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幼儿园科学优质教案7篇

2023-09-22互联网 实用范文 手机版

善于制定教案的教师自身能力一定都有所提升,随着新学期开始,相信老师们都开始制定教案了吧,下面是句子范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科学优质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科学优质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大班的孩子们已近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通过听听、看看、折折、拼拼、讲讲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若干、双面胶、白纸、课件、魔术盒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图片引入,请小朋友看图片,指出这是魔术师。

2、教师出示魔术盒。今天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了一个魔术箱,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

师: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什么图形了?

幼:幼儿说出名称师: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依次变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

2、图形变换,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1)发礼物(师:小朋友们实在是太厉害了!魔术师刚刚悄悄传话给老师,他说要奖励小朋友们一套学具,让小朋友们自己来当魔术师。)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①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梯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三角形、梯形师:小朋友真棒,每个人都是厉害的魔术师!

3、拼一拼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变出了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送给你们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吧!

(1)幼儿动手拼贴(教师师指导)

(2)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那些图形。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课后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同学或者父母亲,并同爸爸妈妈找一找家里有那些你认识的图形,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2、在活动区投放图形,自愿组合图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科学优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寻找、发现魔术表演的秘密,喜欢探究魔术表演的奥秘。

2、通过尝试魔术表演,感受魔术的神奇,体会表演魔术的快乐。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音乐《未来的魔术师》。

2、每两人一块手帕、一枚硬币。

3、玻璃杯、盛有凉水的大水杯、明信片、水盆。

4、纸袋、宽大的外套、细长形状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活动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音乐渐低,幼儿围坐在一起。

教师:

1、刚才进教室时听到音乐了吗?是很动感有些神秘的音乐,它的名字叫《未来的魔术师》。魔术师!

2、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在哪里看到过?

(二)教师:魔术表演看上去感觉像有魔法哟!魔术师表演魔术时真的有魔法吗?

二、观察发现魔术的秘密。

(一)教师表演《听话的小磁铁》。

提问:猜一猜小磁铁为什么这么听话?(幼儿回答--请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来回答)教师:原来小秘密在这儿呢!

(二)教师表演《百宝袋》。

提问:猜一猜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总结:其实魔术的秘密有时候就藏在特别制作的小道具里。

(三)教师表演《流不出来的水》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纸片托水:取一只塑料小杯,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杯口(纸片比杯口略大)。用手按住了硬纸片,迅速将水杯倒置。将按住纸片的手轻轻移开,可见纸片托住了杯中的水,使水不会流出)。

提问:猜一猜魔术的秘密可能是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有的魔术是运用科学的小道理来表演的。

教师总结:当然魔术师的手法应该很熟练,这样才不会露出破绽。

三、合作分享宝贝们今天爱动脑筋、勤思考,也积极回答问题了,表现很棒。那我们一起来变个魔术表演给听课的老师,你们愿意吗?

四、结束语。

在科学区准备了几种魔术道具,小朋友可以试试。幼儿退场,出现音乐。

教学反思:

活动中感到孩子们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魔术还是太陌生,脱离生活太多了,所以表现得有点茫然,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有的甚至是直接给出答案。另外就是学习魔术时孩子们表现的不自信,这个和经验不多有很大关系。

改进措施:

1、让孩子们在活动前一段时间就有意识的看一些"小小智慧树"的小魔术表演。

2、让孩子们练习一个或两个简单的小魔术表演的经验。

3、在活动结束前可以有观看魔术大师的魔术,让孩子们有一个视觉上的提升。

小百科:词语“神奇”,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

幼儿园科学优质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

幼儿园科学优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水游戏中,发现有的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东西会沉在水里,并感到好奇。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塑料筐,内有木块、塑料玩具、小梳子、玻璃球等能沉浮的物体若干,每组一只盛满水的大盆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将物体放入盆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请幼儿把筐里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入水中,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请幼儿回答自己的发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演示验证,让幼儿理解“沉下去”和“浮在水面”。

三、幼儿根据教师指令第二次操作:

1、请幼儿将会沉下去的物体放入水中,验证结果。

2、请幼儿将会浮起来的物体放入水中,验证结果。

3、幼儿收拾整理,将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放在一起,沉在水里的东西放在一起。

活动延伸:

回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试验:还有哪些东西也能浮在水面上或者沉到水里?有没有办法使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沉入水底的东西能否浮起来?(要求家长别太干涉,在不损坏东西、无危险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试验。)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科学优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比较不同性质纸的吸水性。

2、懂得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积极探索纸的秘密,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已认识过各种各样的纸、滴管的使用方法。

物质准备:

(1)蜡光纸、报纸、宣纸、牛皮纸。

(2)滴管、碗、泥工板、脸盆。

(3)记录表、勾线笔、投影仪。

(4)折纸小船、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蚂蚁要到河的对岸参加比赛,可是小河上没有桥。请小朋友帮小蚂蚁想想要用什么办法过河。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小蚂蚁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很多小朋友都认为可以用船来帮助小蚂蚁过河。

过渡语:老师带来了四种不同材料的纸船,哪种纸船才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呢?

二、介绍材料,引发猜想。

师:我先来看看这几只纸船是什么纸做的。你们觉得用报纸、宣纸、牛皮纸、蜡光纸做的小船,哪些不怕水?能够帮助小蚂蚁过河呢?为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过度语:到底哪个纸宝宝做的小船能够帮助小蚂蚁过河呢?让我们用这些纸先动手试一试。

三、幼儿探究操作,观察纸张的吸水性。

1、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师:到底哪些纸能帮小蚂蚁过河?

2、提出操作要求。

(1)用滴管同时滴几滴水在每张纸宝宝的身上,滴完之后用你们的小眼睛来看看每张纸宝宝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

(2)将观察结果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在记录表里面。

(3)如果不小心把水洒在桌子上,记得用毛巾来擦一擦。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1)分享交流探索结果。

(2)师:水滴在纸上,纸发生了什么变化?那种纸不怕水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

(3)教师小结。

师:生活中的纸有的会吸水、有的不吸水,当水滴到纸的表面上,水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渗透进去了,那这些纸会吸水的,就像宣纸和报纸一样;当水一直停在纸的表面上,那这些纸是不吸水的,就像小朋友刚才发现的蜡光纸和牛皮纸一样。

四、游戏:不会沉的船。

(1)游戏玩法及要求。

师:我们把这四只小船放到水里面,你们来观察看看最后谁能带着小蚂蚁过河。

要求:把船放在水里后,用眼睛观察,不能用手去拿水里的小船。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谁来告诉我,你刚刚看到哪些船沉下去了?哪只船把小蚂蚁带过河了?

小结:原来啊,最不怕水的是用牛皮纸做的小船,它把我们的小蚂蚁带过河去参加比赛了。

【活动延伸】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用纸做的,它也不怕水呢?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再来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材料的准备上不够合理,不能体现出探索纸的吸水性的目的。在幼儿的自主探索实验操作方面上,我会赶着给幼儿总结性的答案,没有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记录表格,形成一问一答,干预了幼儿的自主性的想法。在实验结论,“那些纸会吸水那些纸不会吸水的时候”忘了在大记录表上做好总结结论,漏掉了这个大环节,很不应该。小结语也将有待提高,要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在下次的活动上,操作材料要考虑周全,运用各个感官去感知物体,能够做到不紧张,不漏环节,带动活跃的活动氛围。知识经验的准备要充分,各个活动的环节有趣并能够层层递进,小结语中要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语言要严谨。

幼儿园科学优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弯曲性,了解常见物体弯曲的必要性。

2、学习观察弯曲形状物体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体验弯曲的物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准备

1、自制眼镜一副,真正的眼镜一副。

2、两部电话线不一样的电话机。第一部的电话线是弯弯绕绕的;第二部的电话线是直的。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镜腿直直。

1、教师出示两副眼镜,请两个幼儿分别戴上然后与教师一起做游戏。

(1)咦,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一直掉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不掉下来?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弯腿跟直腿的区别)

教师:哦,原来直直的镜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来;真正的眼镜有弯弯的镜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来。

二、实验二:电话线直直。

1、教师出示两部电话机,拿起第一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使弯绕的电话线伸长。

2、教师拿起第二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由于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把电话机拖过来掉到地下。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和直直的电话线的区别)

教师:哦,原来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可以伸长,所以我们可以走来走去接电话,用起来很方便;直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只能在原地接电话,很不方便。

三、讨论: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讨论:这辆汽车能上山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衣架、躺椅……)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讨论:假如它是直的会怎么样?

教学反思

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科学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在假设环节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觉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儿就体会更深了,现在光凭想象效果不佳。但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很积极,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幼儿园科学优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及其作用。

2.知道飞机是一种空中交通工具,理解飞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各种飞机的资料,布置飞机图片或模型展。

2.飞机结构图、航空展视频。

活动过程

1.认识飞机的外部特征。

(1)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见过或坐过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参观飞机图片展或选择自己喜欢的飞机玩具玩一玩,提示幼儿仔细观察:飞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观看飞机结构图,了解飞机的外部特征。

教师小结:飞机是由机身、机翼、螺旋桨和起落架等部分组成。

2.请幼儿坐到“机舱内”(小椅子上),播放飞机内部结构图,简单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

3.了解飞机的种类、用途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飞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干什么?

教师小结:运输飞机可以帮我们将货物送到比较远的地方。直升飞机可以解救被困在高高山上的人们。这些都属于民用飞机,还有许多飞机他们有着特殊的任务,例如军用飞机,可以保卫我们国家的航空领域,攻击敌人,防止敌人对我们国家的破坏。

4.幼儿观看航空展视频,感受空军飞行员的飞行技术。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