学生没有体验可以不必出示,也以免方法引导过多过杂。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心理健康课,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说出心声,这是我应该一直努力的方向。

:

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组合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难点: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排列”。

用数字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学生汇报: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是12和21。

(2)引出“组合”。

讨论:如果说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

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数字的和,调换位置和都要是3,得数只有一种。

这种不爱位置影响的方式叫“组合”。(板书: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个数的组合:5、7、9

出示教材例题2。

有3个数5、7、9,任意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有几种?

①同桌进行合作,一人摆卡,一人记录。

②汇报自己的方法和结果预设。

③评议方法。

看哪种方法。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和,这是怎么回事?

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的和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

②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课件演示比赛方法。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

(2)搭配衣服。

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3)回家乘车付钱。

(4)教材98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都委愉快,同学们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吗?

板书设计

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组合:1+2=3 2+1=3不同:排列要考虑顺序

组合不要考虑顺序

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篇6

教学内容:4的减法

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4的组成及初步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能真确地计算4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实物、磁性贴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 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4的加法,我们已经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等于4用加法计算,那么从4里面去掉一个数,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揭示课题:

四. 新授.

1. 教学“4-1=3”(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 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 教师拿走一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1”

(3) 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 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1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1只,还剩3只。

(5) 齐读算式:4-1=3

2. 教学4-3=1(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教师拿走3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3”

(3)、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3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3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还剩1只。

(5)、齐读算式:4-1=3

3。 教学4-2=2

请4名优秀生演示4-2的`过程:

(1)、请4名学生排队,师问:“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学生回答后,师板书“4”。

(2)、走出去2个学生,师问:“出去几个学生”?然后板书“2”

(3)、师问:“教室里还剩几个学生”?即从4个学生里去掉2,个学生,还剩几个?

(4)、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2中间添上什么符号?

(5)、齐读算式:

4-2=2

五、 巩固练习

1、 齐读算式:4-1=3 4-3=1 4-2=2

2、 请一名学生板演(用磁性贴片:“汽车”演示)

4-3=1 4-1=3 4-2=2

3、 请大家齐动手摆一摆。(用学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请学生填空,并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1=( ) 4-2=( ) 4-3=( )

3+1=( ) 2+2=( ) 1+3=( )

六、 教师小结(略)

布置作业:一课一练

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并渗透德育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比较并概括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比较小数大小:0.3和0.300;4.75和4.750;2.68和26.8;0.9和0.09

2.让学生观察发现前两组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它们的大小不变,后两组小数中的小数没有变,小数点的位置变了,它们的大小是不同的。

3.得出结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1.创设情境:孙悟空打妖怪。

2.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观察金箍棒的变化。

(板书: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

(三)辅助学生,试探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1.引导观察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1)让学生观察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并思考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倍数关系。

(2)提醒学生“扩大了10倍”和“扩大到原来的10倍”之间的区别,规范学生的用词。

2.联系新旧知识,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的秘密。

(1)让学生把这些数量改成用米作单位。

(板书:0.009米,0.09米,0.9米,9米)

(2)提问学生把以毫米为单位的数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那金箍棒的长短发生变化了吗?引导学生9毫米和0.009米的大小是一样的。

(3)通过整数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4)观察小数的倍数关系和小数点移动两者之间的规律

(5)提问学生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小数又会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6)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7)四人小组讨论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的方法

(8)观察整数,由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得到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观察小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和小数点移动两者之间的规律。

(四)引导学生,自探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1.师:刚才我们通过金箍棒的过程已经发现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秘密了!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会扛着那根又打又粗的金箍棒回去吗?

2.引导学生从下往上观察。

3.小组讨论参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的方法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4.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5.交流讨论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五)小结归纳,感触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1.让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和向左的规律。

2.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一个小数点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8加几教案篇8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1~83页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之前,同学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作了知识上的铺垫。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局部内容先教学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为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位数乘几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教材用图画形式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个20是多少?”引起同学对乘法的回忆。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同学都有自身的算法,然后组织同学交流算法,使采用连加或形象计算的同学学会比较笼统地考虑,从而让同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试一试”中,继续口算8头大象能运多少根,把一位数乘几十的积扩展到几百几十,再次引导同学利用表内乘法联想一位数乘几十的积。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也充沛依*情境图启发同学考虑。教材先布置同学自身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笔算方法,这样布置,便于同学由口算方法联想到要把乘数分别与被乘数每位上的数相乘,然后相加,这就有利于同学理解笔算的方法。接着,教材简化了竖式笔算的中间过程,得出笔算的竖式的一般写法,使同学明确一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每一步积的定位。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使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同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