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一日一禅马研姝着(精选99句)

2022-03-09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最有禅意的句子】

2、【佛语禅话】付出一分功能,就有一分慧命成长。

3、一切言行举止能精神统一,心念一致,就是禅定。

4、【佛心禅语】 自以为聪明的人拥有的只是小聪明。

5、【天天禅语】真诚的爱,是天下与平、亮丽的力量。

6、【生活禅语】有正念而无欲念,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7、了深法界,生大欢喜。《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8、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大般若经》卷一七二,赞般若品

9、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是禅。

10、梦回空有思亲泪,未到西方不是家!(当代)夏莲居《净语》

11、【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辛苦的付出,才有美满的结果成就。

12、【天天禅语】心病需要心药医,最好的心药是专心、去除杂念。

13、不可虐待劳工,不可剥削劳力,应该给予劳力公平合理的待遇。

14、人人有爱心,社会多温馨。(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5、人性中蕴藏着一种最柔软、但同时又最有力量的情愫——善良。

16、我们若有含毒之心,就要赶紧扫除,以免害人害己,贻祸社会。

17、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唐)玄觉禅师《永嘉证道歌》

18、所谓的良心,就是将信仰和因果变成了一种现实的自觉和观照力。

19、人的心地就像一亩田,若没有播下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来。

20、学习佛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21、看到,生相;听到,生音;摸到,生感;闻到,生味;想到,生觉。

22、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那种万念皆空的感觉,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23、当制五阴,伏意如水,清净和悦,为甘露味。《法句经》卷下,沙门品

24、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够忍而无忍,才会觉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25、物质幸福是低级的、基本的幸福,而精神幸福则是高级的、上乘的幸福。

26、如人因地跌,还扶而得起,因佛获过罪,亦因佛而灭。《大庄严论经》卷二

27、【天天禅语】”志工”是将真诚的爱,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并身体力行的人。

28、世间万物、宇宙万法,皆有其本具的功能;人本来就有与生俱来的本性良能。

29、天见宝庄严,人见为清水,鱼见为窟宅,鬼见为脓血。《顺正理论》卷五十三

30、如我所得,愿一切众生亦如是得,如我无异。《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31、当知若诸众生所有苦生,一切皆以爱欲为本。《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3经

32、保持心地清净、平等,这就是真正的净士,心净则土净,真正的净土是在心里。

33、【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每有受灾就是福,能投入做帮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

34、佛言: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

35、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般泥洹经》卷上

36、懒于一事,懒于万事。好易之人,自知非道器矣。(日本)道元《永平初祖学道用心集》

37、有些事,我们不能盖棺定论的事,荣枯事过都是梦,悲喜不惊便是禅,自有人明白好与坏。

38、说着莲邦两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彻悟禅师语录》

39、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五灯会元》卷二)

40、出家或有不修善,则不如在家;在家能修善,则胜于出家。(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十

41、望空雨宝休夸富,无地容锥未是贫,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五灯会元》卷十四)

42、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说群党。《中阿含缢》卷三十六,《象迹喻经》

43、【佛心禅语】 名利如井,易进难出,世界上有金钱、有名位、有富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欢喜。

44、聪明人看重自己得失之处,智慧人时刻谨守得失之心。粗衣淡饭,皆生欢心,利人利物,平心养心。

45、【佛心禅语】 自身犹筑生死狱,世间天等谁能救,故于救度不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妙峰法师

46、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连“我”都不存在,又何苦执著?放下,忘记,抛却,才是悟到空的途径。

47、【佛心禅语】 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48、【佛心禅语】 佛祖说慈悲的升华是大慈大悲,它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要与人为 善,它比与人为善做得

49、人心本净,纵处秽浊,终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花不为泥尘之所玷污。《文殊师利净律经》

50、慈悲心的一个体现就是宽容,一个人如果不从内心原谅人,就永远活在痛苦中,没有办法与大家和谐相处。

51、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常常抱存欢喜心,便可以接触到慈悲心。如果常常修炼慈悲心,便能得超然的静心。

52、苏格拉底还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53、【佛语人生】 这里强调的是因果报应的必然性,看来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它有益于抑恶扬善。

54、生命是由一连串的因缘组成的,我们要体验更深刻的生命,发现内在的灵性,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

55、禅宗一直在讲不要有心念的活动而是行动,这个行动本身就是一种解脱。当然行动也代表觉知,还有立即采取行动。

56、悲即是同情心。能互相宽谅、容忍,表现一分宽心、爱心,即是悲心。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宽容与悲悯一切众生的人生。

57、禅宗追求大悲无泪、大笑无声,悲与笑都是人的主观情绪,从出生到离世都将与人相伴相随。这也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苦处。

58、喜心即快乐的心,对任何事都想得开、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因此常常保持着内心的愉悦,同时也会设法带给他人愉悦。

59、要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这就是讲如何发挥人的主动性,推动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恶因恶果的来临。

60、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堕,是为六损财业。(《善生经》)

61、又诸菩萨以世出世智,于五明处精勤学时,由遍满真如智多现在前故,速疾证得所知障净。(古印度)无着《显扬圣教论》卷六

62、【佛心禅语】 在别人的优势中挺直脊背,坚持自我,任何时候都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才是一种正确的肯定自我的方式。

63、【生死之间】有生就会有死,因为生的那一天就是死的开头;反过来说,死也就是生的起点。人生多苦,莫过于生、老、病、死。

64、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65、智者能迅速驱散涌起的悲伤,就像风儿驱散棉絮。应该拔掉自己的箭,自己的悲伤、欲望和忧愁。《经集》第三品,第八章《箭经》

66、世间所有缘分,原本都是寻常的、平淡的。是因为有些故事流转了千年,有些等待辗转了几世,才令人觉得今生的遇见,是多么不易。

67、在生活中,没有功利色彩的善言、善行,总是最让人感动;而且,真诚的善良,如同名贵珍宝一样,将被受者珍藏于心,永久流传下去。

68、天子与你官,俸禄由他授。饮食不知足,贪钱得动手。每怀窃贼心,恒张饿狼口。枷锁忽然至,饭盖遭毒手。(王梵志《天子与你官》)

69、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70、佛家禅语: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71、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淡然,使人简单;简单,使人快乐。心善,自然美丽;心直,自然诚挚;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

72、慈就是无缘大慈,悲就是同体大悲。尽管这两个字的境界非常高,但如果没有发挥效用,也只不过是个口号、名词而已,所以我们应该彻底加以实践。

73、所以,人类行道的目的就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枷锁将人性解放出来,做到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74、【佛心禅语】 生活中若是迎面遇上了阻碍,不必惊慌,也不要躲避。阻碍是一种赐予,它能促使人进步、蜕变、新生。要正视每一道阻碍,心怀感恩地跨越。

75、人生有烦恼,皆源于人心有三毒。毒者,破坏也!世间之所以战乱相连,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奢靡不振、事业败落、感情破裂,都是因贪、嗔、痴三毒所引起。

76、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虚幻而难以捉摸,随时变化才是“空”,只有空才是不变的真理,理解了无常,才能放得下心中的执著。

77、若不遇真师匠,唯应读诵大乘,深求至理,不依文解义,不离经穿凿,法法会归自己,处处体认心性,自于真宗,渐堪趋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78、习禅者,要在念起之细微处用功,深知起心动念皆是业因。大风起于青 萍之末,欲不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八风所转,且时时 觉照、念念明了。

79、一切因缘法,随根欲所行,如其所有愿,得如是果报。《大宝积经》卷五十九,文殊师利授记会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80、随意而为才是最好的,简单明了,不会有太多的纠葛和牵绊。停下脚步欣赏路旁的无名野花,在感受到一份闲适之后再次起程,不为生活而去,不为生活而留,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81、人的心理病态,多数是由于对外的要求无法满足而产生。先生要求太太温柔,太太要求先生体贴;父母要求儿女孝顺,子女要求父母减少约束;婆婆要求媳妇守分有礼,媳妇要求婆婆减少啰嗦。

82、西方哲人也说:存在即是合理。很显然,“合理”不是一个道德判断,而是一个科学结论,一切现存的事物,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无论人们喜欢它们还是讨厌它们,都会以此种状况呈现。

83、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勤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

84、只这一颗心,就已经是一处绝尘世外的桃花源,花开花落,藏了一丝丝潜在的清高,藏了喧嚣世界里那一点点禅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没有丝毫杂念,这恬淡清闲的美情,换来的是心灵的短暂轻松。

85、如果我们足够善良,足够完美,还有人对我们冷嘲热讽,还有人紧抓着我们卑微的过去取笑我们,我们可以不必在意,只须丢掉那些坏脸.色,坏的评价,淡然地面对一切是非功过,我们会过得很快乐。

86、工作时,受了委屈不要生气,应做之事不可拖延,上级指示不应违逆,主动报告不可隐匿,敬业乐群而不偷懒、不懈怠、不孤僻、不怪异、不享特权、不投机取巧,进而思想要不断革新,道德要不时升华。

87、【佛心禅语】 知足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不知足,即使你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切,也 感受不到幸福是什么滋味。人生就是这样,幸福从来都不会跟你所拥有的 财富成正比,幸福只会悄悄地在知足者心间蔓延。

88、很高兴最近头一次看到134个国家参与了为保护地球而发起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千万根蜡烛被点燃。无私的爱心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的同时,带给众生慈悲的温暖,又发出智慧的光明,并遣除一切众生的痴暗。

89、人太容易原谅和太不容易原谅自己,都是一种毛病。太容易原谅自己,往往是因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太不容易原谅自己,往往是没有信心比以前做得更好。所以说,认错的勇气和改过的能力同样重要。

90、觉后为“空”,而未觉之时,则是一种世事无常,被这莫测的人生捉弄的感觉。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流不住,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就像《佛说无常经》中所言:“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91、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品茶是修心,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间,在婆娑的世界里找到最初的自己。

92、世事变幻,风云莫测,‘缘起缘灭,众生在岁月的洪流中渐行渐远,一路鲜花烂漫鸟语虫鸣,也仍旧不能湮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无常。承担与放下都非易事,都需要勇气与魄力,而做到提放自如、淡然处之,更非常人所能达到。

93、【佛心禅语】 证严法师说:“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 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洪应明说:“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 门,无如寸心挹损。”做人一旦严重偏离道义标准,就会遭到现实的惩罚。

94、经过数千年的酝酿,酒糟是酒糟,美酒是美酒。伏尔加有劲,那是俄罗斯民族的最爱,威士忌浪漫,那是西方人的知音。我们更习惯杜康,可以偶尔尝一尝伏尔加和威士忌,但杜康注定是我们的最爱。任何一棵树被断了根须便注定枯萎。

95、家庭的兴旺与富足依赖良好的生活习惯怎样获得“财务自由”?佛日:有六事,钱财日耗减: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五者喜与恶知识相随,六者幡慢轻人。——《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96、【佛心禅语】 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物常常塞满了我们的头脑,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平时摸索,思路开阔才不会钻牛角尖。当然,思路开阔也需要以知识做底蕴,形成一种习惯,它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

97、一日,60后老师对90后弟子说:人要经历饥饿才懂得饱食的幸福。弟子于是饿了一天,一天后饱食一顿,却没有体会到饱食的幸福,相反他获得了饥饿的幸福。问其故,答日:饥饿可以减肥,不用减肥药了。行者言: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幸福的味道很不一样。

98、【佛心禅语】 我们为什么会生烦恼?是因为我们看到众生的行为有过失。虽然这个烦恼是因由众生而缘起,但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心仍有烦恼的缘故。佛陀的心续已经没有烦恼,所以他视一切众生没有过失,正因为我们自心有种种染垢,所以才会看到别人的过失。

99、【佛语禅话】母亲给孩子煮饭,却不能替孩子吃饭;老师教学生知识,却不能替学生学习;医生为病人冶疗,却不能替病人服药。样的,佛陀引导我们如何踏上解脱之路,却不能替众生成佛;法教帮助我们如何解决烦恼,却不能替众生证悟;僧侣陪伴我们一路修行,却不能替众生成就。